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名人故事集分享(最新3篇)

1、说出一个人真实的思想是人生极大的安慰。类别:思想下面是整理的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名人故事集分享(最新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伏尔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篇1

伏尔泰, 本名弗朗西斯-马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 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目录人物生平主要思想政治主张个人作品收缩展开人物生平

出生背景

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是家里五个孩子当中最年幼的孩子(最后只有三个孩子存活下来),父亲弗朗索瓦?阿鲁埃是一位法律公证人,后任审计院司务。母亲玛莉?玛格丽特?杜马来自普瓦图省的一个贵族家庭。伏尔泰先后在巴黎耶稣会和路易大帝高中接受教育。

成长经历

在高中时代,伏尔泰便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后来更通晓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英语。1711年至1713年间攻读法律。投身文学之前,伏尔泰还为法国驻荷兰大使当过秘书,并与一名法国女子堕入爱河。两人私奔的计划被伏尔泰的父亲发现,被迫回国。 1715年,伏尔泰因写诗讽刺当时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流放到苏里。

创作经历

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在狱中,伏尔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本:关于路易十五的摄政,菲利普二世(奥尔良公爵)的《俄狄浦斯王》(?dipe)。这部作品中,他首次使用了“伏尔泰”作为笔名,这来自他在法国南部的故乡一座城堡的名字。1718年秋,悲剧《俄狄浦斯王》在巴黎上演引起轰动,伏尔泰赢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 1726年,伏尔泰又遭贵族德·罗昂的污辱并遭诬告,又一次被投入巴士底狱达一年。出狱后,伏尔泰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 1726年-1728年伏尔泰在英国流亡期间是他人生的一个新时期。他在英国居住了3年,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哲学通信》就是他在英国的观感和心得的总结,也是他第一部哲学和政治学的专著。 1729年,因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默许,伏尔泰回到法国。以后一些年他陆续完成和发表了悲剧《布鲁特》、《扎伊尔》、以及历史著作《查理十二史》等。 1734年,伏尔泰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 ,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就,抨击法国的专制政体。书信集出版后即被查禁,巴黎法院下令逮捕作者。他逃至女友夏特莱侯爵夫人在西雷村的庄园,隐居15年。这期间他一度被宫廷任命为史官,并分别于174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46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隐居生活使得伏尔泰的才能得到了发挥,写下了许多史诗、悲剧以及历史、哲学著作,如哲学和科学著作《形而上学》、《牛顿哲学原理》;戏剧《凯撒之死》、《穆罕默德》、《放荡的儿子》、《海罗普》;哲理小说《查第格》等。这些作品的发表使得伏尔泰获√★√得了巨大声誉。 1749年,夏特莱侯爵夫人因难产逝世。伏尔泰短暂地回到巴黎。 1750年,伏尔泰应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邀请到柏林,得到宫廷文学侍从的职位待遇。 1753年,伏尔泰与另一位国王赏识的科学家莫佩尔蒂发生争执,伏尔泰写文章讽刺莫佩尔蒂的荒谬论文。但后者得到国王的支持。这一事件导致了他与国王关系的破裂,并促使他离开普鲁士。他在居留柏林时期最重要的出版著作是《路易十四的世纪》(LE SIECLE DE LOUIS XIV)。 离开普鲁士后,伏尔泰在法国和瑞士边境上一个叫凡尔纳的地方置购房产定居下来。此后他全心投入到火热的启蒙运动中。一方面他用化名写作和印发了大量小册子,抨击天主教会和新教的宗教迫害专制政府的草菅人命等罪行;另一方面他支持年轻一代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百科全书派的斗争,积极为他们撰写条目,《哲学辞典》就是他为《百科全书》所写的哲学条目的汇编。同时,除了继续创作戏剧作品外,他还完成了《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罗斯》、《议会史》等历史著作和《老实人》、《天真汉》等哲理小说。伏尔泰的不倦斗争,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他本人也被人们尊称为“凡尔纳教长”。

与世长辞

1778年2月10日,当84岁的伏尔泰回到阔别29年的巴黎时,他受到了人民热烈的欢迎。这时是伏尔泰人生发展的最辉煌的顶点。不久,他便病倒了,于同年与世长辞。临终前,伏尔泰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嘱咐:把棺材一半埋在教堂里,一半埋在教堂外。意思是说,上帝让他上天堂,他就从教堂这边上天堂;上帝让他下地狱,他可以从棺材的另一头悄悄溜走。伏尔泰的灵柩被巴黎人民永久地摆放在先贤祠中,并亲切地称呼他是“精神王子”。伏尔泰是启蒙的斗士,一生为思想和言论自由而战,靠自己的笔过一种独立的生活。

