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名言(优秀10篇)

李嘉诚,汉族,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潮州潮安县,祖籍广东潮汕地区,连续21年蝉联香港首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李嘉诚的名言(优秀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李嘉诚的名言 篇1

宗小姐一语道出中国内地某些富豪的隐秘:李嘉诚跑得,我们也跑得。

李嘉诚跑得,你们未必跑得,像娃哈哈集团这样的企业如此长时间地嵌入地域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版图之中,各种关系千丝万缕,要想抽身一走了之,谈何容易,此中道理,不言自明。

其实,跑不了,也没有什么不好。如柳传志所言,“在商言商”,就地赚钱,某些时候,甚至会觉得,没有落到牟其中、黄光裕、周正毅、唐万新、杨斌、仰融、张荣坤、徐明等富豪的下场,已经非常不错。

然而,资本是逐利的,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房产泡沫、股市泡沫、信贷泡沫、地方政府债务泡沫、投资过剩、人民币持续贬值等,很难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加之美元加息预期,必然会促使更多的人将手中人民币资产转化成坚挺的外币或资产。

这是李嘉诚逃跑的重要原因,也是内地资本外流的重要原因。内地富豪固然不能像李嘉诚那样玩“资产大腾挪”,而是走“投资移民”之路。财富咨询公司“新世界财富”的报告显示,自2000年至2014年,中国的高净值人士出走的人数世界第一,达9.1万人。

对于那些“跑不了”的普通中产阶层,面对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贬值,他们也在设法自救,只是层次上不如李嘉诚那么“大手笔”。他们或者通过贸易、QDII/QFII、地下钱庄、现金进出等办法,将人民币变成更为坚挺的货币和资产。

大家都想把钱弄得保值、增值,跟李嘉诚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这一点上,我们都是李嘉诚,我们都在用脚投票。外资和境外热钱的逃跑更是“理所当然”,不便指责。

从李嘉诚到城市中产都在干“资本外流”的事,结果就是中国的资本外流日趋严重。也许我们看不到每一个人跑掉了多少资产,但中国外汇储备下降、外汇占款下降,都充分说明,我们在“逃跑”。

中国的外汇储备去年6月一度达4万亿美元左右,到今年8月底已降至3.56万亿美元。照这样下去,中国的美元外汇储备到底能支撑多久?

我们应该清楚地记得,1998年大量的资本外流,导致一些亚洲流出国家的货币和国内资产价格崩溃,进而导致亚洲金融危机。因此,中国的资本外流,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虽然,今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说,“资本流出缺乏数据支撑”。

最近,外汇管理局出台文件,要求地方分局列出部分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交易活跃的企业名单,以此施压这些企业约束行为。接着外汇局上海分局下发通知加强银行代客售付汇业务监管。其中个人分拆购汇被加强监管受到了广泛关注,外管局要求各家银行对可能的分拆交易提高警惕,必要时拒绝购汇申请。

事实上,中国本来就实行严格的跨境资本流动,但在全球化的今天,对资本流动的管控措施效率会越来越低,强拦反而会引发国内资金的恐慌不安,导致更猛烈的逃跑。而且采取强硬限制措施限制资金流出,与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改革背道而驰。

李嘉诚的名言 篇2

事实上,李嘉诚有着一对大大的瞳孔,但眼神不是格外犀利,而是柔和的、探寻的,像儿童一样闪现着好奇心。说普通话和英语时,他语速不快,但铿锵顿挫。每讲几句,他都会下意识地笑笑,给人以毫无世故之感。

为何在太多企业家轻易断送一家企业的同时,李嘉诚几乎碰不到“天花板”?

他轻描淡写地回答:“其实是很简单的,我每天90%以上的时间不是用来想今天的事情,而是想明年、五年、十年后的事情。”

李嘉诚说,“我内心已有非常好的保障,若一个人不知足,即使拥有很多财产也不会感到安心。举例来讲,如果看着比尔・盖茨的财富和你自己的距离那么大,那么你永远不会快乐。”李嘉诚说:“重要的是内心的安静,表面看来很忙,但内心其实没有波动,因为自知做着什么工作。我知足,但不表示没有上进心。”

李嘉诚用一个手势说明这一点,右手掌先呈15度角平缓的滑过,到一个点上,则一下变成50度,做攀升状。其涵义为:28岁的时候,他已经知道自己此生可以跟贫穷说再见,接下来只是乐于工作而工作,这一做就是50年。

李嘉诚是如何工作的?

关于其工作习惯,最为著名的细节是他的作息时间: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他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李嘉诚并未接受过高尔夫专业训练,姿势算不上标准,但成绩通常不错。他认为,重点是打每一球时都保持冷静,有规划。

每天早晨,李都能在办公桌上收到一份当日的全球新闻列表,根据题目,他选择自己希望完整阅读的文章,由专员翻译。通常,这些关于全球经济、行业变迁的报道,是启发李嘉诚思考的入口。

“他是一个很有危机感的人,让他平衡危机感和内心平和的方式就是,提前在心里创造出公司的逆境。”知悉李嘉诚的人士表示:“他看到各种报道,然后设想自己公司的状况,找到那些松弛的部分,开会去改变。等他做好准备,逆境来的时候反而变成了机会。”

多数时候,李嘉诚每天六点下班,回家后,除了拨打越洋电话,他还有必修功课:夜晚的阅读。除小说外,他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并每阶段设定一个主题(最近的主题是宗教)。这个工作都意味着一点:他最大的恐惧在于不愿错过见证世界的变化。

法则一:掌控自

人们曾经试图用“股神”巴菲特的思想框架来解释李嘉诚,但一个与李嘉诚共事逾十年的人士说,李嘉诚的秘密是“心法”。

在熟悉之人看来,让李嘉诚安寝无忧的,除了名利之心淡泊,还有一个更为基础的原因:他的各项业务都拥有着良好的现金流。

李嘉诚对现金流高度在意,富有盛名。

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以破产,一家公司的现金流是正数的话,便不容易倒闭。”而在确保现金流同时,他还努力将负债率控制到一个低位:“自1956年开始,我自己及私人公司从没有负债,就算有都是‘假贷’的,例如因税务关系安排借贷,但我们有一笔可以立即变为现金的相约资产存放在银行里,所以遇到任何风波也不怕。”此外,他永远采用极为保守的会计方式,如收购赫斯基能源公司之初,他便要求开采油井时,即使未动工,有开支便报销――这种会计观念虽然会在短期内让财务报表不太好看,但能够让管理者有更强烈的意识,关注公司的脆弱环节。

