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感受节日作文600字(精选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节日像流水,毫不停息地流着,从远古流到现在,又将从现在流向未来……
——题记
我感激你,节日,因为你的爱意融融给曾经幼年的我创造过无尽的欢乐;我感激你,是因为你的超凡脱俗给现在正在求学的我增添了丰厚的内涵;我感激你,是因为你的成熟稳重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回味!有了感激,就要尽毕生之力回报!
你是水,滋润着我这颗幼小的心灵!你是风,为我拂去世事的繁杂和生活的纷纷扰扰!你是山,葱葱郁郁,博大精深,使我忘忧销愁!你是海,是路,是船,是帆,是桨……孩子的每一步成功,都有你的关照!
因为你,我会用心去铭记生活的点点滴滴!因为你,历史就会变得悠远而又亲近,浑厚而多情!因为你,人世间变得脉脉含情,多姿多彩!因为多彩,所以幸福;因为幸福,所以友爱和谐!
就是那温和的春风,给我注入了奋斗的力量;你,就是那辽阔无际的天宇,给我带来了美妙的遐想,你,就是那巍峨的山岭,让孩子认识了爱的永恒与坚定。
从来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婀娜多姿,也从来没有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更没有雷霆般震耳欲聋的怒吼,但你柔情似水,温暖如春,香甜如蜜,曾给孩子以多少的兴奋和感动,孩子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痛苦!
如同一泓潺潺的清泉,洗涤着我的心灵;如同一缕柔柔的阳光,照亮了我心之黑暗;如同一阵轻轻的杨柳风,拂拭了我的悲伤的泪痕。
是大海,接纳了我的不足;是鲜花,装饰了我的梦;是阳光,编织着我的幸福,在我的节日里,是你为我成长的天空粉饰了一层诱人的光彩。
节日本是无色彩的,只是被热情着色,被真爱点染,或绚丽,或清淡,或平凡,可那全都是爱的色彩。
还记得吗?那馥郁着爱的节日。还记得吗?对你从不吝啬爱的父母。
母亲节到了,同学们都在谈论着怎样向母亲表达自己的孝心,而我只能静下下心来,细细地去体味那绵绵的思念之情。
母亲,和您分别已一年了,我很想念您,相信您在天堂也想念我和爸爸。那场无情的病痛夺去了您年仅43岁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我们母女间的人世情缘,从此我失去了同龄人享受母爱的快乐,我们娘俩只能在梦中相见,妈妈,你知道吗?我有好多话想对您说啊!
回想起我小时候,您细心的呵护我,怕我热着、冷着、摔着、碰着……而我还是那么的调皮,虽然我是一个女孩子。惹的您四处找我吃饭,晚上寻我睡觉。您还记得吗?一次我有病了,您拖着疲惫的身体带我去看医生,拿药回来,耐心地哄我吃药,我因药苦,哭着闹着不吃,您哄啊哄啊,您说:“乖女儿啊,药吃下去,病好了,就可以和小朋友们一块玩了。”我吃下药,您让我在爱抚中进入梦乡。而这一切是那么的切近又那么的遥远。
那一天,让我刻骨铭心,像是做了一场噩梦。伯父来到学校接我回家,而我看到的是:我亲爱的妈妈——您却躺在冰冷的地板上,永远的睡着了。我哭,我喊,哭干了眼泪,喊哑了嗓子,可您,妈妈,为什么不睁开眼睛看我一眼啊,您答应我的,要照顾好我的,您为什么不遵守诺言,要离我而去呢。
妈妈,您知道吗,我一步一颠,一步一摇,抱着您的遗像送您时,我的心在滴血,在破碎,我不知道,我的将来该怎样……
您走了,我在爸爸的照顾下生活,学习,一天一天的长大。可您在我心里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女儿时时牵挂着您,梦中的我时常地喊着您:“妈妈,您还好吗?我很想您!”而醒来,却看不到您的影子。
母亲节到了,妈妈,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祝福您:我爱您,祝您快乐!
