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奋斗励志故事十篇

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只有当自己想要奋斗,就一定会有收获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奋斗励志故事十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奋斗励志故事1

大海边,一渔民家陷入了绝境之中。严冬来了,海风掀翻了他们的渔船,恰好又赶上渔夫患了重感冒。天寒地冻,债主上门,他们该怎样渡过这个难关呢?

一向乐观豁达的渔夫第一次沉默了,脸上写满了无奈与悲凉。

那时,渔民的儿子才16岁。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16岁的儿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家庭正处于绝望之中。“你们别怕,我有办法。”儿子说完这话,喝下三大碗热粥,出发了。他在肩头挑上两只鱼篓,信心百倍地奔向大海。迎着刺骨的寒风,脱光了衣服,一头扎进了冰冷的海水中。

这时奇迹出现了:成群结队的尖尖鱼向孩子的身边靠来,它们钻进他的腋窝处,腿弯里,在孩子的躯体周围徘徊。孩子咬着牙,轻而易举地便将尖尖鱼装满了两鱼篓。

原来,这海里生活着一种尖尖鱼,每当寒潮来时,它们都有很强的趋热性。孩子正是利用自己温热的身体,吸引了大量的尖尖鱼……

曾经有一个青年,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打工。盘缠用尽了,举目无亲,房东又天天催讨房租。虽然有一家单位已经决定聘用他,但是,哪家单位愿意将工资预付给一个尚未开始工作的人呢?

一个星期天,青年拖着沉重的双腿来到了一家废品回收公司。看着那些成堆的纸片、饮料盒子……青年红着脸向老板问了那些废品的价格。

他找来一只破麻袋,毅然走上了大街拾荒。忍受着人们的白眼,经受着风雨的洗礼,他走过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拾捡着废品,也积攒着对未来生活的渴望,积攒着在这个陌生城市继续生活下来的决心与力量。当他从废品店老板手里接过在这座城市掘到的“第一桶金”时,青年的眼眶潮湿了,他听到心中的呐喊:“生存没有绝境,就看你肯不肯去做。”

是的,捉尖尖鱼的少年正是在别人围着火炉的时候,用他的身体让一家人渡过了难关。青年不怕遭受他人的白眼,放下大学生的架子,靠捡废品让自己在远方的城市站住了脚跟。当你失去一切的时候,我们还有生命。当你面临生活的困惑时,何不想想那些别人不愿做的事?

生存没有绝境,其实就看你肯不肯去做。

奋斗励志故事2

哈佛大学图书馆有这样一条馆训:“现在睡觉的话,会做美梦;而现在读书的话,会将美梦变为现实。”我到美国旅游时,首站就选了哈佛大学。而参观哈佛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维德勒图书馆。

维德勒图书馆藏书345万册,是哈佛大学100多座图书馆中极为普通的一座。然而,这座普通的图书馆却极不寻常。

由新英格兰红砖砌筑的坚实墙体外,耸立着两块石碑,其中一块的碑文是:“维德勒,哈佛大学学生,生于1885年6月3日,1912年4月12日与泰坦尼克号一起沉入大海。”另一块碑文为:“这座图书馆由维德勒的母亲捐建于1915年6月24日。馆内最有意义的一本书是《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

原来,当泰坦尼克号沉没之时,维德勒和他的母亲一起正准备登上小船逃生。突然,维德勒转过身,让母亲先上小船,自己却转身要返回船舱。他告诉母亲:“我忘带《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了。我不能让这本我喜爱的书沉入海底!”就这样,爱书如命的哈佛学子维德勒,为抢救一本书,最终和书一起沉入海底。

在图书馆中厅的一角,终于找到了我渴望已久的那本《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它摆放于一个不大而密封的玻璃框内,书已完全褪色。此书是维德勒的母亲捐建该图书馆后,购买的第一本书。这本书在此已经静静地躺了95个年头了。书的下方写着一行字:“书与维德勒同在!”

