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国庆征文(精选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征文吧,借助征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一般征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迎国庆征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迎国庆颂祖国作文 篇1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67年前的10月1日!在那一天,国旗与太阳一同冉冉升起,国歌中谱写了中国新的命运!毛主席站在主席台上,台下站着三十万人,个个高举红旗,毛主席激动地宣布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犹记得,五千年的辉煌历史,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华儿女反侵略的序幕。太平天国的旗帜、戊戌变法的惊雷,义和团战士的大刀、辛亥革命的枪声,无一不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不可辱,中国人民不可欺。五四运动的呐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似惊雷划破夜空。从南昌到井冈山、从延安到西柏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人民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出了一个灿烂的新中国,我们这个东方巨人终于又站起来了!终于,在194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旧貌换新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了人民的主人,我们有了开始。

走过67年的风风雨雨,经过67年的励精图治,我们的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太平盛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正劈波斩浪,昂首前行!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更是卓越,香港澳门回归,成功发射了载人的飞船,成为第三个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国家。2008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在奥运会场上,中国的健儿们拼搏,勇往直前。最终以51枚金牌的成绩,成为金牌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祖国的强大。

前进中的艰难险阻,激发着我们豪情的新的一千年,新的世纪,新的起点,亿万民众正向着目标奋进。

迎国庆颂祖国作文 篇2

秋高气爽,又一个金秋时节到来了,这不,我们也迎来了新中国成立68周年,全国上下无不欢腾。回首过去,祖国母亲经历了多少磨难才走到今天这种丰衣足食的地步啊!

小时候,太奶奶告诉我,在她小时候,生活可差劲儿了!一家就有七八个孩子,有的人家因为上不起学,就在自家的地里放牛;还有的人自己家里没地,就给有钱人家锄地、放羊。如若做错了事,就会被地主、恶霸打骂,非常可怜。太奶奶又说,她那时有好几个兄弟姐妹,因为穷,有段时间没钱买米,太奶奶的妈妈就会背着最小的妹妹去有钱人家乞讨。当时有一户地主看到小妹妹可爱,就说把小妹妹卖给他们,但太奶奶坚决不肯,就算天天乞讨,她也要把女儿养大,绝不会卖!

长大一些,奶奶又告诉我,他们那时候的生活相对来说要好一些,但是仍然十分艰苦。奶奶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奶奶是最小的一个。太奶奶每次做衣服都只能尽量将质量做好一些,几个人就轮流着穿,破了补、补了破,就这样,等奶奶穿的时候,衣服早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奶奶还说,她上小学时,用的橡皮只要一两分钱,而且一用就是一两年,非常节俭。那时,一个大村子也就只有一两户人家有电视机,电视机都摆在院子里,一到晚上,几乎全村的人都拿上小板凳来看电视。真没想到黑白电视竟然在当时有这么大的魅力!

了解了过去的生活,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天有吃不完的肯德基、麦当劳。家家户户都有宽屏大彩电、电脑、电动车,有的人家还有私家车,节假日出去旅游已不是新鲜事了。现在的年轻人,衣服堆满了衣柜,花花绿绿的,看得眼花缭乱……总之,相比以前,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弹指一挥间,68年的风雨人生,68年的坎坷曲折,68年的飞跃变迁,68年的辉煌成就。您给了我们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

在新中国成立68周年之际,请接受中华儿女们诚挚的祝福:“祖国母亲,您辛苦了!我们为您骄傲,我们为您自豪!祝您生日快乐!”

