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写景的诗句经典6篇

诗歌的思想内涵要超出时代“思想的平均分数”,要高于时代“朦胧的火星”,对人生有更深理解,对时代有更深评价。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白居易写景的诗句经典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写景写物的诗句 篇1

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朱彝尊《长亭怨慢·雁》

望以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程垓《卜算子·独自上层楼》

帘卷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蒋元龙《好事近·叶暗乳鸦啼》

淅江归路杳,西南却羡投林高鸟。——元好问《玉漏迟·咏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刘彻《天马二首·其一》

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几回邀约雁来时,违期,雁归,人不归。——阎选《河传·秋雨》

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蒋捷《声声慢·秋声》

旧时燕子还飞否?今古不胜情。——归庄《锦堂春·半壁横江矗起》

呼鹰下鸟路,戏马出龙沙。——赵彦昭《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鸿羽难凭芳信短,长安犹近归期远。——卢祖皋《倦寻芳·香泥垒燕》

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纳兰性德《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

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高適《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雨湿花房,风斜燕子,池阁昼长春晚。——吕渭老《选冠子·雨湿花房》

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白居易写景的诗句 篇2

1、花非花

白居易〔唐代〕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首诗通篇都是隐语,主题当是咏官妓。当时各级官府都有一定数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们驱使。首句“花非花”是说官妓的容颜如花,但又并非真花。次句“雾非雾”中“雾”字是双关。借“雾”为“婺”。“婺女”即女宿星。因官***性,上应女宿,但又并非云雾之雾。 “夜半来,天明去”既是咏星,也是说人。语意双关,而主要是说人。官妓不同于一般的***,更不同于正式的妻子,她们与官僚之间互为依存,但关系又不便十分密切,只能以夜来明去为限,可谓会短别长。故末二句发出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卜的感叹。上句言会短,下句言别长。其中“梦”、“朝云”的描写是借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关于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以喻男女之幽会。因为语言文字运用得巧妙,把男女欢爱之事抒写得很含蓄,富于诗意。

语意双关,富有朦胧美是这首小诗的最大特点。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飘渺的,意象之间又故意省略了衔接,显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精炼,使人咀嚼不尽,显示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功力。

2、梦微之

白居易〔唐代〕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这首《梦微之》是白居易在元稹离世九年后所做的一首悼亡诗。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浅品《梦微之》,我品味到了这世间有一种真情———相濡以沫!

3、夜雨

白居易〔唐代〕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整首诗贯穿着白居易的大、简、妙风格,虽是写爱情,写思念,但不像多数爱情诗一样婉约,它大气、又不失细腻,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种情感之至,一种浑然天成。这首诗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今体诗,它共有七句话,前四句大量的重复用字,也并不合乎诗歌的习惯。意像的描写被放在了叙事之后,全诗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也没有大量的兴、比之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格律的羁绊,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

写景诗的千古名句 篇3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陈与义《登岳阳楼》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笙歌鼎沸南湖荡,今夜且休回画舫。——薛昂夫《西湖杂咏·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尹鹗《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白居易写景的诗句 篇4

1、暮江吟

白居易〔唐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2、观刈麦

白居易〔唐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写秋景的诗句 篇5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萧悫《秋思》

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王士禛《江上》

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李贺《塞下曲》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江南曲》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李白《赠卢司户》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范云《别诗·其二》

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陆游《秋夜》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韩翃《题苏许公林亭》

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陆游《秋思》

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陆游《秋兴》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山花子》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王士祯《江上》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戎昱《戏题秋月》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陆游《秋雨中作》

白居易写景的诗句 篇6

1、卖炭翁

白居易〔唐代〕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红纱 一作:红绡)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白描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作者通篇没发一句议论,说宫市给人民带来怎样的苦处,人民在这种残暴的掠夺下,怎样难以生活。而是通过一个卖炭老人的身世、磨难、烧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前后经过,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涕下的悲剧故事,把老人的遭遇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象地告诉了人们,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楚、深刻地了解到当时阶级对立的现实,激起人们强烈的爱憎感情。这是作者发多少议论也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

其次,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细腻、逼真,使人们从人形象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一是对人物外貌的刻画,二是对内心世界的描写。试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活活地勾√★√画出卖炭老人的辛苦、贫困、衰老、遭难的外貌,使人见之同情,思之痛心。“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是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把老人瑟缩、委曲、矛盾、希求的心理又描写得多么深刻、细腻。使人仿佛看到一个蜷缩在屋角冻得发颤的老人,在愁苦地思索筹划着自己可怜的生活。从而更加拽拉人们的心灵,使人感到残酷的现实对老人是多么不公平!

2、忆江南

白居易〔唐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3、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唐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