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句都不陌生吧,诗句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句吗?这里是漂亮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编的有关描写太阳的诗句句子【最新6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集灵台二首》张祜
2、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3、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书韩干牧马图》苏轼
4、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寄赞上人》杜甫
5、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南园十三首》李贺
6、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日日》李商隐
7、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李白
8、叹息西窗过隙驹,微阳初至日光舒。——《窗日》黄庭坚
9、为忧鵩鸟至,只恐日光斜。——《和春深二十首》白居易
10、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李花二首》韩愈
11、日光微漏潭见底,水气上薄云成堆。——《山中得长句戏呈周辅并简朱县丞》陆游
1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李商隐
13、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咏红柿子》刘禹锡
14、阳光满前户,雪水半中庭。——《早春即事》白居易
15、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李茂贞园》苏轼
1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白居易
1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白居易
18、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19、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20、浅溪受日光炯碎,野林参天阴翳长。——《寄平甫弟衢州道中》王安石
21、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2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23、旁映白日光,缥缈轻霞容。——《第三峰》常建
24、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即事》杜甫
25、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浪淘沙 望海》纳兰性德
2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李白
27、九十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春光》李商隐
28、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初授拾遗》白居易
2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30、戈船破浪飞,铁骑射日光。——《江上对酒作》陆游
31、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爱。——《自在》白居易
32、浮云翳日光。悲风动地起。——《杂诗》曹植
33、低昂黄金杯,照耀初日光。——《黄葵》苏轼
3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35、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杜甫
36、波弄日光翻上栋。窗含烟景直浮空。——《题碧藻轩》唐寅
3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王之涣
38、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登鹳雀楼》王之涣
39、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相和歌辞·采菱行》刘禹锡
1. 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书韩干牧马图》苏轼
2.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寄赞上人》杜甫
3. **日光淡,黯黯秋气蓄。
4.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诗经·日月》
5.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6.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鹳雀楼》
7.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苏轼《花影》
8.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钱福(明代) - 《明日歌》
9. 叹息西窗过隙驹,微阳初至日光舒。——黄庭坚《窗日》
10. 戈船破浪飞,铁骑射日光。——陆游《江上对酒作》
11. 半生中外小回翔,樗丑翻成恋太阳。挥手唐朝八司马,头衔老署退锋郎《已亥杂诗》龚自珍
12. 暮春三月巫峡长,??行云浮日光。--《即事》杜甫
13. 日出*花红胜火,春来*水绿如蓝。白居易《忆*南》
14.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5.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6. 壮年以时逝,朝露带太阳。——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17.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晏殊(宋代) - 《清平乐·红笺小字》
18. 绝句二首 唐代:杜甫
19.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眺》
20. 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苏轼《李茂贞园》
21.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22.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杜甫《寄赞上人》
2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4. 东郎屹立向东方,翘首朝朝候太阳。——曹邺《东郎山》
