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什么,便情系其中,难以忘怀。下面是整理的关于情系作文800字(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当我把毛笔轻轻地沾一下砚台里的墨汁时,墨汁便随之散开,均匀地铺满整个砚台。而那洁白的羊毫笔上便被黑色的墨汁包裹,轻轻地把水运去,在金色的毛边纸上写两下,一个字便完成了。我对于书法的情结也在此形成了。
小学的时候,我很喜欢每个周日下午的书法课。中午一吃完饭,我便把砚台、毛笔、毛边纸等用品早早的装进书包里。书包被塞得鼓鼓的,那里面装满了我的梦想。来到书法教室,把所有的需要用的学具在桌上铺满,拿出书法字帖,便等着老师带我临摹。午后的阳光很温柔,透过窗子照射进屋里,照在金色的毛边纸上,显得更加耀眼。而此刻纸上颜真卿《勤礼碑》中的字也没有那么端正严肃,被阳光一照也显得温柔了许多。我就这样期盼着每个周日的到来,至此,我对于书法的情结便更深了一层。
当我那本《勤礼碑》已经临完第一遍时,我迎来了我的第一次书法比赛。“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便是我的参赛作品。这八个字虽简单,可它却时刻提醒着我只有放下心中所有的杂念,才能取得一番成功的道理。于是,比赛前的每一节课我便都用来练习这八个字。每写一遍,我就会对这幅作品有一个新的理解。宣纸上那用楷书书写的醒目的大字,无时无刻不在告诫着我学习的真谛。此时此刻我便明白,书法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修养我们的性情,还能让我们通过这简单的写字来了解那些我们听了无数遍却始终没有明白的道理。比赛结束后,当我收到奖状和奖牌时,再看看我最终上交的那副作品,它在阳光的照射下正熠熠生辉。此时我便明白,我与书法的这份情结是彻底分不开了。
上了中学后,学业的繁忙让我不得不舍弃了那每周日下午的书法课。我也有好长时间未曾练习过书法。去年的五一假期,语文老师布置了书法作品这项作业。我终于又有了机会再次拿起那根毛笔。完成这项作业并没有花费很长的时间,可就在这一会儿的时间里,当我再次看到金色的毛边纸上写着《勤礼碑》的内容时,我的心中便升起一阵阵的愉悦与幸福。我看着完成的作业和书法作品,心中的那份情结便牢牢地系在了书法上。
等到寒假的时候,我一定要再去一次书法教室,去到那个情结开始的地方,再写一幅字。让我心中那份情结找到它该去的地方。
秦淮河,一个多么美丽的名字,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
永远记得多年前那个阴阴霭霭的春日,宁静的街道上吹着小清冽的轻风。我在那平常至极的路口拐了一个弯,便见到了那条深沉幽亮的绿水,晶莹如翡翠,宁静如那黛色的钟山,温柔的碧波摇映着两岸安闲的一切;嫩绿才黄的新柳,含羞待放的雪白杏花,飘飘摇摇不知目睹多少兴衰的酒旗,滴着水珠的墨色瓦檐,爬着积年翠苔的渡口和石桥。
我不知受到了什么力量的指引,只是灵魂出窍般地在秦淮两岸徜徉,滴滴嗒嗒,几粒雨珠落在了载满游人的船蓬,充满耳畔的却全是那清脆响亮的桨声。一只游船过去了,一只又一只,宁静的水面荡起了温和的波纹,水下深深的厚苔若现若隐。
走累了,只好寻个临河的茶店坐下,却因为一直在屋檐下行走,对愈落愈欢的雨点毫无察觉,凭在栏上,才望见那银丝一般的春雨已在河面上织起了薄烟,不时地随风沾上我的脸颊,送来阵阵泥土与青草的淡香。沙沙,沙沙,整个世界都回荡着细雨的吟唱。
不知不觉,经年或是一瞬,雨珠已松松爽爽地落了个兴尽。秦淮河还是那样的深沉宁静,泛起闪着银光的水花,似乎对一切早已可以为常。岸边的嫩柳可是欢快起来,就如刚梳洗好的娉婷少女,迫不及待和着风舞起曼妙的腰肢,阴阴霭霭的天空上还是一层涂抹均匀的灰色,正含着温情拥抱着大地,王谢家中的燕子悠然双飞过屋檐。
到了天色将暗,华灯初上时,秦淮更会露出她那绝世的容颜。两岸红红的灯笼一齐亮了,在墨绿的河底投上一层模糊的光晕,把历尽沧桑的秦淮河水褪去风尘,露出她的年少温婉,对岸传来了悠长的歌声,那是桃叶渡的声音啊,斯人已逝千年,故事却鲜活如初,不禁惹人疑惑:时光真的不再了吗?“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这歌声或许就是秦淮的记忆,是她要展现给世人的真实……
