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句吗?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关于咏月的诗句古诗大全_【优秀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2、计拙无衣食,途穷丈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杜甫《客夜》。
3、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杜甫《宿府》。
4、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5、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吴文英《唐多令》。
6、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
7、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无题》。
8、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抒怀》。
9、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二)、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四)、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窃以为,在唐朝诗人的咏柳佳作中当首推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的前二句,将柳树比作裙带飘摇、婷婷袅袅的美人,已见新奇。后二句更是出神入化,采用一问一答,画龙点睛的手法道出那细细嫩绿的柳叶,妩媚动人的枝条是大自然的春风所裁剪而成。既赞美了柳,又赞美了大自然的造化之功。
白居易的一首《杨柳枝词》则是借柳抒怀,咏物言志:“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这是一株生机勃勃、风度翩翩、秀色照人的翠柳,千万条嫩如黄金软如丝线的枝条在和煦的春风中飘荡,轻盈袅娜,风情万种,人见人爱。然而,诗人笔锋一转,大发感慨:可惜一株美丽的柳却偏偏生长在人迹罕至的西角荒园之地,无人欣赏,倍受冷落,只好终日寂寞,好不哀哉!实际上,诗人是借对荒园之柳的痛惜之情来抒发自己心中的块垒,对当时政治腐败,埋没人才(包括诗人自己)的不满情绪。
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在唐代,人们在送别之时,有以柳枝相赠以寄离情的习俗,唐诗中多有吟咏,但诗人雍裕之的一首《江边柳》却不落俗套,构思特别新颖,想象特别奇特:“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翠柳如烟的美丽画图。“”二字写江柳随风起舞之轻柔,“青青”二字描绘江柳苍翠之色。后两句更是不落窠臼,从折枝上翻出新意:“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相赠,反而希望长长的柳丝绵绵不断,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才好。真是想人所之未想,道人所之未道,巧妙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依依惜别之时特有的缠绵。
一些关于月亮的诗词(2006-10-25 11:26:45)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挂席江上待月有怀】李白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望月有怀】李白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雨后望月】李白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月】杜甫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初月】杜甫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江月】杜甫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月圆】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杜甫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十六夜玩月】杜甫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
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
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十七夜对月】杜甫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秋夕望月】张九龄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
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
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海上生明月】朱华皎皎秋中月,团圆海上生。
影开金镜满,轮抱玉壶清。渐出三山岊,将凌一汉横。
素娥尝药去,乌鹊绕枝惊。照水光偏白,浮云色最明。
此时尧砌下,蓂荚自将荣。【杂曲歌辞·竹枝】李涉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中秋月二首】李峤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骆宾王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
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澜。
西园徒自赏,南飞终未安。【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白居易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皆道是东都。
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高低两颗珠。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
诚知亦有来年会,保得晴明强健无。【秋霁丰德寺与玄贞师咏月】唐彦谦露冷风轻霁魄圆,高楼更在碧山巅。
四溟水合疑无地,八月槎通好上天。黯黯星辰环紫极,喧喧朝市匝青烟。
夜深独与岩僧语,群动消声举世眠。【咏月】李建枢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中秋月彩如昼,寄上南海从翁侍御】无可海静天高景气殊,鲸睛失彩蚌潜珠。
不知今夜越台上,望见瀛洲方丈无。【中秋夜君山脚下看月】无可汹涌吹苍雾,朦朣吐玉盘。
雨师清滓秽,川后扫波澜。气射繁星灭,光笼八表寒。
来驱云涨晚,路上碧霄宽。熠耀游何在,蟾蜍食渐难。
棹飞银电碎,林映白虹攒。水魄连空合,霜辉压树干。
夜深高不动,天下仰头看。【中秋台看月】无可海雨洗烟埃,月从空碧来。
水光笼草树,练影挂楼台。皓耀迷鲸口,晶荧失蚌胎。
宵分凭栏望,应合见蓬莱。【中秋夜南楼寄友人】无可海月出白浪,湖光射高楼。
朗吟无绿酒,贱价买清秋。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
他乡此夜客,对酌经多愁。【中秋夜陇州徐常侍座中咏月】无可陇城秋月满,太守待停歌。