25.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6.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27.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8. 日没不周西,月出丹渊中。——阮籍《采薪者歌》
29.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0.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钱福(明代) - 《明日歌》
31.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32.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33. 波弄日光翻上栋。窗含*景直浮空。唐寅《题碧藻轩》
34.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汉·乐府诗》
35.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唐代) - 《暮江吟》
36.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
37.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寄赞上人》杜甫
38.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39.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40. 到了傍晚,整个世
41. 愿揽羲和辔,白(☆)日不移光。——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42. 为忧?鸟至,只恐日光斜。——《和春深二十首》白居易
43. 日照香炉生紫*,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44.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45. 为忧鵩鸟至,只恐日光斜。——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
46.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唐代)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7.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南北朝) - 《山中杂诗》
48.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白朴(元代) - 《天净沙·春》
49.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代:刘禹锡
50.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唐代) - 《登鹳雀楼》
51.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2. 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鸾翔。刘禹锡《相和歌辞·采菱行》
53. 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白居易《初授拾遗》
54. 叹息西窗过隙驹,微阳初至日光舒。——《窗日》黄庭坚
55. 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爱。——白居易《自在》
56.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57. 运偶不同他往日,老来自在见功夫。
58. 日出*花红胜火,春来*水绿如蓝。--《忆*南》白居易
59.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60.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61.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南园十三首》李贺
【关键词】夕阳;意象;中英诗歌;生命感悟
一、英诗歌中的夕阳意象
自然的色彩,形状和声音是天造地设的,是有定的,而他们在人们心中激起的感情却是不定的。夕阳意象不仅仅是一个视觉图画和形象,更是寄托感情的载体。麦克思·缪勒指出:“旧落则是心灵发抖焦急的时刻”。插上翅膀的时间的战车在身后疾驰。光阴似箭,生命将逝的感觉总是笼罩在心头。现代主义诗人威廉姆·巴特勒·叶慈(W.B.Yeats)在《十月的天》中写道:“十月暮色里,碧水映蓝天,天鹅何其美,我心反悲哀,天鹅翔如昔,景物已全改。”
诗人曾热恋女演员莫德·冈,曾参加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两者都使他大失所望。19年后诗人故地重游,明显感到自己年龄和感情的变化,充满了对无忧无虑的天鹅的羡慕。当人没有了生活信心,缺少了精神支柱,衰老的感觉就会早早爬上心头,才会强烈地感受到人生之暮的存在。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罗伯特·赫里克(Robert HelTick)也有反映这种心理的作品,如《咏黄水仙花》。
在英国,黄水仙花凋谢得太快,人生如水仙,匆忙而短暂。夕阳被当作一个短暂人生的参照物屡屡被文人嵌于诗词里。与中诗不同的是,英诗常常将夕阳与死亡相联系,而这却是中国文人墨客所忌讳谈到的。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第73首诗中,感到他的生命已经进人了冬季,像白天到了黄昏。伊丽莎白时代,人的平均寿命不长,过了35岁就自认为接近老年了。他的另一首诗《时间与爱》中也有这样的诗句:“盈和亏,得和失相互交替,时间总会来夺去我的爱人(一说爱友)。这念头真像“死”呀。墓园派诗人托马斯·格雷(Thomas Gray)的Eler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墓园挽歌》更是将这种夕阳—死亡情结推向极至。
1742年,诗人的挚友理查德·威斯特(Richard West)英年早逝,一连几年,诗人悲痛不已,他渴望向别人传达内心的痛苦、烦闷,其孤寂的心情就像他笔下这迷蒙的暮色,凄凉的墓园:
晚钟殷殷响,夕阳已西沉。
The curfew tolls the knell of parting day.
群牛呼叫归,迂回走草径。
The lowing herd wind slowly o’er the lea.
农夫荷锄犁,倦倦回家门。
The ploughman homeward plods his weary way.
惟我立旷野,独自对黄昏。
And leaves the world to darkness and to me.
暮色何苍茫,景物渐朦胧。
Now fades the glimmering landscape on the sight.
四野俱寂静,无声亦无风。
And all the air a solemn stillness holds.
惟有小甲虫,纷飞声嗡嗡。
Save where the beetle wheels his droning flight.
远处灯玲响,羊群进圈中。
And drowsy tinklings lull the distant folds.
