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颜真卿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优秀9篇

以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理的《新唐书颜真卿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优秀9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唐书·韦丹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1

《新唐书·韦丹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yù,卖)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 州观察使,封咸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轶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10、下列各项中虚词的解释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师不必贤于弟子

B、吞二周而亡诸侯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然后以六合为家 斧斤以时入山林

D、斯天下之民归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 孤:幼年丧父。

B.始城州,周十三里 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 济:渡过难关。

D.与若期一月还之 期:约定时间。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2分)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3、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分)

(2)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4分)

(3)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4分)

参考答案:

10、A

11、C(济:救济;挽救)

12、D

13、(1)(“云”“响”“赢”“景”是关键)

(2)当初,百姓不懂得建造瓦屋,都是用草盖屋顶,用竹子做屋椽,如遇长期干燥则易突然烧毁。(“为”;“草”“竹”名作状,“茨”“椽”名作动,“戛”要落实。)

(3)得分点“即” “具” “有司”,句意一分

参考译文:

韦丹字文明,京兆府万年县人。新罗国的国君去世,皇帝诏令任命他为侍封郎中前往吊唁。按照过去的典章制度,使臣出使外国,朝廷赐给他十个州县的官职,让他将这些官职卖出以得到出使的费用,这称作“私觌官”韦丹说:“出使外国,对于资费上的不足,应该向朝廷请求,怎么能够卖官得钱?”他列出所应开支的费用上奏,皇帝命令有关主管部门拨付给他,其后就把这种做法写在法令制度中。还未出行,新罗国继位的国君又去世了,韦丹还朝作了容州刺史。他教导百姓耕种纺织,禁止懒惰游乐,兴办学校,对于因贫穷而卖身为奴的百姓,将他们赎出并让他们回家,严令官吏,不允许把他们抢掠来作为奴隶。开始兴建州械,城墙长三十里,屯田二十四处,教百姓种植茶树、麦子,仁政教化得以广泛实行,朝廷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韦丹还朝任职,韦丹以正直闻名。刘辟反叛,议政的官员们主张放过他不加讨伐,韦丹上奏,认为“在孝文帝时代,法令废弃,人们轻忽法令,应当用威慑手段来救此危局,现在不讨伐刘辟,那么朝廷能够管辖的地区就只剩下京地长安和东部洛阳这两京了。”这得到了宪宗皇帝的赞扬,因而调任江南西道观察使。当初,百姓不懂得建造瓦屋,都是用草盖屋顶,用竹子做屋椽,如遇长期干燥则易突然烧毁。韦丹召来工匠教他们烧制砖瓦,把这些建筑用的材料聚放在场上,根据制造它们的费用定出价格,不要赢利。有能力建造瓦屋的百姓,从官府领取木材砖瓦,可以免除一半的赋税,以后慢慢地归还欠款。因贫穷无力建瓦屋的百姓,则给予他们钱财。韦丹亲自前去勉励和监督。韦丹又建立了南北两个市场,建造军营来驻扎军队。年中大旱,韦丹广泛征召百姓做工,给予优厚的工钱,给他们食物。有一个官吏主管粮仓十年,韦丹审察库存的粮食,少了三千斛,韦丹说:“难道这个官吏能够自己耗费如此之多的'粮食吗?”查抄登记他的家产,得到了全部的账目。都是当权的官吏强取的。韦丹就召集这些官吏说:“你们仗着权势从官仓强取粮食,这是犯罪,我和你们约定一个月的时间归还这些粮食。”这些官吏们都叩头谢罪,到了限期没有一个敢违约的。有一个兵卒违反了法令被判了死刑,韦丹没有处死他,把他释放了。他离去后,上诉状告发韦丹违法,皇帝下诏将韦丹解送官府等候处理。就在此时,韦丹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查验兵卒告发的罪名,都不符实,韦丹为政的功绩就更加显著了。宣宗读《元和实录》,看到韦丹政绩突出,有一天与宰相谈论道:“元和年间,治理百姓谁是第一?周犀回答说:“我曾任江西太守,韦丹功绩卓著,恩泽施及八州百姓,死后四十年,无论老幼对他仍思念不忘。”