与鹤来松杪,开烟出海波。气笼星欲尽,光满露初多。
若遣山僧说,高明不可过。【中秋江驿示韦益】无可莫惜三更坐,难销万里情。
同看一片月,俱在广州城。泪逐金波满,魂随夜鹊惊。
支颐乡思断,无语到鸡鸣。【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琦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子由徐州中秋作)】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
1、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山螟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5、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9、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1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1、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3、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14、长门落景尽,洞房秋月明。
15、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16、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7、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18、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19、山随平野尽,月涌大江流。
20、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1、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山石》
2、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杜甫《古柏行》
3、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陆龟蒙《白莲》
4、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5、明月净松林,千峰统一色。——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6、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7、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白朴《天净沙·冬》
8、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宋琬《蝶恋花·旅月怀人》
9、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一百五日夜对月》
10、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刘方平《秋夜泛舟》
1、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岑参《送人赴安西》
2、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3、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戎昱《塞下曲其六》
4、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王维《伊州歌》
5、一轩明月上帘栊。柳永《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6、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7、妻子一船衣百结。洪适《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8、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9、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10、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12、唤起湘累歌未了。辛弃疾《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13、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14、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晏殊《玉楼春春恨》
15、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其一》
16、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王以宁《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
17、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18、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19、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20、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21、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22、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23、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24、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25、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26、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1、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2、计拙无衣食,途穷丈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杜甫《客夜》
3、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杜甫《宿府》
4、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5、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吴英《唐多令》
6、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
7、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无题》
8、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抒怀》