有一种文化,穿越历史,历经沧桑,因为久远,所以厚重,所以永不褪色。
——题记
感受节日,捧一曲流觞月,漾在心中,追寻那埋没在心底的记忆。
人需要记忆,但记忆常常会沉睡,美好的记忆,总需要某些事物来唤起……
仿佛是昨日,我还在捕捉随风飞舞的柳絮;追逐藏入花丛的蝴蝶;聆听春雨润万物的声音。
但不经意间,耳畔便响起了节日那跫跫的脚步声。接下来便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觥筹交错,歌舞升平,花灯弄影,烟火飞舞……
是谁,给我们紧绷的心放了一个假?当然是节日!她听到了我们吟诗,看到了我们作画,还有我们的放歌,抚琴。酒正酣,兴正浓,我们那一张张绯红的脸庞,灿烂的笑靥……这一切,它都见证了。
她像是一片灿烂的星空,每点星光,都闪烁着亲人的叮咛与嘱咐;
她像是一本多彩的画册,每种色调,都流淌着朋友的祝福与欢笑;
她像是一曲悦耳的歌谣,每个音符,都充斥着生活的激情与梦想……
她是那么博大,汇聚了一切民族文化的精髓。哪怕倾其一生,也未必能看懂她大山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木。唯有感受,我只能化作一缕微风,去采摘一朵小花,去捕捉一滴泉水,从点点滴滴中去感受她,让她唤醒沉睡已久的快乐。
因为她的到来,那天的荷花一定开得别有韵致;那天的楼阁一定有着别样的风景;那天的云彩一定涂着格外迷人的红晕……
而今天,节日里的往事早已成回忆。眼前让人迷茫的是,不知何时才有那样的相聚,才又听见那样的笑语响起,还能找到当初我们那样的依依?
等待,下一个节日的到来!
洋溢着五千年民族文化的馨香,散发着勃勃文采精华的气息,闪烁着古国文明的灿烂辉煌……它是节日,它陪伴着小小的你我快乐成长……
每当提及节日,我的心中免不了会有些激动。节日的背后,该有着怎样美丽而神奇的传说,有着怎样丰厚深邃的文化底蕴,有着怎样美好甜蜜的向往与期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伴随着一声声爆竹的炸响,又迎来了一个新春。春节是欢乐祥和的象征,每一个春节都向我们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面容;每一个春节过去,就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开始……春节到来了,便是我们人生的又一个新陈代谢,又一次除旧布新。生命在成长,世界在变迁,年的远去又重来,就像接力似的又开始了下一段赛程。所以,在春节时节,人们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不管钱多钱少,不管顺境逆境,感受春节,感悟那份“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的激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一个感情丰富的节日,人们怀着伤感怀着思念为故者上坟,虔诚地祈愿逝者在天国能够过得快乐,也祈盼他们在天有灵,给活着的人以精神的庇荫。感受清明,缅怀那些驻留天国的灵魂!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只为屈原的那纵身一跃,只为那位圣贤的瞬间壮举,便有了这个壮烈的节日,“波涛卷不去,忠魂得永生。”因为不忍见大好河山断送在奸佞之手,却又无力回天,何不一死了之,换个眼不见为净?“堪笑楚王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感受端午,感悟满腔忧国忧民的热血无处溅洒的悲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题记
又是一年中秋时,夜已渐黑,吃过晚饭。百无聊赖的我走向窗边,独倚窗台,看街上行人,望天上明月,赏中秋夜景。
月光洒在街面,路上行人,寥寥无几,步履匆匆。小街失去了平日的热闹:几声吆喝,几句笑语,几阵汽车的鸣笛。取而代之的是随风而来的断断续续的鸟啼,少了几分素日情味,换来的是一家一户的团圆之景。想到这,略感寂寞的心舒坦了许多。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提到中秋便是月,我抬头望向九重天。月逢中秋格外明,傲然立于星空之中,淡淡的银辉笼罩着整个世界,但不免会牵动四方游子的思乡之情,想必有许多人和我现在一样,望向这象征团圆之月的同时会忆起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月儿是寄了多少人的相思愁,归乡情?又何时能送达?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夜越来越深了,起初月亮的光尚能使这世界染上白色,渐渐的,薄雾笼罩明月,淡去了黄昏妖娆,不留情面,一丝遗痕也赶尽杀绝。夜空中仅存有一星半点的白,也是在风吹散薄雾下浮现的。若隐若离。我试图抓住月亮的裙摆水袖,她却在挣脱后留下回眸一笑,渐行渐远。
白玉盘,瑶台镜。青云之端有嫦娥,玉兔的神话,仍似在人间。
我耐心等着,等着。
终于,薄雾散开,月亮重现华姿,也许与浩瀚夜空群星相比,那月光显得微不足道。但这柔和的',微笑的光,足以让所有凝望她的人心中充满慰藉与感动。这就足够了。
我读懂了月亮,默默离开了属于她的舞台,这不但是我们的节日,更是我的节日。我重归秩序与忙碌,似水流年,留下这夜的月光在心间……
雪花,在天空中胡乱地飘扬着,逆道旁吹来的东北风撩乱了发梢。带来的阵阵凉意,向人们倾诉着冬之韵。