颜真卿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2

颜真卿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事亲以孝闻。四命为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又充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迁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转侍御史、武部员外郎。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廪实。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得兵二十余万。

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帝还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崇嗣老而蹇,卿姑容之。”百官肃然。

李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耳。”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

(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B. 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C. 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D. 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科,是唐代进士科中前三名的代称,始于唐明皇。从高祖李渊到唐明皇前期,所有进士,都称为“乙科”。

B. 腰斩是古时酷刑的一种,行行刑时用斧或钺将犯人从腰部斩为两截。这种刑罚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周代。

C. 朝觐,是古代军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

D. 文忠,是古代朝廷封给大臣的一种谥号,经纬天地曰“文”,危身奉上曰“忠”,位列“文正”之后。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颜真卿为官勤谨,深得民心。在担任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期间,判决了久而不决的五原冤案,在当地百姓誉为“御史雨”。

B. 颜真卿才兼文武,隐忍负重。当叛贼攻破洛阳,杀了留守将领并以他们的首级示众时,他强忍悲痛,暂时隐瞒真相,安抚军心。

C. 颜真卿守正重礼,勇于弹劾。有个叫郑延祚的人,母亲死后灵框停放在寺庙内二十九年不下葬,颜真卿奏本弹劾,反响强烈。

D. 颜真卿不畏强暴,忠贞刚烈。面对反贼李希烈的以死威逼,颜真卿气节不屈,宁愿赴火自焚也不改其大义凛然的志节。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

(2)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崇嗣老而蹇,卿姑容之。

【答案】

1. D

2. C

3. A

4. (1)(5分)颜真卿担心动摇军心,欺骗各位将领说:“我一向认识李憕等人,这些首级全都不是(他们的)。”

(2)(5分)朕的儿子每次出行,(朕)都谆谆教诫,因此不敢有失。管崇嗣年老又跛足,你姑且宽容他。

学习方法

1、多读

就是反复读。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2、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3、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颜真卿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3

颜真卿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李希烈陷汝州。(卢)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诏可,公卿皆失色。李勉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密表固留。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以身捍,麾其众退,乃就馆,逼使上书雪己,真卿不从。乃诈遣真卿兄子岘与从吏数辈继请,德宗不报。真卿每与诸子书,但戒严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希烈遣李元平说之,真卿叱曰:“尔受国委任,不能致命,顾吾无兵戮汝,尚说我邪?”希烈大会其党,召真卿,使倡优斥侮朝廷,真卿怒曰:“公,人臣,奈何如是!”拂衣去。希烈大惭。时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使者皆在坐,谓希烈曰:“闻太师名德久矣,公欲建大号而太师至,求宰相孰先太师者?”真卿叱曰:“若等闻颜常山否?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师,后虽被执,诟贱不绝于口。吾年且八十,官太师,吾守吾节,死而后已,岂受若等胁邪!”诸贼失色。

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真卿见希烈曰:“死生分矣,何多为?”张伯仪败,希烈令赍旌节首级示真卿,真卿恸哭投地。会其党周曾康秀林等谋袭希烈奉真卿为帅事泄曾死乃拘送真卿蔡州。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墓志、祭文,指寝室西壁下曰:“此吾殡所也。”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觐耳!”

兴元后,王师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弟希倩坐朱泚诛,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嗣曹王皋闻之,泣下,三军皆恸,因表其大节。

(节选自卷153《新唐书·颜真卿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希烈以身捍        捍:护卫B.死生分矣,何多为     分:运数C.希烈令赍旌节首级示真卿  赍:携带D.因表其大节        表:显示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

(3)

下面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劝不行B.尔受国委任,不能致命C.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D.但戒严奉家庙

(4)

下面六句话分成四组,全都直接反映颜真卿“守节不移、宁死不屈”的一组是①君命可避乎 ②真卿色不变 ③希烈大惭 ④诟贼不绝于口 ⑤吾守吾节,死而后已 ⑥真卿起赴火[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⑤⑥D.①⑤⑥