主要思想

法社会学

伏尔泰是自然法学说的拥护者。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 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并天下人都认为公正的自然法律。他把法律分为两类,即自然法和制定法。制定法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教会法。自然法,适用于所有的人,对所有的人有好处,不偷盗,不杀人,不淫乱,不撒谎,敬父母,重互助等,这些都是自然所颁布的法律。另一类法律是政治的法律,是任意制订的、纯粹民政的法律,时而设置五监察官;时而设置执政官;时而召开百人团会议或平民会议;时而成立雅典刑事法庭或元老院;实行贵族制、民主制或君主制。若以为一个世俗的立法者有可能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而是代表神明制订出哪怕一条这样的政治性法律,那就是不了解人类的心意。人都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才欺骗别人的。他认为,自然法是制定法的基础,就是公正观念上奠定了法律基础的。

理性主义史学

伏尔泰开创了理性主义史学,把对封建专制和维护其存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作为其理性主义史学的题中之意。 伏尔泰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即“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会,发扬理性,就是推动历史;蒙蔽理性,就是阻碍进步”。他认为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只有四个时代是理性彰显和值得赞美的时代:希腊时代艺术和科学的第一次繁荣;凯撒和奥古斯都的罗马时代;文艺复兴时期学问、科学和美术重新发展;路易十四时代,“人类理性已臻成熟”至于其他时代,世界呻吟在愚昧、野蛮和迷信的统治之下。 伏尔泰在对人的理性倍加推崇的同时,必然批判和否定压抑人的理性的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意史观。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深刻剖析了君主专断的种种弊端,认识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断,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伏尔泰还否定了上帝在人类历史领域中的'主宰地位。在他的两部史著《路易十四时代》和《风俗论》中,伏尔泰不遗余力地揭露和批判了宗教的虚伪、教士的凶残贪婪以及信徒的宗教狂热和不宽容造成的荒诞悲剧。“宗教狂热使科学本身也变成了它的同谋者,并扼杀理性”。伏尔泰还扬起理性主义的大旗,猛烈抨击了包括作为神学时代最后一部重要著作《世界史》的作者博絮埃在内的神意史观,肯定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把理性主义史学摆在了应有的位置。

政治主张

伏尔泰反对君主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他很有名的一句话:“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法文:Je ne suis pas d'accord avec ce que vous dites, mais je me battrai jusqu'à la mort pour que vous ayez le droit de le dire. 英文: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代表了他对于言论自由的主张(一说认为伏尔泰并没有说这句话,而是Evelyn Beatrice Hall于1906年出版传记《伏尔泰的朋友们》中表达伏尔泰主张时所记下的)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 伏尔泰是一个自然神论者,提倡对不同的宗教信仰采取宽容的态度,终生与宗教偏见作斗争,但又认为宗教作为抑制人类情欲和恶习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伏尔泰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中,反映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开明君主制。

个人作品

创作时间 作品名称 外文原名 1731 查理十二史 History of Charles XII, King of Sweden 1732 扎伊尔 Za?re 1733 哲学通信 Lettres philosophiques sur les Anglais 1736 俗世之人 Le Mondain 1747 札第格 Zadig 1751 路易十四时代 LE SIECLE DE LOUIS XIV 1752 微型巨人 Micromégas 1755 中国孤儿 L'Orphelin de la Chine 1756 风俗论 Essay on the Manners of Nations 1759 憨第德 Candide 1764 哲学辞典 Dictionnaire philosophique 1767 天真汉 L'Ingénu —————— 苏格拉底 Socrates —————— 穆罕默德 Mahomet —————— 梅罗珀 Mérope

伏尔泰从未说过“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篇2

正是在这句“名言”的掩饰下,法国近年来一些离经叛道的话、一些惊世骇俗的话、特别是一些排外、仇外、具有种族主义色彩的话,都得以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在电视、电台、讲座、沙龙、报刊上风行无阻。(文/郑若麟)

伏尔泰从未说过“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据说是伏尔泰的“名言”。这句话流传如此之广,甚至在伏尔泰的祖国法国也被奉为“至理名言”!正是在这句“名言”的掩饰下,法国近年来一些离经叛道的话、一些惊世骇俗的话、特别是一些排外、仇外、具有种族主义色彩的话,都得以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在电视、电台、讲座、沙龙、报刊上风行无阻。似乎在“誓死捍卫说话权利”的旗号下,一切都可以被允许!言论享有“绝对自由”的权利。然而这只是一种“幻觉”而已。绝对自由的言论是不存在的,也不应该存在,正如伏尔泰的这句“名言”亦仅仅是一个误传而已!伏尔泰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甚至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思想。