多少年已过去了,秦淮的影子却总出现在我的梦中,告诉着我世界在繁华之后可以怎样闲适,人生可以多么动人。秦淮,这条有着美丽名字的美丽的河,已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
我情系秦淮。
经典就是永恒,永恒就是经典。经典就是多年后,依然绽放出迷人的光芒,依然像天上的星星明亮夺目,依然能触动人的心灵,依然能打开人们记忆的闸门。
何为经典?小时候,经典就是总让我惦记的那本童话。在妈妈的怀抱里,听她轻轻读着那些动人的童话,每一个故事无不让我着迷。再大一些,识了一些字,那本童话更被我视为珍宝。《丑小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海的女儿》不知被我读了多少遍,许多场景至今都历历在目。
何为经典?童年时,经典就是常让我在嘴边念叨的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这些名字,像被施了魔法,镶嵌在我的脑海深处。记得我最早读的是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娓娓读来,眼前仿佛浮现了一个可爱的娃娃撑着小船儿去池中,偷偷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如何隐藏自己偷采莲蓬的踪迹,船儿把浮萍荡开,留下了一道划过的痕迹,一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的情景。掩卷遐思,总会不由地会心一笑,为这个小孩的淘气天真,也为自己曾做过的那些调皮的事。
何为经典?现在,经典就是常放在床边的那本散文。我对书籍和知识的渴慕,就像鸟儿对天空的依赖,鱼儿对大海的畅想。我喜爱跌宕的故事,它的起起伏伏总会牵拉起我的一蹙眉、一抹笑;我喜爱聆听流淌在书海里的各种声音,让心灵来与他们来一次深切交谈;我喜爱那些优美的文字,它们是美丽的花朵,让我的眼睛变得更为明亮。
当清晨的阳光斜斜地射进庭院的走廊时,轻倚在椅上,小心地翻开书页,一个个匍匐在纸张上温顺的文字散发着让人痴迷的芳香,指尖在文字中游走,鼻腔嗅着油墨的气息,一股融入了晨雾的书香将我层层缭绕。
阳光渐渐爬上我的腿,又或透过树叶照射下来,在书上投下片片光斑,花坛中隐约飘来几缕香气,让人分不清哪是花香,哪是书香。
经典,执子之手,岁月不悔。
经典,心之所向,一路痴情。
经典,似水流年,相伴一生。
不同于大城市的繁忙与匆匆,位于市中心的胡同却有着不一样的文化韵味,情系胡同,品一品它别具一格的慢生活与旧时光。
凉晨、青瓦、碧树。胡同的清晨是我的最爱。夏天的清晨还有一些凉意,天刚蒙蒙亮,不知是不是阳光的原因,所有的一切都笼上了一股薄薄的雾气。踏在青砖上发出的声音在这个清凉的早晨格外显眼,周围的绿瓦都被岁月薰成了舒缓的黛色。檐下的蜘蛛网和着微风,是否能奏出些声响。杨树下的老自行车,斑驳的白墙上趴着打盹儿的白猫。都不禁让人放缓脚步,融入其中。远远的就能听到骑着三轮车的小贩的叫卖声:“豆浆油条麻团嘞…来来来……”似乎唤醒整座城的不是公鸡报晓,而是胡同售卖早餐小贩。
躁午、鸣蝉、倦扇。胡同的正午会使任何一个人感到困倦,就连早上在门口穿着马褂下象棋的老头们,也都各自回到家中午休了。搬一把躺椅,拿一把大蒲扇,便是午休的最好装备。老大爷打开收音机,调到那个几十年不变的频道,躺在椅上,手拿着蒲扇一晃一晃的,鼓出一阵阵凉风。收音机里有些参差的京剧,和窗外响亮的蝉鸣声,似乎都是最好的催眠曲。大爷手中的蒲扇又晃了几下便不再晃了。躺椅也渐渐停止了摇摆,这时正午的胡同又会夹杂着这独属北京老大爷的鼾声。