(5)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叛贼李希烈攻陷汝州后,皇帝采纳了大臣们的主张、派遣颜真卿前去说降李希烈。B.在被李希烈拘押期间,颜真卿面对刀山、坑杀、火焚等考验镇定自若,宁死不屈。C.面对威逼利诱,颜真卿将生死置之度外,为维护人格同叛贼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D.李希烈最终杀死颜真卿,因为他非但不为己用,反而同张伯仪余党合谋攻袭自己。

(6)

请用“/”,为下边的句子断句。会 其 党 周 曾 康 秀 林 等 谋 袭 希 烈 奉 真 卿 为 帅 事 泄 曾 死 乃 拘 送 真 卿 蔡 州

(7)

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李勉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密表固留。(2)此吾殡所也。

《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4

《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仪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 ,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薄:接近。

B.遂感激而西 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C.遣使者四辈敦趣 趣: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除:官阶。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资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 ,令人忘倦

A.①④⑥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擅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直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人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

(2)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答案:

4. A 薄:轻视,看不起。

5. B ①是马周个性;②是马周不为人所理解的表现;④是马周品德。

6.B B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

7.(1)马周给他列举了二十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询问常何。(采分点:为、条、切、怪、问)

(2)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做这样的事!(采分点:暴、之、取、名、不为)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幼年丧父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他被补任做了州里的助教官,人事关系处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多次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认为他才气高,拿很多行装给他,优厚地对待他,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令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给他列举了二十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询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等到马周前来… …拜见,太宗与他谈话,太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直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接受了命令,并且很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侍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官做了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胜任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太宗曾经把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严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并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做这样的事!”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四十八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新唐书韩愈传文言文节选翻译 篇5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改都官员外郎,迁职方员外郎。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迁刑部侍郎。

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曰:“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镈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终狂疏,可内移。”乃改袁州刺史。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终始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亦皆自名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改动)

翻译: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他操行坚定端正,言论鲠直无所顾忌。元和初年,暂时任国子博士。改任都官员外郎。升任职方员外郎。华阴令柳涧有罪,前任刺史上奏弹劾他,没有答复而刺史离职。柳涧指使百姓拦路索要军队停驻时差役的工钱,后任刺史厌恶他,审查这个案子,把柳涧贬为房州司马。韩愈路过华州,认为刺史暗中互相勾结,上疏请求处理。御史复查后,查出柳涧有贪赃罪,再次贬为封溪尉。韩愈因此受牵连重任国子博士。改任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升任刑部侍郎。 凤翔法门寺有一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宪宗派遣使者迎接佛骨到宫中,过了三天,才送回佛寺。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诵经,韩愈听说后很厌恶,于是上表。奏表递上去后,皇帝大怒,拿着它给宰相看,准备处以死刑。裴度、崔群说:“韩愈出言不逊,治罪确实是应该的。然而若不是心怀最大的忠诚,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希望圣上稍微宽容他。”皇帝说:“韩愈身为人臣,竟敢这样狂妄,决不能赦免。”这时候朝里朝外的人们惊骇恐惧,就是外戚权贵也为韩愈说情,于是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到潮州后,上表悲哀地谢罪。皇帝接到奏表,十分感动追悔,打算重新任用他,说:“韩愈以前议论的事是出于对朕的爱护,但是不应该说天子事奉佛就会寿命短促。”皇甫镈向来忌恨韩愈直率,就上奏说:“韩愈毕竟太狂妄,可以暂且酌情内移。”于是改任袁州刺史。袁州人为了借钱将儿女抵押给人作奴隶,过期无力赎回,就归债主所有。韩愈计算出全部费用赎回已经归债主所有的人,还给他们父母的`有七百多人。召入朝廷拜授国子祭酒,改任兵部侍郎。韩愈天性聪明敏锐,不随波逐流。与人交往,自始至终没有一点改变。成全后辈,常常帮助他们成名。凡受过韩愈指教的人,都称“韩门弟子”,韩愈官位显达后,逐渐谢绝教授。他的门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法他,就远远不及他。跟韩愈交往的,如孟郊、张籍,也都有成就闻名于当时。

【附】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十个失分点

文言文翻译是多年来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考生在翻译文言文时,除遵守“信、达、雅”的翻译原则、掌握一些翻译技巧外,还要避免下列错误:

一、误译文言实词

例1.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恕于重荣。

(《新五代史,安重容传》)

