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狐假虎威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汇总 狐假虎威言文言翻译【精选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狐假虎威》一课,我的说课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教材、说学情与方法、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媒体设计、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一课是一个传统的寓言故事,写的是一只狐狸狡猾地骗过老虎,不但使自己逃脱了危险,而且借着老虎的威风让其他动物纷纷逃窜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本领。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全文的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并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情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本单元的安排宗旨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辨别真伪,分清现象与本质。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学习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狐、假、虎、威”等字,会认“窜、狡、猾、骨”等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朝”。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组,并用词组造句,例如“狐”组词为“狐狸”等。
(3)结合课文理解,“狐假虎威”,“神气活现”等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和蕴含的深刻含义。
(3)以读为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故事中狐狸的内心活动。
(4)借助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展开想象,理解故事内容。
3、情感目标
(1)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及其蕴含的道理。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辨别真伪,分清现象与本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同学们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识字、写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对寓言故事,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注意健康的价值取向。
2、教学难点
(1)根据上下文,对“狐假虎威”“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成语意思的理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和蕴含的深刻含义。
(3)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句体会狐狸和老虎的角色特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表演。
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目标的要求,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新颖的、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根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狐狸和老虎的形象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因此,本课学习起来并不难。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深课文,读后分析人物特点。此外,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让学生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寓言故事。
1、能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会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复述课文。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狐狸说的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开始时,我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老师形象的语言、动作,让学生欣赏理解故事的内容。在活动中,我努力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运用提问谈话法,引导同学大胆、自信地表达自我看法,发展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模仿老虎和狐狸的心理、动作、语言,加上和老师的角色互动,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以教学媒体为辅助,利用白板的聚光灯、拖拽、擦除等功能,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读、感悟课文。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表演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本篇课文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中年级儿童,他们在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方面还不是很高,还不能独立由语言文字来切实感悟文章深意。因此,学生要融入一定的课文情境,合作交流,反复诵读,这样才能体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
看一看:看课文中的狐狸被老虎抓到的图片和狐狸领着老虎在动物之间的图片。
读一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并对一些动作进行扮演。
想一想、议一议:狐狸真的是管理百兽的吗?动脑筋想想,互相讨论一下。 说一说:小动物们为什么害怕狐狸?是这样的情况吗?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我采用设置疑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一观点,新课开始,我便由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忍不住地走出家门。看,这是谁?(狐狸)这又是谁?(老虎)”。引出主人公狐狸与老虎,解释狐狸是一种狡猾多疑的小动物,而老虎凶猛高大,是百兽之王,又问学生:“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那么从课文中找答案吧!”
整体感知是掌握故事内容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整体感知课文阶段,我让同学们看课件欣赏故事,使孩子们通过色彩鲜明的画面和优美动听的故事,身临其境后,就能轻而易举地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因为狐狸和老虎是两种形象差异极大的动物,读课题时把两者拎出,一方面让学生对课文中即将发生的故事产生兴趣,另一方面,调动以前的学习积累,并对课文中狐狸和老虎的形象进行定位,定下故事的基调。同时,在此阶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来促使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内容。
(1)故事中的狐狸、老虎跟你们想的一样吗?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老虎的凶猛?
(2)课题中的“狐”和“虎”分别指什么?威是什么意思?(威风)
(3)狐狸马上就要成为凶猛的老虎的口中美食,狐狸又是怎样做的呢?
(4)狐狸跟老虎到底谁是百兽之王?