最早提出这句“名言”的,是英国女作家伊夫林·比阿特丽斯·霍尔。她在出版于1906年的一本题为《伏尔泰之友》的书中引用了这句话。后来又在另一本书《书信中的伏尔泰》中再次引用。但后来当这句话引起争议时,霍尔明确表示,她“综述”了伏尔泰的思想。她的依据是“爱尔维修事件”。伏尔泰并不喜欢克洛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所写的《论精神》一书,称之为“一堆毫无条理的思想”;但当这位百科全书派哲学家的书出版后倍受教会和当局攻击之时,伏尔泰又为之辩护。于是霍尔在评论这件事时写道:“‘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从此便成了伏尔泰的一贯态度。”,她“错误”地将这句她自己的评语加上了“引号”,结果使后人以为这是转引自伏尔泰本人的话。于是很多人便引用此话,结果导致这句话越传越广。然而很多伏尔泰学者曾经表示怀疑,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在伏尔泰的著作里读到过这句话,因此从这句话问世后,就一直存在着质疑。

伊夫林·比阿特丽斯·霍尔自己后来在1939年5月9日的一封信中承认,是她“误”将这句话放在引号内而导致读者误解的。她在这封信中写道:“您在我的著作《书信中的伏尔泰》中读到的这句话,‘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是我本人的话,我不应将它用引号引起来。我无意中犯下的错误误导了您,使您以为这是伏尔泰的一句话。请接受我的道歉。”霍尔的这封信后来被收入1943年出版的一本书中。因此,伏尔泰没有说过这句话,几乎是清楚无疑的。

但在1963年出版的一本题为《法兰西名言录》的书中再次提及这句话。书的作者是生活在美国的犹太翻译家诺尔贝尔·古特曼。古特曼在书中做出了另一种解释,称这句话是伏尔泰在写给一位名叫勒·利奇的教士的信中出现的。原话据古特曼的“翻译”如下:“教士先生,我讨厌您所写的文字,但我不惜献出生命,也要使您能够继续写文章。”这本书问世后,再次使人们认为,伏尔泰确实说过这句话。然而怀疑派根据古特曼的解释进行了寻找和研究,发现这封信确实在历史上实有其事,被收入在伏尔泰全集中。但在伏尔泰的原信中却并没有“教士先生,我讨厌您所写的文字,但我不惜献出生命,也要使您能够继续写文章。”这样一句话,甚至连这样的意思也没有。古特曼从来没有就他的这本“翻译著作”做出进一步的解释。直到1994年,曾通读过伏尔泰全部文字作品的日内瓦伏尔泰博物馆馆长夏尔·维尔兹,在一次电视采访中重提这件事,他证明伏尔泰确实从来没有在任何作品中说过、写过这句“名言”。

法国最近之所以出现对伏尔泰这句“句言”的质疑,是因为这句“名言”近来成为法国许多违法言论的挡箭牌,其中包括排外、仇外、种族歧视、种族仇恨等过去不能说或被法律明确禁止的话。法国社会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正在出现向极右方向转移的趋势。排外、仇外等思潮越来越有市场。因为将复杂的经济危机简化成“都是外来移民的错”,是一种非常有效、能够为民众广泛接受的说法。过去法国法律是禁止种族主义言论发表的。但这些言论今天却在这句伪称的伏尔泰“名言”的掩饰下纷纷出笼,冲击并影响着法国社会向极右方向急转。如著名电视记者艾利克·齐姆尔最近就公开表示一个企业主“有权”让职业介绍所不要推荐黑人和阿拉伯人。好几家人权组织联名起诉齐姆尔“种族歧视”。齐姆尔的“粉丝”们正是以伏尔泰的这句“名言”来为其辩护。巴黎极右翼国民阵线新任主席玛丽娜·勒庞(前主席让—玛丽·勒庞的女儿)就是在这种思潮的簇拥下,在民意测验中得分节节高升,甚至大大超越现任总统萨科齐……正是这股思潮引起的政治动向,导致法国对“绝对言论自由”的反思甚至“反动”,并连带出现对伏尔泰这句“名言”起源的追究、质疑和否定。

最新的***,就是刚刚出版并引起广泛争议一本仅三十来页的小书:《勒庞万岁》,作者是“记者无国界组织”前主席罗贝尔·梅纳尔。此书已经在法国引起轩然大波。梅纳尔应邀到各大媒体,都会引发一场激烈的争论。在法国FranceInter电台与主持人帕斯卡尔·巴斯卡、在法国收视率相当高的有线四台“大报”专题节目中与政论家让—米歇尔·阿帕蒂等,梅纳尔都与之产生尖锐的词语交锋。特别是后者,阿帕蒂与梅纳尔的“对呛”是这一争论最为典型的缩影。

阿帕蒂的评论这本书时说,这本书用“勒庞万岁”为题目就是为了争夺眼球,目的就是想表示,“极右派思想在法国政治辩论中应该有其存在的位置和理由”,也就是说,不管极右翼说什么垃圾,都有权表述出来,其中包括违法的语言。“这使我想起与国民阵线一名成员让—伊夫·勒加鲁在九十年代中期的一次谈话。勒加鲁当时手中挥舞着一枝笔,画了一张奥斯维辛集中营煤气炉的图解,声称煤气炉杀人是不可能的,因此二战中数百万犹太人被毒死也是不可能的……对这种令人极其厌恶的言论,我要高呼:‘盖索法万岁’!”