隐藏在数字背后的,是这样一个逻辑:没有现金流的威胁,负债与否取决于自己,就让多数问题不是被动决定,李嘉诚便拥有了对生意尽可能大的自。在与李嘉诚合作极多的人士看来,“把握自”正是他的核心观念。

在骨子里,李嘉诚是个极度厌恶风险的人。一个细节是:在长江中心70层的会议室里,摆放着一尊别人赠予李嘉诚的木制人像。这个中国旧时打扮的账房先生,手里本握有一杆玉制的秤,但因为担心被打碎,李嘉诚干脆将玉秤收起,只留下人像。

虽然李并不吝惜对外重复阐释自己的方法论:“发展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发展”,但因其听起来简单得近乎空洞,且太多人过于重视李嘉诚“发展”一面的经验,就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平衡――分析人士经常认为多元化的业务组合和国际化的市场搭配让和黄富有抵抗风险能力,却少于追问:什么在支持李嘉诚无休止的展开扩张?为何多元化通常让其它公司现金流紧张,和黄却能进行一些规模极大的市场培养?和黄于2001年开始投资的3G业务(全球范围内,和黄的3G子公司名为“3”)正是一个李嘉诚进军新业务的鲜活样本:虽然和黄从未对外宣布其投资总量,但市场估计为250亿美元。这很容易被视为一次豪赌,对于和黄而言,却堪称一次极富耐心,准备周详的行动。

李嘉诚所以卖掉其2G业务(欧洲的Orange和美国的Voicestream),而不是以其原有用户为基础实现换代,一个最主要的考虑是:既然这是一次技术变革带来的机会,而新技术具体什么时间崛起并不可知,如果保留原由业务,则可能出现对于新、老业务投资选择中游移不定的尴尬。在市场高位上出售2G业务,不仅获得了极充裕的现金,更是一种不留包袱的下定决心之举。

退出Orange两个月后,和黄就购得了在英国经营3G业务的执照。而在开展3G业务同时进行的,是李嘉诚在财务层面进行的准备。当他决心将公司的部分财力倾注于3G业务时,他已经有一个几年内可能亏损的数字预期,并依此要求地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赫斯基能源等几块业务将利润率提高,将负债率降低到一个风险相对小的程度:2001年时,赫斯基能源为和黄贡献的利润不过9亿港元,到2005年已经升至35亿,同一时期,原本利润维持在一个稳定区间的港口业务和长江基建的的利润分别从27亿变为39亿,及22亿变为34亿。即使3G投资巨大,但到2006年6月底时,和黄的现金与可变现投资仍有1300亿元。

法则二:持续技术改进

李嘉诚看重自的另外一个体现在于,他非常注重跨资产间价值的挖掘。

比如他对于零售业务不遗余力的投入,并非仅仅因为看重零售业务拥有极佳的现金流,更因为,零售是一个可以与地产密切结合的业务。即使他并不追求所谓的“协同效应”(因为那不可量化),但当零售、地产、港口等业务处于一个平台上经营,以李的团队之善于成本控制,总能够找到很多额外的盈利空间。

除了横向的业务之间的价值发掘,单一业务的潜力发现也颇有可为。当李嘉诚认为健康、美容类产品将成为未来零售业最主要的成长动力,便不惜成本在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各国寻找经营不善的零售网点,逐渐将已经被证明成功的产品移植到收购来的店面中去。

这两种整合的关键问题是一个:和黄的团队有多少技术和管理能力?

因李嘉诚太善于资本市场的进退,硬币的另一面就几乎很少被关注:李嘉诚是一个非常热爱借由技术改善实现价值增值的人。在多数电信运营商担心成本低廉的VoIP将抢夺其话费市场时,当他听说这种新技术可以无限度降低成本,他果断敲定让和黄成为全球第一个安装有Skype软件的3G业务运营商。

1979年,李嘉诚入主和黄时,和黄旗下的港口业务只是一块收入有限而且勉强盈亏平衡的生意。但李相信集装箱为主角的全球贸易将成为一个重大趋势,因此,在1982年中英谈判时,即使香港商界民心不稳,李嘉诚仍根据对于局势的判断和对资金的把握,果断投资于香港第6号货柜码头,只用2亿港元就获得了4个泊位。数年后他再竞标面积与6号相若的7号码头时,价位已经高到了40亿港元。

而在拥有一定的业务规模后,李嘉诚持续要求港口业务的负责人进行管理技巧的改善。因为香港港口空间有限,最主要的改善在于,其它港口码放2、3层的集装箱,在这里需要摞至6、7层高。

这并非简单的吊机和码放方式的改变,更为需要对所有集装箱的出、入时间进行良好统筹,否则,仅在搬运腾挪中就将损失极多时间。因此,从1980年代中期起,和黄一直自主开发码头的电子管理系统,直到近年升级为nGen管理系统,可以事无巨细的显示码头内集装箱的各种资料。甚至,和黄港口在香港的子公司根据当地情况,专门发明了由电脑控制搬运集装箱的“电子龙”型吊机,较全部装载工序由人工控制效率大为提升。

克服了空间狭窄的劣势,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反而因其效率,成为了国际著名的“补时港口”:那些在运输过程中被延误的时间,可以在香港得以补偿。在这样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下,1990年代初,和黄港口业务开始国际化,1991年购得英国最大港口菲力斯杜后,15年间,和黄已经成为业务遍及21个国家,经营43个港口共251个泊位的全球最大的私营港口公司。

法则三:个人角色管理

李嘉诚的言语、目光和笑容,都不免让人产生疑问:早年经受的战乱、苦难,以及随后六十六年的辛苦工作,这些负面影响究竟是被一种怎样的力量化解,而没有让他成为一个性格极端的人?

是命运?在很多场合,李都会提到自己的一生“蒙上天眷顾”。

但李嘉诚回答说:“性格才是命运的决定因素。好像一条船,船身很重要,因为机器及其它设备都是依附在这条船里面。”

很长时间以来,因为李嘉诚的被神化,他的性格都为外界所忽视:李嘉诚是一个性情急燥还是温和的人?他可曾有脆弱或失去自控的时候?

