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故乡的作文800字(精选1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家乡在河口镇的一个村里,我家是由輋下迁到兆水坑的。兆水坑,也算位于麦湖,每当我说我在輋下时,他们都一脸懵圈,认为是“桥底下”,我也万般无奈,非得一句一句地解释才行,干脆就说麦湖了。令我气愤的是,他们都说从来没听过有麦湖这个村,我无比失望……当时有种想拉上他们就去麦湖看看的冲动。
麦湖你怎么可以不知道呢?
麦湖,说热闹吧又没河田这热闹……但我一直都觉得麦湖比较亲切。无论走到哪里,麦湖的口音是改不了的,无论走到哪里,热爱麦湖的心是变不了的,无论走到哪里,麦湖的人都是最亲的。
倘若独自在他乡遇到了麦湖人,那肯定就觉得特别温暖,就像在家一样,面对着那些熟悉的面孔……麦湖的人真的很好,他们有一颗善良、质朴的心,他们不会忘记每天用麦湖口音说一句“加油”,他们不会忘记那些向他微笑过的人,他们不会忘记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热爱麦湖!他们是美丽的……
前两年因为创文活动,麦湖打足了气,一直在改造!从路边的尘土到花圃,从成堆的垃圾到清新的空气,从私人面包车到公共汽车,从破旧的石桥到崭新的石桥……没人说这几样不是改变,也没有人说麦湖因此在变得陌生。麦湖它是美丽的!
麦湖的九龙宫是麦湖人口中的“圣地”。九龙宫每年都有非常多的人在那里祈福、还福,就连不知哪个村的人也会到九龙宫。因此,每年的年初及年尾都会有很多人早早地争着祈福和还福,生怕轮到自己就晚了。到了年尾那个时份,九龙宫还会有戏曲表演,到了那个时候,石凳上、台阶上,台前和庙里都挤满了人,真的是人山人海!也有人趁这个时机参拜神佛!老一辈人说,凡是在九龙宫参拜过的人都会身体健康,一整年都会风调雨顺,因为那里有神灵的庇佑!当然,这些都只不过是人们的心灵寄托和美好愿望。九龙宫的名气呢,不大。可在麦湖,九龙宫无人不知。
麦湖,它并没有什么名气,但它从里到外都有美丽。住在麦湖的人也如此,内心是有像被火燃烧一样的热情,外表像在春天争艳的花儿,即使他们不表现出来,他们的一举一动也能体现出来。
麦湖的环境正在一点一点地美化,我相信:不用多久,麦湖一定会变得惹人喜爱,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
美丽的麦湖,我爱你,欢迎来我的家乡麦湖做客!
妈妈的故乡在龙游周家,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只有在春节,我才能到妈妈的故乡饱览这一番美景,所以我格外珍惜这一段时光。
故乡最有特色的是那座小桥,古色古香,充满韵味。虽然这座小桥不及现代的桥那样五彩缤纷,亮晃晃的,但是它别有一番风味,桥体和栏杆都是水泥砌成,因为年代久远,所以有些斑驳。桥下是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河水很清澈,淤泥在河岸一带沉积着,但这丝毫不影响整条河的美。
妈妈告诉我,从前呢,在她还很小的时候,河水比这还清澈,可以看见江底的鱼儿在砂石间穿梭。妈妈和姨妈,还有一帮小孩子,在水里打闹嬉戏,和鸭子一起游泳比赛,其乐无穷。看着妈妈绘声绘色地描述,幸福得像个孩子。
过了桥,河的对岸是一座山。村民们在山的左边种上了一亩亩绿茶,老远就能闻到一阵清香。山的右边绿树成荫,把里头遮得严严实实的。草儿几乎可以没过膝盖,像一条厚厚的棉被,温柔地呵护着山上的土壤。
继续走,一座座俭朴的砖房印入眼帘。黑瓦,白墙,墙上画了美轮美奂,栩栩如生的中国画。桃红柳绿,碧水如玉,山峰被绿色覆盖满了,小桥是木头做的,弯弯的拱着。几户飞檐翘角的人家在树林中若隐若现,砖头垒成的烟囱冒出缕缕炊烟,那是故乡牵挂远去的儿女的情丝……我被画中的景色迷住了,这大概就是很久以前的周家吧?真可谓“小桥流水人家”啊!