我怀着异样的心情走出维德勒图书馆,深情地望着正沐浴在灿烂阳光下的哈佛校园。哈佛的塑像屹立于旧校园的墙前。路上的行人,不见浓妆,没有艳服,只有匆匆的脚步;湖边、树下、草坪上,到处是学子们读书、做记录、思考问题的情景。

哈佛占地154公顷,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随处可见用新英格兰红砖建筑的图书馆。哈佛人爱书如命。可以说,在哈佛大学每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

哈佛的博士每天要啃3本大书,还得向导师交上颇具独到见解的阅读报告。英国一家电视台曾做过一个题为《凌晨四点半》的专题节目,内容反映的是,在一个普通的凌晨4点半,哈佛图书馆内座无虚席,已经坐满了静静地看书、认真做笔记、积极思考问题的哈佛学子……

我在哈佛大学旁的旅馆住了下来,决定亲自目睹一下哈佛校园的凌晨4点半。

第二天凌晨4时刚过,我再一次来到哈佛校园。美丽的校园沉静于晨光曦色中,湖边、路边,许多学子正在聚精会神地晨读。走进哈佛大学图书馆,只见每间阅览室都灯火通明,每个座位上都坐着看书的学子……

如今的哈佛大学,已经诞生了8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0位普利策奖得主。哈佛人的成功,离不开图书馆,他们爱书如命。他们通过认真读书,大胆创新,将一个个梦想变为现实。

奋斗励志故事3

世界上没有人不期待成功,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凡是标有“成功”二字的书都非常畅销的缘故。据说有人做过统计,在图书馆里涉及到“成功”的书有上千种,而论及“失败”的书,却只有区区几十种。

那些孜孜不倦寻找成功的人有福音了。一本名为《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书,由“打工皇帝”唐骏所著,飙红于各大图书排行榜。别的且不说:这名字就足以打动那些没那么成功的人——大家瞄着唐骏的头衔,瞄着他的薪水,眼红无比。

不过很快方舟子就在自己的博客上曝光唐骏的个人简历造假。在他说来,所谓“西太平洋大学”只是个卖文凭的野鸡大学而已,其学士、硕士和博士的文凭曾经明码标价,2500美元左右一个。而且由于肆无忌惮地销售文凭,这所野鸡大学早已被美国政府勒令关闭。唐骏对方舟子的指责不予回应,反而表示: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别的姑且不论,唐骏的学历是否像方鸿渐的“克莱登大学”那样充满水分也姑且不谈,其实我们不妨动脑筋想一想:一个人的成功是否真的可以复制?

从整个社会的层面来看,成功指的是一种超出别人的状态。如果混同于其他人,甚至比其他人更低,那毫无疑问称不上成功。因此,可以复制的“成功”,称不上成功。

道理很简单。当大家都挣1000元一个月的时候,挣1500元的人可谓成功。而如果这种成功可以复制,那就变成了一个普遍现象。而如果所有人薪水都是1500元,成功又从何谈起呢?

在社会的层面上,成功无法复制,倒是在个人的层面上,成功却可以复制,这是因为它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一个人的成功,应该看做是自我目标的实现。而所谓自我实现,其内涵最重要的就是“自我目标”。无论是期待月入100万,还是期待找到美娇娘,只要能够实现这个预设的目标就算成功。

那些期待复制唐骏成功的人要失望了。唐骏在“造假门”事件出来之后,面对方舟子的步步紧逼却始终表现出一种颓势,让人不得不对他的诚信表示怀疑。作为普通人,可以把诚信当个屁那样放过了事,但对于一个职业经理人,一个号称“打工皇帝”,并且愿意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拿来与人分享的人,缺失诚信,就意味着构建他成功基础的基石出了问题。

对于想成功的人来说,什么样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成功必须符合几个基本法则:

1。这成功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哪怕它看起来荒诞无稽,但只要尝试就有可能,而拒绝尝试则一点儿可能也没有。不要说什么“我要出人头地”之类需要经过比较才能得出的结果,而是直接实打实地给自己一个目标。

2.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尽可能少地违背自己的本心。不得不承认,在现在的社会上要想做成事情,往往需要自己做些违心的事。有可能是请客送礼,有可能是用假象来包装自己等等,但这些事情能少做还是少做。做得多了,对自己是个压力,同时也是让自己离第一点所说的目标越来越远。

3.确定目标后,向着目标努力便是,不要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在关于“成功”的问题上,周围人永远是自己最大的死敌,他们会用种.种类似于“审时度势”或是“见贤思齐”这样看似名言实则陷阱的话来引诱别人。要记得,再没有任何一个人像你自己那样了解自己。只有你最清楚自己要什么,最清楚该怎么达到目标。

