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文言文跟初中相比又是上了一个层次,那么高一的同学应该如何复习好必修一的文言文呢?
文言实词
兴文言翻译-īng起;兴起。《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就文言翻译jiù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望文言翻译wàng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长文言翻译cháng长,与“短”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文言虚词
而<连词>
1、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2、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表假设关系。《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焉
(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于
(1)<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也<助>语气助词,用于句中
1、表陈述或解释。《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
乎<介>相当于“于”
1、连词,表递进。《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之
(1)<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
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或“揉”,用火烘木使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6、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绳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今义:绳子,绳索。
8、跪古义:腿脚。例:蟹六跪而二螯
今义:跪下
9、疾古义: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例:声非加疾也
今义:疾病
10、致古义:达到(而致千里)
今义:赠送,给予
11、寄托古义:这里指藏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
词类活用
①名词做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②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③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④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3、积善成德(善:形作名,善行)
⑤形容词用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
⑥形容词作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⑦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⑧动词作名词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流:流水)
一词多义
1、于:
(1)寒于水(比)
(2)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3)取之于蓝(从)
2、而: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关系,并且)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关系,而且)
(3)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4)而见者远(表转折)
(5)锲而舍之(表假设或承接)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8)锲而不舍(表假设,如果)
(9)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3、者:
(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2)不复挺者(……的原因)
4、焉: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圣心备焉(语气词)
5、利: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6、之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音节助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代青)
7、假
(1)善假于物也(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8、疾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
(2)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9、绝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
(3)以为妙绝(《口技》)极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关系
10、强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壮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
(3)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勉强
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可译为“……的原因”)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3、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5、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
6、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
7、輮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
8、无以至千里(固定句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9、金石可镂(被动句)
第三单元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长歌当()哭桀()骜()立仆()殒()身不恤()菲()薄黯()然浸渍()喋()血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生杀予夺直接了当贻笑大方隐约其辞B自惭形秽莫可名状名列前矛轻手蹑脚
C深沟陷壑影影绰绰满目疮痍暴戾恣睢D花团锦簇好高骛远谬种流传贫瘠不堪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B)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的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4、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受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都熟悉了。
C每当夜暮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
5、根据课文填入恰当的词语,补充完整下列段落:
真的猛士,敢于()惨淡的人生,敢于()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第8课《小狗包弟》小狗包弟
一、字词
作揖狗吠叱骂煎熬租赁篱笆揪回来
二、成语
绿草如茵:茵,草垫子。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字词
景仰戊戌显宦叱咤风云莅校迥乎不同短小精悍步履潇洒顾盼谦逊激亢箜篌机缘弥漫哀从中来博闻强记酣畅屏息以待涕泗交流
阁夜
杜甫
风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代,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戍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王昭君
白居易
王昭君满面胡沙满鬓风,
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八声甘州》
作者: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水龙吟》
作者: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zān)螺髻(jì)。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liǎo),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èn)英雄泪?