“盖索法”是由法共议员让—克洛德·盖索提出的议案,于1990年7月13日在法国国民议会通过。该法案主要针对否定二战历史、主要是否定煤气炉存在的学说。这一法案通过以后,任何在法国否定二战历史的言论和研究都是违法的。盖索法从问世伊始,就引起激烈争议,至今在法国政界、历史学界都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法国右翼政治家有相当一部分反对这条法律,其中甚至包括现任总理费永。当时还仅仅是国民议会议员的费永曾投下反对票。

梅纳尔则反驳说,除了主张暴力和煽动对个人的仇恨外,任何事物都有权被表述、被说出来、被发表出来。历史应该由历史学家来讨论和论证,而不是由法律来界定。也就是说,在梅纳尔看来,“盖索法”介入了历史,是越俎代庖,因此“所有历史学家都反对这条法律”,难怪巴斯卡质问梅纳尔“是否还要否定法律”。

“誓死捍卫说话权利”的“名言”,关键恰恰在于将言论自由绝对化。实际上言论自由在世界各国都是有界线的,这个界线就是法律。在法国有阿帕蒂所提到的“盖索法”,此外还有“亚美尼亚种族屠杀法”以及“布雷凡纳法”,这些法律都是对“言论自由”的一种法律限制。齐姆尔的话最后被判有罪,根据就是这些法律。如果没有这些法律对言论自由的界定,那么这个世界很快就会变成种族仇视和冲突的场所。甚至就是“伏尔泰分子”也承认,言论自由不包括“主张暴力和煽动对个人的仇恨”的自由。问题是,以言论自由为由攻击另一个种族、另一种文化以及所有与自己不同的文明,难道就是应该容忍的吗?由此可窥,绝对的言论自由是不存在的,也不应该存在。你甚至可以批评法律本身,甚至可以认为这是“恶法”。就如“盖索法”,至今在法国有很多人反对,并公开批评这一法律。甚至有一位历史学家在网上征集签名反对“盖索法”,连美国著名学者乔姆斯基都签名支持。但当法律仍然有效时,你的言论却不能违反法律。任何人言论一旦违法,法律就必将制裁。任何国家都无例外。

事实上,伏尔泰本人也从来没有“誓死捍卫”过他人的发言权利。法国研究伏尔泰的专家们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伏尔泰非常讨厌巴黎《文学年代》刊物创始人艾利·弗雷龙。此君文字尖刻,常常攻击当时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伏尔泰对其一直难以忍受,甚至专门写了一出讽刺剧来挖苦他。该剧如此之刻薄,以至于前来观剧的弗雷龙夫人当场被气晕。伏尔泰的朋友们最终动用他们在政府的关系,多方攻击弗雷龙,甚至一度将其投入巴士底狱。最后弗雷龙的老板、伏尔泰的朋友拉莫永—马雷谢尔伯决定解雇弗雷龙并让《文学年代》停刊,伏尔泰这时却并没有“誓死捍卫”弗雷龙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201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图书 篇3

目录概况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收缩展开概况

书 名: 伏尔泰 作 者:勒内·波莫 孙桂荣 逸风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ISBN: 9787208086494 开本: 16开 定价: 35.00 元

内容简介

伏尔泰,法国18世纪启蒙时代的领袖与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乇”“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伏尔泰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也因此两次被投入巴士底狱,多次被逐出国门。他那非凡的智慧的和犀利的思想,向旧制度中一切落后丑恶的现象投出一颗颗***,为新时代的到来播下一粒粒种子。他的笑声中有一种革命性,这笑声“远比卢梭的哭声破坏性更大”。 法国人把18世纪视为伏尔泰的世纪。本书以玲珑篇幅,道出伏尔泰其人其作的鲜活生动之处。随伏尔泰的人生和作品铺展开的,正是那个造就思想者的风云时代。

作者简介

勒内·波莫,法兰西学院院士、伏尔泰研究的权威专家,主持编写过五卷本《伏尔泰和他的时代》及多部伏尔泰研究专著。

图书目录

伏尔泰评介 伏尔泰作品选 诗歌,小说与诗体故事,讽刺作品,历史,历史哲学,致“法国佬”,哲学论述,关于人的思考 后人评说伏尔泰 附录 参考书目 ……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