迎国庆征文 篇3

一、征文主题:我的祖国

二、参加对象:xx市中小学生(含公办、民办中小学及中职学校的学生)。

三、征文活动实施步骤:本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x年5月至9月上旬)为宣传、发动、学生阅读、写征文及各区评选推荐时间。各校结合语文科教学及开展“朝阳读书”活动,组织学生用各种形式认真阅读《我的祖国》等有关讴歌祖国伟大成就的课外读物,并指导学生撰写以“我的祖国”为主题的征文。征文文体不限,字数在1500字左右。

第二阶段(x年9月14日至16日)为各区上送征文时间。各区教育局关工委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把征文(稿件必须是手写原件)及名册(必须是电子文档)送至市教育局关工委。市直学校参加禅城区的评选。

第三阶段(x年9月中下旬)为市评审阶段。由市语委办和市教育局关工委负责组织工作。

四、各区上报征文数量安排

五、奖励办法

上送市的征文经评审后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纪念奖,优秀辅导老师奖。获奖者发给由市教育局和市语委办颁发的证书。

六、已通过课堂内外杂志社购买《我的祖国》一书的学校,请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比例,把征文直接邮至“我的祖国”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具体地址及联系方式在《我的祖国》该书末页可见)。

附件:xx市中小学生“我的祖国”国庆征文活动名册

国庆节的征文 篇4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在北纬53度34分、南纬3度51分、东经135度5分、西经73度的地方,一片肥沃的土地上,养育着一个强大、历经艰辛的国家——中国。

这个富饶而美丽的国家,造就了一批坚强奋斗、勇于挑战、战胜困难的中国人。

“东亚病夫“的耻辱之称,已在鸟苏里江升起的红日中消逝。

各种不平等条约早在中华民族的进步中,渐渐灰飞烟灭。

美丽的东方,旭日升起的地方,一面鲜血染红的旗帜伴着微风飘扬在中国这片富饶的土地,那闪闪发光的五颗黄金般的五角星,它们象征着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它将屹立于世界之林。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扔掉了“闭关锁国”,赶上了时代的步伐。

改革开放的今天,人民奔小康,国家富强,敢问二指宽是什么?是那可怜的羊肠小道,这些些在祖国蓝天下,高山间来回曲折的羊肠小道,成为新兴科技进行华夏大地的一块“绊脚石”,交通的不便,让美丽的神州无法绽放绚丽的光彩,可如今,银色的公路深入大山,路上飞扬着汽车留下的灰尘,伴着科技的桂冠,那转动的车轮,承载着祖国飞速发展的脚步,那银色的“哈达”寄托着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至高无上的敬与爱,那开山架桥是智慧的结晶,孕育着祖国的希望与明天。

流水高歌,叮咚唱出山野,一叶偏舟使入山水间,船夫废力地划着柳叶船穿行于山川河流,今天,柳叶船被取而代之的是省力,飞速的摩托艇、轮船……它们进一步验证了中国的高速发展。

在这发展之中,看不见是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流浃背地辛苦,看不见黄色皮肤,被晒成棕褐色的“耶子壳”……看得见的是田中劳动的机械工具,看得见的是人们容光焕发地走进雄伟的高楼大厦……

一座又一座,用土垒起的瓦房,不知什么时候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原本空旷、贫癖的土地上,一排排白色小楼房,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耸入云霄,它们向世人展现着繁荣而年轻的新中国面貌。

光彩照人的教学楼,传出朗朗读书声,清晨这里是一个书声朗朗的学校,晚上,这儿又是一个灯火通明的书香之地,深夜,学生与灯火作伴,向未知的学习领域挑战,星星在天上疲倦地眨眼,仿佛对这些孩子说:“夜深了,快些去睡吧!”孩子们一种求知的眼神告诉它:“我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脊梁将由我们去扛,所以此时我们要自己锻炼自己,那闪动小眼睛的星星受了教育,也睁开迷茫的眼睛打起精神,与夜色奋斗。

家乡的山依照那么绿。不同的是多了果园和菜棚,记得在祖国母亲“病危“的时候那儿曾是一片荒芜的不毛之地,狼群时有出没,对人、牲口都是严重的威胁。今天,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家家户户奔小康,村里有了渔业养殖的技术人员,自然开起渔业养殖场,当然菜地里,不再是稀零零儿颗白菜、而是琳琅满目,蔬菜应有尽有,见过的,没见过的不计其数,引进科学种植的技术使这些作物的产量,大大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