在这首诗中,诗人把寂寥冷落的客观事物和孤凄思念的主观心情结合起来,塑造朦胧恍惚的意象,表现出他所深刻体验的忧郁情绪。需要说明的是,英国诗人的这种夕阳情结虽是老冉冉其将至死,但他们劝人惜时,却并不悲观。
在西方,文人比较注重理性和人本精神,强调个体意识。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方民族“以宗族为本位”。西方文人目睹夕阳西下,他们更多的是劝人惜时,及时行乐,他们充分肯定纯美的爱情、真挚的友谊和欢快的青春,他们注重追求个人的幸福,带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观点。
二、中诗歌中的夕阳意象
太阳的西沉,反映的是时光的流逝,因而面对夕阳,中国诗人意识到时光的飞逝,人类的渺小和生命的脆弱,对生命的短暂表达出无限的悲伤。王实甫的《西厢记?送别》中写莺莺傍晚时送别张生,怅望夕阳,“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此时主人叹恨的是斜晖将尽,时光无情。晏殊的《浣溪沙》一句“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无理而巧妙的发问,将几多人生华年难再的怅恨、感伤寄予其中。阮籍的《咏怀诗》,“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朝阳忽蹉跎,盛衰在须臾”,“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在《咏怀诗》这些诗句中,我们都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诗人把夕阳比喻作时光的流逝,人之将尽而事业未成的哀叹。人的命运无法与自然的力量抗衡,逃避对黑暗现实的无能为力,更逃避自身渺小所带来的绝望,“夕阳”在这种绝望的逃避中也蒙上了一层凝重沉郁的阴影。
龚自珍的“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中国有着农耕文明的传统,农耕文明遵循的秩序就是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太阳西沉人当归。所以当归不归的时候,这一天的流光和心愿都无法安顿。暝色起愁就是因为人生易逝。一天的日子也有它的边界,走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是一天流光走到边界之上,马上要坠入茫茫黑夜,但是这一瞬间我们永恒的心愿就是还抓得住它。
李商隐的《登乐游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讲的是空间,笼罩的这一切景象是温馨的、欢愉的;“只是近黄昏”讲的是时间,时光紧迫,渐渐地临近了黑暗,留下来的是悲伤的、是苍凉的。同样感慨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同时表达了诗人理想破灭的一种叹惜的心境。所以空间迷茫的温馨和时间冲破的苍凉,组合成了这些荒烟落日、几缕斜阳,组成了中国千古以来日暮情思不舍的歌唱。人面对着夕阳,有多少文人都留下来他自己的一种祈求——让时光流逝的慢一点。
李白的《古风》中写道,“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意思是当黄河一路向东奔流的时候,太阳却刷刷地西向落下了,这一切是如此匆促,这一切时不我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这样水向东流,日往西斜,这一东一西的奔走,生命流光转瞬即逝了。
天下夕阳是同一个,西沉东升,岁岁年年,终古不息,它从未改变过。而人生却是起起落落,世事更迭,夕阳亘古凝视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它给人们带来了充分的想象,使人着迷,使人赞叹,亦使人感伤,这些,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这种对生命的感悟无论在中方还是在西方都是一致的,只是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些许差别而已。
参考文献:
[1]张晗。夕阳意象美学探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2期。
[2]李书仓。天下夕阳望相似,中外诗人别样情——英汉诗歌中夕阳意象的伤时情结初探[J].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第1期。
[3]杨敏,万春。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夕阳意象及原型分析[J].宿州师专学报,2001年第2期。
语言通顺是作文的基本要求,富有文采、创意表达则应成为我们的追求。“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好文章离不开文采。纵观近几年各省市中考涌现的满分卷、高分卷,你会发现虽有各自独特的地方,但语言富有文采,却是共同的特征。精美的语言好比是人们身上精美的装饰,能使整个人看起来光彩夺目,熠熠生辉。那么,作文语言如何才能出彩?