砖房的右侧有一座“石山”。小时候孩子们总爱扔石头玩,比谁扔得远,有几次甚至抛到了远处的渠道里,激起了水花,然后女孩子们一阵尖叫,男孩子们则得意地哈哈大笑。现在,渠道里已经没有水了,周围用竹条编成了简单的围栏,里面铺满沙子,杂草丛生,几只母鸡一面“咯咯哒”地叫着,一面悠闲地啄着沙子,里面可是有宝贝?
再向前走,穿过一条宽约半米的水泥路,再走一段泥泞的土路,就是我妈妈曾经住过的老房子了。因为被岁月无情地侵蚀着,房子显得破旧,斑驳。小院子也荒废了,原本的菜地里长满了杂草。一只猫蹲在墙上端详着我们,一派安静和谐的景象。想着妈妈从前过着这样安逸的生活,真的有些羡慕!
现在,每次跟妈妈提及故乡,她的眼角总泛起泪光,因为如今,关于故乡,关于她的童年,只剩在记忆中一遍遍地怀想了。
那里,不算是人间仙境,但,却是我心中的天堂;那里,不算是最繁华的城市,但,却叫人流连忘返:那里的果实不算最香。最甜,但,却叫人垂涎三尺。那里,就是我亲爱的故乡。
几十年前,父亲出生在那贫困的地方,但,他仍不会忘记,那是生他养他的地方。
父亲经常向我讲起故乡的故事,每一件都是那样感人。动听。美丽。
不知怎么的,我对故乡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故乡的贫瘠的土地养育着那朴实的庄稼汉,那水土养育了人民朴实无华的心灵。
那儿有叮叮咚咚的流水,那儿有清雅的花儿,那儿有动听的民谣,那儿有好客的山民,那儿有让人心旷神怡的风景,那儿有美丽。动人的四季仙女,那儿有清甜可口的果实,那儿有浓浓的乡土人情,那儿有无数的树林,那儿有让人心惊胆寒的山崖,那儿有可爱的鸟类,那儿有无数的麦田。土地,那儿有惊险刺激的游戏,那儿有成片竹林。
春季,春仙女带来了绿芽,那绿芽在树木上萌发了,让树木发了芽,让树木变的绿油油的,好看极了。春仙女,带来了各色各样的花,装点着大地,给大地穿上了花衬衣。
夏季,夏仙女带来了李子、苹果、西瓜、桃子。它们在市场上争芳夺艳。
秋季,是我最喜爱的,秋仙女带来了金黄色,让金黄色遍布大地,也给农民带来了快乐。喜悦。我经常坐在葡萄架下,一边吃着香甜的葡萄,一边听奶奶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冬季,可能有的人认为它没有意义。因为冬仙女赶走了飞禽走兽。水族。植物,认为她是残忍的;可是,有的人却认为冬仙女是美好的,因为她带来了粉装玉砌的世界;小朋友则认为冬仙女是快乐的,因为她让小朋友们能打雪仗。堆雪人,快乐极了。
长大了,我常做在树林里,小溪边,山崖上,听水。看山。我突然觉得她————故乡,还是那样苍翠,那样宁静那样美丽。
长大了,我依旧喜欢听鸟叫,依旧喜欢看鱼游,依旧喜欢做游戏,依旧喜欢和几个同伴去玩耍。
长大了,我有了虚荣心,我在虚荣心的促使下,我不愿提起她,毕竟她是最贫穷,最落后的山村呀!
现在,我要赞美她,我爱祖国,她是祖国的一部分,所以,我也爱她————我那美丽,苍翠的故乡!