(5)《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
多种形式的读书实践,可以使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扎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的要求。只有读懂课文才会有“感”,有“悟”。因此,此阶段的设计能让学生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自己不能理解的字词,疏通字词,努力把课文读通顺,并把课文标上自然段。然后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文中的生字词,在课文中去理解本课难理解的字、词。并且做到会读会写“狐、假、虎、威”等字,认识他们的结构、部首、笔画以及理解字义。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途径。而阅读的本质是对话,在整个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我精心组织好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在与文本的自主
性对话中完成立体的建构。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自主读书、独立探究的机会,以保证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的顺利展开,并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本段是整个寓言故事的起因,为了让同学理解。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在书上找一找,描写老虎威猛的词语,体会老虎的威猛,以及在老虎抓住狐狸后,让同学想一想会发生什么?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读一读,画一画地基础上,体会重点点词、句来体会狐狸的狡猾,以各种形式充分地阅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讲解第二段到第五段前,我这样引导学生:“老虎多么凶猛,眼看狐狸就要成为老虎口中的美味佳肴,接下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1){多媒体出示课文}指名分角色读2—5自然段,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狐狸的话,用波浪线画出老虎说的话,注意表示它们的神态和动作的词。
(2)集体讨论:狐狸被老虎抓住了,它甘心成为老虎口中的美餐吗?课件出示问题:狐狸对老虎说了几次话?都说了什么?在文中画出来。
① 狐狸的眼珠子骨碌一转”其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
② “你敢吃我?”的语气的意思。
(3)引导学生理解老虎听了狐狸的话有什么反应?并画出描写老虎动作的词。体会这样的描写刻画了老虎怎样的心理活动,其中顺势讲解并要求学生掌握“半信半疑”这一词语。
(4) 多媒体出示课文,抓住对狐狸的说话语气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狐狸面对老虎其实是胆怯的,更突出狐狸的本质的狡猾。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诵课文。
3、学习六至九自然段。
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联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注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后几段,我又这样引导学生:“接下来狐狸又想出了什么招数,想在老虎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让学生充满求知欲。
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
22.这篇短文后来形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23.“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求”应解释为( )
A.要求 B.寻找 C.追求 D.哀求
24.把“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一句译写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儿子敢吃我,这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B.今天如果吃了我,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C.如果您今天吃了我,这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D.今天您儿子吃了我,这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25.写出这个故事的寓意?
参考答案:
22.狐假虎威
23.B
24.C
25.寓意: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狐假虎威》译文
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不敢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臣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狐假虎威》
原文洛阳纸贵指的作品是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战国策》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此刻你吃掉我,是违背上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齐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明白野兽是害怕自我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注释
(狐假虎威)假:假借,凭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虎求百兽而食之)求:寻求,寻找。
(子无敢食我也)子:你。无:不。
(天帝使我长百兽)长(zhang):同“掌”,掌管。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然:对的,正确的。遂:前进,前往。
(故遂与之行)遂:于是。
(兽见之皆走)走:逃跑。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害怕。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狐假虎威》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做具体的阐述。
《狐假虎威》是九年义务教育,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它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共九个自然段,讲的是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的故事。本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对狐狸,老虎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特点——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昧。
二年级是属于低年级,学生课堂注意的时间不会太长,他们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主要是通过“读”来获得,二年级的学生对寓言故事非常感兴趣,所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难,难的是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根据课文的特点、新课标的要求及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3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识“假、威”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转”会写“眼、爪”等四个生字。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本文故事性强,理解重点词句,对了解事情经过,从而明白狐狸成功的原因十分必要。教学中,余老师把了解事情经过,分析人物神态和对话,体会动物内心世界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定为教学难点。