一、叠加修饰
叠加修饰,可绘生动语境。例如下面两个句子:
(1)太阳从东方升起。
(2)一轮鲜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这两个句子都叙述了太阳升起这件事,但第一句只是交代了事情:太阳升起;第二句除了交代清了“太阳升起”这件事外,还描绘了太阳的形态、颜色、升起时的情态。所以,第一句只是记叙,第二句则是描写。有些同学不会描写,作文只是空洞地叙事,文章自然不会生动形象。其实,只要你在叙事的句子上加入修饰性的成分,就变成描写了。再看下面的句子:
幸福是在初夏的早晨打开窗户时迎面吹来的那股清风,是你独坐一聆听歌曲的那种心灵的静谧,是你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时心存的那份感激,幸福无时无刻不在你身边。
幸福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体验,经加以修饰描绘,使语句可知可感,于无形的文字中见有形的内容,读起来生动形象。
二、善用修辞
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修辞手法中的比喻、拟人可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美感;排比、对偶可使语言富有气势,音韵和谐;设问、反问可使文章发人深思,富有吸引力……巧用修辞格从来都是增添文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一考生的满分作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文中有这样一段: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是一杯美酒,会喝的说它甜,不会喝的说它苦;生活是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欢乐。
文段用镜子、美酒、诗、歌连续作喻,意象丰富,四个比喻构成排比,一气呵成,很有感染力,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在这里,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为文章语言“添彩”的作用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又如一考生围绕“父亲”的话题设计了这样的开头:
烈日、爸爸。麻袋、汗水。
汗水、麻袋。爸爸、烈日。
短短十几个字采用回环反复的修辞手法,准确地将烈日下父亲汗流浃背搬扛粮食的劳动的艰辛场面勾勒得真切感人、震撼人心。
三、引用名言佳句
引用名言、古诗文中的佳句,能增添文采,给人以深度感、厚度感,是冲击阅卷者视觉的好办法。
为了表达“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是多姿多彩的”这个主题,有一考生用了这样一组句子:
语文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语文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语文就是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而”的超脱与豁达。
语文就是杜少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这样引用古诗词之文,将“语文的多姿多彩”写得具体形象,很有文采。如果不善于引用联想,借用古诗词,只是平平淡淡地写道:“我爱学语文,语文教我更富有献身精神,更富有浩然正气,教会我超脱与豁达……”这样表达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四、活用句式
现代汉语的句式丰富多彩:短句明快有力,长句缜密细致;整句对称和谐,散句灵活自然。除了以上两类句式外,还有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顺装句与倒装句等。有经验的同学很注意从整齐中求变化,在常式中用变式,在重复中求省略,从和谐中求灵活。例如中考作文题《木桶人生定律》(以“责任”为话题),一考生在文中这样写道:
“胡天苍苍,风尘滚滚。眉宇之间,你可曾有过一丝悔意?不!既然你选择了和亲,也就选择了漂泊异地。你可知,从你的脚步迈进宫门的那天起,王昭君的名字,便蕴涵了对国家责任的诠释;你可知,从你的脚步踏出长安的那天起,王昭君的名字,便化为真善美的象征。昭君的琴声透露出的亦是怎样一首慷慨的责任颂歌!”
文段长句与短句间杂,整句与散句结合,使句式别句参差错落之美。对偶、设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表现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对昭君为换来民族的大融合、大团结而毅然选择和亲的文章的赞赏之情。
五、提炼警句
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富有哲理性的语言都是对文章品位的提升。如钱钟书的《围城》中“婚姻是一堵墙,在外面的人想挤进来,在里面的人想冲出去。”
这一比喻,一“挤”、一“冲”,形象地道出了成人世界的矛盾和复杂的心理,说出了所有人都想说却又没能说出的话,因而备受人们的欣赏引用。又如中考作文题《长大是一把双刃剑》,一考生这样写题记:“童年做着长大的美梦,长大了又做着童年的美梦。”
这题记实在太美了,不仅仅是语言回环对称的美,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非常经典,道出了天底下不同阶段的孩子与成人的真实心理,给文章增添了亮点
文章关键处有警策,于形象中见哲理,于质朴中见深刻,于含蓄中见真义,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是炼就文句意蕴的好办法。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语序或使用幽默笔法等手段来使作文语言出彩。
如:“又考砸了,我在失望中苦恼”一句如改为:“有考砸了,我在失望中苦恼,在苦恼中失望。”改句调整顺序后重复一下,韵味顿生。
考场作文机智幽默、出语诙谐是打动阅卷老师,获得高分的秘诀之一。作文幽默笔法有许多种,在此举三种作点说明。
1.仿拟法。将诗词、流行歌曲信手拈来,按主题需要重填新词。譬如,有篇题为《书虫》的文章这样开头:
“懒虫,快起床!都八点了!”妈妈狠命地把我推醒。……昨夜月朗星稀,苦读不知疲倦。试问催我人,却道懒虫一个。知否知否,读书趣味多多。我非懒虫,乃书虫也!