当我再一次站在故乡的那条小路上,它已经不是那条窄窄的、坑坑洼洼的、碎石横陈的小路。路,加宽了,也加长了;而我,也不再是当年那个充满稚气、走在上面都会摔倒的顽皮小孩。毕竟,我们都在成长……
奶奶告诉我小时侯我在小路上学步的情形:一摇一摆的,站立不稳,又急着想早点学会,不小心踩到了一颗小石子,摔倒了,我“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正当我感觉无助的时候,奶奶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过来,轻柔的扶起我,然后很用力的跺地面,一边跺着,一边解气似的数落着:“我再叫你摔我的宝宝,我再叫你摔我的宝宝。”我也会用肉嘟嘟的小手狠狠在地上拍,仿佛那样就出了气,心里顿觉舒坦许多。就这样,慢慢的,我学会了走路。
小时候的我很顽皮,好像是六七岁吧。初夏时节,我一个人偷偷溜出了家门,沿着小路,一路捉蝉戏蝶,捕虫弄草,好不快活。小路一直向前延伸着,总也走不到尽头,半路总会又岔出条路,渐渐的我感觉很累,便躺在路边的树阴下迷迷糊糊睡过去了。朦胧中记得,是一位邻村的一位叔叔问了我父亲的名字,把我送回家的。回去之后,家里人很担心的问着什么,那次我在家里躺了两天。后来好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再去过那条小路。从那次以后,我知道了路是没有尽头的,但我想走到小路另一端的愿望却更加强烈了……
小学三年级的暑假,父亲带我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只记得那里有大海,海面宽阔,一眼望不到尽头;有仰起头也看不到顶的高楼;还有很宽很黑的柏油路……我问父亲,为什么我们的路没有那么宽,那么黑呢?父亲说,它还太小,不过,它总会长大的。从此,我心里便有了两种路……
后来,我做梦了,梦见我长得很高很高,站在故乡黑黑的、宽宽的路上……
我在一天天长大,小路也是,虽然它现在还没有那么宽,那么黑;但我相信它会的,我也会。
秋风冷瑟,绿叶已老,如今的它:干瘪、颓废。风振动着大树,叶子哗哗作响。终于,它离开了树枝,在空中飞舞。它望着大树,想到那滋养了自己的树根,心中无限感激……
火车缓缓驶进了成都车站,我迫不及待的坐上通往家乡小镇的汽车。窗外,天色很暗,我轻轻地闭上双眼,舒适的感觉油然而生。踏进家门,一股温暖的气息弥漫全身,和亲人总有说不完的话。枕着一种幸福的感觉,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清晨,比往常起床得早,轻轻地打开门,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袭来。深吸一口气,顿时觉得精神抖擞,沁人心脾。空气有点湿润,脸上有点点凉意。门前,那座骄傲的大山依然伫立在那儿,它没有说话,静静地俯视着我——一个久别的朋友。它依然那么的爱美,披着薄雾织成的纱衣,借来晨曦的点点色彩,随风轻柔地舞动。我笑了。它竟有点儿害羞,掠起纱衣的一角遮住了面颊。山脚小的花儿被它惊醒,纷纷抬起了头,迎着太阳诉说着昨晚的美梦。突然,调皮的露水从树叶上蹦下,打在了花儿的头上,花儿没有理睬,扭动了一下身子,将露水洒向大地。太阳出来了,光芒洒向神州大地,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扉。树叶似乎获得了动力,高昂着头,欣赏着早晨的美景。
带着愉悦的心情,我漫步于田园间。山脚、山腰,出现了乡亲们劳作的身影。大家似乎昨晚休息得不错,声量倍儿高,议论着今年的收成。有时他们会拄着锄头,停下来发表自己的经验。说到合意处,他们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挥舞着手臂,一个劲儿的点头——这真是一群可爱的人。议论结束,吐一点唾沫,捏紧了锄把,有节奏地一挖、一推,动作娴熟而幽雅。太阳已经升得很高,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背甲,收拾完工具,在河边洗了手,面带微笑,回家吃饭。
