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与不敢作文优秀3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敢与不敢作文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出 篇1

生活中我们会面临许多抉择,不同的人遇到相同的事儿会有不同的做法。比如,当前方遇到一条水沟时,有人选择直接跨过去,有人选择从边上绕过去。也可以说,当我们遇到相同的问题和困难时,可分为“敢”与“不敢”两种方式。在我身边就曾发生过这种事情。

有一天,我正走在大街上,突然看见一个骑着自行车的老爷爷摔倒了。这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跑过去把这位老爷爷扶起来。可正当我要过去扶老爷爷的时候,只见他身旁有许多人都绕着他走,仿佛遇到了瘟疫一般。一位50多岁的大妈看到我想过去,对我说:“你要是扶他起来,他讹你怎么办?”

说到这里,我顿时想到了那些“碰瓷”的人,他们故意摔倒,吸引好心人来帮他,当有人过来扶他时,他却说是帮他的人把自己撞倒的,装作很疼的样子,让扶他的人给钱。我最痛恨这样狼心狗肺的人了。想到这里,我悬在空中的手渐渐收回,这时“不知所措”这个词用在我身上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可虽想离开,我的手臂却又感到十分麻木,心想,人家这么大年纪了也不容易,万一是又摔倒了呢,我想着想着又想到了我爷爷,如果有一天他也摔倒了,我是否也会这样犹豫不决。此时,我的脑海里回荡着两个声音:一个是“扶”,一个是“不扶”。

正当我还在考虑这个问题时,只听见身后传来老爷爷“哎哟、哎哟”的声音。我心中的善意立即让我放下了这一切,我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向老爷爷伸出了援助之手,把他从地上扶了起来。老爷爷万分感激,急忙对我说:“谢谢啊,谢谢啊,小伙子!”这位老人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仿佛是我给了他救命之恩似的。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万一这位老人真是“碰瓷”的呢,只是看我是作文个小孩儿才没有要钱呢。不管怎样,生活中总会出现两种抉择,一个是“敢”,一个是“不敢”,这两种选择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不分对错,“敢”与“不敢”不仅考验我们的勇气和担当,也考验我们对困难挑战的理性判断,“敢”并不是不加思考、任意蛮干,“不敢”也并不意味胆小怕事、退缩不前。但既然做了,就要敢做敢当。

敢于不敢 篇2

文/赵欣桐

小学的我特别喜欢随大流,或者说是不敢得罪人,直到有一天我的这个毛病才改。

那天我们上体育课。我们的体育课十分简单,跑三圈,简单的专项,解散。老师不常盯我们的三圈,所以有一部分女生认为有了可乘之机,因为她们十分讨厌跑满分作文网步。

“嘿,待会儿跑步咱们要不要走一圈,然后去大松树下躲一会儿再出来吧!”一个女生提议说。“好啊!”许多女生都应和着。我也不喜欢跑步,不跑老师也不会发现,那……

“不了,我不敢。”我回答。

“切!胆小鬼!”一个女生说道。

从那以后,她们的确那样做了。我每次都跑得气喘吁吁,有时也在想,如果我同意了,就可以和她们一样悠闲地聊天了吧。但每次我又摇了摇头,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因为这件事,我和她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远。不过,我又结识了一些新朋友,相处融洽。

不出我所料,两周过后,老师冷不丁来抽查,发现了这个现象,让她们在操场上连跑五圈,她们哪里受得了这种强度,没两圈就受不住了,而且期末体育考试成绩也十分不理想。我却考得不错。自此我也改掉了随大流的习惯和爱面子的毛病。

在危险或是挫折面前说“敢”是勇气,在不正当利益的引诱下说“不敢”更是勇气。说“敢”的不一定都是对的,说“不敢”的不一定都是错的。敢于“不敢”也是一种勇敢的表现。

敢与不敢 篇3

子路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有一天,子路和孔子讨论谁更适合带兵打仗。子路觉得自己既然这么勇敢,大家都是知道的,肯定自己最适合带兵打仗,但马上遭到了老师的否定。孔子道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子路确实很勇敢,但是子路又有点儿鲁莽,容易掉进敌人的陷阱,一个优秀的将领,除了作战英勇,更应该知道仗要打到什么程度,要避免伤亡,更要冷静分析,不能因为鲁莽而进入敌人的圈套。

所以,勇敢不意味着鲁莽行事。战国时期,赵国和秦国之间发生过“完璧归赵”的故事。赵王得到了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秦王听到这个消息,便说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王知道秦国诈他,但又怕秦国进攻赵国,赵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一个叫蔺相如的门客自荐去了秦国。到了秦国,秦王想把玉骗过来,蔺相如就抱着玉石要撞柱子,结果玉没撞碎,但秦王却吓得不轻。最后,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安全返回了赵国。蔺相如行事就十分勇敢,但他又绝不鲁莽,正是因为他智勇双全,才保全了和氏璧,也保全了赵国。

“不敢”也不是胆小怕事,而是遇到困难不退缩,但是要懂得避让,不正面交锋,利用其它的方法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就像三国时期的蜀国军师诸葛亮。他和魏国的军师司马懿是死对头,在一次蜀国和魏国的交锋满分作文网中,诸葛亮败了一个回合,诸葛亮料定司马懿会来,就大开城门,留几个人扫地,自己带着两个拿扇子的童子在城楼上气定神闲地坐着,等待司马懿的到来。不出诸葛亮所料,没一会儿,司马懿就带着军队追上来了。但是,司马懿看到这样一幅景象也是大吃一惊,觉得肯定有埋伏,便命令军队赶紧撤退。这就是诸葛亮的“不敢”,如果他勇敢一点,冲出去继续与曹军交战,后果不堪设想,他正是利用司马懿多疑的特点,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既“敢”又“不敢”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才最令人佩服,因为“大丈夫能屈能伸”。我记得《水浒传》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宋江喝醉后,在酒楼墙壁上无意写下一首反诗,被当地的通判发现后抓了起来。戴宗知道了,立马给宋江出了一个主意,要宋江装疯。可是,当地县令不放心,还要宋江吃屎。宋江为了保全性命,真的吃了屎,戴宗在一旁看着都不忍心。这正是宋江的“敢”与“不敢”,他敢于吃屎,不敢像其他犯人一样闹事,最终才保全的性命,最终才能在梁山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其实这些事例都和子路带兵打仗是一个道理,学习也一样,遇到难题敢于挑战,但是要适当放手,实在不会做的就先过,先完成必要的任务,然后再想方法或者向别人请教,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