作者仿拟李清照的《如梦令》,笔调轻快诙谐,在自我调侃中,一个利用长假学习知识,以读书为乐的中学生形象跃然纸上。
2.易色法。或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在这个褒贬易色中营造谐趣。例如:
“王丽、李敏,你们到前面来给大家做这个实验。”好“狡猾”的物理老师,竟然让我们这两个物理考试常垫底的“货色”出“洋相”。(2002年中考《合作》)
用“狡猾”形容不为“我”理解的物理老师的一番苦心,贬词褒用,用语风趣;上文提到的《书虫》一文有“总算把‘入侵者’哄出了领地”一句,把准备为“我”整理书房的“妈妈”称为“入侵者”,也属贬词褒用,充满生活情趣。
3.转类法。上述《书虫》一文这样描写“我”哄“入侵者”:
我看这些书放着挺好的,再说咱们约定过,这里是我的私人领地,纯属内政,请别插手!
关键字:欧阳修;诗歌创作;理论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008-01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作为宋代诗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欧阳修的诗歌创作的成就为宋代诗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诗歌创作风格转型期的重要作家,所以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他的诗歌创作理论主张。
一、欧阳修的诗歌主张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理论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首先他重视诗歌创作与现实的关系,注重社会现实对于诗人和诗歌创作的影响。他继承了汉代司马迁“发愤著书”和唐代韩愈“不平则鸣”的创作观念。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欧阳修说:
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一段话,说明了社会现实、诗人、诗歌三者的关系――社会现实影响着诗人的内心世界,而诗人的内心世界则通过诗歌呈现出来。所谓“穷”,就是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不得志、个体生命得不到自我实现,以及由此激发起来的感愤郁积之情。他认为“不得施于世者”的“忧思感愤”,发诸笔端,能够写出好的诗歌。@种主张,欧阳修在《薛简肃公文集序》中也有说明:
至于失志之人,穷居隐约,苦心危虑,而极于精思,与其所感激发愤,惟无所施于世者,皆一寓于文辞。故曰:‘穷者之言易工也’。在@里不仅肯定了诗歌应有充实的思想内容(极于精思),而且还指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应是以情感(感激发愤)为主导。
欧阳修在重视诗歌现实性的同时,还十分看重诗歌的感染力,他曾经在《试笔》中说:
余尝爱“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则天寒岁暮风凄木落羁旅之愁,如身履之;至其曰:“野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则风酣日煦、万物骀荡,天人之意,相与融怡。读之使人欣然感觉。谓此四句,可以座变寒暑;诗之为巧,尤画工小笔尔。以此知文章与造化争巧,可也。
他爱“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因为它能把“天寒岁暮风凄木落羁旅之愁”要准确生动地传达给读者,能使读者“如身履之”,而“野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两句,则能把读者置于“风酣日煦、万物骀荡,天人之意,相与融怡”的意境中(读之使人钦然感觉)。他认为@种具有能使读者“座变寒暑”的艺术感染力诗歌可以“与造化争巧”。
与此同时欧阳修还强调诗人应有较高的审美修养。他与梅尧臣有着相同的美学追求。何谓“难写之景”?不同的审美观照者对于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因为审美的对象实际上是“人的自然化”,是人的内心世界外化于物,是人的本质在外物上的投射。难写之景正在于诗人对外界的微妙感受,并要能够把此微妙的感受准确地传递给读者,“作者会其心,览者会其意”。
在诗歌的语言上,欧阳修反对晦涩险奇,主张平易,反对语僻难晓。既不是排斥使用“故事”,也不主张因求平易使用浅俗可笑的俚俗语言。他所主张的语言上的平易在于不刻意造作、为奇为怪,而是要求诗的语言能够充分表现诗人的情感,能够使所发表的议论、所抒发的情志便于读者易知易懂、新切平易。
