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站立的地方是中国。青年怎样,中国便怎样。我们用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与人民共命运,将个人理想融入家国情怀,奏响时代的最强音!今天小编整理了2020年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征文优秀作文5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三尺讲台到十里乡村
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三尺讲台播撒汗水,滋养祖国的花朵,长治十中就是我实现梦想的土壤。秋冬十载,桃李过千,在时代的发展中为教育事业力尽绵薄,本
想会延续至终,没想到有一天,我的绵薄之力用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于是,我省为进一步充实基层工
作力量,加大脱贫攻坚推进力度,于2017年10月从省市县三级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万名干部到乡镇挂职。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长治市委组织部选派,代表长治十中到潞城市
合室乡人民政府挂职,开启从三尺讲台到十里乡村的历程,转战于基层,服务于农村。
新的环境,山高路长,远离家人,与城市生活截然不同;新的工作,上山下乡,走村入户,与教师工作大相径庭。我不禁问自己:我能行吗?一切充满了挑战,但有股力量推动
着我砥砺前行,这股力量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服务。
挂职两年中,我在山顶的烈日寒风中如青松伫立,尽职守护着莽莽山林;在贫瘠零散的山间地头,体味着一粟一菜的来之不易;在农户家如亲人一般的家长里短中,深入了解群
众的幸福与需求;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我感受到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如火热情;在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挥汗劳动中,我看到了的乡村的靓丽新颜。
两年的挂职锻炼,深入基层,走近群众,我看到了党的三农政策在农村生根开花,农民的生活一天天改善;看到“两不愁三保障”等措施让贫困户走出困境,露出笑容;深刻感
受到了一批批优秀的基层干部对农村工作的忘我奉献。2019年10月底挂职结束,我不负所望、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两年乡镇挂职任务返校报到,又毅然接受了新的使命——到我
校帮扶村壶关县黄山乡簸箕掌村任驻村工作队队员,2020年3月,接任该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这一次没有期限。
三年前,我奔赴农村工作时,女儿刚步入学堂,如今已小学过半。我们既是父母,也是子女,更是祖国的儿女。我校派驻在簸箕掌村的第一任工作队长郭志斌校长带病驻村一年
多,却毫无怨言,第一书记兼第二任工作队长连延军主任驻村四年,女儿从初三到高三都没能陪伴,我们的扶贫队员们,哪一个不是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为扶贫呢?如今,我
接过了接力棒,就要带领工作队决战完胜脱贫攻坚,再到乡村振兴。
工作队自2016年驻村,五年来,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多次到村调研,入户走访,确定帮扶项目,投入帮扶资金。购进优良猪种,建立益农养殖场,交由村里能人大户带动贫
困户进行养殖,年增收近万元;建立光伏发电项目,开展苦参和牡丹种植,为贫困户带来了实际效益;每年的“以购代捐”消费扶贫活动,让老百姓手里的余粮变成了现钱;每
年联合市人民医院开展的义诊活动,让老百姓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修缮文化广场、凉亭、美化墙壁,进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为村委捐赠电脑、打印机和广播系
统,极大地方便了各项工作的有利开展;每年发放新年慰问品,开展送春联活动,和老百姓欢欢喜喜一起迎新年。特别是看到村里道路年久失修的情况后,学校多次和市县交通
部门沟通协商,终于在2020年为村里申请到专项修路款十万元,老百姓走在热乎乎的刚铺好的油路上,脸上绽着笑容,心里也热乎乎的。
扶贫还要扶智和扶志。我们把课堂搬到了村扶贫办,宣讲扶贫政策,开展知识讲座;把图书馆搬到了农家书屋,开展文化学习;把实践课放在了扶贫爱心超市,增强了贫困户内
生动力。我们和支村干部、全村老百姓携手共创未来,帮到了点上,扶到了根上,激发了脱贫信心,点燃了致富希望。
2020年5月,时隔三年,习总书记再次到山西考察,为我们鼓劲加油,更增添了我们的驻村工作信心。我们用行动克服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交上了决战完胜脱贫攻坚的历史
答卷,乘势而上书写我们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我,我们,每一位奋战在基层的教师,不论在三尺讲台,还是十里乡村,我们都是这个变革的大时代中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兵!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奔赴哪里,撸起
袖子砥砺前行。功成不必在我,但必定有我!