还记起那一年,除夕夜时吃的年夜饭,是在外婆家吃的。
那时候,外婆家本来有养着两只鹅,但就在除夕的前一天上午,卫生局的人来检查,不让外婆养着了。外婆只好含着泪,把她那两只鹅杀了,当年夜饭吃了。那次除夕,我们桌上最丰富的一道菜,就非这鹅肉莫属了。鹅肉是炖汤吃的,热气腾腾的,吃了可以暖身子。但我们家人多,很热闹,却每人也只能只几口,半饱也不到。这鲜嫩的鹅肉,外婆说要刚出炉就吃才有效。于是我们每人争先恐后地尝着,虽然都没吃多少,却都满嘴流油,称外婆的手艺好。外婆听了,眉开眼笑,直说心里乐着呢,而我们,尝着这美味的鹅肉,心中也直乐着,通过一股幸福的暖流。
又是冬季的一个节日,记得是十二月,冬至。
每年的冬至,我们家都有一个习俗——吃汤圆。
那一年的冬至,我们也有吃汤圆,却是令人最难忘的一个冬至。
我们是在自己家过的冬至的。请了姨妈和妹妹一起来。这一次,汤圆有点儿与众不同,是母亲亲自去楼下院里采了满一盆桂花来,洗了净,洒在每碗汤圆上的。那一朵朵“水中花”飘浮在上面,甚是好看,简直可以用“花自飘零水自流”来言语。这晚,吃的是麻心汤圆,汤圆口口大小,轻轻咬下一口,一股桂花麻心汤圆的特有滋味飘散出来,甜甜的。其中弥漫着一种无法言语的纯,一种更无法想象的净。我们一家欢声笑语地吃着汤圆,有说有笑地。一不小心噎住了一个,却直乐。
不论怎样,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同样又是清明时分,同样又是烟雨迷蒙。走在泥泞的山间小道上,有着一种莫名的惆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望着那烟雨中三三两两的扫墓的人,望着那烟雨中静静的墓,仰望那暗暗的天,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沉沉的伤感!
母亲!已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母亲的墓静静地立在凄清的风雨中,墓上已是杂草丛生。立在母亲的坟前,我像有所期待,我好想听到母亲的呼唤,然而除了淅淅沥沥的雨声,什么声音也没有,我不免又陷入了一种失落。拔净那一片乱草,斟上几杯冷酒,再烧上一把纸钱。我很虔诚地做完这些,跪在了母亲的坟前。母亲,您的儿子来了,您为什么一声都不吭呢?儿子多想再听听您的声音呀!
风带忧,雨含愁,杂草含烟,真是“亲不在,孤坟存,何处话凄凉”呀!然死者长已矣,存者只能永怀悲而已!
泪眼婆娑中,猛然发现一棵枯树的树根处有一枝嫩嫩的芽儿,正依着枯树向上伸展。我的心一震,这是母亲的暗示吗?母亲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谆谆教诲,犹言在耳。“儿子,早晚会有这一天的,妈走了,你要坚强!”
母亲是不希望她的儿子沉溺于痛苦中的。生命息息,总有代谢。古往今来,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下一代不断成长,上一辈不断逝去,这是生物的规律、自然的规律。逝去的是再也不会回来的了。在我们道尽对亲人的缱绻思念、洒下所有伤痛的泪后,回忆就不应再是我们生活的负担。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母亲,您放心!儿子会记住您的话,坚强地走下去!
这清明时节的和风细雨,不正在滋润着无限的生机吗?我知道,从今以后的清明,对我来说不会再是一个伤感的日子。
随着时代的步伐,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涌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而节日,恰恰是文化的精髓所在和体现。
节日,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就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而西方传入的节日又有:情人节、父亲节、圣诞节等。可中国人最重视的还是春节。
春节又被称为“年”。据说是这样的:我国有一种动物,叫“年”。它凶猛残暴,常在大年三十的时候出来伤人。于是便派了一个威武的壮年去为民除害。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便称之为“年”。
同时,为了庆祝这一喜事,人们便放烟花炮竹、贴上新的春联,辞旧迎新。这一直流传到今天。
终于到春节了,人们脸上都洋溢出喜悦。是啊,平常的时候,总是因为工作等原因而不能团聚,而春节刚好为人们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岂能不悦?
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叙叙旧事,谈谈各方面的情况。平时总是忙碌的爷爷奶奶也坐下来,一起谈笑风生,露出了难得一见的轻松笑容。
看着爷爷奶奶的笑脸,我不禁浮想联翩。爷爷奶奶已年迈体衰,可儿女都不在身边,他们内心的空虚和寂寞是常人所无法体会的。虽然他们不愁吃、不愁穿,却少了一份天伦之乐。他们渴望春节的到来,可他们真正所渴望的,难道真的只是春节吗?
节日,可以说是一个借口,一个父母让孩子回家的借口;也可以说是一份成全,对父母渴望团聚的成全,也是对孩子回家的成全。
表面上,过的是节日;实质上,过的是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