当我们论说道欧阳修的诗歌主张时,不能不提到他的《六一诗话》。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最早的诗话。对诗话@种形式,郭绍虞在《宋诗话辑佚・序》中曾指出:“在轻松的笔调中间,不妨蕴藏着主要的理论;在严正的批评下,却多少带些诙谐的成分。”对于《六一诗话》正可@样看。应该说,他以随笔漫话的形式,辨流派,论风格,讲述作家故事,评论作家作品。“论辞则杂举隽语,论事则泛述闻见”,其中二十八条,互不相关,形式较为自由,却体现了他的诗歌主张。@种形式,对于中国诗话之发展确有开创之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当书一笔。
1.初步认识儿童诗,了解儿童诗的表达形式。
2.初步感受儿童诗的美,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激发想象力,学着以诗歌的形式表达情感。
【点评:教学目标的设立合理。一是定位较准确。“初步认识”“了解”“初步感受”“学着”等关键词将目标定位在“启蒙”。指导孩子们读诗、赏诗、写诗,引导孩子们在习作起步阶段,学会用诗意的眼睛去观察、思考、想象,学着用诗歌的思维视角记录思维轨迹。二是指向较集中。传统的作文教学启蒙,往往重技法,而忽视心智的开发。本课的目标设定可以明显感受到对学生生命体验、审美熏陶、思维启蒙的关注。】
【教学时间】
50分钟。
【教学内容】
儿童诗欣赏、写作。(适合三年级学生)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背诵课文中学过的儿童诗。
一、读一读,说一说,聆听诗的声音
1.说“圆”。
师:(板画一个圆“”)看到这个“”,你会想到什么?(预设:小鱼吐的泡泡、太阳、月亮、气球、车轮……)
【点评:借助图画引发想象。小学生最宝贵的心理品质是想象,而图画是学生从原有认知到创造性想象之间的美丽桥梁。用图画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刺激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达到了良好的热身效果。】
2.读“诗”,感受诗歌想象的奇妙。
师:恭喜你们,具备了诗人的优秀品质――丰富的想象力!有一位小诗人,看到了这个圆,就在下面添了一条线,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屏幕显示)
夕 阳
夕阳是一个苹果,
黑夜是贪吃鬼,
一口就把夕阳,
吃掉。
师: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读完说一说有什么感受,或有什么地方打动了你。(预设:很好玩、把黑夜比作贪吃鬼想象很奇特……)
师:你发现这首小诗与一般的文章或古诗相比,有什么不一样?(预设:一句一行,每行字数不一样,充满想象,非常有趣……)
【点评:引课巧妙。《夕阳》是基于圆“”的思维产物,想象新颖、有趣,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启蒙的很好载体。这首诗的质朴、稚嫩,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他们对儿童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赏“诗”,感受诗歌想象的贴切。
师:你们很有眼光,很会发现诗歌的美妙之处!请看,另一位诗人,看到这个圆,也在圆下加了一笔,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屏幕显示)
太阳喝醉酒
太阳喝醉酒,
不小心撞到山头,
就倒在山头后面。
于是,
黑夜就出现了。
师:自己去读一读,你发现这首小诗中的夕阳又变成了什么?这样的想象妙在何处?(预设:很有趣,把太阳当作醉汉,想象力很丰富,把红彤彤的夕阳比作醉汉很恰当……)
师:根据自己的体会把诗读给大家听,比一比,谁的读法最吸引人。
【点评:这首诗的教学别具匠心。第一,这首诗的选材本身就是学生同题材发散性思维的良好范例。同样是写夕阳,但想象却截然不同。第二,教师的教学没有在同一层面上平移,而是在感受想象奇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的贴切和恰当。第三,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童诗言语秘妙的钥匙。童诗可以有多种读法,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依着各自的理解读,反而更能读出童诗真正的趣味。】
4.小结。
师:两首小诗,短短的几行字,无拘无束,都充满了奇妙的想象,(板书:想象)这就是儿童诗的无穷魅力。难怪有人说儿童诗是快乐的思维舞蹈。
二、猜一猜,试一试,感受诗的美妙
1.给诗填空,感受童趣。
师:让我们一起跳跳这快乐的思维舞蹈。请看,这是第三位诗人的作品,他由圆想到了什么呢?请看――(屏幕显示,师读)
不学写诗有坏处
小虫写信给蚂蚁,
它在叶子上咬了三个洞,
表示。
蚂蚁收到他的信,
也在叶子上咬了三个洞,
表示。
小虫不知道蚂蚁的意思,
蚂蚁不知道小虫的想念,
怎么办呢?