爱国,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每个人对祖国的一种强烈的热爱之情,是每个人骨子里与生俱来的,深深藏着的那股对国家最质朴的忠诚。从“位卑未敢忘忧国”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无不是这种强烈而深沉的情怀的体现。
爱国需要我们都口耳相传,也需要我们都铭记于心,但是归根结底,爱国是行动。从字面上来分析,“爱”是一个动词,而“国”则为一个名词,组合起来实际上就是一个进行动作。因此,爱国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纸空谈,它需要我们切实的行动,是我们行动的自然之举。
真正的爱国,不是每天张嘴大喊,高调宣扬,实际上却丝毫起不到作用,而是将爱国之情藏于心中,将它转化为无穷的力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用行动来表达对国家的热爱之心,用行动默默地付出。国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需要无数有志向,有梦想的人共同为之而努力。一砖一瓦是增强国家的力量,一举一动是提升国民的素质,一朝一夕是强壮国家的灵魂。
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那就是做好本职工作,把个人前途命运同祖国发展繁荣结合起来,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而这些价值综合起来就是国家的价值,是国家发展的资本。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当下最实际也是最重要的行动,就是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可用之才。“你若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著名诗人歌德这样说。我们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唯有经过辛勤的努力,实实在在地增强本领,才能得以实现,要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动力,时刻保持着十足的冲劲,在不断的进步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这样说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的肩上背负着责任,所以,刻苦学习,勇于钻研,应是我们的磨练方法;脚踏实地,勤奋认真,应是我们的做人之本;放眼未来,面向世界,应是我们的理想所在。
顺境,要开拓进取,发挥潜能:逆境,要迎难而上,发奋图强。要知道,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上好大学,找份好工作,有个稳定的生活,在更高的层面上讲,我们学习,也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国家的进步。如果我们发展好了自我,也就是为国家出了一份绵薄之力。
不要再抱怨,不要再烦闷,忍一忍,努力拼一把,也就过去了,但你收获的,或许远不止这些。
藏于心,现于行,汇聚爱国之大力量,让爱国,成为推动国家前进,创造国家价值的行动。让爱国,成为推动自我进步,创造自我价值的动力!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三年级一班 尚楚然
指导老师:毕晓清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假期生活。
面对疫情,我们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面对疫情,更有无数的平凡却又伟大的英雄挺身而出,他们就是最美逆行者!
84岁的钟南山爷爷,不顾自己的高龄前往防疫最前线,他是英雄!
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设者们,用最短的时间打造两所医院,他们是英雄!
一批批医生护士叔叔阿姨从祖国的天南海北奔赴湖北支援一线,他们同样是英雄!
疫情面前,解放军叔叔们目光坚毅、誓死不退,他们也是英雄!
在这场战“疫”中,有许多人牺牲在了抗击疫情的一线,他们更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
还有千千万万的人,他们可能不在湖北,但是他们为大家、舍小家,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人民服务。他们有的是执勤的警察,有的是一线的新闻记者,有的是上网课
的老师,有的是忙碌的快递员,有的是超市的收银员,有的是居委会的爷爷奶奶志愿者们……他们不是别人,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以前的我,以为英雄离我们很远;现在的我知
道,英雄无处不在!
我为身在一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致敬华夏英雄!致敬最美逆行者!
从小事做起,筑牢爱国情怀
三年级1班 舒心怡
指导教师:史彤
最近爸爸给我讲述了一件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情,让我很有感触。
爸爸的几个同事们在下班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迷路的老人,这位老人年逾七旬,记不起亲人的电话,也说不清家庭住址。几位叔叔阿姨先带老人吃了饭,然后开车送老人回家,车