如果过往的经历可以呈现出李嘉诚的部分性格,那至少可以说明两点:他随时准备自己应付挑战,同时,乐于在高度自控下获得内心自由。关于后者,一个最恰当的阐释是他自身的体验:在参与地皮招标时,李嘉诚会不停地、很快地举手出价,但当价钱超过市场的规律,他左手想举起时,右手便立即“制止”左手。

很早年时,李嘉诚就证明了,他从来不惮于改变自己,并永远清楚什么时候该挑战下一级台阶。

在其记忆中,第一次强烈的自我改变发生在十岁时。那一年,李嘉诚升入初中,在没有任何人的提醒下,他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对家庭的责任。这让他一改往日的贪玩,开始发奋,每晚主动背书、默写。这种一夜之间的改变甚至曾令其父不解。

12岁时,因为父亲患肺病,李嘉诚去阅读相关书籍,希望找到救治方法,反而发现自己有着得肺病的一切症状。当时,李嘉诚不仅需要负担其家族的经济,还需疗养肺病。但那时他已经深知个人角色管理的方法:没有太多选择,除了须将工作处理妥当,还攒钱买下旧书自修。今日回想起,他仍承认,这是一生最困难的阶段。

早年的经历不仅将李嘉诚塑造成一个勤奋的推销员,更养成其对于生活细节毫不讲究的习惯:多年之后,李嘉诚有一晚下班较晚,到家后拿起桌子上的饭就吃,虽然感觉味道有些臭,却未做声张的吃下了两碗――饭后问明,原来这是两碗给狗准备的饭。

但到22岁创立公司时,李嘉诚很容易就完成了一次质变:他告诉自己,光凭能忍、任劳任怨的毅力已经不够。新的挑战是:在没有找到成功的方程式前,如何让一个组织减少犯错、失败的可能?

或许本质而言,李嘉诚的全部独特之处,正系于其永远懂得把握角色变更的时机和方法。在一次演讲中,他谈及个人管理的艺术,就是应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不停反思自问:“我有什么心愿?我有宏伟的梦想,我懂不懂得什么是节制的热情?我有拼战命运的决心,我有没有面对恐惧的勇气?我有信息有机会,有没有实用智慧的心思?我自信能力天赋过人,有没有面对顺流逆流时懂得适如其分处理的心力?” 而其一生中最大的一个疑问是:富有后,感觉不到快乐又如何?

29岁的一个晚上,李嘉诚坐在露天的石头上回顾自己过去的7年:从22岁创业,到27、28岁“像火箭上升一样积攒财富”,他在当时已经知道,自己将成为富有人士。但他并不知道,内心的富贵由何而来?

那几年间,他正开始在意自己的衣着、手表,研究玉器。但在那一晚,他意识到:更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知足,有正确的人生观,而在工作上得到的金钱除了足够家人生活使用外,其它的钱有正确用途,能在教育医疗方面能够帮助别人,生活虽然朴素,亦能令自己感到非常快乐。

李嘉诚的名言 篇3

在现代社会财富是很重要的。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到生命终止都要与钱打交道;因为钱是我们生活的必需,人的生活无法割舍钱的参与。我们每天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和处理着钱财。

下面范文 先生网为大家分享李嘉诚的12句理财名言:

李嘉诚的经典理财名言

1、世界上并非每一件事情,都是金钱可以解决的,但是确实有很多事情需要金钱才能解决。

解读:在现代社会财富是很重要的。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到生命终止都要与钱打交道;因为钱是我们生活的必需,人的生活无法割舍钱的参与。我们每天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和处理着钱财。

2、我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生活的艰辛了。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

解读:天上不会掉馅饼,财富来之不易。要想拥有比别人更多的财富,付出的也要比别人更多。

3、精明的商家可以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充满商业细胞的商人,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解读:理财应是融入日常生活中去,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想起来的时候就理,忘记的时候就不理了。

4、如果在竞争中,你输了,那么你输在时间;反之,你赢了,也赢在时间。

解读:时间就是财富,理财要尽早,否则财富将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流失。

5、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意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

解读:在现代社会,信用极为重要,要重视良好信用记录的建设。没有信用你的投资理财之路将寸步难行。

6、扩张中不忘谨慎,谨慎中不忘扩张……我讲求的是在稳健与进取中取得平衡。船要行得快,但面对风浪一定要挨得住。

解读:理财要讲求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在理财产品组合中要寻求激进与稳健的平衡,做到在风险可控下的收益最大化。

7、眼睛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同样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结果也不同。

解读:财富源于机会与眼光,作为一个优秀的理财之人,要独具慧眼去发现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投资机会,以成就财富。

8、当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绝不可有贪心,更不能贪得无厌。

解读:投资不能过于贪心,否则将有“1%的贪婪毁坏了99%的努力”。

9、任何一种行业,如有一窝蜂的趋势,过度发展,就会造成摧残。

解读:投资不能“跟风”,不能“人投亦投”,否则将可能是血本无归。

10、与其到头来收拾残局,甚至做成蚀本生意,倒不如当时理智克制一些。

解读:投资要有理智,在投资机遇面前应有足够的清醒来防范风险。

11、一个人除了赚钱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之外,就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一点,如果只顾赚钱,并赔上自己的健康,那是很不值得的。

解读:健康是人生最大的投资,没有身体万万不能,因此任何时候都别忘记健康投资。

李嘉诚的名言 篇4

―――李嘉诚

5月12日发生的四川地震灾害牵动港人的心。香港多个社团及商业机构,纷纷发起捐款救助地震灾民。香港商界名人李嘉诚13日下午通过中央驻港联络办以李嘉诚基金会的名义,向四川地震灾区捐助3000万元人民币赈灾。 5月19日,李嘉诚致函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主任高祀仁,再以李嘉诚基金会、长江集团、和记黄埔集团的名义捐款1亿元人民币,用于为灾区学生设立特别教育基金。加上此前李嘉诚教育基金捐出的3000万元人民币,李嘉诚捐款已达1.3亿人民币。

李嘉诚在信件中称,自四川省发生重大震灾以来,本人每日密切关注灾情发展,并于灾后立即以基金名义认捐3000万元人民币(未计集团名下其他公司之捐款),冀能尽一分之力。从过去一个星期以来报道所见,灾区同胞情况之惨重,感同身受,不禁怆然。现再以基金会名义捐款4000万元、长江集团及和记黄埔集团各3000万元,合共1亿元人民币,捐款将获教育部配套,用于为区内受灾学生(包括大、中、小学)设立特别教育基金,使获得资助生活费及学费以作日后继续升学之用。

对李嘉诚来说,几乎每个月都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捐出去,也几乎每个月都有不同荣誉授给他。看惯了商海风云的李嘉诚,淡然若定。李嘉诚这样看待自己的财富:“‘富贵’两个字,它们不是连在一起的。其实有不少人,‘富’而不‘贵’。真正的‘富贵’,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能用你的金钱,让这个社会更好、更进步、更多的人受到关怀。内心的富贵才是财富。”