9、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0、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杜甫《宿江边阁》
11、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12、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13、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1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5、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技上月三更。——崔涂《春夕》
16、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17、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1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9、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赵嘏《江楼感旧》
20、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1、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
22、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23、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李白《长相思》
2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
25、照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26、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
2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28、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29、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30、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关于四季的古诗 一、关于春季的古诗 1、《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4、《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5、《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7、《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8、《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9、《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2、《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二、关于夏季的古诗 1、《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平。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宋·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咏史》诗在内容上咏赞了汉文帝时孝女缇萦为赎免父亲刑罚,请求没身为奴的故事: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缇萦救父的本事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刘向《列女传》等典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指淳于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此诗即咏赞此事。但是,班氏不是为咏史而咏史,而是寓含现实感慨的。据《后汉书•班固传》:“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竞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竞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竞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可见班子不肖,他被系狱中而死,实际上是因为其子不肖妄为、不遵法度。同时,班固在诗歌理论上主张“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汉书•艺文志》),也就是诗歌可用来表达因现实遭际而生的哀乐情思。并且,班氏还承续了古文派《毛诗序》和《礼记•乐记》的理论,主张诗应“温柔敦厚”、“怨而不怒”。这样,班氏在狱中借咏史而感慨其子顽劣,不能救己之难,也就成为可能:写作《咏史》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慨,而借咏史的方式表达更符合上述诗学主张,使慨叹避免过于直露。这样看来,此诗应当缘于其子不能救己而发,所以,诗中有“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的“感叹之词”。班固卒于永元四年,此诗可能创作于此前不久。
此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现存汉代第一首完整意义上的文人五言诗,具有重要的诗歌研究价值。在班固的时代,汉乐府中的五言诗已经较多地出现,一些民间歌谣也部分采用了五言形式,表现出较强的五言诗意识。但是,它们大多出自民间,虽然其中可能杂有文人之作,但由于时间缅邈,资料匮乏,只能存疑而已。而班固则在学习民间五言的基础上,领时代之风气,进行以《咏史》为代表的五言诗创作,表现出明确的诗体开拓意识。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找到相关的证据。班固《汉书•礼乐志》有《郊祀歌》十九章,其中第十一章《天门》诗句:“幡比回集,贰双飞常扬。月穆穆以金波,日华耀以宣明。假清风轧忽,激长至重觞。”王先谦《汉书补注》云:“‘’‘飞'下皆有‘兮’字,‘假清风'二句同。”也就是说这四句本来是带有“兮”字的楚辞体。只是班固在著述《汉书》时删掉了其中的“兮”字,把这四句变成了五言句。由于班固是具有传统儒家文艺思想的人,对新生文学现象大多比较保守,他删除“兮”字的行为充分说明:在那个时代,在民间创作的影响下,以班固为代表的文人已经认可了五言新体制,并尝试着用它去改造旧有的诗体形式,开拓新的诗体风貌;由于撰修《汉书》代表的是官方行为,所以,删除“兮”字也说明了统治阶层对当时诗体形式的新发展采取了一种接受的文艺态度,这种态度必然会对当时的五言诗创作产生大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意识、环境下,班固在主体性的诗歌创作中,大胆采用五言新体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当时,文人的五言诗创作可能较为丰富,只是因为时代久远、作品因各种原因大量佚失,现在所能见到的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咏史》诗自然而然也就成为透露古代诗歌发展倾向、体现诗歌史意义的难得载体。
