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爱国思想的诗句经典3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诗句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本文是编辑帮家人们收集的体现爱国思想的诗句经典3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体现爱国思想的诗句 篇1

1、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李白《古风》

2、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4、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詹玉《醉蓬莱·归故山》

5、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孔绍安《侍宴咏石榴》

6、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7、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8、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10、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

11、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李梦阳

1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5、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16、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江淹《铜爵妓》

17、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

18、大家齐唱大风歌。——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19、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20、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表现爱国情怀的诗句 篇2

1、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李白《西施》

2、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汪遵《息国》

4、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5、天相汉,民怀国。——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6、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7、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屈大均《秣陵》

8、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汪遵《咏昭君》

9、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元好问《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

10、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高適《塞下曲》

11、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12、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田锡《塞上曲》

13、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14、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李商隐《富平少侯》

15、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曹植《怨歌行》

16、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司空曙《金陵怀古》

17、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杜甫《为农》

18、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詹玉《醉蓬莱·归故山》

19、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简长《送僧南归》

20、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孔夷《南浦·旅怀》

21、不惜罗襟揾眉黛,日高梳洗,看著花阴移改。——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22、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3、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4、鹦鹉殊姿致,鸾皇得比肩。——胡皓《同蔡孚起居咏鹦鹉》

25、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26、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27、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8、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汪遵《咏昭君》

29、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郑愔《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30、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31、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後。——潘希白《大有·九日》

32、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33、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34、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5、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李白《千里思》

36、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3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38、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39、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0、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于谦《岳忠武王祠》

41、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何承天《战城南》

42、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李白《鞠歌行》

43、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张华《游侠》

44、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汪遵《咏北海》

45、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李白《登高丘而望远》

46、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47、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48、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49、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50、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鲍防《元日早朝行》

51、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王守仁《元夕二首》

52、埋没钱塘歌吹里,当年却是皇都。——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53、更持银盏起,为君寿。——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54、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55、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56、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栖蟾《送迁客》

57、青春元不老,君知否。——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58、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59、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谢灵运《七里濑》

60、东南西北效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洪秀全《吟剑》

61、夷甫诸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62、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63、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64、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曹植《怨歌行》

65、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66、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67、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68、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69、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70、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71、衔冤只合甘先死,何待花间不肯言。——汪遵《息国》

72、望上国,山呼鳌抃,摇k炉香。——柳永《送征衣·过韶阳》

73、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74、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75、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76、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77、梅似雪,柳如丝。——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78、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79、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80、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81、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82、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范云《效古诗》

83、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84、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江淹《铜爵妓》

85、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崔道融《西施滩》

表现爱国情怀的诗句 篇3

1、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4、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顾炎武《海上》

5、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李白《鞠歌行》

6、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7、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陈子龙《渡易水》

8、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9、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10、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诗》

11、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12、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1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14、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15、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16、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17、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18、春来未有不阴时。——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19、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2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