慷慨捐助医疗教育

李嘉诚先生少年经历忧患,不足15岁便辍学到社会谋生,深深体会健康和知识的重要,同时认为对无助的人给予帮助是世上最有意义的事情,教育及医疗两者更是国家富强之本。

李嘉诚说:“我对教育和医疗的支持,将超越生命的极限。”出于一份“饮水思源”的情怀,也因为自幼家贫,未有接受正规高深教育的机会,令李嘉诚至今引以为憾。故此,他20多年来累计捐资逾23亿元,独力支持在家乡潮汕地区建立汕头大学,以推动这个发展基础薄弱的地方的文化及经济发展,

“除了支援天灾人祸的受害者,关键就是制定长期计划助人自助,让那些被社会孤立和落后的人重新融入社会。”

―――李嘉诚

李嘉诚 冀能尽一分之力令广大同乡子弟能够得到知识的力量。甚至在李嘉诚的公司面临较大困难时,他也没有停止对汕头大学的资助。他在给汕大筹委会的信中动情地写道:“鉴于汕大创办成功与否,较之生意上及其他一切得失更为重要,而站在国民立场,能在此适当时间,为国家尽心尽力,即使可能面对较大困难的经济情况下,也一定要做这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李嘉诚这种矢志不渝地资助汕头大学的义举,让无数知情人深深折服。当李嘉诚莅临汕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对他表现出诚挚的爱戴和景仰之情,让任何一个人看了以后都会感动。

李嘉诚还非常热心于医疗和助残事业。他曾说:“做利国利民的事,乃人生第一大乐事。”由李嘉诚基金会资助2亿港元、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推行的“长江新里程”计划,使107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为4万名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为6万名失聪儿童安排语言训练,建设30个省市和自治区残疾人士的综合服务设施,以及开展智障和小儿麻痹症的预防治疗与康复服务,已经让无数的残疾人士受益。李嘉诚曾动情地说:“我目睹祖国之高速进步,在四个现代化政策之推动下,一切欣欣向荣,深感雀跃。支援国家建设,报效桑梓,此乃本人毕生奋斗之宗旨也。”

“基金会是我第三个孩子”

早在几年前,李嘉诚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就语出惊人:“我除了李泽钜及李泽楷两个儿子之外,其实还有第三个儿子,而且这个‘儿子’的财产,家里任何人都没有份,任何人都不可以动。”李嘉诚所说的这第三个儿子,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李嘉诚基金会”。

李嘉诚基金会于1980年成立,历年来,捐款累计逾港币80亿元,其中约占七成通过李嘉诚基金会统筹资助,其余三成则在他的推动下由旗下企业集团捐出。这位被人们称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笑称,现在很多事情都由他这个“儿子”来承担。2006年,李嘉诚宣布将自己三分之一的财产归入李嘉诚基金会名下,致力于全世界的慈善事业。据估计这笔财产总价值超过100亿美元,这将是香港最大的个人慈善基金,也将是全球华人私人基金会中金额最高的一个。据李嘉诚说,他的基金会本来没设固定的资金,每当需要捐款时,才向基金会注资。近年来,为基金会的长远发展考虑,开始向基金会投入资金,并作长线投资,令资金产生经常收入,作捐款的来源。他这次决定将家产的三分之一注入基金,其目的是想让基金有更充裕的财政基础,可从事越来越多的教育、医疗、老人福利等公益事业。他希望用自己的钱做有意义的事情,他打算留下足够的钱让下一展自己的事业,其余都用诸社会。

李嘉诚曾表示,李嘉诚慈善基金至今累计捐出的金额约近百亿港元,其中超过90%的资源用在内地及香港的教育、医疗、文化、公益等各行业,他希望将来可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最重要是做到“人间有情”的目标。

李嘉诚的名言 篇5

正当外界纷纷猜测香港首富李嘉诚从香港地区和内地撤资,身兼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主席的李嘉诚9月17日突然现身香港传媒饭局,公开澄清他不会撤资。

9月初,媒体报道被誉为“超人”的李嘉诚,近期一系列减持中资项目引来外界诸多猜测,“逃离内地和香港,入驻海外”的传言喧嚣尘上,引起大陆和香港等地纷纷议论、猜测和分析。有从正常的商业运作、有买有卖角度分析的,也有从揭示大陆和香港房地产风险角度分析的,更有从政治、商业环境等方面解读的。

在大家议论纷纷之际,李嘉诚的公司9月6日出面回应否认撤出内地楼市,但坦言“只是担忧风险”。长江实业董事郭子威9月5日在北京澄清,公司出于稳健投资的考虑,只是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今天卖出去,明天价格合适还可能再买回来。国内外的投资机会同样都在关注,只是目前到欧洲投资的机会更多。”这也证实了李嘉诚的公司确实在出售香港和内地房地产项目。但李嘉诚始终没有亲自出面回应此事。

细细分析李嘉诚公开回应的“不会从内地撤资”,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首先,李嘉诚说:“我爱香港、爱国家,长实、和黄绝对不会迁册。”把“爱香港、爱国家”作为前提条件,貌似在做“政治表态”。其次,他接着说:“但生意规模大小会随香港及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情况而作出决定,当然股东的利益,我也要负起绝对的责任。”“今天在英国进行其他投资,将来也可能会出售部分外国项目”。言外之意有两层意思:一是从股东利益和商业角度考虑的,二是再次暗示近期出售大陆和香港部分项目确有其事。

李嘉诚此时出售大陆和香港包括房地产在内的项目,主要考虑目前大陆和香港房地产市场已经存在巨大的泡沫风险。一方面担忧继续握有这些项目,一旦泡沫破裂会造成较大风险损失,另一方面现在出售这些项目处于高位,获利巨大。同时,欧洲及美国房地产整体处于低谷且触底反弹,是抄底的绝佳机会。如7月初到8月下旬,美国经济延续温和增长态势。多数地区的住宅楼市回暖,全美各地对商业地产的需求都在增加。欧洲虽稍有滞后,但房地产复苏也就在眼前。因此,李嘉诚从内地和香港撤走部分资金投资欧洲,眼光独到,把握商机准确。

实际上,从亚洲等新兴市场体国家撤资的不止李嘉诚。美国银行等外资金融企业基本把持有的中国银行股份清空撤走,印度、印尼等国正遭受外资撤离的痛苦。印度卢比今年以来对美元累计贬值约20%。虽然印度采取限制进口等措施,但仍无济于事。巴西雷亚尔、印尼盾、南非兰特和土耳其里拉等其他新兴国家货币也跌势严峻。一时间投资者对新兴市场信心告急。中国作为第一新兴市场经济体大国,绝对难逃外资撤离一劫。从商务部公布的数据看,8月使用外资金额增速较7月大幅回落。

李嘉诚的名言 篇6

一位内地企业家谈到了他拜访李嘉诚的经历――

李嘉诚是和儿子一起接见他的,他儿子可能是说话习惯的原因,说着说着就讲起了粤语,李嘉诚好几次要求儿子顾及内地朋友不太听得懂粤语,改讲普通话。会谈结束之后,李嘉诚特意从办公室里出来,送他到电梯口。最让人惊叹的是,李嘉诚不是送到即走,而是毕恭毕敬地鞠躬,直到电梯门合上。

那位企业家动情地说:“李嘉诚这么大年纪了,对我们晚辈如此尊重,他不成功都难。”

一家企业的总裁,肯定是日理万机,更何况是身为亚洲首富的李嘉诚。而李嘉诚不但亲自送了,年逾七旬的他还毕恭毕敬地给客人鞠躬直至电梯门合上。仅仅这一点,有几个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能够做到?