《登快阁》
作者: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者: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渡桑乾 刘皂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鸿门宴
司马迁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戍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王昭君
白居易
王昭君满面胡沙满鬓风,
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季氏将伐颛臾
一、实词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用兵)
2、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且尔言过矣(错)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过错)
3、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这,语气词)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施展 担任)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佐)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托词)
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使—来,使—安定)
二、词类活用
(1) 使动用法。 既来之,则安之(使……来、使……安定)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来)
(2) 名词作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辞,找借口)
三、虚词
1、而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却)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并列)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却)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并列)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却)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却)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并列)
2、于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在)
固而近于费(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在)
3、为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成为)
何以伐为。(语气词)
4、之
既来之,则安之。(代词)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
四 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判断句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疑问句
(1)求!无乃尔是过与(疑问语气词“与”,表疑问)
(2)何以伐为(疑问代词“何”与句末语气词“为”,表反问)
(3)是谁之过与(疑问代词“谁”与疑问语气词“与”,表疑问)
3.省略句
(1)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动词宾语“之”,即颛臾)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国君)则修文德以来之(省去主语“国君”)
(3)(国君)既来之,则安之(省去主语“国君”)
(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之)也(省去宾语“之”)
4.倒装句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颛臾有事,介词宾语后置)
(2)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宾语前置)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
寡人之于国也
一 通假字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句意是: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句意是:不要期望百姓比邻国的多。)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句意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顶着东西了。)
涂有饿殍(涂,同“途”,道路。句意是:路上有饿死的人。)
二 实词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谷物收成不好/黄河)
2、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加)
3、弃甲曳兵而走。(逃跑)
4、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
5、直不百步耳(只)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 遗憾)
7、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道路, 赈济)
8、七十者衣帛食肉(穿)
9、树之以桑(种植)
10、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归罪,责备)
三 古今异义词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
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四 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鼓,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敲起鼓。)
树之以桑(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上。)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
然而不王者(王,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五 虚词
1、于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到)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2.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词)
斯天下之民至焉。(代词)
3.之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
填然鼓之(音节助词)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的 音节助词)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 的)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取独)
4.以
请以战喻(用)
以五十步笑百步(拿,凭)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
5.而
弃甲曳兵而走(修饰)
或百步而后止(承接)
然而不王者(却)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并列)
六 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从事学校的教化,用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义反复告诉学生,头发花白的人不啊在道路上负担东西。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不称王的。,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3、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和刺人把他杀死,说不是我,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通“记”,记述)
(2)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通“倡”,倡导)
2.特殊词义
(1)直可惊天地(简直)
(2)滋可痛矣(更加、越发)
(3)视清季有加(比)
(4)满清末造(一个季节或一个朝代的末了)
3.古今异义
(1)益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
古义:益、更加,副词 今义:滋生,增添
(2)顾自民国肇造
古义:建立 今义:制作
4.词类活用
(1)名词为动用法。 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为…作传)
(2) 形容词用作动词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将……发扬光大)
(3) 使动用法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使……惊动,使……哭泣)
二、文言虚词
1.之
(1)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全国久蛰之人心 结构助词,的。
(2)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 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代“吾党菁华”) 代词。
2.以
(1)以坚毅不挠之精神/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介词,凭借。
(2)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介词,因为。
(3)倘国人皆以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介词,拿、用。
(4)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介词,把。
(5)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 连词,因而。
(6)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 连词,来。
3.且
(1)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连词,表让步,尚且。
(2)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 连词,表递进。
4.为
(1)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 介词,替。
(2)草木为之含悲 介词,为了。
(3)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 介词,被。
(4)余为斯序,既痛逝者 动词,写作。
5.于
(1)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介词,比。
(2) 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介词,向。
(3)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而徒感慨于其遗事 介词,在。
三、文言句式
1.省略句
(1)风云因(之)而变色(省动词宾语“之”,即“是役”)
(2)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之)成(省宾语“之”,指广州起义)
(3)并以(之)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省动词宾语“之”,即“斯序”)
(4)时予方以讨贼督师(于)桂林(省介词“于”)
(5) (是)滋可痛矣(省主语“是”,译为“这”)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小结2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故
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缘故
鲰生说我……故听之 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故人具鸡黍 老,旧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估计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常态,气度
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 顾忌,考虑
6.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 )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劝学(《苟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过秦论(贾谊)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
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路,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离骚》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
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
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
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
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
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
众不能堪, 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
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
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
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
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
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名词使动用法,使……为边境)
乐盘游(意动用法,以……为乐)
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
将有作(动词作名词,兴建,指兴建宫室一类事情)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使动用法,使神劳,使思苦)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
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
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
舍相如� 地方)
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使……纳入)
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
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
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
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名词作状语,在上)
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
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阁夜
杜甫
风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代,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泝:击空明兮泝流光(通“溯”,逆水而上)
4、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龙吟》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永遇乐》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1.《烛之武退秦师》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2.《荆轲刺秦王》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请辞决矣 “决”,通“诀”,告别,辞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奉,两手捧着。
秦武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害怕。
图穷而匕见“见”,通“现”,出现,显露出来。
秦王还柱走 “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
3.《鸿门宴》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置之坐上。(“坐”通“座”)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能不能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 ”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
《念奴娇》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龙吟》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永遇乐》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荆轲刺秦王(节选)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对酒当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