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6篇)

在各个领域,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黔之驴》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6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黔之驴》阅读答案 篇1

《黔之驴》,完成小题。(16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1)蔽林间窥之 ( ) (2)稍近益狎 ( )

(3)驴不胜怒,蹄之( ) (4)断其喉,尽其肉,乃。(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B.驴不胜怒,蹄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蔽林间窥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小题4】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 ”。(2分)

【小题5】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

成语:

启示: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2】C

【小题3】略

【小题4】以为神 技止此耳

【小题5】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2分。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对虚词的运用能力。A中“之”的意思为“代词”,B中“之”的意思为“代词”,C中“之”的意思为“结构助词”,D中“之”的意思为“代词”。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出老虎队驴子的认识经历即可。

【小题5】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章的内容谈寓意即可。(只要符合寓言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黔之驴》阅读答案 篇2

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qián):地名。②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③遁(dùn):逃走。④噬(shì):咬。⑤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⑥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⑦跳踉(liàng):跳跃。⑧(hǎn):虎怒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异:__________________

(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去: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B.驴不胜怒,蹄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蔽林间窥之

3.翻译下列句子。

技止此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异,特殊、特别。只要是“特殊”的近义词即可。(2)去,离开。

2.C

3.本领不过这样罢了。意思接近即可。

4.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黔之驴阅读答案 篇3

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①稍近益狎( ) ②尽其肉,乃去( )

(2)翻译句子。(2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译 :

(3)读了这篇柳宗元的《黔之驴》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1、(1)益:更加; 去:离开。

(2)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

(3)①对于那些貌似强大的东西,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②人一定要有真才实学;③做事一定要知己知彼;④做事要持之以恒。(言之成理均可视为合理。)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稍出近之 稍: ②以为且噬已也 且:

③驴不胜怒,蹄之 蹄: ④尽其肉,乃去 去: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2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

成语:

启示:

参考答案:

19、①渐渐; ②将,将要; ③用蹄子踢; ④离开。

20、①老虎看到它,觉得它是个巨大的家伙。②然而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

21、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 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黔之驴》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4

1、①隐蔽在树林里偷偷地看着驴

②(老虎)于是跳起来,大声怒吼着,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完驴的肉,才走开

(3)又靠近它,在它前前后后走动。始终不敢扑咬它。

(4)驴忍不住发怒,(就)用蹄子踢虎

2、庞然大物 黔驴技穷

3、蔽、窥、稍。

4、提示: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5、A、渐渐B、更加C、却D、就

7、虎驴行动 心内活动

8、①害怕②转折连词、然而、可是③副词,于是④形容词作动词,吃光。

9、《黔之驴》柳宗元韩愈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询苏轼苏辙

《黔之驴》阅读答案 篇5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8~12题。(12分)

【甲】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当止不止

有樵①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②嵌空③而缭曲④,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⑤,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⑥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⑦虎退路,两穴并⑧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⑨,死矣。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樵:打柴。 ②故:通“固”,本来。 ③嵌空:深陷的样子。 ④缭曲:曲折缭绕。

⑤窦:孔穴。 ⑥不意:没想到。 ⑦窒:堵住。 ⑧并:一起。 ⑨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2分)

(1)稍出近之( ) (2)益习其声 ( )

(3)技止此耳( ) (4)遂蛇行而入( )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虎因喜 / 罔不因势象形 B.驴不胜怒,蹄之 / 聚柴以焚之

C.尽其肉 / 其如土石何 D.以为神 /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11.用原文词句填空。(3分)

甲文中,驴最初出现时,是一个“ A ”,最后被虎吃掉,是因为它“ B ”;乙文中,樵者最初遭遇老虎,处境“ C ”,最后用“ D ”的做法战胜了老虎。

12.甲乙两文中的老虎形象各有什么特点?(3分)

参考答案:语文网

8.(2分)(1)靠近,接近 (2)熟悉,习惯 (3)同“只”,仅 (4)像蛇一样

9.(2分)B

10.(2分)黔地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驴)进入黔地。

11.(3分)A.庞然大物(0.5分) B.技止此耳(1分) C.窘迫(0.5分) D.(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1分)

12.(3分)甲文的老虎: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乙文的老虎:愚蠢鲁莽,有勇

无谋,急躁冒进,当止不止。(意近即可,两个要点各1.5分)

《黔之驴》阅读答案 篇6

比较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老妪与虎

曾有老妪山行,见一兽如大虫,羸然跬①步而不进,若伤其足者。妪因即之,而虎举前足以示妪。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之。俄而虎奋迅?吼,别妪而去,似媿②其恩者。

及归,翌日,自外掷麋鹿狐兔至于庭者,日无阙③焉。妪登垣视之,乃前伤虎也,因为亲族具言其事,而心异之。

一旦,忽掷一死人,血肉狼藉,乃被村人凶者呵捕,云杀人。妪具说其由,始得释缚。乃登垣伺其虎至,而语之曰:“感则感矣,叩头大王,已后更莫抛人来也!”(选自《唐语林》,该书编撰者传为宋代王谠。)

【注释】①跬:半步。②媿:通“愧”,这里有谢的意思。③阙:同“缺”,空缺。

1.理解加粗词语的含义。

(1)莫相知( )

(2)稍近益狎( )

(3)而心异之( )

(4)妪具说其由( )

2.下列加粗虚词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为神(把)而虎举前足以示妪(凭借)

B.然往来视之(然而) 羸然跬步而不进(然后)

C.计之曰(代“驴发怒只能用蹄踢”这件事。) 妪因即之(代受伤的老虎)

D.别妪而去(表顺承,就)而语之曰(表转折,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则感矣,叩头大王,已后更莫抛人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这句话运用对老虎进行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文中的描写的老虎的形象有哪些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文中“驴”和【乙】文中的“老虎”,你从它们身上分别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偏指一方,一般指对方。(2)亲近而不庄重。(3)对……感到惊异。(4)详尽、具体的意思。

2.C

3.(1)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2)感恩就感恩了,叩头大王,今后不要再抛人进来啊!

4.心理描写,突出了老虎面对不了解的驴子,急切试探而又小心谨慎的心理。

5.两文中的老虎都凶残而充满着智慧。【甲】文还突出其勇敢;【乙】文突出其懂得感恩。

6.在【甲】文的“驴”身上,我懂得了人要有真实本领,外强中干只会落得可悲的下场。从【乙】文的老虎身上,我懂得了人要有感恩报德之心,同时也需要运用合适的方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