1925年,在美国高尔夫球公开赛上,著名的高尔夫球手鲍比・琼斯向裁判揭露自己的犯规动作:球在表面不平的地面上轻微移动了一下,击球时铁制的击球板削起一块草皮。他在没有人会看到球的细微移动的情况下揭发了自己。随之而来的处罚使琼斯失去了与高尔夫球选手威利・麦克法兰对决的机会,因而也与冠军失之交臂。

半个世纪之后,在1978年举行的名人高尔夫球公开赛上,汤姆・凯特也做了同样的事情,他的自我惩罚使他失去了比赛。

当两个人被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们的回答从实质上来说是一样的――“遵守规则是成功的保证。”

有一个叫彦玲的高三女孩,家境很贫寒。她一天的饭只是去食堂买两个最便宜的菜包子,却从不当着同学的面吃。她总是等午休的时候,班里的同学走得差不多了,才悄悄地拿出来吃。好多同学都不理解她的这种做法,甚至有同学说她虚荣。大家都说,贫穷并不可耻,遮掩自己的贫穷才是可耻的。但彦玲不为所动。

彦玲说:“那个菜包子的味道很呛,很难闻,我不想让大家跟我一起受那份罪。”为了一个小小的善愿,宁愿背着别人对自己的误会而依然我行我素,这样的一个小女子值得敬佩。

“百货公司的香水,95%都是水,只有5%不同,那是各家秘方。人也是这样,作为95%的东西其实是很像的,比较起来差别就是其中很关键的5%。”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如是说。

李嘉诚的名言 篇7

创业之路“信”为本

李嘉诚曾经说过,“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必有更多机会。”这是他给年轻人的忠告,更是自己为商为人的座右铭。

“谁人不识李嘉诚,生为华人也枉然!”“李嘉诚”三个字在华人圈里,甚至在世界上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名字。然而在他成功背后所蕴藏的那种极为可贵的为商精神却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挖掘,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李嘉城的成功更非如此。

好男儿一诺千金!年仅十四岁的李嘉诚在父亲临终时承诺:“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之后,作为长子的李嘉诚为养家糊口放弃学业,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刻苦勤奋加上头脑灵活,李嘉诚很快便成为公司同事中的佼佼者。李嘉诚对“打工”的看法是:“对自己份内的工作,我绝对全情投入。从不把它视为赚钱糊口,向老板交差了事,而是将之当作是自己的事业。”就这样,李嘉诚只花了一年时间,业绩便超越其他六位同事,18岁的他受到老板的赏识,被擢升为部门经理。一年后,他当上了销售公司总经理。但此时的李嘉诚已经不满足于为别人打工,他开始估量自己的实力,决定“自立门户”。

1950年,22岁的李嘉诚辞去总经理职务,尝试创业。他向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四万多元,再加上自己的积蓄,总共五万余港元资本,开设了一家生产塑胶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厂,并取荀子《劝学篇》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之意,将厂名定为“长江”。

在“长江”成立之初,李嘉诚只知不停地接订单及出货,忽略了质量控制,致使产品愈来愈粗劣。结果不是延误了交货时间,就是引起退货并要赔偿,工厂收入顿时急跌。加上原料商纷纷上门要求结账还钱,银行又不断催还贷款,“长江”被逼到破产的边缘。这使李嘉诚明白自己实在是操之过急,低估了当老板的风险。

如何才能挽救绝境中的长江塑胶厂?李嘉诚靠的还是“信义”二字――与客户有信,与员工有义。他召集员工大会,坦言自己在经营上的失误,衷心向留在厂里的所有员工道歉,同时还保证,一旦工厂度过这段非常时期,随时欢迎被辞退的工人回来上班。之后,李嘉诚穿梭于众多银行、原料供应商及客户之间,逐一赔罪道歉,请求他们放宽还款期限,同时拼尽全力,为货品找寻客户,用蚀本价将次货出售,筹钱来购买塑胶材料和添置生产机器。到1955年,高筑的债台终于拆掉,业务渐入佳境,没多久李嘉诚还开设了分厂。

训子之道“苦”为乐

所谓“富不过三代”,这并非一种迷信。富翁如何培养子女就是一个问题,因为这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后代将会继承庞大资产,面对巨额的财富,他们需要有过人的财商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富豪家族要对抗一个永恒的话题:尽量减少“Blacksheep”(败家子)产生的可能。

李嘉诚以为,苦难是最好的学校。虽然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李泽楷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但是拥有巨富的李嘉诚毫不娇惯两个儿子,从小就让他们接受苦难教育,并且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教导他们节俭。他用生活的道理教导儿子。温室里的幼苗不能茁壮成长,他就带他们看外面的艰辛,比如,同坐电车坐巴士,看路边报摊小女孩边卖报纸边温习功课。

李嘉诚认为父母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下一代的将来影响很大。他每次给孩子零花钱时,先按10%的比例扣下一部分,名为所得税。这样,小孩在花钱时不得不事前进行仔细盘算,做一个全盘和长久考虑。当孩子在外地读书时,李嘉诚给他们开了两个银行账户,其中一个账户上的钱他们绝对不能动用,这些是准备给他们完成博士课程的费用。如果要使用另一个账户的金钱,他们必须写信给李嘉诚报告,他会在24小时内回复。

李嘉诚一向认为,教育孩子应该培养他们独立的意志品格,不能溺爱娇生惯养,这与家财多少没有关系。李嘉诚希望儿子从小就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做富家子弟,都需要付出心血。因此在公司开会的时候,他常常让两个儿子旁听,他想让儿子明白,做生意需要不停地召开会议,依靠很多人的帮助。他将自己艰难创业的历史比喻成在岩石夹缝中生长壮大的小树。他说,根基不稳的植物,在外界的压力下,不易存活。

有了这样的精神教义,李氏家族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如此巨额财富也就不难理解了!