这恬静的生活,我已向往许久。城市的喧嚣,使我身心疲惫,喘不过气来。在异地,在漆黑的夜晚,我无数次地仰望故乡的天空,那里的星星在闪烁,在召唤:“回来吧!”我实现了愿望。望着周围的一切,我的心很平静。对故乡的依念,一直让我难以释怀。无论走到哪儿,故乡的一草一木,故乡淳朴的乡亲,总牵绊着我的心灵。
故乡,我永远属于你——我的一切情感源自你的浸染。
对于生长在城市的我而言,父母辈的故乡显得格外遥远,城市的繁华又使我晕头转向,仿佛生来就是没有根的人。想着,故乡那片斑驳的墙壁悄然映入脑海。
从记事起,我就住在这幢小楼里,楼层很少,装修也很朴素,却埋藏了我五彩缤纷的童年。
记得过年时,年夜饭吃得差不多,阿姨就召集孩子们去那扇墙前量身高。几个孩子一早做好了准备,椅子也只坐半边,一听这话,连忙撇下手中的碗筷,跳下椅子,用最快的速度冲去,争先恐后地请阿姨量身高。那扇墙已经很老旧了,除了历年来量身高的标记,还有我们的“杰作”:一墙的水彩颜料,用指甲抠坑坑洼洼的痕迹。于是量身高时都要小心翼翼的,不敢把背直接靠着。
我是孩子里唯一的女孩,长得没男孩快,心里不免开始着急,唯恐弟弟们将我超过。便使一些小把戏:胡乱在头顶扎个小乡辫,充当自己的身高。自以为天衣无缝,却缺早就被识破了,爸妈笑得合不拢嘴,还偌夸我聪明,我却噘着嘴,气急败坏地跺了跺慢脚。
那一年,本以为没长多少,阿姨告诉我:“长得还挺快的,高了七八厘米。”我愣了愣,接着,在屋子里上蹿下跳,使劲摇着阿姨的袖子问是不是真的,咧开嘴傻乐。当时觉得,这大概就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记得墙上不仅有身高尺,高处还钉着关公台。那是个棕色的木质方形小台,上面立着威严的关公铜雕塑和他的那匹马。逢年过节都要插上几炷香拜关公,年复一年,挂关公台的墙都被香火熏黑了。
大年初一晚上,大家要接财神,拜关公。大人那三炷香,孩子们一人一炷香。台上还要放两只粗粗的红蜡烛。灯都关了,昏暗的烛光照映着大家的脸庞,虔诚地祈福求愿。我也用小手紧紧握着那一炷香,在心里默念三遍祝福的话,鞠躬三次,请爷爷将香插进关公台上的米碗中。烛光照映下,大家的脸都红扑扑的,与我而言,大概就是过年的颜色吧。
往昔感叹,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今方始知,有回忆的地方,便是故乡。
后来,要搬家了,家具一件一件消失在偌大的房子里,在这空荡荡的房间,我于是慢慢发现,往昔那颗纯真的心早已被锁在这里。自此,故乡便被埋在了心里,我只好带我着埋着童年故乡的心,独自前行。
在“鱼米之乡”漳州,盛长着一种素雅清香的水仙花,每年春天,都是这种鲜花盛开的季节。每到春节,我的书房或客厅总要摆上一盆水仙花,清悠的花香,悠闲的花姿让我忆起许多往事,在品味“一盆水仙满堂春,冰肌玉骨送清香”佳句的同时,对水仙的依恋,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那些天,我早晚守在她的旁边。白天看她,似乎有些平淡直率:黄昏看她,却过于渺茫迷离:清晨看她,就像有独斟独酌的意味;夜晚看她,未免过分幽静。她那翡翠般的碧叶抽生出洁白的花朵,亭亭玉立,不时散发阵阵清香,显得格外高雅,尤其是洁白无瑕的花瓣将黄色的花瓣裹在中间,其姿态是那样娇柔美丽,一阵阵微风吹来,一股诱人的香味,简直使我陶醉,那一簇簇枝叶在微风中颤颤抖动,翩翩起舞,我置身于此情此景,真有一种***之感。
水仙叶似碧带,花洁如玉,冶情养性,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偏爱。欣赏着千奇百态的水仙花,我不禁想起朱熹的《赋水仙》诗:“隆冬凋卉,红梅厉孤芳。如何蓬艾底,亦有春风香。纷纷敷翠羽帔,温艳白玉相。黄冠表独立,淡然水仙装”。也认为梅花太“孤芳”自赏,而水仙则“蓬艾底”下有“春风香”。