误译:契丹使晋国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重荣同时受损。

解析:在这个句子中,“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有利”。

这里将“利”误译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有利”。失误原因:一是对文言实词的活用掌握不牢。二是对上下文各方的利益关系没有准确把握,缺乏根据语境解释词语的能力。

应译为:契丹也认为晋朝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重荣同时受损。

二、误译文言虚词

例2.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2007年高考广东卷)

误译:但是(狐狸)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解析:句中的“但”是起强调作用的副词,应译为“只是”,不表示转折关系,这个义项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如《陌上桑》中的“但坐观罗敷”。

应译为:(狐狸)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三、古今词义不对应

例3.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2007年高考山东卷)

误译: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他)有什么政策。

解析:“计”即计策,为对付某人或某种情况而预先安排的方法、策略。如古代兵法的“三十六计”等。而“政策”是个现代词语,它指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如经济政策等。这里古今意义不对应,误用现代词语。

应译为:钟会讨伐蜀国,路过王戎时与其告别,问(他)有什么计策。

四、语言不合规范

例4.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具言其子仁杰可用状,即召入宿卫。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仁杰从世祖,南征云南,北征乃颜,皆助劳绩。(2007年高考四川卷)

误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就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闻之,吹胡子瞪眼,执住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解析: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文白夹杂,“闻”“执”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闻”可译为“听说”;“执”可译为“逮捕”。②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语,而“吹胡子瞪眼”显然是口头用语。

应译为: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听说这事,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并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五、不辨感情色彩

例5.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2007年高考重庆卷)

误译:无业人员,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之人的名义,常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店铺,并征收商税。

解析:“游手之徒”,有明显的贬义,而“无业人员”则是中性的,应译为“游手好闲的人”;“网罗”一般情况下译为“搜集”,是中性词语,但这里有贬抑色彩,“征收”则指政府依法收取财物等,这里译为带有贬抑色彩的“搜罗”“搜取”“索要”比较合适。

应译为:游手好闲的人,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人的名义,常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店铺,并搜罗商税。

六、误译原句语气

例6.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2007年高考福建卷)

误译: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没有谁能行。

解析:译文把最后一句处理为陈述语气不恰当。从语境来看,这段话表示孟子拯救天下的责任感和高度的自信心,“五百的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孟子以“名世者”自许,“舍我其谁也”,是一种语气强烈的反问,应译为“……呢?”

应译为: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七、误译语法关系

例7.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2007年高考浙江卷)

误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利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解析:“终身不用”是个短小的单句,它的主语“杜甫”承前省略了。这句话叙写杜甫空怀壮志而终身不被朝廷重用,身处困窘的情状,用“终身不用”这个被动句表达。这里翻译为主动句,将责任归咎于杜甫“不利用”是错误的。

应译为: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八、误译分句关系

例8.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2007年高考安徽卷)

误译: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虽然年代很久了,但是应该小心地把它当做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让它受损和毁坏了。”

解析:画线句的引号内部分,是一个没有关联词的因果关系的复句,“此五代时物也,古矣”说明砚年代久远,这是古物的重要标志,是“因”;“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是对待古砚应持的态度,是“果”。翻译时处理为含有“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复句,是一种误解。

应译为: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地把它像收藏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让它受损和毁坏了。”

九、不懂文化常识

例9.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也?”(《史记鸿门宴》)

误译:项王握住剑把站起来,大声问:“来客是什么人?”

解析:古人席地而坐,而两膝着地,脚背朝下,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如果臀部抬起,上身挺直,这就叫“跽”。项王本坐着,突然见攀哙闯进来,于是警惕起来,握住剑,挺直腰准备站起来,以防不测。在这里,只能解释为“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应译为:项王握着剑把直起腰来,问道:“来客是干什么的?”