回馈社会“侠”义心

李嘉诚有两大事业:一个是他成功建立的业务多元化并遍布全球的庞大商业王国,雇员人数约22万名,全球商界翘楚均视他为拥有卓越能力、广阔视野和超凡成就的强人。另一个就是以“李嘉诚基金会”为旗舰的慈善公益事业,基金会成立20多年来,对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及全球的教育、医疗、文化、公益事业作出了系统的资助,全球受资助的机构和人士均视他为回馈社会、关爱弱势社群的楷模。

李嘉诚说,他将来会把自己至少三分之一的身家捐给名下的三个慈善基金。根据2006年3月公布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估计,李嘉诚身家约为1466亿港元,若以此计算,捐款约合489亿港元。若捐款最终到位,这个以李嘉诚为名的基金,将是香港最大的个人慈善基金。

李嘉诚曾多次强调指出,基金会是100%做慈善,帮助有需要的人,只是不喜欢将基金会用慈善两个字。李嘉诚还表示,无论是其家族成员或是董事,都不能从基金会拿取分毫,基金会是100%做捐献的。

李嘉诚认为金钱并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因素。他常常说的一句话是,“富贵”这两个字必须分开而看,“富”者不一定“贵”,真正值得珍贵的,还在于你为社会做了什么,在于所做之事能否令世人得益:“只有你做些让世人得益的事,这才是真财富,任何人都拿不走。”因此,他眼中真正的“富贵”,是必须懂得用金钱去回馈社会,如果不能做到这样,即使拥有了金钱,也只不过是“富而不贵”。

李嘉诚的父母身上有着封建社会的教义。在中国封建社会,推崇“三纲五常”,奉行“仁、义、礼、智、信”的立身做人原则,尤其父母身上“百善孝为先”的道德伦里的熏陶,使得李嘉诚从小就非常懂事,知书达理。

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就是一位守信义、求上进、乐于助人、受人尊敬的典型中国读书人,对长辈极为孝顺,对晚辈非常疼爱。幼年的李嘉诚见父亲出门,每次必和祖母话别,回家时也是先到祖母房间请安问好,然后才回到自己的房间。李云经在崇圣小学当校长时,每晚总是先把李嘉诚安睡在床上,然后再在灯下一丝不苟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对于这些事,李嘉诚至今还记忆犹新。

李嘉诚的名言 篇8

在香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李嘉诚已经从当年人们膜拜的“李超人”沦为了“万恶的资本家”。这一切起源于“地产霸权”,一个近些年香港基层民众爱用的高频词汇。

2010年,一本名为《地产霸权》的书引起了香港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本书所描述的香港社会,基本由李嘉诚家族、新鸿基的郭氏家族、恒基兆业的李兆基家族、新世界的郑裕彤家族等操纵。在香港经济起飞的阶段,他们抓住机会垄断了香港的地产市场并进而垄断了香港的经济命脉。

其中,又以李嘉诚为最。

2013年1月,据称是一位香港小学生所写的作文《李家的城》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在这篇作文里,这位小学生这样描述了在以李嘉诚为首的“霸主”阴影之下的生活:“屈臣氏、百佳、和记电讯、7-11、惠康……看着一间一间诚哥旗下的物业,我心中有无比的感动。香港内一切的商店,不论是哪种的类型,全是诚哥带给我们的祝福与钦赐。”

《李家的城》里说,“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是李家的城。”

在香港社会基层民众的眼中,李嘉诚财团已经垄断了香港人生活的周遭,从房子到电灯、药房、百货再到打电话、看电视……“女王之城”变为“李家之城”。人们逐渐反感于他对香港的垄断和“掌控”。在这种垄断和“掌控”中,普通人渐渐地似乎也看不到社会向上流动的机会和草根逆袭的希望。

当然,李嘉诚对“地产霸权”一说是极为反感的,他曾说,地产霸权的说法实在是一个笑话。他认为,香港仍然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而他集团旗下的业务,99.9%也需要与同行激烈竞争。

但社会底层与李嘉诚之间的矛盾还是被激化了。2013年3月,和记黄埔旗下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公司的码头外判工人罢工,抗议15年来工资有减无增。青面獠牙、魔鬼模样的李嘉诚头像出现在罢工现场,罢工者在位于中环的长江实业总部门前拉起横幅指责其为“奸商”。罢工潮最终以工人接受加薪结束。

如前所述,半年以后,李嘉诚开始了系列的“撤资行动”。

“但李嘉诚是李嘉诚,其他人是其他人。每个企业以及企业家的情况都不一样,香港老板们在内地的投资并不会轻易受此影响。”上述香港某行业协会秘书长说,当然,因为国内经济结构在调整,香港老板们也必须要做出改变以适应这种调整。

2014年9月,在北京会见了香港的工商界代表,其中包括李嘉诚、恒基兆业主席李兆基、嘉里主席郭鹤年、九龙仓集团主席吴光正、嘉华国际主席吕志及新世界发展主席郑家纯等。

上述香港某行业协会秘书长说,这一次的会见让香港商界颇感温暖。“中央最高领导的接见代表着国家给予了最高程度的重视,而这也进一步增加了香港商界对内地投资的信心。”

从媒体梳理的公开信息看,即使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除李嘉诚家族外,香港的其他豪门对在内地的投资仍持乐观的态度,且并未见缩减在内地的投资布局。如新鸿基地产2014―2015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该集团在内地的土地储备有增无减,投资的物业租金收入继续增长;恒基兆业截至目前在内地的北京、上海、广州等10多个城市拥有近30处物业,内地物业发展销售收入28.04亿港币,同比增长190%,内地物业租赁总收入为8.52亿港币,同比增长21%;而郭鹤年家族在内地规划的54家香格里拉酒店中,有8家将会在2015年至2018年陆续开业。

李嘉诚的名言 篇9

殊不知,在他生命中有两位女性丰富了他经商以外的生活……

贤妻:庄月明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出生在广东省潮州市北门街面线巷的一个教师之家。5岁那年,李嘉诚在父亲李云经的引导下,祭拜孔子儒学,进入观海寺小学念书。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李云经与妻子庄碧琴商议后,决定带上李嘉诚、李嘉昭和李素娟三兄妹前往香港投奔妻弟庄静庵。

李嘉诚的舅舅庄静庵。是香港华人中出了名的富人之一。他是香港钟表业的老行家,今日有关香港钟表业的著作,莫不提及庄氏家族的中南钟表有限公司。庄家长女名月明,比李嘉诚小四岁,聪明伶俐,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在教会办的英文书院念书。

