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也君子乎?
0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0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0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05、不患人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0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0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0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0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1、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1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5、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17、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9、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9、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3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1、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4、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3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7、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3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1、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宋·司马光《劝学文》
4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历来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解知识、解答疑难。
43、雨泽过润,万物之灭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明·吕坤《呻吟语·礼制》雨水超过了需要即成万物之灾害,宠爱过头,这是子孙的。灾难。
44、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造一座高山,如果少最后一筐土,则将前功尽弃。
4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论语·子罕》意谓时光易逝,当自强不息。
48、人之于文学,犹玉之琢磨也。《荀子·大略》人们对于文化知识,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
4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梁·沈约《长歌行》
50、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氏家训·勉学》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
51、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中说·礼乐》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学习就能成功的人。
52、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唐·杨炯《王子安集·原序》富贵尤如天上浮云,光阴才是无价之宝。
53、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宋·林逋《省心录》知道自己不足的人一定好学,以下问为耻的人常常自满。
54、人不可以不学,犹鱼不可以无水。宋·陆九渊《《与黄循中》
55、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宋·朱熹《劝学文》
56、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惰。宋·张孝祥《勉过子读书》学习无早晚,只怕开始勤奋后来怠惰。
5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菜根谭·后集百九》
5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59、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60、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近思录·为学类》胆要大而心要细,智慧要全面而行为要端正。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年罕至焉,故非有其志者不能至也。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7、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0、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1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2、尽信书,不如无书。
13、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5、养心莫善于寡欲。
16、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2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4、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25、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7、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29、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0、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32、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3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38、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4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4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4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45、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4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7、人皆可以为尧舜。
4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50、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5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5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
5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58、其进锐者,其退速。
5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0、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6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2、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6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6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7、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8、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为易;不学,则易者亦为难。
6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7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7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2、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7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7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7、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78、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7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蓄疑败谋,怠忽荒政。《尚书》
2、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诗经》
3、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4、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
5、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6、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
7、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8、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
9、吃一堑,长一智。《春秋》
10、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
11、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12、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
13、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礼记》
1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5、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
16、允恭克让,光被四表。《尚书》
17、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
18、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
19、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左传》
20、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
21、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
22、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
2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24、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大学》
2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26、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
2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
2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29、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尚书》
30、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孟子》
3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3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
33、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临祸忘忧,忧必及之。《左传》
34、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
35、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36、终身所约,永结为好。琴瑟再御,岁月静好。《诗经》
37、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经》
38、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诗经》
39、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周易》
40、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尚书》
41、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42、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
4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
44、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论语》
45、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46、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左传》
47、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48、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4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5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
5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52、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礼记》
53、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礼记》
54、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尚书》
55、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
5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周易》
57、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
5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59、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6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6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
62、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
63、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6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65、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
66、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礼记》
67、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
68、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周易》
69、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
70、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