十、不懂修辞

例10.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

误译: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发愁没柴烧,不能上朝复命。

解析:“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辞。

应译为: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

考生做文言文翻译题时,不妨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检查,看看自己的译文是否正确。

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6

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鄘,字建侯,北海太守邕之从孙。大历中举进士,为李怀光所辟,擢累监察御史。怀光反河中,鄘与母、妻陷焉,因绐怀光以兄病卧洛且笃,母欲往视;怀光许可,戒妻子无偕行。鄘私遣之,怀光怒,欲加罪,谢曰:“鄘籍在军,不得为母驾,奈何不使妇往?”怀光止不问。后与高郢刺贼虚实及所以攻取者,白诸朝,德宗手诏褒答。怀光觉,严兵召二人问之,鄘词气不挠,三军为感动,怀光不杀,囚之。河中平,马燧破械致礼,表佐其府,以言不用,辞归洛中。后召为吏部员外郎。

徐州张建封卒,兵乱,囚监军。帝以鄘刚敢,拜宣慰使,持节直入其军,大会士,喻以祸福,出监军狱中,脱桎梏,使复位,众不敢动。既还,称旨,迁郎中。

元和五年,出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王师讨蔡方急,郓寇李师道谋挠沮之,鄘以兵二万分壁郓境,赀饷不仰有司。是时兵兴,天子忧财乏,命盐铁副使程异驰江淮,讽诸道输货助军。鄘素富强,即籍府库留一岁储,馀尽纳于朝。诸道以鄘为倡首,悉索以献,自此王师无匮乏之忧。

先是,吐突承璀①为监军,贵宠甚,鄘以刚严治,相礼惮,稍厚善。承璀归,数称荐之,召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鄘不喜由宦幸进,及出祖,乐作泣下,谓诸将曰:“吾老安外镇,宰相岂吾任乎?”至京师,不肯视事,引疾固辞,改户部尚书。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曰肃。

鄘强直无私,与杨凭、穆质、许孟容、王仲舒友善,皆以气自任。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吐突承璀:唐朝宦官,唐宪宗对他倍加宠信,先后加官晋爵,成为当时宦官中颇有权势的人物。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绐怀光以兄病卧洛且笃 绐:欺骗

B.既还,称旨,迁郎中 称:宣称

C.讽诸道输货助军 讽:劝说

D.即籍府库留一岁储 籍:登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鄘“强直无私”的一组是(3分)

①鄘籍在军,不得为母驾

②以言不用,辞归洛中

③大会士,喻以祸福,出监军狱中,脱桎梏

④籍府库留一岁储,馀尽纳于朝

⑤相礼惮,稍厚善

⑥至京师,不肯视事,引疾固辞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鄘为人机智。李怀光反叛,李鄘与家人沦陷贼军中,他以兄长在洛阳患急病卧床不起为托词,让母亲和妻儿摆脱了李怀光的控制。

B.李鄘刚正果敢。徐州张建封去世,士兵变乱,囚禁了监军,李鄘召集将士,晓谕祸福,终使监军出狱,恢复职位。

C.李鄘忠于朝廷。战争兴起时,天子派人劝说诸道输送财货援助军用,李鄘留存储备后,其余都交纳给朝廷,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D.李鄘淡泊名利。他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宰相之职,到达京城,称病坚决辞让相位,改任户部尚书,后来他在太子少傅的任上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与高郢刺贼虚实及所以攻取者,白诸朝,德宗手诏褒答。(5分)

(2)鄘以兵二万分壁郓境,赀饷不仰有司。(5分)

参考答案:

4.B 符合

5.B (①为李鄘欺骗李怀光的托词;③主要突出李鄘的刚正果敢。⑤写李鄘和吐突承璀相互敬畏,逐渐亲善。)