师:听完之后,你又有什么感受?(预设:很有意思、非常有趣……)(板书:有趣)
师:请你猜猜看,小虫和蚂蚁分别说了什么?(预设:小虫说“你好啊”,蚂蚁说“你好啊”;小虫说“我病了”,蚂蚁说“我帮你”;小虫说“在干啥”,蚂蚁说“在搬家”……)
【点评:猜测阅读是儿童诗阅读教学的常用策略。在猜测阅读中,可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童诗的“意想不到”,而童诗独特的思维和情感,也就在不经意间和孩子们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2.给诗补尾,放飞想象。
师:真的很有意思,让我们继续这快乐的体操。请看第四个诗人,他由“”想到了“蛋”,他是这样写的:(大屏幕显示,师读。)
蛋
这个皮球不圆嘛!
也可以滚吧?
滚呀滚……
“啪嗒”,
师:啪嗒,发生什么事了?(预设:蛋破了,从里面蹦出一只小鸡;从里面跑出一只小恐龙;从里面滚出了许多黄金;从里面跑出了一个小太阳……)
师:你们的想象真神奇,把你的答案放到诗里,一首有趣的诗就诞生了!快把自己的想象放进去读一读。
【点评:诗歌补尾是从童诗欣赏到写作的有效过渡方式。想象,是诗歌创作的不竭源泉,给诗补尾的方式很好地激活了学生的想象。不一样的想象,不一样的答案,奇妙而有趣的想象就创造了一首首奇妙而有趣的诗篇。】
3.给诗命题,品味真情。
师:不一样的想象,不一样的答案,就创造了一首首奇妙而有趣的诗篇。老师想说,从蛋里,跑出来的是一个个小诗人。让我们继续创造奇迹。请看第五个孩子的作品,在他的眼里,圆又变成了什么呢?(屏幕显示)
梦中,
我把小手伸出来,
让它透透气。
梦中,
我把小脚踢出来,
让它散散步。
梦中,
我把小屁股钻出来,
让它乘乘凉。
梦中,
我一个喷嚏,
吓得妈妈跳了起来,
惊醒了。
看着我的睡相,
心疼我的妈妈把我的小手、小脚、小屁股
一个一个藏进暖融融的被窝,
于是,
香甜的梦又开始了。
师:请一位同学读诗,其他小朋友闭上眼睛一起走进梦中,待会儿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心里的感受。(预设:心里暖暖的,这首诗很感人,诗里满满的都是爱……)
师:儿童诗充满了想象,是非常有趣又充满真情的。这是儿童诗的又一大特点。(板书:充满真情)读读特别温暖你的那一句,然后给这首温暖的小诗加个题目。(预设:梦中、香甜的梦、暖暖的梦……)
【点评:体验是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诗歌讲究含蓄、跳跃,所以其中的一些意象、情感并不容易为学生所直接感知。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简简单单的情境创设,将抽象的意境具象化,学生很自然地就把诗中的孩子转换成自己,体验唤醒了,情感也就有了。】
4.给诗加腰,体会形式。
师:第六位小诗人说,看到这个“”,他想到了眼睛。于是,他写道――(屏幕显示,师读。)
眼睛
星星是天空的眼睛,
( )是大地的眼睛,
( )是( )的眼睛,
师:谁来照着样子写几句?(预设:池塘是大地的眼睛,窗户是高楼的眼睛,小朋友是祖国的眼睛……教师现场打字,记录学生的经典发言。)
【点评:模仿是儿童诗读写的纽带。这首诗选择的是比较经典的诗歌结构和句式。这样的选材和设计降低了写诗的难度,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符合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原则。有了范本的依托,容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视角和表达方法的迁移。】
5.给诗排序,感受诗韵。
师:你一句,我一句,连起来就是一首诗了。不过,一首好诗,用词用句都很讲究,包括诗句的先后顺序。让我们一起给刚才大家创作的诗句排排队,让诗变得更优美。(师生一起尝试排序)
师:好诗是写出来、改出来、反复推敲出来的,还要用心读出来。让我们一起用心读一读我们一起创作、修改的诗。
