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小年作文600字【精彩10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过小年是很多地方的习俗,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是没有这种习惯的。但是我家的这个地方对于小年的重视还是非常好的,过小年基本上算是过年的前戏。在这天就开始要准备很多过年要吃的东西,而且还会放鞭炮吃团圆饭。最重要的是在这一天要开始祭灶神,好吃好喝的给灶神提供一些美食,这样能够保证我们一年都风调雨顺吃的好喝的好。
祭灶的风俗,据说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这个风俗我们传承了几百年了,据说是从老祖宗迁徙过来的时候就保留下来了。或许有人说我们是迷信,但是我们这个风俗只属于我们这边的人信,这其实跟迷信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人的一种信仰。以前这些地方食物比较匮乏,所以需要一些精神的寄托,哪怕现在物质好了,但是仍然保留这种独特的风俗。
腊月二十三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小年。
晚上吃完晚饭后,我们开始辞灶。妈妈拿来两个干净的盘子,里面放满了辞灶用的供品。有杏仁、牛皮糖、水果等,每一样都非常精致。爸爸端来了一碗米、一碗水,拿来香,把香插进米里。爸爸说,糖是给灶王爷吃的,吃了之后嘴会甜,就会在玉皇大帝那里多说我们家里的好事;米和水是为灶王爷的马准备的,好让马吃了有力气带灶王爷上天。我这才知道,准备这些东西都是有说法的。然后,爸爸拿来纸钱,烧掉之后,爸爸、妈妈轮流磕了头,妈妈还一边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虔诚地磕了几个头,心里想着希望我们的愿望能够实现。
周围邻居家辞灶的鞭炮声噼噼啪啪地响个不停,非常热闹。我家没买鞭炮。爸爸提议:“我们放没有危险的烟花吧!”“好的。”我一边高兴地回答,一边拿出了爸爸从上海给我买得奇幻玩具灯。提前做好分工:爸爸点火,妈妈配音,我来照出各种各样的灯火图案。只听点火!嗤——,碰!美丽的烟花不停地变化着,有的像星星一样在闪烁,有的像小毛虫一样在蠕动,有的像美丽的彩带在飘舞,漂亮极了!我们又连续放了好多“烟花”,都那么壮观。
在这一天,我做了许多有趣的事,让我懂得了更多的`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
何为小年夜?宋代人以腊月(农历十二月)廿四日为小节夜,三十日为大节夜,今沿袭为传统节日,称为小年夜、大年夜。也有以除夕为大年夜,前一日为小年夜的。今北方以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过小年,而南方、港澳台以廿四日为小年,全国没有统一标准。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过小年在廿三日,一般民家廿四日,水上人家则在廿五日。新会的小年夜祭灶索性廿三、廿四两天都拜,并赋予不同的意思。廿三日晚的拜祀,是欢送旧一任灶神回天上去;廿四日早上的拜祀,是迎接新一年从天上派来的灶神到任,是否“连任”,凡间的人不知,如果是连任的话,他也够仓促了,一年只回天上一晚。
灶神是民间神,本地又称灶王、灶君、灶老爷、灶神菩萨,按民间说法,他一年到头在这个家里,听到了这家人的各种说话,到小年夜要回到天上玉皇大帝那里“汇报工作”,专门报告人间善恶,所以,这家人要在他上天之前先给点甜食,让他满嘴甜言,只说好话,以免让上天给这家人降祸或折寿,因而,祭灶贡品都用甜食品,而没有人用咸食品。一般用几块炒米饼,或炒米,或粉印饼,全株甘蔗,以及其它水果,也有加炒一碟斋菜。现代有简单地买来糖果、甜点心“萨其玛”。
灶神的对联内容一般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心愿,好像灶王也可以贿 赂,神也人性化了。拜灶神除“装香”(上香)外,不少人又还烧纸制的小工艺品“灶柜”,像烧元 宝一样,两天祭灶时各烧一个送给灶神。“灶柜”可自制,但一般是买来的。
拜灶神用的炒米饼又叫“炒米溶糖”,以烧开的红糖水拌炒米粉,倒入簸箕或盘中,冷却后粘结成块,用刀切开成一个个小饼块。炒米以烧开的红糖水搓熟炒米粉,拌入炒熟的花生仁、芝麻,也有加入芫荽,捏成粉团,可即食,新会方言是一团、一段的意思,但现在人们怕制作时沾上手汗,又不怎么好吃,就很少有人做这种炒米粉团了。
新会歌谣:“炒米溶糖果合蔗,趷臀趷(音笃)拜灶爷。”祭灶的理由听来有点滑稽,在人们心中,神大都严肃、庄重,拜神时诚惶诚恐,而拜灶神较为轻松。家家户户祭灶,不管穷人富人,体现“民以食为天”,祭灶有感谢、颂扬造物的意义。灶神“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对“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敬灶全书·真君劝善文》),告诫人们,“举头三尺有神灵”,做好事或坏事不仅“你知、我知”,还有“天知、地知”,客观上有弃恶扬善的教化作用。
此外,到小年夜,就算进入“年界”了。小年夜至大年夜约有一个星期,要为过大年做准备工作,如“打火咸霉”(新会方言,搞清洁卫生),筹办新年物品等。
我知道,你与其他年轻人一样,一直有着自己的梦想。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让你一直只能安住现状而无所改变。其实你的问题,在于缺少计划与行动。
任何梦想的实现,最终都要落实于行动。贪图安逸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纵观古今成大事的人物,有谁是不劳而获的呢?