而我则感到素雅清香的水仙,更能表现高尚文雅的气质。不是么,水仙是朴素的,但又是那么的崇高!因为它奢求太少太少,只需一盆淡淡的清水足矣,而奉献得却太多太多,尽留清香满人间。不是么,那绿叶的葱郁,那花朵的妖媚,那清香的淡雅,那英姿的勃发,不都是水仙给人们留下不尽享受和无限温馨吗?其实,这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无私奉献精神,一种不求索取的品格。“凌波仙子贺春来,一盆玉蕊满堂春”。也也许正是如此吧,水仙才那样从容那样轻轻地走进寻常百姓家。
水仙作伴是短暂的,它悠然地倘徉于窗前、书房或客厅不过百来天,分别的一幕是让我赞叹不己的风景;十几朵小花虽在参差的日子破苞而开,他们相知相识,相依相伴,却在同日同时花谢而落,一如仙子腾云驾雾而去,在我的忘记中留下了隽永的清香和长久的风骨。长相识,永相恋,分别是暂时的,明年再相会。
故乡总是故乡,总是人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古人有云“月是故乡明”,而我呀,也总觉得“秋,是故乡美。”
故乡的初秋,夏天的余热还未消散,阳光均匀地撒在田野上。繁茂了一下的被子植物逐渐枯衰,土地光秃秃的,裸露的阳光下。几颗似清又白的小草随着微风轻摇着,颇有白居易所描述的“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之感。远处那一小亩方塘里,几只鸭子笨拙的走来走去,然后又成群结队地在水中游戏嬉闹,漾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这故乡的初秋,可爱又率真。
到了中旬,秋的气息也越来越明显,枯黄了的叶了恋恋不舍地离开大树的怀抱,他们乘着轻风,在枝头盘旋几圈,然后就飞向了远方。这应了那句“风吹一叶落,万物已惊秋”。是啊,故乡的秋天这才算真正的到来了!麦田里的稻子变得金黄,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秸秆,凉爽的风轻抚着金色的麦浪。
天空总是浅蓝色的,远远望去,没有一点杂质,如一块明净的蓝玉。洁白软棉的云朵自由的在天空中游荡变幻着,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对大地上的绿树、花草和人们做出各种各样的鬼脸。在这个忙碌的季节,所有的一切都那样美好,充实。至于故乡的秋末梢,倒不像马致远的“孤藤老树昏鸦”那样冷清;也不像王安石的“空庭得秋长漫漫”那样孤寂;更不像刘禹锡的“便引诗情到碧霄”那样豪迈。而是有几分清闲和舒适。到了这时候,农忙时节已过,正好这雨也紧赶着来凑热闹了。雨整天整天地下个没完,像断了线的珠子,啪嗒啪嗒地散落一地。
烟雨中,这正于晚秋的南方也甚是好看,远山、瓦屋、竹林都在朦胧的雨幕中半隐半现,像跃然于纸上的生动的水墨画。独立于山顶的秃枝干在风雨中瑟瑟发抖,小狗一颠一颠地绕过田梗,忙着赶回家。人们都闲适下来,邻里之间不时串门,磕磕瓜子,闲扯几句关于天气和收成,满心盼望着数着腊月的日子,迎接冬日的团圆。等到厚厚的白雪铺满田野,至此,又一个秋天,随着呜烟的北风消逝了。
来年,依旧是恬淡秋日,飒飒秋风;依旧是软绵云尔,淡蓝天空;依旧是我追寻与牵挂的那个故乡的秋!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我驾驶着自己的私人飞机,回到了故乡,将飞机停在了故乡其中一处停车场。父母们开着他们的新型太阳能汽车,带着我观赏故乡美丽的风景。
曾经臭气熏天的伊逊河,有三季都是光秃秃的河床,上面到处都是垃圾,但是现在却与众不同了,一年四季都是清澈见底的河流。曾经在伊逊河上方,是一座粗糙的的石桥;两边是一排粗糙的把手。记得小时候,我和一群小伙伴在扶着把手抓小鱼和小虾,可没想到这扶手因为太久没修理了,竟然断了,它和我一起掉进了水中。而现在却不同了,河上矗立着一座五彩缤纷的彩虹桥。远远望去,我还以为这是上天给我们降临的彩虹呢!到了夜晚,彩虹桥和周围五颜六色得霓虹灯把附近照得犹如白昼一般;而河的两边,都是雕刻的各种动物的扶手。我想:不可能再发生我儿时那惨不忍睹的事情了。