6.D 李鄘是不乐意由宦官权贵引荐而坚决辞让相位的,并非淡泊名利;另外,他是从太子少傅任上退休后去世的。

7.(1)后来(李鄘)与高郢刺探贼军的虚实以及用来攻取的办法,把这些情况报告给朝廷,德宗亲笔下诏褒扬答复。 (评分标准,译出大意2分;“刺”、“所以”、“白”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李鄘用二万士兵分别驻扎在郓境,军费不依赖有关部门。(评分标准,译出大意2分;“壁”、“仰”、“有司”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李鄘,字建侯,是北海太守李邕的从孙。大历年间考中进士,被李怀光任用,几次升迁后任监察御史。李怀光在河中反叛,李鄘与母亲、妻子和孩子沦陷贼军中,(李鄘)于是欺骗李怀光说兄长在洛阳病重卧床不起,母亲想要去看他,李怀光许可,但告诫李鄘的妻子孩子不能一同去。李鄘私下遣送了妻子孩子,李怀光很恼怒,想要加罪于他,李鄘道歉说:“我李鄘名册隶属于军籍,不能随侍母亲,怎能不派妇人前往?”李怀光作罢不再追问。后来(李鄘)与高郢刺探贼军的虚实以及用来攻取的办法,把这些情况报告给朝廷,德宗亲笔下诏褒扬答复。李怀光发觉,紧急集合军队召二人追问,李鄘言辞气色不屈,三军被他感动,李怀光没有杀害他们,囚禁了他们。河中平定,马燧打破刑具向他致礼,邀请(李鄘)辅佐自己的'幕府,因建议不被(马燧)采纳,(李鄘)辞官回到洛中。后召入任吏部员外郎。

徐州张建封去世,士兵变乱,囚禁了监军。皇帝认为李鄘刚正果敢,授任宣慰使,(李鄘)持节直入乱军,他召集将士,说明福祸的道理,将监军放出监狱,脱去枷锁,使他恢复职位,众人不敢乱动。(李鄘)还朝以后,因出使符合旨意,升任郎中。

元和五年,(李鄘)出任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官军讨伐蔡州正急,郓寇李师道阴谋阻挠讨伐,李鄘用二万士兵分别驻扎在郓境,军费不依赖有关部门。这时战争打起,天子忧虑财力缺乏,派盐铁副使程异乘马到江淮,劝说诸道输送财货援助军用。李鄘境内历来富实,便登记府库留存一年的储备,其余都交纳给朝廷。诸道把李鄘当作倡导带头人,全都索取钱粮进献,从此军队没有军用匮乏的忧虑了。

原先,吐突承璀任淮南监军,非常受尊敬,李鄘以刚直严明治军,他们相互敬畏,逐渐亲善。吐突承崔回朝,多次称赞推荐李鄘,朝廷召回李鄘授官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鄘不乐意由宦官权贵引荐,等到饯送出行时,音乐声起而他流下眼泪,对诸将说:“我年老安心在外任节镇的职务,宰相一职哪里是我胜任的呢?”到达京城,不肯处理政事,称病坚决辞让相位,改任户部尚书。以太子少傅的身份退休。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叫肃。

鄘强直无私,与杨凭、穆质、许孟容、王仲舒交情很好,他们都以气节自负。

新唐书杜甫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7

(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邑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续业,自七岁属词,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摘( ti)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徙:调职

B.若令执先臣故事执:继承,发扬

C.少贫不自振振:奋起,振作

D.遁还,客巴西遁:逃走,逃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饮。

B.①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②作《师说》以贻之。

C.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召入,而时白已醉;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不能分别表现杜甫“热衷功名”和李白“放荡不羁”的是

A.①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②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B.①伏惟天子哀怜之;②益骜放不自修。

C.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②白常侍帝。

D.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②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邑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个去看望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中,滞留在了长安。

B.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然而政治头脑过于简单,壮志终至成空。在宫中,李白竟“使高力士脱靴”,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孤傲。后来他云游四方,还经常旁若无人的身穿宫廷的。锦袍坐在船中。

C.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面这是古代文人欲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侧面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思想。

D.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可是他狂骜不训,尝尝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2分)

(2)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2分)

(3)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迁徙)

小题2:D(A于是,就。B来。C语气词,难道。D①表转折,②表递进。)

小题3:C(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白常侍帝”只是说明李白经常在皇帝身边。)

小题4:B(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孤傲错。只是说明李白对权贵的不屑。)

小题5:(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采分点为:(1)大意1分,窃、怜1分(2)素、耻各一分。(3)被动句、宾语前置各一分。)

(1)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

(2)高力士向来高贵,认为这样做是耻辱,就挑出李白的诗句来激怒杨贵妃。

(3)(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所容纳,更加桀骜不羁,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

新唐书杜甫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8

新唐书杜甫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少贫不自振。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擢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先,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粟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自棹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迨审言以文章显 迨:等到 B.先鸣数子 先:首先