一首《明日歌》,你已经看过,能否体会到拖延症这一小小的弱点,最终,却是会误了大事。
没有理想,人生就没有方向。这也是为什么有许多年轻人,容易得过且过的混日子。不仅仅你有,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
要知道,来人世间走一趟不容易。切勿,荒废了大好青春。
君不见,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曾文正公这样说过:“天下古今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懒惰和骄傲,是失败者的通病,是事业成功的绊脚石。
不能以为自己还年轻,就放任时间随其在不经意间溜走。如果说,你想人生过得有意义,就要立刻行动起来。树立明确的目标,做好计划。但这一切,都还只是书面上的东西。或者说,还是脑海中想象的轮廓。必须要付诸行动,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不然,就真的只能是空想罢了!
然而,计划不及变化快。行动的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一旦遇到挫折,是选择迎难直上,还是打退堂鼓?
这又是考验自己的时候了,一味蛮干或者退却都不是上策。古人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其身!
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要反省,不要气馁,更不要怨天尤人。成功,是没有借口的。我们,必须努力,努力,再努力。
而在逆境之中,一旦熬过去了。所得到的,会比预想之中的要更多,更好。
趁着年轻,赶紧努力,勿怠荒!在吃苦的年龄能吃苦,到后来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苦尽甘来。
爸爸说:“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神的日子。”
灶神是什么呢?我在电脑上还搜了一些关于灶王爷由来的传说。原来灶王爷的由来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皇帝他嘴很馋,只要什么没吃过的东西,他都要吃一吃。有一天,皇帝在村子里闲逛,看见一个姑娘手里提着一个篮子,就好奇的问篮子里面是什么东西,姑娘说:“是枣糕。”皇帝对小姑娘说:“给我吃点呗,我是皇帝。”小姑娘同意了,小姑娘把篮子递了过去。皇帝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没一会儿就把枣全吃完了。皇帝打起了坏主意:他想把姑娘抓回去,天天给他做枣糕吃,就要求她给他摘七七四十九块枣糕,如果没有做出来,就把她抓回去。姑娘摘下金簪,一滑儿正好七七四十九块枣糕,不多不少。皇帝没明白过来,见难不住姑娘,又耍赖让姑娘给他喂,姑娘一巴掌,把皇帝正好扇到了灶台上,姑娘说:“谁让你嘴馋”。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了现在的灶王爷。
祭灶神的日子也可以称为小年。小年的习俗有贴窗花、吃饺子、吃灶糖、洗澡和理发。
中午1点多,我们来到奶奶家,和爷爷奶奶们一起吃小年团圆饭。我们的饭可好吃了,有鸡蛋炒韭菜,芹菜炒肉和米饭,还有爸爸他们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凉拌鸡,真是美味可口呀!
爸爸对我说:“我们小时候祭灶神日子,都要吃凉拌鸡,这是我们芳草湖人的习俗,祭灶神的日子,要和爷爷奶奶要打扫屋子,还要全家团圆,祭灶神。
下午我回到家,在小卧室拿着一张白纸,画起了我心中的灶王爷。祭拜过灶王爷,过完小年,离新年就不远了。
农历十二月,也称为腊月,而腊月二十三也称为小年,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每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进行赏罚。
这一天的习俗可不少,有扫尘、剪窗花、贴春联……让我来给你们说说吧!早上,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地起了床,吃好早饭后,我们开始“扫尘”了!我们分工合作,我理书桌和我的“秘密基地”,爸爸理“吧台”和书柜,妈妈理客厅和房间。爸爸把废纸扔掉,把一本本书放好;妈妈把客厅和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窗明几净;我把自己的东西分类放好。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我们终于把家里理干净了。吃过晚饭后,我们又开始剪窗花、贴窗花了。我们把剪好的窗花贴上门一看,总觉得怪怪的,于是全家一致决定还是去大润发买一个“福”字贴到大门上。我们还在门的两边贴上了春联,这样,就给人一种过大年的气氛和喜气洋洋的感觉。
在我奶奶的家乡,还有这样一种习俗:吃“廿三糯米饭”和祭拜“灶王爷”。据说,在这天吃糯米饭,来年会身体健康,财源广进,万事如意。而祭拜灶王爷,就是希望灶王爷保佑我们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全家平安。这一天,奶奶一早就忙开了,她在桌上准备了两碗糯米饭和“三荤三素”六个菜,预示了“六六大顺”。另外还放了两盘水果,想让灶王爷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然后开开心心地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年的“工作”。