谁的成功可以复制?或许你的父母、你的朋友里就有你可以复制的人。但是,忘记“西太平洋大学”,忘记现代的方鸿渐们吧。他们的成功,不值得你复制。

奋斗励志故事4

唐娜是美国密歇根州一个小镇上的小学老师。

一天上课,她要求全班同学把“我不能……”写出来,诸如“我不能做三位数以上除法”,“我不能聚精会神地听课”……她也跟同学一样在纸上写。

大约过了15分钟,大部分同学已经写满了一整张纸,然后按顺序依次来到老师的讲台前,把纸投进一个空的鞋盒里。

等所有学生的纸都投完以后,唐娜老师把自己的纸也投了进去。然后,她把盒子盖上,夹在腋下,领着学生走出教室。到运动场最远的角落里,开始挖起坑来。学生们你一锹我一锹地轮流挖着,10分钟后,一个3英尺深的洞就挖好了。他们把盒子完全覆盖上。这样,每个人的所有“不能做到”的事情都被深深地埋在了这个“墓穴”里,埋在了3英尺深的泥土下面。

唐娜老师注视着围绕着这块“墓地”周围的31个10多岁的孩子们,神情严肃地说:“孩子们,现在请你们手拉着手,低下头,我们准备默哀。”

学生们很快地互相拉着手,在“墓地”四周围成了一个圆圈,然后都低下头来静静地等待着。

“朋友们,今天我很荣幸能够邀请到你们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唐娜老师庄重地念着悼词,“‘我不能’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与我们的生命朝夕相处,您影响着、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时甚至比任何人对我们的影响都要深刻得多。现在,我们已经把‘我不能’先生您安葬在了这里,并且为您立下了墓碑,刻上了墓志铭。希望您能够安息。同时,我们更希望您的兄弟姊妹‘我可以’、‘我愿意’,还有‘我立刻就去做’等等能够继承您的事业。”

“愿‘我不能’先生安息吧,也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振奋精神,勇往直前!阿门!”

接下来,唐娜老师带着学生又回到了教室。大家一起吃着饼干,喝着果汁,庆祝他们越过了“我不能”这个心结。

这是老师带领同学们做的一则游戏,它的别开生面,它的深刻寓意,它对孩子心灵乃至今后人生道路所产生的影响,使人感觉到这则游戏的分量,做老师的对孩子们的那颗爱心。

是的,人成功就是从告别“我不能”开始的。

奋斗励志故事5

二十世纪初叶,美国史古脱纸业公司的一大批纸,因运送过程中的疏忽,造成纸面潮湿产生皱折而无法使用。有人建议将纸退回供货商以减少损失,这个建议获得大多数人的附议。

公司负责人亚瑟·史古脱却不这么想,他认为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失而造成别人的负担。但这批纸放在仓库中实在让他大伤脑筋,他一直想着怎样去利用这批旁人眼中毫无用处的瑕疵品。

经过了好一阵子的思考与实验,最后他想到在卷纸上打上一排排小洞,变成容易撕下成一小张一小张的。

史古脱将这种纸命名为“桑尼”卫生纸,卖给火车站、饭店、学校等放置于厕所中,这种纸因为相当方便好用而大受欢迎,并慢慢普及到一般家庭中,为公司创下了巨额利润。

这个事例,让我们看到,有时,成功仿佛只需在失败之上打个洞。其实,很多事例都是如此,只要认识自己的不足,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完全有可能把自己的成功就建立在原先的不足之上。

是的,每个人都会有失败,有短处。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失败,只要思考,思考,再思考,不停止的努力,总能在失败之上重新建立起成功来的。成功者不是天生就能成功的,只是从不放弃,及时反醒,最终化腐朽为神奇,乃至把成功建立在自己人的短处之上。

这样,就如同在纸上打个洞,成功便属于你的了。

奋斗励志故事6

一群人聚在一起闲聊,其中一名中年人无意间提到,一双劣质的袜子改变了他的一生。众人皆不信,于是这个中年人便娓娓道来。

在中年人还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和朋友相约,打算去远方旅行。出发前几天,他却因为伐木时不小心,弄伤了脚。

当时脚上的伤口很小,他也不以为然,随便敷了药,便不去管它。没想到,他所穿的那双劣质袜子上,深色的染料具有某种毒性,污染了他脚上的小伤口,造成严重的发炎。

眼看脚上的伤口令他的脚肿到两倍大,不得已,只好取消和朋友一起去旅行的计划。正好当时有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来到他所居住的镇上,闲在家中无聊的他,也就撑着拐杖,去听那位演说家的演讲。

一场演讲下来,演说家所说的内容,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让他觉得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决定继续求学,为将来做好最适当的准备。

从那一天开始,因为袜子引起脚发炎的这个男子,在一切的事情上都加倍努力,不再虚度时光,他的人生也因此有了极大的转变。

他的名字叫做詹姆斯·加菲尔德,最后成为了法国总统。

奋斗励志故事7

1957年,在美国阿肯色州的一所小学里,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比尔,一个叫约翰。

有一次,两人躺在草坪上晒太阳。约翰喝了一口可乐后,突然像发现新大陆一般对比尔说:“原来带领美国人赢得‘二战’胜利的罗斯福是一个残疾人呀!”