安夜、流月、碎星。胡同的夜晚是最让人感到舒适的,搬一把小木凳,和奶奶坐到大门口,看着天空中细碎的星子闪烁着,围在轻若云烟微弱的月的旁边,点缀着一成不变的夜空,这时候奶奶就会开始絮絮叨叨地讲自己年轻时的故事,有时讲到兴处,还会绽开一抹笑,似是昨天刚发生的事。小孙女也会一边晃她的小凳子一边听奶奶讲,时不时插上几嘴,等到月光淌在青砖上的潺潺流水流向远方时,人们才会搬着小凳子回家休息,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情系胡同,岁月的沉淀让它一天天的变老,变慢,但它所拥有的,却是大城市所缺少的,享受岁月静好的生活方式与节奏。
深邃的天空中一轮明月高挂,散发出无限柔和。伴随着那点点星光,更有说不出的美,让人神往,更让人痴迷。
我是一个生性伤感的女孩,并不曾为一件事而欢呼雀跃,有的只是心里那一抹忧伤,也并不曾有一件事物能够打动我心扉,可它——月亮不同。
月亮它不像太阳那样能够给人以温暖,它有的只是能够给大地洒下一抹余辉,有的只是给人以安慰,但绝大多数人却体会不到,只有深入的揣摩它,欣赏它,才会感到心灵的慰藉。
在一个漆黑的傍晚,独自一人走在乡间小路,远离喧嚣,远离杂陈,有的只是寂静,静的让人能够捕捉到心灵细小的声音,将身心放松投送到大自然的怀抱听着蝉鸣,嗅着花香,看着凄月,的确是一个修养身心的好地方。
我很少能够达到这种物与神游之境,只有心灵深处受到触动,才会抛开一切,投身与想象之中,实际生活中我至今未发现那样一个好地方。但只要有月,其他的并不重要。只要看见月,纵有万千感慨,也可抛之身外。
我喜欢独自一人观赏月,其他人在谈论月的种。种之时,我却不愿去搭讪,因为在我看来只要独具匠心,就可发现它独具一格的美,众人的感悟有所不同,又何必将月的风情向他们诉说呢?埋藏在心里不是更好吗?
在我看来,只有独自欣赏月,观察月,月的风韵才会展现,看着它,不禁敞开心扉,向它倾吐,它的忽明忽暗似在安慰我,好像听懂了我的话一样。让我欣喜不已。是啊,月的确能够安慰人,可它却从来不会伤害别人,不像我,对别人来说……
又是一个明月高空挂的夜晚,可它好像在哭泣,为什么呢?是因为我吗?怎么可能?哼,这可真够蠢的,不就是自己不开心又何苦把月亮牵扯进来。难道又想让它难过。在我看来,这就是你的自私啊!现在所发生的一切,都不该再向明月倾诉了。因为它已经承受了太多,我又何必再雪上加霜。
我渐渐明白了,人世间的种。种,也将事情看淡了许多,现在看见月,只对它微微一笑,或向它虔诚的祈求,自己也应该放开一切,去追寻那遥远的梦啦,想想过去,又何必再忧伤呢?
对于每年假期都生活在青城山的我来说,这无疑是个令我充满情怀的地方。
寺庙旁边那座小院落无时无刻都充满清香。小时候总爱到那里点上一碗豆花饭,再品那豆花饭的清香。刚出锅的水豆花总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却让我想到“出水芙蓉”四个字,同样是简单朴素,但又能在不经意间带给人幸福之情。蘸水则是用成都最地道的酱料调制而成,这便是豆花饭的精髓所在。端上桌,将蘸水倒在豆花上,便如岩浆一般散开,再配上一碗米饭,便是人间美味。这便是青城山的美食之香味。
坐在桌上等待豆花饭之时,也不觉无聊。院落中有一棵桂花树,在微风的带动下轻轻浮动,一起一落,发出阵阵清香。花瓣一摇一摆,似是跳华尔兹的精灵,予人一股简单的幸福感。总能想起那句“到这大地上来一趟,是一首歌,而不是一次祷告”,一如此时,魅力无限。
成都人民的慢生活早已非常著名,总是穿着那朴素的棉衬衫或麻布褂出街。寻得三五好友,便前往街边小馆畅谈。这座小院落总是接待常住居民。每当我来时,总能看到老板与食客畅聊的场景,都着素色衣服,笑容灿烂。喊一声老板,便又笑呵呵地应来,顺上几句家常与祝福,便是最令人向往的生活。这便是青城山的生活之风味。
情系青城,因从小的家乡情怀,也因这里的一切。爱这里的美食,便常来品豆花饭的清香;爱这里的生活,便常来小院落与老板共谈。而最特殊的,是爱这里的语言文化。
所谓四川话,无非是改变了语音和语调,却能予人一股回归家乡的幸福感。说起美食,“鸡脚脚”便最得人心;说起环境,“绿苗苗”便能走遍全城;说起生活,“安逸”、“巴适”便是最好的诠释。四川话简朴又不乏趣味,身处异乡也能感到家乡的幸福。这便是青城山文化之韵味。
这便是青城山,爱这里的一切便会陷入这座小城无法自拔。情系青城,情系它的美食、生活与文化,迷恋它的简单而朴素,在异乡也拥有无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