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节日作文600字(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元日》,就是我脑海里过年的样子!
往年爸爸妈妈都会带我们回老家过年,老家不禁止放炮的。爷爷总会早早地准备一箱一箱的花炮等着我回家一起玩儿!奶奶也会在我们回程的时候到门口放一大挂鞭炮让我们一路平安。可惜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都没有回老家过年,真的特别想念那些每天都能放花炮的日子。
从腊月小年那天起,姐姐就开始为家里写新年对联了。她写的对联每年都会被爸爸妈妈的朋友们一抢而空!妈妈说,明年让姐姐从腊月初八开始写起,我觉得姐姐好可怜呀!外婆常说:“二十八蒸馍馍贴花花。”每年农历二十八那天,我们全家都会一起来贴对联和福字,还有成对可爱的生肖。我觉得这个时候就是新桃换旧符,就是要过年啦!
过年,有鞭炮,对联,肯定还少不了妈妈大年三十丰盛的年夜饭啦。她每年在这个时候都要写菜单,展示她的厨艺!今年我长大了,也帮着妈妈做了几道菜,我想以后妈妈就不会太辛苦了,因为我可以当她的小帮手了。瞧,我做的香煎大虾得到了全家的一致好评,我好开心!
今年是牛年,我听到最多的词语是:牛气冲天,牛转乾坤,牛劲十足!希望我在牛年能在学习上牛转乾坤,小提琴上能牛气冲天,牛劲十足!
我喜欢过年。有鞭炮,有外婆一起包饺子,有全家一起做大餐,还有年三十到初一可以随便打游戏!过年真好。
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比如: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浪漫无比的七夕节、十分热闹的国庆节……然而,我最喜欢的节日却是春节。因为春节可以让我们全家团圆,可以让大人们休息,还可以让孩子们收到压岁钱。春节,又称“过年”。它还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
春节有“吃团圆饭、守岁、看联欢晚会、贴春联、放鞭炮、扫房舍、穿新衣”等许许多多的习俗。
每一个春节的除夕夜,在一阵阵欢声笑语中,团圆饭已经做好了。我看着这一大桌的饭菜,口水都快直流三千尺了,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那滋味,连一顿大餐都很有可能被比下去呢!我真希望每一天都是春节,这样我们每天都可以团聚在一起了。
春节还是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春节期间空气中都弥漫着它带来的欢乐与喜庆。大街上挂起了红红的小灯笼,我眼前是一片喜气洋洋的场面。商店里人山人海,各种各样的商品让你看的眼花缭乱,外面还一直播放着喜庆的音乐。傍晚,小孩子们正兴致勃勃地放着烟花,鞭炮,东一个,西一个,这一个,那一个,可好看了!
新年,更是一个祝福别人的大好日子。大年初一一早,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吃完早饭,就会前往那些亲朋好友家拜年,时不时我还会收到长辈们送来的红包呢!看着那一个个肚子鼓鼓的红包,我心想:它们的肚子这么鼓,难道也吃了早餐吗?不过我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因为我收到了这么多红包,心里特别的开心。
欢声辞旧岁,笑语迎新年。
新的一年,我们播种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我们有了新的梦想;新的一年,收获新的美满!
我的整个年都沉浸在各色各样的家美食中,浓浓的年味也从美食中得来,我的家乡的独特味道非常多,个个让我流露口水,不过,其中我的最爱的那就要数麻饼。麻饼,麻仁粒粒饱满,香醇。枣细,松仁肥嫩,清香,玫瑰味儿芬芳扑鼻。
麻饼是合肥安徽的四大地方传统名点之一,在国内享有盛誉。合肥***饼以南瓜为主料,白糖,冰糖为配料,再配上青红丝,在和拌麻油做饼馅,用精细面粉做成饼状,并将饼馅包入其中,外皮粘上密密麻麻的芝麻,入烘炉炕制而成。这麻饼面如蟹壳黄色,边沿泛白,吃起来脆而不焦,香甜柔软。
相传早在北宋时代,合肥就生产一种形似铜钱大小的实心饼,名“金钱饼”,元末,朱元璋起兵反元时,朱元璋的下属张德胜,派人到合肥定做一种大“金钱饼”,水师们吃了家乡的饼,士气大振,战胜了元军,夺取了采石天险。朱元璋称之为“得胜饼”。李鸿章官府主事,刘东山回合肥开杂货店,店名为“刘东泰”,把“得胜饼”改制为麻饼,在门市上现做现卖,每人限购一个,因此名声大振。于春节前送八百筒给李鸿章,李鸿章尝后认为“风味俱佳,堪与苏点媲美”,便将麻饼分送给大臣。从此,刘东泰麻饼名扬全国。
麻饼风味可口,在农村过节中,麻饼被视为喜饼,表示寓意吉祥。麻饼是历史悠久的正宗川点。每逢佳节,我奶奶总会批发几大筒的麻饼,分给街坊邻居。
麻饼的味道与浓浓的年味令我无法忘记,当你品尝时也会发出同我一样的感叹。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每逢这个时候,家家都要带上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今天是清明节,妈妈领这我来到坟前,那里的大大小小的坟墓竖着。望着那么多的坟墓,心中感觉不胜复杂,这些墓中的人爱过,恨过,累过,得意过,失意过,而今只有一块块石碑躲在杂草中叙述这他的光荣与泪水。不一会,走着,走着,就到了外公的坟前,坟上刻着一个个名字,上面也有我的。我蹲了下来,轻轻地抚摸那块冷冰冰的石碑。回想起以前,外公虽然是一位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人,但是他是一位乐于助人,有一颗善良的心。他曾经当过兵,还有一颗坚强的心,不屈不挠的意志。
外公还非常喜欢给我讲那些大道理,虽然我听不大懂,但我还是一个劲的点头。因为我知道外公都是为了我好,为了我以后有出息。可如今外公走了,只留下了一张毫无表情的照片,和一块冷冰冰的石碑。
想着,想着,妈妈已经吧纸钱烧掉了,把香递给了我。在默默的祷告中,我再一次的细想,不知先人感受的我,不知道黄土下的祖人会喜欢这样的气氛吗?
一滴雨珠滴在我的手背上,渐渐的雨下大了。我也该回家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耐人寻味,不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