“是的,他是我的偶像!”比尔说,“他做事执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也是我的偶像!”约翰说,“我认为他成功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有一个逆境!”

后来,约翰固执地锯掉了双腿,因为他想给自己创造一个和罗斯福一样的逆境,成为像罗斯福一样的伟人。不过他并没有成为总统,只是在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拿到了一个奖牌。

比尔则学习罗斯福刻苦勤奋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他成了美国白宫的主人。就职典礼时,大家才知道他的全名——比尔·克林顿。

成功的路有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凡事需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些看来规律性的东西,恰恰是它致命的弱点。如果我们被表面的浮尘蒙住了眼睛,把个案当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难免陷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奋斗励志故事8

有人叫理查·派迪的赛车运动员,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后,抑制不住兴奋地向母亲报告了比赛的结果。“妈,”他冲进家门叫道,“有35辆车参加了比赛,我得了第二名。”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妈妈,”理查抗议道,“有这么多的车参加比赛。我第一次跑就得了第二,这样的成绩难道不算很好吗?”

“理查!”母亲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的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称霸赛车界。他成为赛车的运动史上赢奖金最多的赛车手。他创造的多项纪录至今还无人打破,“理查,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的后面”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他跑在最前面。

如果你渴望更大的成功,那么就应该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什么高不可攀,没有什么不可超越。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暗示:用不着跑在任何人的后面!

奋斗励志故事9

瀑布的壮观是在没有退路的时候形成的,繁星的璀璨是在黑夜 到来后闪烁的。

曾有一个男人,在股票交易中损失惨重,一下子跌进贫穷的深渊。从锦衣玉食到潦倒寒酸,他并没有泄气,他开始节衣缩食,勤奋写作,期望能依靠赚取的稿费偿还 债务。他的朋友们为了帮助他渡过难关,组织募捐,许多人纷纷解囊;一些大公司、大财团更是不惜出巨资想雇用他终身写广告词他一一拒绝了这些诱人的机会,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紧咬着一个信念。随着他一本接一本轰动一时的新书问世,他很快就偿还 了所有债务,开创了自己的新生活。

这位作家的名字,享誉世界。他叫马克·吐温。

有这样一个人,一场突然而至的灾难夺走了他的父母,百万家财也随着灾难化烟而散,昔日围着他们家的亲朋们都远远地避开了,他这个平日里依靠父母养尊处优的公子哥似乎只有潦倒落魄。然而,五年后,他的名字叱咤当地商界,资产超过千万。媒体采访他的时候,他神色凝重地说了一句话:从同一扇窗口向外看,有的人看到满地泥泞,有的人看到繁星璀璨。

从山巅到崖底是什么?从繁花到冷雪是什么?从平川到绝壁是什么?莫测人生将一些绝境横亘面前,也将品性推上验证的崖头。从古至今,由外到中,一个个传奇故事向我们揭示着一种情境:在沉浮荣辱的大关口,坚忍的人性之美最能折射出希望所在。

奋斗励志故事10

有位跳高教练发现了一棵好苗子:男孩才十六岁,身高1米88,双腿修长,弹跳出色。教练如获至宝,对他进行精心的培养,安排了一整套科学的训练计划:从体能到爆发力、从理论课到过杆技术,无不细心指点。

三个月下来,男孩有了长足进步:已经能越过1米89,成绩足足提高了二十多厘米。教练非常高兴,因为再提高一厘米,自己的弟子就可破市纪录了。可就是这一厘米,却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教练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诸如增强弹力、技术更新、补充营养,甚至物质刺激、精神鼓励等),但是两个月下来,男孩的成绩始终徘徊在1米85至1米89之间。这可把教练急坏了。

苦思冥想后,教练终于想出了一个奇招,准备试试。一天,跳过1米86后,教练直接将横杆升至1米90。按照平时的习惯,横杆总是两厘米两厘米地往上升。此时,男孩并不清楚横杆的实际高度。第一次试跳失败时,教练大声呵斥:“怎么连1米88也跳不过去?”

男孩第二次居然一跃而过!教练心中暗喜:原来心理作用有时大于生理作用和体能本身。他严守着“秘密”,直到自己的弟子在这种“特殊培训”下越过1米92时,才将一切告诉他。最终,男孩在市田径运动会上,如愿以偿地破了纪录。


关于奋斗励志故事十篇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