我来到了二十年前常去的那个小广场,你一定会喊出:“这哪是小广场啊!”因为这和二十年前世界最大的星海广场一样大,到处都是霓虹灯,健身器材,花草树木……再往前走,就到了我的家了,我简直不敢相信,因为这是一栋既有花园又有游泳池的二层别墅。进到里面,简直太大了,而且还有许多机器人,如:工人机器人、厨师机器人、体育机器人……我刚看完这美丽的别墅,厨师机器人就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我一看,怎么全是青菜?妈妈说:“为了人的健康,现在只吃蔬菜了。”
吃过晚饭,我来到了自己的母校—存瑞小学。这里的变化太大了,500米的环形跑道,提供给高年级的足球场、篮球场和羽毛球场……教室里每个课桌上都有一台电脑,这样,即使老师在家,也可以给孩子们上课了;而且,这种椅子是气垫做成的,无论怎么撞也碎不了,上课,这种椅子会把你需要拿的东西,自动放到桌子上。下课,孩子们还可以把这椅子当碰碰船玩。这种教室,还可以在夏季吸收炎热,冬季吸收寒冷,这样就可以冬暖夏凉了。
我爱这清澈的伊逊河,爱这美丽的母校,更爱这养育我长大的故乡。
小时候,在我老家门前的山坡上满是这样生机盎然的洋槐树。洋槐,又叫刺槐,高大挺拔,魁伟多姿。听姥姥说,那还是解放前就栽种下的,可有些年头了……虽说自己不大喜欢洋槐枝干上那尖尖的硬刺儿,可洋槐在积蓄了一冬的精气神后,欣然绽放开来的槐花,那真是让人赏心悦目。
槐花飘香的时节,远远瞧着山坡上的槐树林,仿佛是妙手丹青在天蓝色的画布上渲染的一抹抹新绿,那是一种让人心动的绿色。走近洋槐树,你会忽然发觉它更多了些灵动,翠绿的叶子间点缀着洁白如雪的骄美的槐花。一嘟噜一嘟噜的,一串一串的,在微风中荡漾,荡漾中便飘散出沁人心脾的阵阵幽香。有时在院子里闲坐,一阵风来,清香扑面,诱得你猛吸几下;陶醉间,直想寻那花开之处……
姥爷很会选地方,就在槐林跟前儿有一块儿自家的菜地。在这块儿地里,姥爷教会我翻地、施肥,随着季节播种下土豆、白菜、豆角、地瓜等。记得姥爷种的豆角是一种长得不高,不用搭架子且成熟较早的那种,好像叫“蹲豆”吧。许是自家地里种出的东西,吃起来,别是一番滋味!到现在,我都十分怀念姥姥做的土豆炖豆角,不知为什么,那菜里总是有种槐花般的淡淡的清香。干活累了,姥爷就盘坐在槐荫下,喝着几口姥姥泡的槐花茶,随手薅上几根儿毛毛草,三下五下的就折巴成个长耳朵的小毛驴或是大尾巴的小狗狗,让我和弟弟们好是欢喜。
槐荫下,我仰望着蓝天上变幻飘荡着的白云,嗅着缠绕在身边那令人神怡的槐花香,一任自己的思绪霞飞云动……“。我真喜欢老家!”我嚼着一串串水嫩香甜的槐花,有些兴奋的对姥爷说,“老家人好,树好,花也好!”姥爷捋了捋下巴上那稀棱棱的几根胡须,笑着说:“咱这里的人不光实在而且坚强,就象这大槐树——耐寒耐旱耐贫瘠啊!只要活着,它肯定让你看见满树的花花绿绿,绝对的不含糊!”的确,严酷的环境造就了坚韧顽强的.人,坚韧顽强的人栽种了坚韧顽强的洋槐树。
老辈人认为“槐,有望怀的之意。槐下思亲,心也就随着槐花的馨香飘扬到很远很远……又到六月槐花香,如今离开故乡许多年的我,时常思念着有太多眷恋的故乡。梦里的故乡,总有亲人的笑脸;梦里的故乡,总有门前的老槐树;梦里的故乡,总有弥漫着丝丝淡雅的槐花香……
我生在青岛,长在青岛。但要说是故乡,应该是爷爷家——菏泽,这是我的老家,是农村。
我对农村的记忆,不过是圈里成天吃喝的猪羊,咯咯嘎嘎追逐乱叫的鸡鸭,在田野中挥汗的农民……最美的时候也不过是和爷爷一起在树林里放羊;有时下着毛毛雨,带着草帽去稻场上追逐那些被雨水淋湿翅膀,显得笨拙多的蝴蝶蜻蜓。而有一件事却让我记忆深刻。
难得在初春回到老家,正值万物复苏之际,和爷爷一起去放羊,去小树林里,小草已经长高了。哦?在一个地方,我猛然看到了一种美丽的颜色。
我无法形容那是一种什么颜色,也许是蓝。蓝的那么澄澈,那么晶莹,似乎和蓝色的大海一般美丽,这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颜色。这美丽的颜色就像地毯一样铺在草丛上。