在这节课上余老师致力于建构简单而富有时效,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 切入课文,突显一个“趣”字
余老师由手指游戏导入课文,“一个手指头啊,就像毛毛虫”,两个手指头啊,好像什么?三个手指头啊,又好像什么?一直玩到五个手指头。这个游戏,就像是一团线。余老师呢,牵起了那根线头。孩子们呢,手、眼、心齐用,一路抽丝剥茧。有意思地找到了五个手指头表演的——有着锋利的爪子,有着百兽之王之称的老虎。自然而然地引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二)随文识字,凸显一个“活”字
1是学生在自读中,余老师充分从学生的识字经验着手,调动学生的生字积累,引导学生随文主动识字。如“嗓”“转”。这个嗓字这么复杂,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问题抛出来,孩子们动起脑筋来。加一加,编字谜,如此识字,有趣更有效。“转”字是个多音字,一个读音是第三声,一个读音是第四声。怎么很好地把它读准确呢?余老师从两种读音的不同意思入手,交给孩子辨析的方法。当“转”字表示改变方向或位置时,读第三声;围绕一个中心运动,读第四声。余老师的这种,先借助语境读准多音字,再联系旧知识进行拓展补充的教学方式,既符合儿童特点,又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识用结合。
2是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相互提醒难点字,在相互提醒中互补识字。由此,让学生获得随文主动识字的成功体验。并把这种体验转化为新的学习内动力。以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兴趣。从而主动养成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三)分层朗读,突显一个“实”字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本课,余老师以读为主,多读组合,以求实效。比如:在初读时,余老师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品读,赏读时,余老师要求孩子们读得有滋有味儿;导读时,余老师渗透方法;自读时,学生便可以循法练读。期间,余老师相机启发、诱导、点拨、指导运用,真正让学生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读到会读。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余老师设计了以上板书。狐狸和老虎的卡通画,代替了原本冷冰冰的两个词语,让整个板书生动起来。狐狸、狮子和吓跑百兽这三者之间的线条设计也颇耐人寻味。狐狸借了老虎的威风是实线,狐狸吓跑百兽用的是虚线。事实上真正吓跑百兽的是老虎,所以老虎吓跑百兽余老师又设计成了实线。实线虚线之间,让孩子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又有了提升。
老师们,这节课上完了,但留给余老师与我的思考却有很多很多,在此,我真心的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给予我们最真诚的帮助。谢谢大家。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8课《狐假虎威》。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写的是一只狐狸狡猾地骗过老虎,不但使自己逃脱了危险,而且让其他动物纷纷逃窜的故事。比喻依仗别人势力来欺压人。这则寓言,生动形象的语言适于“读”,极具争议的人物适于“评”,引人入胜的情节适于“演”。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重点:
1.识字、写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3、既要尊重学生对狐狸的做法有现代的独特见解,又要注意健康的价值取向。
难点:揭示寓意。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因此本课采用诵读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媒体为辅助,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读、感悟课文。
本篇课文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在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方面还不是很高。因此,学生要融入一定的课文情境,合作交流,反复诵读,这样才能体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 看,这是谁?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狐狸和老虎吗?(聪明、狡猾;凶猛、威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和它们两个有关的寓言故事。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狐假虎威)强调狐的右边是瓜,威的里面有一小横。
我把写字教学和课题板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
(二)初读感知,以读铺路。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应当是“通读全文”,所以我让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然后随机找9位同学逐段读课文,并且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做好帮助别人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我帮学生扫除生字障碍,着重进行了字词句基本功训练。
(三)品读课文,感受体味。
1.学习第1自然段。
在这一段的学习中,我主要是抓住:窜、扑、逮这三个词来理解感受狐狸窜过时行动的迅速和老虎的威猛。我让学生以手代替狐狸做出窜过的动作,体会速度之快。为了突出紧张的气氛,我在课件中加入了虎啸的声音,让学生深切感受狐狸是处在生死攸关之时。
2.学习2---5自然段。
(1)我的导入语是:老虎多么凶猛,眼看狐狸就要成为老虎口中的美味佳肴,接下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请大家自己读读2—5自然段。
(2)在2、3断的学习中,我让学生做“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的动作,猜猜狐狸在想什么?
(3)在练习读“扯着嗓子问老虎”这句话时假如学生读得不好,我会及时范读。教师范读之后,学生的读书热情总是很高涨。声情并茂的范读有激情激趣的作用,有使学生顿悟的作用。
(4)在这里我还会引导学生认识到狐狸面对老虎其实是胆怯的,但是为了活命,一定要在气势上压住唬住老虎。
(5)第4段狐狸开始编造谎言,因为有了前面老师指导朗读的基础,所以在这段的学习中我让学生自主学习,说说应该读好哪些词语或句子,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展示读。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途径。我精心组织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自主读书、独立探究的机会。
(6)我还会指导学生边读边加入适当的动作。如:
(7)果然老虎被狐狸蒙住了,松开了爪子。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老虎对狐狸的话已经相信一半了,这就叫“半信半疑”顺势拿出词语卡片,渗透词语让学生轻松理解。
那么怎样让老虎完全相信呢?话锋一转,让学生从第六七八段中自己寻找。3.学习六至八自然段。
狐狸和老虎来到森林深处,我会抓住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以及百兽们的纳闷儿引导学生去理解。并及时把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我采用老师做动作让学生猜词语和我出示词语让学生做动作的办法轻松理解这些词语。
4.挑选学生表演。
爱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我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学生不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我用“百兽到底是被谁吓跑的?”这个问题引出最后一段,并引导学生明白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词语的意思,此时再理解课题中的“假”就轻而易举了。到此时学生呢对于狐假虎威的字面意思已经明白,怎样让学生轻松领会词语的引申寓意呢?我借用了《王二小》这篇文章中有一段话。
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鬼子问:“小孩,你是干什么的?”