李嘉诚随家人经过十多天长途跋涉,加之原本就营养不良,来舅父家时瘦得像柴棍。因此他在舅父家吃饭时,难免现出“食鬼相”。小月明一点也不嫌弃穷表哥李嘉诚,相反还十分同情他。李嘉诚母亲曾与潮州老乡谈到过,月明那时天天都要送吃的给阿诚,弄得阿诚很不好意思。李云经给儿子讲“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李嘉诚才坚决不受表妹的馈赠。

李云经发现香港是一个金钱至上的商业社会,于是告诫李嘉诚兄妹,要在香港生存下去,就要学做香港人。而要与香港社会融为一体,第一步就是要过语言关――改掉潮汕口音,学好广州话。从此,月明就成了李嘉诚的广州话老师。表妹用心教,表哥认真学。不久,李嘉诚便能用广州话与香港人交流了,月明十分高兴。李嘉诚也发挥自己的长处,教月明学习中国古典诗词。

这一对“金童玉女”两小无猜、互相学习的情景,是当时庄家最为动人的风景。那一段日子,也成了李嘉诚动荡童年中最温馨的回忆。

赤手空拳打天下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圣诞节前夕,香港英军向日军投降。港币不断贬值,物价飞涨,李家生活愈加困难,而李云经又在这时病倒了。1943年冬天,李云经病重。他把李嘉诚叫到床前,轻声告诫道:“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时莫灰心,得意时莫忘形。”15岁的李嘉诚坚定地点了点头,李云经才放心地闭上了眼睛。

父亲去世让李嘉诚自觉长大了许多。他明白,从此以后他要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了。尽管舅舅表示要资助李家,但倔强的李嘉诚仍然决定中止学业,打工挣钱。他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一定能出人头地。舅舅表示支持他,因为舅舅自己也是十多岁就离开父母到广州打天下的。不过,他仍然没有让李嘉诚进他的公司。李嘉诚明白没有人可以帮助他,他必须赤手空拳闯出一条路来。

庄月明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条路。她以优异成绩从英华女子中学毕业后,进入香港大学,后来又留学于日本明治大学。她的生活之路充满阳光和鲜花。但难得的是,她从来没有嫌弃过表哥。而且,她与李嘉诚两小无猜的纯真感情还随着年龄的增长转变为热烈的爱情。她一直牵挂着在香港拼搏的表哥。李嘉诚踏上谋生之路后,不管是当茶楼的堂倌、还是当钟表公司的学徒,月明对李嘉诚都是一往情深。她在精神上对李嘉诚的慰藉和支持,鼓舞着李嘉诚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在筲箕湾创办长江塑胶厂。“长江”取意于“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足见李嘉诚的雄心壮志。月明更加欣赏表哥,并为他感到自豪。

办厂初期曾经出过质量事故,李嘉诚再一次体会到世态炎凉。危难之中,不变的是庄月明对表哥的一片赤诚之心。爱情的力量,将历经磨难的李嘉诚锻造成不屈的男子汉。

1955年,长江塑胶厂终于出现转机,产销渐入佳境。1957年,李嘉诚到意大利考察,回港后率先推出塑胶花,随即成为热销产品。不久,他又积极开拓世界市场,很快就成为“塑胶花大王”。

1958年,李嘉诚涉足地产业,在港岛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业大厦;1960年,他又在柴湾兴建了第二幢工业大厦。李嘉诚的事业迅速走向辉煌。

有情人终成眷属

当李嘉诚事业初成时,他与庄月明的爱情也本该瓜熟蒂落。可庄静庵并不太喜欢自己的外甥。极力反对――以致多年后,李嘉诚与舅父兼岳父的关系,一直都比较疏淡。

有人用世俗的眼光认为,他们并不门当户对。庄月明出身富贵名门,受过高等教育,才貌双全:而李嘉诚出身寒微,只读过初中,虽然事业初成,但将来怎样还是未知数。

其实,庄静庵是个具有新思想的商人,门当户对的说法并不太可信。但究竟是什么原因,李嘉诚却从不愿提及。

转眼到了1963年,李嘉诚已经35岁,月明也已经31岁,他们对爱情的执著和真诚终于感动了庄静庵夫妇和庄碧琴。同时,李嘉诚在商业上创造的奇迹也越来越让庄静庵感到惊奇。他终于同意两人结婚。在一片祝福声中,李嘉诚牵着庄月明的手,幸福地踏上了红地毯。

为了让爱妻住得舒适,李嘉诚斥资63万港元买下一幢花园洋房。这就是李嘉诚现在仍然居住的深水湾道79号3层住宅。当时李嘉诚并不算大富豪,一下子拿出63万港元很不容易,所以有人说,这是他送给妻子的最好礼物。

婚后,庄月明加入长江工业公司,她流利的英语和日语、谦和勤勉的作风,深得同事的尊敬。

1964年8月和1966年11月,李泽钜和李泽楷兄弟相继出生。庄月明渐渐退居幕后,相夫教子,孝敬家婆。在她的悉心教导下,李泽钜、李泽楷兄弟均勤奋好学,先后赴美国读大学深造。

1972年11月,“长江实业”上市,这是李嘉诚事业上的重大转折点。庄月明出任执行董事,是公司决策层的核心人物之一,李嘉诚不少石破天惊的决策,均蕴含了庄月明的智慧和心血。但庄月明在公众面前始终保持低调。她很少露面,也不接受记者采访。所以人们在谈论李嘉诚的“超人”业绩时,很少会提到庄月明。其实如果李嘉诚的生命中没有庄月明,真不知他会变得怎样。

进入20世纪80年代,李嘉诚的事业如日中天。庄月明别无所求,丈夫事业成功就是她最大的心愿。

1989年12月31日夜,李嘉诚携夫人出席在君悦酒店举行的迎新年宴会。夫妇俩容光焕发,是宴会上最“抢镜头”的一对伴侣。不料翌日下午,庄月明却突发心脏病,于医院逝世,年仅58岁。

当时李嘉诚才60出头,身体硬朗,精神奕奕,又是富豪,因此不乏主动示爱的美女。香港不少富商都以绯闻为荣,但李嘉诚

始终如一块白璧。港人都知道李嘉诚和庄月明情深似海,所以至今竟无人向他提及续弦之事。

这些年来,李嘉诚获得了无数的名誉这便是他的人品的最好证明。

红颜知己:周凯旋

一位于北京长安街,距离天安门仅1200米的东方广场是华人首富李嘉诚投资的亚洲最大建筑群。谁曾想到,东方广场竟始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女子之手。正是她将长安街上10万平方米土地卖给了李嘉诚,因此获利4亿港元。她就是周凯旋。