上老人告诉他们自己老伴去世多年,现在自己独居,依靠捡破烂为生,女儿家境不好且身体很弱,也没有能力照顾自己。这几位叔叔阿姨就为老人购买了大米、面粉、油和肉,
然后逐条街让老人辨认,最后终于在四公里远的地方帮助老人找到了家。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爸爸的同事们用实际行动体现了他们的爱心和价值观,为我们生动地上了一课。老师和爸爸妈妈对我们讲过不少爱国故事,也告诉了我
们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只要从自身做起,把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一个个小爱汇聚起来就是大爱,就是爱国情怀
的基石。
我的故乡我的河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每每哼起这首《我的祖国》,我就会想起我的家乡。我家,更确切地说是我的姥姥家,真的就在岸上住呢。我的家
乡在山西省长子县石哲镇东村,村子位于长临公路的交通要道之上,人口挺多,是镇政府所在地,全村约摸有百把来户人家,村子南边紧挨着一条河,我的姥姥家就住在河岸上
。我的童年就在村子里南边河岸上的姥姥家度过。
印象中,小时候姥姥家屋前河岸上的那片林子就是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春天在里面捉迷藏、采野花,夏天摘果子、拣酸枣,秋天就去掰玉米、收土豆。岸边就是那一条河,河
水从不可知的远方蜿蜒而下,流到姥姥家的门前时,河面已然十分宽阔。夏季丰水期,整个河面简直像极了庄子《秋水》笔下的景象,“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据八十多
岁的姥姥讲,她见过水最大的一次几乎与几米高的河岸齐平,那该是发大水才有的景象吧?枯水期时河面只剩下七八米宽,原来的地方都变成了滩涂,村里勤劳的人们会在里面
种上一些玉米等庄稼来增加自己的收成。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和小伙伴们在这浅到小腿关节处的河水里掏河蚌,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自己带小伙伴捉虾,一个不小心滑到了河里
头,吓懵了的我稀里糊涂抓着河边的树根爬了上来,可把姥姥吓得够呛,给我说了三天的长子鼓书来压惊。
这条河还串起了姥姥的兄弟姐妹,家族亲情。河的南岸是姥姥的妹妹——姨姥姥家,和姥姥去串亲戚,就需要坐船摆渡,渡口就在河岸下面。坐上手摇的木船,小手在清澈碧绿的
水里和桨一起划起水波,来感受水温柔的抚摸,少年整个心都是清凌凌的。冬天串亲戚就更不在话下了,从厚厚的冰层上一路滑过去,还没玩够呢就到了。如果一直向东,约摸
到了河的最东头,岸上恰恰又是姥姥的侄女我叫小远姨的莱园所在地,有意思吧?每逢暑假,我都会来到小远姨家住上好些日子,因为这里实在比姥姥家那儿的河还要好玩呀!早上
起来,我的表哥就带着我拎着篮子,沿菜园子的石阶下到河边去捞鱼,河里面真的是眼花缭乱的一片彩色呀:红色的、蓝色的、叫不出颜色的各种小鱼直晃你的眼,“快,抓这条
”“抓这条,”“这条鱼漂亮”,“这条更好看呢”……两位少年的大呼小叫,手忙脚乱,打破了清晨河面的宁静,水面荡起一串串的涟漪……
再后来,妈妈生病、外出治病,再到离开我们,我跟着父亲去了他工作的地方求学。那一年我11岁,就此告别了姥姥,告别了这河,这岸,还有自己的童年。
再后来忙于求学,只有每年的寒暑假,可以回到姥姥家。夏日避过正毒的日头,我会在河边柳树的绿荫下坐一个下午,什么也不做,就那样静静地望着河的那一边,任思绪悠悠
飘荡。凉风习习的夜晚,出门去上院门外的厕所。四周黑黢黢的,抬头是满天的星斗,耳边是此起彼伏的蛙鸣。在这样的时刻,我的内心就涌上一种游子皈依家园的宁静和满足
。我是属于这里的,属于这河,这岸,这院子,这夜晚……
再后来啊,上了大学,故乡的姥姥家就成了自己心中的一个念想和寄托。那河,那岸,那长满野果的林子,就成了自己的梦萦之所。
再再的后来,参加了工作,才有意识想要追溯这条陪伴我长大的河。从小在河边长大,却不知道这条河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姨姥姥家那边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筑坝修堤,以他
们的村子命名为申村水库。小时候还跑到姨姥姥家村子里参观过这个碑亭碑记。从小由它养育,从小由它陪着玩耍,而这时候才发现我竟然一点也不了解它。我这个稚子亏欠它
的是不是太多了?
去古籍中探访,用脚步去丈量,这条河给了我更多的惊喜:原来我的河是浊漳河支流,从发鸠山发源,就是上古美丽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的发源地。说是浊漳,却全无黄汤浊水
,而是清泉淙淙,碧水翻波,这个美丽的地方有着中国古典神话故事的传承,它和崔珏断虎,还有尧子丹朱等故事一起,承担起了家乡传统文化传承的重任。
再回到村里时,我的河被赋予了一个美丽的名字——精卫湖。2014年通过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和初步审查,这里又被拟建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现在已经正式通过验收。我的
河变了,不变的依旧是那河里的碧波和河岸的田野。春天野芳发而幽香,竞相绽放,夏日夕阳西下,湖面的波纹漾起宝石串串;金秋,两岸层林尽染;冬日白雪皑皑,时见寒江
独钓。湖面上的两座由舅舅主持修建的用铁链和木板组合成的吊桥,见证了几十年里我的河的变迁更迭。
我的故乡我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