一个汉奸狐假虎威地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
让学生理解汉奸的这种行为这就是标准的“狐假虎威”
(五)教学生字。
新课标特别强调低年级写字的重要性,因此,我舍得花时间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写字训练。重点指导学生在这张漂亮的写字纸写一个威字。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并交流自己发现的能写好这个字的小窍门。为了强调威的小横别忘记和斜钩的重要性,我会自然地告诉孩子一句顺口溜:女孩害怕蜷腿桌下藏,斜钩拉长威风又漂亮。让学生在这张漂亮的写字纸写一个威字。当然,我也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
(六)拓展思维
我问学生你们喜欢狐狸吗?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爱骗人不喜欢,也可能会因为狐狸的聪明机智而喜欢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再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七)推荐书目
新课标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所以我向学生推荐两本和狐狸有关的书《列那狐的故事》和《再被狐狸骗一次》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八)、布置作业
1、回家给爸爸妈妈讲一讲这个寓言故事。
2、大胆想象一下,假如过了几天,老虎和狐狸又在森林里碰面了,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可以在写话本上写一写和班里的同学交流。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也就是复述课文。这是教学的重点,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讲故事”比用“复述课文”更适合他们的心里需求。
续写文章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的创造愿望能得到满足。
(九)、说板书
8 狐 假 虎 威
神气活现 半信半疑
摇头摆尾 东张西望
我设计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也是对学生积累词语的一个引导。
这节课我就本着让学生说,让学生演,让学生读这一标准,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理解寓言,完成教学目标。
狐假虎威文言文原文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1)畏(2)昭奚恤,果诚(3)何如(4)?”群臣莫(5)对。
江一对曰:“虎求(6)百兽而(7)食之,得狐。狐曰:‘子(8)无敢食我也!天帝使(9)我长(10)百兽,今子食我,是(11)逆(12)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13)不信(14),吾为(15)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16)然(17),故遂(18)与(19)之(20)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21)五千里,带甲(22)百万,而专(23)属(24)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也,犹(25)如百兽之畏虎也。”
狐假虎威文言文注释
之:取独
畏:害怕
果诚:果真
何如:像这样
莫:没有人
求:寻找
而:承接
子:你
使:派
长:做首领
是:这
逆:违抗
以···为:认为···是
信:诚实
为:相当于“于”,在
以为:认为
然:对
遂:就
与:跟随
之:的
方:方圆
甲:士兵
专:单独
属:交付
犹:好像
走:逃跑
狐假虎威文言文翻译
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中原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楚国的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 江一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对照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说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教学难点:学会读古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会生字。
2、理解文中的每句话的意思。
(先认认真真地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再对照注释试着读懂每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先自己读,注意句中停顿。同桌互读互评后,全班交流。
教师重点指导: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
1、对照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懂。
2、结合整个句子的意思弄清句中每个字的意思。
3、小组交流,完成小卷。
写出今义:
今义
吾走皆
天帝使我长百兽
故遂与之行
子无敢食我也
1、先自己练习说,再同座互说,然后指名说。大家进行补充、评价,看谁说得最好。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
1、指名读生字并扩词。
2、指导书写。
畏:左下角不要多写一撇。
逮:右下部不是水。
3、写会字词。
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捉住
老虎狐狸
凭借威风
教学反思: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很容易,但是对道理的理解老师要引导。
1、感悟文章的寓意。
2、积累语言。
随机指导反问句的读法,使学生明白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要求读出情感来。
先用原文表演,再用自己的话来表演。
(如1、狐狸太狡猾了,竟然用老天爷吓唬老虎。2、老虎也太傻了,也不想想自己与狐狸到底谁厉害。3、通过简短的语句,勾勒出狐狸的奸诈。)
(狐假虎威讽刺了生活中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续写:老虎明白后,又一次抓住了狐狸……
3、搜集其它内容浅显的古文读一读。
教学反思:学生的续写想象丰富。续写的很合理。
讨论:《狐假虎威》讽刺了生活中的什么人。
(狐假虎威讽刺了生活中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练习背诵课文。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续写:老虎明白后,又一次抓住了狐狸……
3、搜集其它内容浅显的古文读一读。
教学反思:学生的续写想象丰富。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 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②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 我长③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④万,而专属⑤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昭奚恤:楚国的令尹(相)。②江乙:卫国人,当时在楚国做官。③长:为首领,执掌。④带甲:精兵。⑤属:隶属,归属。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
(1)今齐地方千里____。
(2)兽见之皆走____。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2)犹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
9.【甲】【乙】两文都采用设喻方法说理。【甲】文邹思用切身经历设喻,劝谏齐威王____;
【乙】文江乙用寓言设喻,告诉楚宣王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寓言故事是____ 。(2分)
参考答案:
7. (1)方圆 (2)跑(2分)
8.(4分)(1)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2)这就象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9.(2分)甲: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乙:狐假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