在语言新体式被接受的社会文学环境下,班固积极进行以《咏史》等为代表的五言诗创作,已经在技巧运用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从用韵上讲,全诗共八联十六句,皆为隔句用韵,用耕部韵一韵到底。从平仄对仗上讲,按六朝以后的五律要求,二、四两字平仄互异。这首诗除第一联、第四联与最后一句外,其余十一句全部符合要求。押韵与平仄相间的意义,在于表现诗歌语言上的形式美,并以此来揭示语义间层次的明晰性,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它的有一定规律的使用似说明诗人对这种诗体的节奏韵律之美有了一定的把握,这里面可能包含了诗人主动追求形式美的自觉创作倾向。从全诗内容层次的表达上看,全诗每两句表达一层意思,层层相衍,简洁而不拖沓,应当说此诗表现出一定的语意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层次的清晰性较强。没有一定的五言诗创作实践,不会有如此明晰的层次概括。《咏史》的艺术水平充分说明了,“到班固时代,文人五言诗发展成熟的程度”。
早期文人五言诗,因为大都效法汉乐府,所以大多与音乐有关,所作诗作或以“歌”为名,或以乐府旧题为名,前者如戚夫人《戚夫人歌》、李延年《李夫人歌》,二者虽非完整意义上的五言诗,但也属于早期文人五言诗的一般形态;后者如辛延年《羽林郎》、宋子侯《董妖娆》等。从音乐系统上分析,这些诗歌是产生于民间音乐系统中的,与汉乐府民歌中的五言诗所赖以生成的音乐系统是一脉相承的。而《咏史》却不是如此。虽然《咏史》一诗也是在学习汉乐府的基础上,采用汉乐府民歌中的五言新诗体的形式。但《咏史》既非乐府诗,也非歌诗,既不是简单地效法汉乐府民歌的模拟之作,也不是民间音乐系统或上层雅乐系统的产物,而是班固独立思索创作的徒诗。同是文人之作,如以此诗与辛延年的《羽林郎》、宋子侯《董妖娆》相比,可以看出辛、宋之作如果“混入”乐府民歌中,人们会一时难以区别是否出于文人之手。而班诗则绝不会混淆,绝不会混为民间歌诗,其原因除咏史体裁的特殊性质外,更和班氏有意识地拉开与汉乐府的距离,切断诗与乐的关系,使五言诗自身品格独立呈现的原因有关。这一点,再次证明了文人五言诗在此时已独立成熟起来。由此再联系东汉末期出现的五言诗,已从形式上脱离与音乐的关系这一文学现象看,可知诗乐分离趋势是必然的,从班固此诗开始已肇其端。
从创作特征上讲,《咏史》具有明显的叙写方式史传化与铺陈说理的特点。此诗以叙事为主,细致描述了缇萦救父的过程:先叙太仓令有罪,被押长安;次写缇萦痛感父言,遂诣阙陈辞;再写文帝生恻隐之心,下令废除肉刑,后以感慨结之,赞扬缇萦胜过男儿。此诗以大量篇幅铺陈史事,过程详备,细节毕现,把缇萦救父事在七联十四句中娓娓道出,“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括本传,不加藻饰”。可以说是缇萦救父事迹的韵体史传叙述,体现出史传化特点。诗至末二句,才发为感慨,意含劝戒讽怨,收束全篇。若删去结尾二句,诗中所咏之史还是相当完整的,可以说能够自成一诗。此种史叙特征使得此诗主体性情感不突出,感彩薄弱,而末二句则使此诗说教色彩较浓,造成此诗缺乏感人的力量。但是,此诗和比它可能稍前的乐府咏史《羽林郎》,毕竟共同确立了史传体咏史体式 ,并对其后的咏史诗产生了较大影响。后世不少作家的咏史之作便采用了此种体式,如:陶渊明的《咏荆轲》、卢谌《览古》等诗。从总体上讲,诗歌的前十四句铺陈史实,尾二句进行说理。这种创作模式有其原因。首先,咏史诗是一种诗歌题材类型,所要展现的题材对象是历史事件或人物。作家要想反映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话,不可避免地要采用叙述铺陈的方式。其次,在当时辞赋是主流文体的状况下,班固的文学思想不可避免地会以辞赋为主要思考对象。在这种情况下,辞赋先铺陈后讽谏、“曲终而奏雅”(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赞》的创作方法必然会影响其诗歌创作。这样,《咏史》的绝大部分自然会用于铺陈,而尾二句“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则托语讽喻,有明显的说教色彩。
对于此诗的风格,梁钟嵘认为它“质木无文”,应当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此诗除“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两句较有文采外,其他诗句都比较质实朴素。此种风格的形成是有一定原因的。从体裁上说,此诗题名“咏史”,与抒情诗本来就存在着体裁上的差别。对此,萧涤非先生云:“所谓‘技术拙劣’、‘质木无文’,乃咏史之体宜尔也。原为性质不同,并非由于时代之先后,不足引为原始作品之证。”另外,也和班氏的文学观念有关。班固继承的是古文派《毛诗序》和《礼记•乐记》的传统文学观念,强调诗主教化,作诗须怨而不怒,温柔敦厚。他在《汉书•艺文志》中批评司马相如和扬雄之赋“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讽谕之义”。由此可知,班固在文风上是反对靡丽浮华,而主张平实典正的。《咏史》的创作,也就是其文学观念的实践,必然导致其“质木无文”,平实无华的诗风。
从题材类型的角度来讲,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山水田园诗、宫体诗等。其中,咏史诗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在先秦时期,《诗经》的部分诗篇,屈原的《离骚》、《天问》等就已经蕴涵着较强的咏史因素、性质。到了汉代,咏史诗创作不断增多,咏史意识不断增强,如古辞《折杨柳行》(“默默施行违”),冠名唐尧、虞舜实则汉人所作的《神人畅》、《思亲操》、辛延年的《羽林郎》等。但从诗题形式上看,这些作品还没有一种自觉的咏史诗体开创意识。而班固则直接以“咏史”命题,说明了他在诗歌题材类型上的开拓。他的《咏史》在咏史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地位:标志着咏史诗在完整意义上的最终形成,标志着咏史诗在古代诗歌史上以一种类型式诗歌出现,使咏史诗与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等诗歌类型相比,以最早的文学姿态出现在古代诗歌史上。如果联系班固咏赞霍去病、季札的其他两首咏史诗 看,可知他是自觉创作咏史诗的第一个作家,此诗是在一种自觉的咏史意识的支配下产生的。而在此以前咏史或具有咏史性质之作,应当说是在作家崇古怀古集体无意识心态下,以不自觉的方式创作出来的,自觉的咏史诗体创作意识还没有形成,还没有把咏史当作一种诗歌类型。由此可见,班固的《咏史》诗对开拓咏史诗这一诗歌题材类型的贡献。
注: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班固完整的诗歌共8首,“诗”条中又有残句7句:“长安何纷纷,诏葬霍将军。刺绣被百领,县官给衣衾”、“延陵轻宝剑”、“宝剑值千金,指之于树枝”等。(按:“长安”四句,虽残缺不全,但从内容上看,为咏霍去病之作。)《史记》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载:“骠骑将军(指霍去病)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像祁连山。”(按:“延陵”句与“宝剑”两句可视为同首诗中的残句。)《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载:“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若把“延陵”句与“宝剑”两句合并起来看,当为歌咏季札解剑挂徐君冢事,故可视为同一首残诗。这样,计其残诗,共10首。
参考文献:
[1]曹旭:《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赵明、杨树增等主编:《两汉大文学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