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是奴隶出生的伊尹,一生曾辅弼了商朝五代帝王,在他权利最高的人生巅峰,还曾流放过皇帝。可谓是逆袭的典范了,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逆袭典范名相伊尹的历史故事精选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伊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着名的人物,名伊,官名尹,一说名为挚,后官名为阿衡。据《尚书》、《墨子。尚贤下》、《楚辞。天问》、《孟子》、《吕氏春秋。本味》和《史记》等古籍记载,他是夏朝末年有莘氏(今山东省曹县)的家奴,富有谋略,作为陪嫁之臣,随同有莘氏女去到商汤处,汤先任其为司厨小臣,后其运用才智为汤所赏识重用,委以国政,替汤出谋划策,最后经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一战,攻灭夏桀,奠立了商朝的基业。
汤去世后,他先后扶立并尽心辅助汤的儿子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他又扶立汤的孙子太甲为王,并以汤的功绩和夏桀昏暴亡国的事实教导太甲务必勤于政事,治理好国家。但是,太甲即位后却一味沉湎于歌舞酒色,不理政事,还带头破坏汤立下的法规。伊尹屡次苦口婆心地劝谏,太甲均无动于衷。眼看太甲愈演愈烈,将成为夏桀第二,伊尹就在汤于桐(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的陵墓旁建造宫舍;毅然将太甲送往该处居住,让他反省,伊尹自摄国政。这件事,史称“伊尹放太甲”。太甲思前顾后,终于悔悟。3年后,伊尹亲自携带君王的冠冕服饰,去桐宫迎他回都城,归还国政,自己仍作相,悉心辅佐。自此,太甲勤政爱民,谦虚谨慎,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民大悦”,伊尹也十分高兴,作了《太甲训》等3篇文章夸奖他。
《帝王世纪》说,伊尹一生辅弼了商朝五代帝王,直到太甲的儿子沃丁在位时才寿终正寝,终年100余岁,去世时天降大雾3日。沃丁为了报答他始终尽忠、扶持商王室的丰功大德,特以天子之礼将他葬于亳。据《史记。正义。括地志》说,亳即偃师县西北(今河南省僵师县西北)。
依据上述记载,因伊尹助汤灭夏建商,又改造了太甲,既不愚弄荒唐的君王,也不乘机图篡王位,赤诚为国,所以,后人将他尊崇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贤相,将他与其后的吕尚(姜太公)、周公、管仲一起,奉为人臣的楷模,称道不衰。哪知伊尹去世1000多年后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年间,在汲郡的战国墓中发现了一部古籍《竹书纪年》,其中有这样的记载:“仲壬崩,伊尹放大甲于桐,乃自立。伊尹即位,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这一下掀起了轩然大波,历来被推崇备至的伊尹原来并非圣贤,而是逐君篡位的巨奸逆贼。从此,伊尹究竟是贤相还是乱臣贼子这一问题,使历代的文士们争辩不休。
一派意见认为,《竹书纪年》叙述夏、商等朝史事,经考证,颇为可信,史料价值甚高,“太甲杀伊尹”之说当是可信的。伊尹改造太甲、归还国政之说只是儒家崇古的说法而已。伊尹是篡位后被杀的逆臣。
另一派学者则引经据典,极力反驳,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史学家崔述,他在《商考信录。辨太甲杀伊尹之说》中辩解道:《孟子》中有“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说明太甲是经伊尹训导后悔过才返都的;《左传》中有“伊尹放太甲而相之,卒无怨声”,指的是太甲复位后仍用伊尹为相,对伊尹毫无怨言,说明他并未杀伊尹;沃丁礼葬伊尹后,《尚书》中留有《沃丁》篇,赞颂伊尹的功德,说明伊尹系善终;《竹书纪年》中所载太甲杀伊尹后,又任其子伊陟、伊奋为相,杀其父又立其子为相,实属不可信。崔述认为,战国之时弑君杀主之事屡见不鲜,世风败坏,人都见利忘义,《竹书纪年》受此风气影响,才将伊尹放太甲之举演变成伊尹夺位被杀之说,他甚至怀疑《竹书纪年》的作者是否将伊尹放太甲这段史料抄错了。他坚持认为伊尹是“心广大若天地,光明若日月”的“圣人”。