这是一簇花,每一朵都不大,花瓣的形状有些像玫瑰,渗透出一种自然的奢华。花蕊的形状也很漂亮,像是微微燃烧的火炬。
我弯下身子摘了好多,放在口袋里,想要回家送给奶奶,心里憧憬着她看到这美丽的花儿后的开心与欣慰。然而最重要的事到了家仍旧忘掉了,那一束花在我的口袋里整整”睡“了一个晚上。当我第二天想起来,从口袋里掏出这束美丽的花时,我发现它已经枯萎了,花瓣已不像之前那么平滑、美丽,变得像一块被遗弃的蓝色破布。
我沮丧、难过。像是一个天真的小孩失去了自己最喜爱的糖果。想要再去找,却找不到了。当我满脸愁容,甚至有些委屈地站在院子里。奶奶走过来询问。我把事情从头到尾地说了一遍,并丧气地拿出了要扔掉的那一团”破布“
而奶奶眼中却闪过一道光。额上的皱纹也舒展开了,欣喜地抢过了花。用那动听的方言说:”谢谢你,好孩子,这花……真漂亮。“奶奶把花泡在了水里,那一朵朵蓝花浮在水面,像是茫茫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奶奶说:”这花真漂亮,咱们这儿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没的花啊!
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故乡中那深邃的蓝啊,就像奶奶慈祥的脸!到现在,我再也没见过这么美的花了,但我仍记着。我知道,那是用爱去播种的……
我爱气势磅礴的黄河,我爱浩浩荡荡的长江,我爱雄伟壮观的钱塘江,我更爱外婆家那条不起眼的小河——清白江。
清白江是岷江内江的一条支流,它发源于岷山山脉。两千多年前,秦太守李冰治水修建了都江堰。从此,清白江就滋养着成都平原的广袤大地,养育了一代一代的四川人。
清白江里外婆家大概有半公里,河两岸,长满了高高的护堤树。春姑娘来了,天气渐渐暖和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新装,河岸的土地上长满了嫩绿的小草,树木也发出了嫩芽,花儿在春风的吹拂中挣开了花瓣,洒落在静静的河面上。河水不深,清澈见底,只有毅层细细的沙石,水草萋萋与水波的涌动中,柔美的摇曳着腰身,一群群的白鹅和鸭子在水中觅食。放鹅的孩子们在岸边相互追逐、嬉戏。
清白江并不是一如既往的那样安静,一到洪水季节,清白江好像彻底变了一个样子,河面变宽,奔腾咆哮的洪水像脱缰的野马,一泻千里,尽管人们用水泥、卵石修建了护堤,但是仍然难挡凶猛的洪水,每年都要被它斯开几处口子。
到了秋季,清白江又恢复了它往日的宁静,河岸的树叶由青转黄,风儿轻轻一吹,树叶落进了河水里,像无数的小舟向下飘去。秋季是个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们在稻田里忙着收割,到处都是一派繁荣的风景。远远望去,两岸金灿灿的稻谷,像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被子。农民伯伯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好像在对清白江说:“谢谢你赐给了我们这么多礼物!”清白江仿佛也微微一笑,说:“这没什么!”
秋季过后,冬季降临了。六角形的雪花无声无息地飘着。每年冬季,清白江都要断流一个多月,这时,农民们不怕天寒地冻,开始“岁修”工程,清理河道,把夏季被洪水冲毁的河堤重新修好,尽量把清白江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迎接下一个春季的到来。
面对清白江,我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慨,我想对它说:“是你养育了我们,我们一定要像保护母亲河一样的保护你,把你建设的更加漂亮!”
啊!清白江,我爱你!你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爱你!我故乡的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