C.罪细不宜免大臣 细:小 D.适耒阳:去、往

2.下列各组划线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陛下其忍弃乎 其正色邪 B.则臣之述作 之二虫又何知

C.武以世旧 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D.为设牛炙白酒 难为俗人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有先人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十一代,但杜甫的生活一直比较困难,在秦州时,甚至要负薪拾橡粟自给。

B.杜甫上书为房琯求情而触肃宗之怒,因为宰相张镐,皇帝才不再追究。

C.杜甫评价自己是沉郁顿挫,随时敏给,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

D.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但切合实际。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参考答案

1.B

2.C

3.D

4.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

作文写作技巧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七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七九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培养兴趣需要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开阔眼界,期望不能超越自己已有的水平和自己通过学习最近可能发展到的水平,要及时肯定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要依据学习成果调整心理活动,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熟读和背诵

先熟读再背诵能够加快记忆的时间,小编在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之前抖音上面比较火的一首歌叫做《生僻字》,大概内容是这样的“茕茕孑立,沆瀣一气,踽踽独行,醍醐灌顶,绵绵瓜瓞,奉为圭臬,龙行龘龘,犄角旮旯…”。这首歌都是比较复杂且不常见的汉字,想要把歌词背熟首先要做的是将所有的字都认识,认识之后再熟读几遍,跟着旋律多唱几遍,自然而然地就能够背诵了。这也是小编亲身试验之后得出的经验哦!

注重日常积累

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学会观察周围

不少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容易犯难,认为作文无从下笔。

但是,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新唐书·颜真卿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9

《新唐书·颜真卿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颜真卿,字清臣。少孤,母殷躬加训导。既长,博学工辞章,事亲孝。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使河东,劾奏朔方令郑延祚母死不葬三十年,有诏终身不齿,闻者耸然。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帝自陕还,真卿请先谒陵庙而即宫,后上疏曰:“今天下疮痏未平,干戈日滋,陛下岂得不博闻谠言以广视听,而塞绝忠谏乎?陛下在陕时,奏事者不限贵贱,群臣以为太宗之治可跂而待。且君子难进易遐,朝廷开不讳之路,犹恐不言,况怀厌怠。令宰相宣进止,御史台作条目,不得直进,从此人不奏事矣。陛下闻见,止于数人耳目。”李希烈陷汝州,诏真卿往谕之,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逼使上疏雪己,真卿不从。真卿每与诸子书,但戒严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乃拘送真卿蔡州。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墓志、祭文,指寝室西壁下曰:“此吾殡所也。”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觐耳!”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赞曰:当禄山反,哮噬无前,鲁公独以乌合婴其锋,功虽不成,其志有足称者。晚节偃蹇,为奸臣所挤,见殒贼手。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可谓忠矣。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B.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C.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D.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东,指现在山西西南部一带,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也就是古代的“中国”。

B.墓志,指墓内或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两部分,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或悼念性文字。

C.公,古代五等封爵制中的最高爵位,一般冠以地名如鲁公,后来也加美名如“忠勇公”。

D.赞即赞词,一般是写在人物传记之后,对某人或某事进行评价的话,多为赞颂之词。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颜真卿重视孝道。颜真卿年少丧父,由母亲殷氏亲加教导,长大后事奉母亲孝顺。他弹劾朔方令郑延祚母亲去世三十年而不入葬,使其终身不予录用。

B.颜真卿敢于直言进谏。皇帝从陕州返回长安,颜真卿建议皇帝先去拜祭陵庙然后回宫,其后又上疏皇帝,希望其能广开言路以恢复太宗时的盛世之治。

C.颜真卿以社稷为重。安禄山反叛时,河朔尽陷,惟颜真卿在平原城以乌合之众来阻挡他的锋芒;李希烈反叛颜真卿不顾个人安危,亲赴敌营,晓以大义。

D.颜真卿忠贞不屈。李希烈逼迫颜真卿上疏为自己昭雪,颜真卿没有屈从;被拘蔡州,颜真卿估计自己定会遇害,从容写下遗表、墓志、祭文,视死如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真卿每与诸子书,但戒严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

(2)晚节偃蹇,为奸臣所挤,见殒贼手。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可谓忠矣。

答案:

10.A 第一处,如果在“太守”前断开,则安禄山是太守,与事实不符,也与情势不符(一个太守,没有力量攻占所有朔方之地),同时,前面的“出为”就没有了宾语,所以不恰当,由此排除B、C两项。第七处,如果在“日”后断开,则与宾客泛舟的时间是储廥廪的那一天,则储廥廪与泛舟饮酒就成了偶尔做的一件事,不可能“纾禄山之疑”;其实“储廥廪”与“料才壮”是并列结构,泛舟饮酒乃日日所为之事,由此排除B、D两项。

11.A 中国与河东是不同地域名称。

12.B “希望其能广开言路以恢复太宗时的盛世之治”错,原文是说皇帝在陕西时群臣以为太宗之治可期待。

13.(1)颜真卿每次给诸子写信,只是告诫(他们)严格奉祭家庙,抚恤孤苦贫弱的人,最终也没有其他的言语。(“但”(只是)、“恤”(抚恤,照顾)、“讫”(最终)各1分,句意2分)

(2)晩年命途不顺,被奸臣排挤,被奸贼杀害,毅然正气,遇到挫折也不颓丧,可以说是忠臣了。(“殒”(死,去世)、“沮”(沮丧)、被动句、判断句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颜真卿,字清臣。年少时丧父,母亲殷氏亲自加以教育。长大以后,博学,工于文章,事奉母亲孝顺。开元年间,考中进士科,又考中制科。出使河东,上奏弹劾朔方令郑延祚母亲去世三十年而不入葬,有诏书命令终身不予录用,听说者肃然起敬。出任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刚露出反叛的苗头,颜真卿预料他定会叛乱,假托久遭阴雨,于是修补城墙疏通护城河,挑选丁壮,充实府库。每天与宾客泛舟饮酒,来解除安禄山的。疑虑。安禄山果然认为他不过是个书生,毫不担心。安禄山反叛,河朔一带全部沦陷,惟独平原城守护完备。皇帝从陕州返回京城,颜真卿请皇帝先去拜祭陵庙然后回宫,后来颜真卿又上疏说:现在天下疮痍未平,战乱日生,陛下怎能不广听正直言论,来扩大自己的视听,而阻塞忠正的谏言呢?陛下在陕之时,奏事的人不限贵贱,群臣认为太宗之治可以翘足而待了。况且君子难进易退,朝廷广开无所忌讳的言路,尚且担心人们不能直言,何况心怀厌倦懈怠。命宰相宣布进奏或取或舍,使御史台制订规章,不许直接进奏,从此以后人们就不能奏事了。陛下所见所闻,只限于数人的耳目。李希烈攻陷汝州,有诏遣颜真卿前去晓谕李希烈,走到河南,河南尹郑叔则认为李希烈反叛的迹象已经显明,劝他不要前去,他回答说:“君命能躲避吗?”见到李希烈以后,宣布诏书,李希烈逼迫他上疏为自己昭雪,颜真卿没有听从。颜真卿毎次给诸子写信,只是告诫(他们)严格奉祭家庙,抚恤孤苦贫弱的人,最终也没有其它的言语。于是将颜真卿押送到蔡州。颜真卿估计自己定会遇害,于是撰写遗表、墓志、祭文,指着卧室西面墙壁之下说:“这是我埋葬之处。”李希烈越分称皇帝,派人询问仪式,他回答说;“老大年纪老了,曾经掌管朝廷礼仪,所记的只有诸侯朝觐之礼而已!”颜真卿在朝中端庄严肃,刚正而有礼。天下人不用姓名称呼他,只称鲁公。擅长正、草书,笔力遒劲曲折,世间当做珍品流传。赞词说:安禄山叛乱之时,猖獗一时,无人敢敌(咆哮吞噬,势不可挡),只有颜鲁公率领乌合之众(没有严密组织而临时凑合的军队)来阻挡他的锋芒,功业虽然未成,他的,志向却值得称道。晩年命途不顺,被奸臣排挤,被奸贼杀害,毅然正气,遇到挫折也不颓丧,可以说是忠臣了。唉,事情虽然过去一千五百年了,但他的英烈言行还如严霜和烈日般,让人敬畏而仰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