以前的“宫廷御膳”也在百姓家中一一列出,大鱼大肉不再是平民遥不可及的梦想,今天桌子上的“满汉全席”也是我们神圣的祖国强大的标志,是“春风”吹绿“杨柳”的询息。

美味的汤菜蹦上人们的饭桌,光鲜亮丽的服饰配上他们苗条、健壮的身体把一个个华夏儿女,打扮得美丽动人。

一个“美”字是无法形容这多样化的艳丽服饰的,不同的服装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效果,有的人穿裙子漂亮,有的人穿裤子更美丽……

当然,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还有数不清道不完的各种服饰、布料,丝织品、说起丝织品,大多数人会想到丝绸,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中国古代唐朝时期,丝织业繁荣,以丝绸为首要,而且丝绸还有一段不平凡的旅行,从中国去欧洲一个遥远国家,从而有人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中国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然而历史悠久的中国所具有的伟大奇迹却不止一条“丝绸之路”。

美丽的土地上,横卧着一条巨龙——万里长城,它是中华儿女以血汗和着肉泥砌成的,巨大的条石是人们用肩去挑的,每一寸土都是人们用血汗凝成的,万里长城,是中华儿女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儿女永垂不朽的里程碑。

亲爱的祖国母亲,她有乳汁滋润着中华儿女的心,以长江、黄河的水哺育华夏子孙,绵延不断的长江、黄河水伴着中华儿女的爱国心流淌在中华大地上。

太阳,再次从这片神圣的土地上缓缓升起,它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日日夜夜,千秋万载,亘古不变。于是有了古老的东方,可是这古老的东方却有一片不同凡响的土地,土地上有一个神圣的国家——中国。

迎国庆征文 篇5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工厂鳞次栉比,一条条公路宽广通达……新中国成立60年,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年底,我国城镇人口6.07亿人,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的7.3%提高到年的45.68%,提高了5倍多;城市个数由新中国成立前的132个增加到年的655个。与此同时,小城镇蓬勃发展,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发展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城乡社会经济及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善。

“城市长大了,城镇变多了,竞争力强了。”人们这样感慨。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城市还寥寥无几,到年,人口100万以上城市达122个,50万—100万人口城市达118个。与此同时,小城镇快速发展,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体制,聚集效应显现。年底全国共有建制镇19234个,小城镇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20%上升到45%以上。城市群的崛起,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用不足3%的国土面积,聚集了中国14%的人口,创造了42%的国内生产总值。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增速迅猛,城市的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升级;一大批跨国企业集团落户城市,商业连锁店、百货超市等涌现大街小巷,极大促进了城乡市场的繁荣兴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实现了连续5年14%左右的速度递增。截至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20.15万个,带动农户9808万户。

“住楼房、挣工资、交保险,咱农民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山西朔州平鲁区农民刘德说。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越来越多的农民“洗脚进城”。加快城镇化发展,各级政府的职能定位、管理理念、行为方式在发生变化,深圳建立起农民工社保体系,有的地方采取措施提高农民工工资,有的城市打破城乡维权壁垒,将农民工子女纳入城市义务教育范围……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让农民就业由亦工亦农转向全职非农,由城乡流动逐步趋于稳定。据统计,年全国非农就业的农民工总量超过2.2亿,农民工在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已成为支撑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60年城镇化发展,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公共设施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城镇功能日趋完善,承载能力逐步提高。昔日是“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现在路网纵横交错,交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到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已达373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6倍,全国97.8%的行政村通公路。人均生活用水量从38升提高到178升,用水普及率从42%上升到95%,64.7%的农村通了自来水。全国共230多个城市设置了公交优先车道或专用车道,搭公交、坐地铁,逐渐成为大多数城市居民出行的优先选择。

居民收入水平明显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生活环境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抽样调查显示,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5781元,比1949年增长157.8倍。过去住的大杂院、亭子间、土坯房、茅草房,如今变成了单元楼、公寓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昔日梦想走进千家万户。到20xx年,我国将基本解决现有1000万住房困难的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覆盖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