1993年秋天,周凯旋在北京王府饭店第一次见到李嘉诚。她事先准备了厚厚一摞材料,精心组织了各种理由以说服李嘉诚。但当他们面对面坐下时,李嘉诚开口就问,负责这个项目是否因为你有丰富的地产经验?周凯旋直言相告没有。李先生没再追问她的经验和阅历,只问她用什么办法搞定拆迁和土地平整。

5分钟后事情谈妥,李嘉诚一口答应了周凯旋提了的佣金比例,并由她负责全部拆迁和全套手续。果然,6个多月后,东方广场所征用的土地全部腾空,地面建筑物夷为平地。

1996年1月,周凯旋将手续齐备的10万平方米“熟地”交给东方广场的项目公司,同时按东方广场20亿美元总投资的2.5%得到4亿港元佣金。她只将一半提现,另一半则转为东方广场股权,作为长线投资。

无疑,东方广场项目是周凯旋的得意之作。她集中所有精力去做了一件大事。“这件事前后做了5年,赚到了我人生最大的一笔钱。”拿到现金的那天,她把香港最繁华的中环地区的每家店铺都逛了一遍,结果是“每一件昂贵的商品我都买得起,但我没买。”周凯旋至今不忘当时那一刹那的感受:“心里觉得很富有。”

因为东方广场项目的关系,周凯旋逐渐靠近了李嘉诚所在的长江实业集团。她的商业策略规划能力也让人刮目相看。

1999年互联网热兴起,正是听从了周凯旋的主意,李嘉诚在2000年3月力推Tom网上市香港创业板,也正是此举在香港市场公开捧红了周凯旋。据当时的报道,李周二人合创Tom时,后者仅以30万港元人股,结果上市以后身价飞升至最高127亿港元,成为了亿万富翁。

罗马甜蜜约会

2006年8月24日,李超人(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公布中期业绩,3G业务上半年税前亏损达120多亿港元,出人意料。为挽救一手创下的企业王国,在业绩公布后3日,李嘉诚亲自来到位于罗马的3G意大利总部开会。更计划与当地第三大电讯商洽谈合并大计。

香港媒体报道,李嘉诚此行虽为公事奔波劳碌,却不忘享乐一番。原来,这次罗马之旅,李嘉诚的红颜知己周凯旋也同行,两人利用私人时间,在大街小巷漫步购物,不时十指紧扣,甜蜜温馨。

8月27日是个星期天。上午7时20分,李嘉诚经过12小时飞行后抵达罗马。同行者除了保镖,还有其红颜知己周凯旋。两人所住的威斯汀艾克塞西尔酒店(TheWestin Excelsior),是罗马最高级的酒店,双人房一晚最便宜也要5000多港元。

两人在房间歇息4个多小时后,便十指紧扣由酒店大堂徐徐步出,漫步于阳光街头。他们选择步行参观,在街头散步,手牵手,边行边喁喁细语。他们在公园附近走了一阵,突然下了一场“阳光下的骤雨”,但骤雨无损两人逛街的雅兴,李嘉诚更亲自为女伴撑伞挡雨,女的顺势挨着男的肩膀,雨中漫步。3名随行保镖则以一前二后的“品字形”阵势,保护主人。

两人返回酒店后仍意犹未尽,休息一阵,便登上马赛地到附近的Eden酒店午膳。一个小时后,李超人和周凯旋乘车直驶西班牙广场,在游客最多的街头下车。保镖大为紧张,再施展“品字形”阵势保护,引来不少路人驻足观看。下车后,两人开始四处溜达。李嘉诚更拖着周凯旋的手,走到广场内的教堂参观。在教堂正中的一幅天使画像,似乎最合李嘉诚心意。他不断教导周凯旋“站过去一些”,叫她在画像前摆出一个“回眸一笑”的姿势,更亲自为她蹲下拍照留念。

14年交往

李嘉诚的名言 篇10

对这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现象,不但舆论把炮口指向李嘉诚,过去把李嘉诚当作财神爷膜拜的地方官员,也公开表示将会对囤地大户进行整治。

过去,李嘉诚旗下的企业在内地,走到哪里几乎都是政府争相拉拢的对象。他们的态度,今天为什么有如此大的转变呢?“李嘉诚”三个字不再吃香了吗?

的确如此,今天的地方政府官员,对李嘉诚至少有三大“不满意”。

首先,欧洲债务危机导致资产价格下降,李嘉诚旗下和大举抄底欧洲,减少内地的投资。这种“撤资西进”的举措,在内地引发各种议论,更令不少地方政府对李嘉诚能否在内地专心投资开发的信心越来越低。

其次,李嘉诚近年在内地开发房地产的步伐一直很慢,不少地方政府正在重新考虑选择其他开发商。相比内地一些开发商的“5、9、12”(拿到地后5个月内开工,9个月后开始卖楼,12个月楼盘现金流已经转为正)的开发节奏,包括李嘉诚在内的香港开发商在程序上普遍都要“慢几拍”,倾向于“精雕细琢”,跟不上内地同行们的速度,也达不到地方政府快速拉动经济的期望。

港资开发商步伐缓慢,有不少自身原因。例如,与内地开发商动辄超过100%的负债率相比,长实在内地业务部分负债率不到5%。在这种稳健的开发思路之下,步伐自然跟不上竞争对手。

最后,随着本地企业逐渐壮大,以及欧美日资金的涌入,不少地方政府对港资早已不再像以往那么青睐。而且,一些新上任的官员对此前与李嘉诚所签的“不平等协议”存有看法,希望取消这种过度优惠的“超国民待遇”,改为以“国民待遇”来规范李嘉诚的投资行为,对“长和系”的一些涉嫌违规的举措开始公事公办起来。

自改革开放以来,官员们深深体会到“房地产经济”所带来的利益,一旦某地成功吸引知名企业开发土地,创造出品牌效益,吸引更多投资。因此,当年各地政府对于李嘉诚这类巨星级人物大抛媚眼,千方百计给予圈地、地价、税收和用工等各个方面的优惠政策。

不过,地方政府和李嘉诚的设想完全不同。李嘉诚的立场,则是在商言商,“长和系”接受地方政府的“求爱”,主要是为了增加在内地的土地储备量,巩固、壮大自己,这是香港大多数开发商所采取的长线投资、长期储备的发展模式。

其实,李嘉诚储备土地,原本就有一部分目的是赚取巨额的土地溢价。“长和系”在香港一贯的开发模式,就是“第一个进入开发区域,以低价拿地;最后一个开工、销售,以高价卖出”,等到其他开发商将周围配套发展好之后,当初荒凉的区域变成人丁兴旺的闹市,房价大幅上扬,“长和系”就可以稳赚土地溢价。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