我喜欢这一天,因为这一天不仅仅是小年,而且正好还是我爸爸的生日呢。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小年,但是关于小年的一些风俗,大家都知道吗?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又称祭灶关,也就是走进年的关口。所以说,想进入年的氛围,必须要经过小年这扇门。也只有到了小年这天,年的气息才算是真正到来了。
农村的小年是令人向往的,好多住在城里的人,那天也要尽量赶回去,与父母团聚,一家子高高兴兴地围坐一起吃祭灶的贡品。核桃、大枣、花生、糖果,最馋人的是灶糖,又粗又长,还扭着麻花腰身。
也就是打这天开始,才依稀听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空中才会依稀出现烟花曼妙的身影。我们老家这边,小年的晚上要吃面条,而且是那种绿豆杂面,看上去灰灰的、土土的,但是吃起来却很香,别有一番风味。母亲常说的话是,吃了这道面,就算是闻见年的味儿了。
小年的味儿是令人兴奋的,尤其是孩子们。因为自这天起,家里就会不时地蹦出很多好吃的年货,父母也会放下农田的活,赶年集,买年货,杀公鸡,杀 www.baihuaw en.年猪,打扫家里卫生等。家里的院落里,每天除了喜庆的气氛,还会飘着蒸肉、黏豆包的香气,油炸麻团、油炸鱼肉的喷香来。
醉醺醺的年很快就要来了。从小年这天起,我们也开始心里默默掰着手指,数着日子,还会按照习俗,念着俗语,欢快地等待着新年的到来:“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
这美妙的年俗,打开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也打开了人们淳朴的心灵。年的魔力,似一个精灵,又似一张巨大的网,将四面八方的人们都圈了回来。他们跋山涉水,不远万里也要赶回家里,不为别的,只为那相聚的美妙时刻,哪怕时光很短暂。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我觉得小年很有趣,因为家家都要放鞭炮庆小年。当然,我家也不例外。
当千家万户的鞭炮声响起的时候,我也拿好鞭炮,把鞭炮挂在一个棍子上。要点火了,我的心怦怦直跳,好紧张呀。当火已经接近鞭炮的捻时,我的手已经哆嗦起来了,眼睛不住地盯着火苗。
“哧”已经点着了,我连忙把鞭炮扔下去,“噼里啪啦”我家的鞭炮也加入了鞭炮们震耳欲聋的声音中了。
在夜色中,鞭炮的亮点显得分外明显。这亮点一直在往上溜,我把竿子伸得更长了。啪的一声,鞭炮炸到了竿子和鞭炮连接的地方,鞭炮立即掉了下去。炸了一会儿后,鞭炮灭了。
我摸摸额头,啊,吓出了一头冷汗。
过了一会儿,又有鞭炮噼里啪啦地响起来;天空中,朵朵烟花绽开了,那么美丽。你看那个,黄色的“花心”,绿色和红色交替的花瓣;东边的那个,多像一串灯笼啊,悠悠地上了高空,最后消失了;瞧那个,像不像一条鱼?。.。.。.
小年可真有趣呀!过了小年真正的大年马上就要到了。
小的时候,过年的快乐是吃吃喝喝,现在长大了,觉得过年除了吃吃喝喝,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品味。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我非常好奇,为什么称为小年呢?想来想去,终于找到答案,小年是与大年相对而言的,比如“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从来没有叫过“小年三十”“小年初一”,我恍然大悟,进入小年,就意味着,年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打开了。
小年是祭拜灶神爷的日子。相传,腊月二十三,灶神爷要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大家为了让灶神爷在玉皇大帝面前说点好话,就用灶糖来祭拜它,扫尘土,剪窗花,贴对联……小年就是为灶神爷饯行吧?让灶神爷高高兴兴地上玉皇大帝面前汇报工作,来年让百姓吃穿不愁。
小年这一天,走在小区里,虽然寒气袭人,但是我从来不感到寒冷,因为年的热情让我充满了喜悦。小区的大门在这一天挂上了大红灯笼;小区的树虽然已是枯枝败叶,没有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繁茂,秋天的色彩,但在这一天,由于披上了彩灯,它就有了不一样的风采,比任何一个季节都美,谁都会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
日落时分,家家户户的灯火都亮起来,大家都开始为包饺子做准备。我家也不例外,和面的和面,调陷的调陷,我也加入了干活的行列。此时此刻,一家人,在一起,或说点什么,或什么也不说,不一会,饺子就包好了。妈妈把它们下入锅里,腾腾的热气,将厨房的玻璃上了一层霜,外面的世界开始变得迷离,而屋里的生活依然清晰。很快,饺子好了,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浓浓的香气让我感觉年是多么的亲切。
吃完饭,我走进房间,开始准备写春联。虽然我的字不算好,但是每年我家的春联,都是由我亲自执笔,这与买来的春联相比,有一种更真诚的感觉。一张张大红的纸铺开来,把房间映得红火。“张灯结彩迎新春,欢天喜地庆佳节。”一幅不满意,又连写几幅。从小年开始,我的房间就会天上地上摆满春联,直到选出一幅满意的为止。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每一个夜晚都将是明亮的。树上的彩灯与家家户户窗里的灯光交织在一起,远处高楼耸立,天上明星闪烁,不时还有烟花升上天空——年,多么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