【点评:教学无痕是一种境界。这个环节有两处不露痕迹:一是不露痕迹地渗透了诗歌的结构、韵律等方面的知识;二是不露痕迹地渗透了诗歌修改的方法。让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奥妙不露痕迹地渗透在有趣的“诗句排排队”中,可谓“无痕而有效”。】
6.给诗点睛,提炼诗眼。(机动环节)
师:老师也想给诗歌加一句,你们也帮我想一想。奶奶年纪大了,看东西越来越模糊了,谁可以做奶奶的眼睛,帮帮奶奶?(预设:我是奶奶的眼睛、少先队员是奶奶的眼睛……)
师:多了这一句之后,这首诗就多了份温情,多了份哲理,引人深思,给人启迪,就像人拥有了灵魂。这样,诗就达到了更高的境界。能干的小朋友,也可以试一试。
三、画一画,写一写,品尝诗的味道
师:此刻,在你的眼里,这个圆又是什么呢?接下来,老师送给每位小朋友一对“想象的翅膀”(发放裁成蝴蝶形状的作业纸),请你在翅膀的左边,把圆变成你想变的东西,画下来。在翅膀的右边,把画变成诗。你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续写前面几首小诗中的一首;二是仿写前面几首小诗中的一首;三是自由创作,(生自由选择创作;师巡视指导,随机点拨。)
四、贴一贴,赏一赏,种下诗的种子
1.展示、分享。
师:已经完成创作的“诗人”请反复朗读、反复修改,愿意与大家分享的小朋友请带上“翅膀”飞上来。(将学生的作品用小磁片贴在黑板下方)
2.交流、评价。
师:请小诗人用心地把自己的作品念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当大众评委。如果大家认为该诗具备了黑板上的三点:有想象力、有趣、有真情,作者就可获得彩色翅膀一对!(学生念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修改、评价,优秀作品飞到黑板上方,并奖励彩色翅膀一对。)
【点评:从小培养学生的发表意识、读者意识很有必要。教师及时地创设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让学生从小有发表意识、读者意识,让他们明白作文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这样的做法非常值得肯定。】
3.小结。
师:(指着满黑板“飞翔的翅膀”)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诗的王国里遨游。老师希望,今后大家就用这想象的翅膀创造出更多动人的诗篇。
【总评:本课设计很好地关注了儿童的特点、童诗的特点,架起了两座桥梁,是指向思维和想象发展的儿童习作启蒙的成功尝试。这节课可以引发更多的思索:
1.儿童诗教学的意义。儿童诗相对于其他文学形式而言,是最富有想象特征的。教学中,诗歌的欣赏与创作过程就是一次有创意的旅行,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想象,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儿童诗短小、精致、富有趣味,与学生的心灵、情感、思维方式、表达方式非常接近,因此,儿童诗是最适合小学生的语言启蒙的教材之一。
2.儿童诗教学的程序。本课精心设计了读诗、赏诗、仿诗三个阶段,使学生对儿童诗的形式、语言、音韵、节奏等特点都有所了解。这时,写作已经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整节课,从儿童诗的赏读到仿写、创作,“一圆”贯穿始终。读赏、填白、补尾、命题、加腰、点睛、创作,“圆”“圆”相扣,巧妙地建构起了童诗读写比较完整、规范的序列。
3.儿童诗教学的策略。本课教学设计至少有四个策略值得关注:第一,给学生一个载体――“圆”,让他们的想象有所依托。第二,给学生一个刺激――“翅膀”,让他们有自我言说的冲动。第三,给学生一种方法――“写绘”,先用图画记录思维的痕迹,再将画变成诗。这样,“童思”“童画”“童诗”便成了三股相互推动的正能量。第四,给学生一个台阶――“分层”,正视学生的差异,让他们自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