自西晋出土《竹书纪年》至今1700年来,两种观点各执己见,然而又拿不出有力的旁证,谁也难以说服对方。看来,伊尹究竟是还政太甲后善终,还是废主篡位后被杀,究竟是圣贤还是巨奸,只有等待史学家深入发掘史料,进一步考证论定了。
伊尹是夏末商初之人,在他之后的漫长岁月里,说一个官员像伊尹,基本上就是最高的赞誉,当得起这一评价的绝对不超过两手之数。然而,伊尹这样厉害的人物,相传却是奴隶出身,他的父亲是一位善于烹调的奴隶厨师,他的母亲是居于伊水之上采桑养蚕的奴隶。长大后,伊尹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了商王汤的身边,因为善于烹饪,渐渐受到汤的重用,最终辅佐商汤,一举灭掉了夏朝。不过,伊尹在后世享有盛名,却主要还是因为他的长寿,使得商汤过世之后,他得以宰相的身份代执帝王的权柄,并留下了“伊尹放太甲”的辉煌纪录。后世的权臣有不少效仿伊尹的,却基本上难有好结果。
黄河下游有个部落叫商。传说商的祖先契(音xi�)在尧舜时期,跟禹一起治过洪水,是个有功的人。后来,商部落因为畜牧业发展得快,到了夏朝末年,汤做了首领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了。
夏王朝统治了大约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十六世纪,夏朝最后的一个王夏桀(音ji�)在位。夏桀是个出名的暴君,他和奴隶主贵族残酷压迫人民,对奴隶镇压更重。夏桀还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
大臣关龙逄(音p�ng)劝说夏桀,认为这样下去会丧失人心。夏桀勃然大怒,把关龙逄杀了。百姓恨透了夏桀,诅咒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会灭亡,我们宁愿跟你同归于尽。”
商汤看到夏桀十分腐败,决心消灭夏朝。他表面上对桀服从,暗地里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
那时候,部落的贵族都是迷信鬼神的,把祭祀天地祖宗看作最要紧的事。商部落附近有一个部落叫葛,那儿的首领葛伯不按时祭祀。汤派人去责问葛伯。葛伯回答说:“我们这儿穷,没有牲口作祭品。”
汤送了一批牛羊给葛伯作祭品。葛伯把牛羊杀掉吃了,又不祭祀。汤又派人去责问,葛伯说:“我没有粮食,拿什么来祭呢?”
汤又派人帮助葛伯耕田,还派一些老弱的人给耕作的人送酒送饭,不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那些酒饭都抢走,还杀了一个送饭的小孩。
葛伯这样做,激起了大家的公愤。汤抓住这件事,就出兵把葛先消灭了。接着,又连续攻取了附近几个部落。商汤的势力渐渐发展了,但是并没引起昏庸的夏桀注意。商汤妻子带来的陪嫁奴隶中,有一个名时伊尹(音yǐn)。传说伊尹开始到商汤家的时候,做个厨司,服侍商汤。后来,商汤渐渐发现伊尹跟一般奴隶不一样,商汤和他交谈以后,才知道他是有心装扮作陪嫁奴隶来找汤的。伊尹向汤谈了许多治国的道理,汤马上把伊尹提拔做他的助手。
商汤和伊尹商量讨伐夏桀的事。伊尹说:“现在夏桀还有力量,我们先不去朝贡,试探一下,看他怎么样。”
商汤按照伊尹的计策,停止了对夏桀的进贡。夏桀果然大怒,命令九夷发兵攻打商汤。伊尹一看夷族还服从夏桀的指挥,赶快向夏桀请罪,恢复了进贡。
过了一年,九夷中一些部落忍受不了夏朝的压榨勒索,逐渐叛离夏朝,汤和伊尹才决定大举进攻。
自从夏启以来,同姓相传已经四百多年,要把夏王朝推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汤和伊尹商量了一番,决定召集商军将士,由汤亲自向大家誓师。
汤说:“我不是敢进行叛乱,实在是夏桀作恶多端,上帝的意旨要我消灭他,我不敢不听从天命啊!”他接着又宣布了赏罚的纪律。
商汤借上帝的意旨来动员将士,再加上将士恨不得夏桀早早灭亡,因此,作战非常勇敢。夏、商两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打了一仗,夏桀的军队被打败了。
最后,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汤追到那里,把桀流放在南巢,一直到他死去。
这样,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历史上把商汤伐夏称为商汤革命,因为古代统治阶级把改朝换代说成是天命的变革,所以称为“革命”。这和现在所说的革命完全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