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新闻作文

1旧书摊上淘来的“宝贝”“……我们先慢慢地走到湖滨,在公园里坐了一会,然后雇了一只小舟,在万道水波中,荡漾开去。小舟慢慢地摇着,那全湖的风景,便也了然在目:湖滨的翠柳,随风婀娜地飞舞;红光夺目的桃花,夹植在垂柳中,倒映得满水皆红;同时,那些山呀、屋呀,它们的影儿在湖中微微荡动,真是一幅绝妙的‘西子书’!”

这篇《暮春时的西湖》便是今年7月出版的《民国小学生作文》丛书中的一篇。该丛书第一、二辑收录了民国时期336篇优秀小学生作文,并配有108幅精美木刻、石印插图,一经问世,果不其然又一次触碰到中国人那根绷了多年的敏感神经——“基础语文教育”。

丛书策划人符马活告诉记者,今年3月份,他在北京潘家园淘旧书,在一家旧书店偶然发现了一本民国时期出版的《学生作文精华》,随便翻了几页立即被书中小作者的文笔所深深吸引。

记者了解到,这套《民国小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来自上海三民图书公司印行的《初级模范作文》、上海春明书店印行的《高级模范作文》、上海春江书局印行的《新编小学模范作文》、南光书店印行的《学生作文精华》、上海国光图书公司印行的《小学生作文精华》、北京书店刊行的《小学模范作文》等十几种书籍。编者瞿世镇、董坚志是民国时期学生教材读本编纂人,编过《初级模范作文》、《中学国语读本》。

这些集子除了在旧书店淘来的外,还有一部分是从藏书家手中借来的。记者问及书中作文选取的标准,符马活表示“首先是好的作文,其次是与孩子的生活贴近的”,“以作文内容来说,涵盖了民国时期少年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作文体裁来说,包括了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等几乎所有常见文体。总之,它们是民国小学生作文的一个缩影,基本反映了应用初期的小学生作文风貌。”今年10月《民国小学生作文》系列还将出版另外两册。

符马活表示,出版《民国小学生作文》这套书,并不是想要一鸣惊人地拷问中国现行教育制度,“中国语文基础教育的道路怎么走,对我来说,这个问题过于沉重和复杂。我们的初衷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小学生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更合乎他们天性的方式写作文,退一万步讲,即使不能通过写作文让孩子们掌握高超的写作技能,最起码也不要败坏他们的人格”。

2展现新文化启蒙时期的诚实和趣味“带着新文化启蒙时期的诚实和趣味”、“没有人云亦云”……许多关于《民国小学生作文》的评论文章中,共同将这批早期学生作文的优点归结为两点:思想感情上的澄澈、真挚;文字表述上的生动、活泼。

“明白如话,简练、干净、真实、亲切。”“新概念之父”、《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认为,无论文章主题是夏季雨后乡村的清幽景致,还是对病逝四年的弟弟的思念,毕业典礼上分别的不舍,或者“勤于攻读,努力前程”的相互勉励,这些产生于方兴未艾之际的文章,多数作文都是在说发生在作者身边的、“具体的事情”,首先旨在把事情讲述清楚、把人物叙述生动、把情绪表达充分,而现在小学生作文中最大的问题,太强调“主题明确”。“这些民国时期的.作文,往往重在都不是讲什么道理。虽然在文字上不是特别成熟,但是没有废话和套话,作文的内容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很鲜活,让我们看到了在社会普及推广初期时的形态。”

一位年过八旬的退休干部李伯告诉记者,上世纪30年代他在内地接受的小学教育,还残留着私塾的性质,古文经典仍是重点,白话作文并不是强制性的考试项目。“当时的作文要求很松,老师出的题目也很具体,比如写‘我的教室’、‘我的同学’。作文大约一个月写一次,只要文从字顺、说清事理就可以了”。

在对民国小学生作文铺天盖地的溢美之词之中,也能看到个别网友“挑刺”的评价,针对部分篇目行文中出现的“凄灯”、“苦雨”、“幻梦”、“惆怅”等字眼,有读者感叹,“怎么小学生就这么肉麻?”“比今天的‘45度仰望’之类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针对这类“概念化的想象”,文学评论家解玺璋认为,“有一些是对于古文作品的模仿,也有词句不是从心中涌出,而是从书中直接得来”,但是就整体上来说,没有今天作文教育“主题正确、观点鲜明、中心突出”等重重束缚。解玺章的儿子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上的小学,有一次去北京龙潭湖公园捞鱼,回来把这件事写在了作文里,写得很有趣,结果老师居然找家长谈话。“老师说,这样的作文写得再好也是二类文。要写好人好事,才能是一类文”。这件事让他感到既无奈,又可笑。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