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夜,谁是谁的陌路。走过了爱的河流,越过了情的执着,谁在寂寞的月光下,守着那千年的清秋。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中秋情思的散文【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中秋节那天,买了一盒华美月饼。精致的包装盒上印着三个淡雅的大字:“真情月”。看着那几个大字,心里不由微微一痛。因为在我心里,一直珍藏着一轮“感恩月”。每到中秋夜,它会冉冉升起,高悬在我的星空,将满满的思念倾洒到远方那遥远的乡村。
小时候,因家里经济拮据,每到中秋节,母亲总会自已动手做月饼给我们吃。母亲做的月饼基本上都是素菜馅的,但因调料放得适量,味道却也极好。做月饼也和做馒头一样,要先发面。再将发酵好的面团加入适量的面粉和水,再揉,揉到光滑细腻即可。再搓成长条状,用刀切成一个一个的小块。用擀面杖擀开,不需要太薄,再将淮备好的月饼馅包在月饼里。再放进印有花鸟纹饰做月饼的专用模具里,用力一压,一个有着精美图案的月饼基本上就做成了。
做月饼时的每个步骤,都是母亲自己操作的﹐她怕我们几个孩子毛手毛脚给帮倒忙。已成型的月饼,便可以放在锅里翻转烘烤了。只待它渐渐由素色变得蕉黄,便可出锅。月饼放在锅里烘烤时,火候特别重要。火小了,里面的馅不易熟,火大了﹐月饼便会烧糊。那时家家户户烧得都是柴草火,火候很难控制。但母亲却每次都能将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待到出锅时,月饼一个个黄灿灿,脆酥酥。和如今烤箱里烤出来的没什么区别。在饼香的诱惑下,我和弟妹们也早已迫不及待地拿上一个,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若是碰上天气晴朗的中秋夜,我们便会搬上几个凳子﹐坐在院子里边吃月饼边赏月。每当此时,总会有凉爽的风从田野那头吹来,它们掠过沉甸甸的谷穗,拂过飘香的果园,从大地深处给夜晚的乡村带来丰收的芬芳气息。这时若抬头仰望,定会看见深蓝的夜空中那轮明朗圆润的大玉盘。除了偶尔的秋虫低唱声﹐在几片黄叶的悄然飘零里﹐一切都是那样宁静祥和。整个村庄仿佛也已沉醉在溶溶的月色里。
母亲则会用盘子端上几个月饼﹐去院子里敬月亮。若有苹果,梨等其它水果,也要装上一盘。母亲先是在面朝月亮的方向点上几柱香,等袅袅的清香升起后,便毕敬毕恭的对月亮进行膜拜。边拜嘴里边念念有词,一般都是说:月亮,你一年到头在天上为我们带来光明,辛苦了﹗下来吃点月饼吧。然后就在每个月饼上掰一点,撒在月光下。整个过程是那么自然﹐气氛却也有几份萧穆。祈祷的话语那么真诚,那么朴素。没有企图,没有索取,没有杂念。有的只是深深的敬仰,沉沉的热爱。
在那些已远去了的刀耕火种的年代里,月亮一直是劳动人民心中的美神。人们崇拜它,敬重它,拿象征着幸福和团圆的月饼祭拜它,也是希望它和它的皎洁能给尘世的人们带来平安和吉祥。这个习俗,一直在我们家乡世代相传。真得很难想象,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先祖们是对月亮有着怎样的情深,才能使敬月亮这项祭祀世世代代的流传下来。祖辈们对大自然的这种深厚的热爱,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才能使它流传至今。
离家多年,每次回家,看到村里到处散落的破砖烂瓦,四处蔓延着的凌乱杂草,心总会隐隐做痛。我知道,曾经的村庄已在记忆中渐渐萧条了。也不知如今每年的中秋节,母亲和乡亲们是否还会敬月亮,对月神进行膜拜。“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昔日粗犷深情的老歌﹐却也透出些许抹不掉的苍凉。那些曾对大自然的仰慕与虔诚都去了哪里?是被岁月抖落了,还是被时光带走了,没有人知道。真的希望这些曾世代相传的民俗,以及先辈们曾对大自然厚重无边的挚爱,能在我们的手中,能继续发扬和传承下去﹐而不用担心是否会遗失和消亡在沧桑的烟波里
后来身在异乡,每年中秋,就再也没有吃过母亲做的月饼。每每看到大街小巷铺天盖地的月饼,总会起远在家乡的白发母亲和她做的月饼。乡愁也总不期而至﹐如雨后春笋般疯长。那一个个样式简朴口味纯正的月饼,曾凝聚了多少我们对幸福的期盼,对美好的向往。这也是多年来,我对母亲做的月饼念念不忘的主要原因。吃月饼时那暖暖的温馨,浓浓的亲情,拜月亮时那深深的虔诚,无声的庄严,多年来总在心头飘荡,梦里萦绕。也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漂泊的日子。
古人道“父母在,不远游”,而常年身在异乡的我,却无法在已跨进六旬门槛的母亲身边尽孝。每每想起,总有无限悲凉。想母亲在青丝染白发的暮年,还得为子女牵肠挂肚,心里不是滋味。真恨不能多替她承担一些命运的重荷和尘世的凄风苦雨。太多的思念,无尽的牵挂,也只能叮嘱在汉中工作的妹妹代我回家看望母亲。每想到此,心里的愧疚总在不停的泛滥。
人生若还有能温暖到可以安放灵魂的地方,不外乎两处:一处为童年,一处为故乡。童年是生命的始发点,故乡则是梦想的放飞地。当它俩心手相牵,在我们脑海里浮现时﹐我们的心底﹐总会浮现出温情的镜头,怜悯的眼神,让人落泪的老歌。
又是一年中秋时,浓浓相思寄何处?看那明月圆润如玉,看那月华溶溶如水。真恨不得插上思念的翅膀飞回故乡,来到母亲身旁。吃她做的月饼,和她一起敬月亮。多想依偎在她身旁,诉尽心中情,静赏天上月。有时想想,在那些充满艰辛遍布苦难的岁月里,母亲为了将我们从嗷嗷待哺的婴孩养大成人,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这一切在我身为人母后,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如今走在路上,若遇到和母亲年龄相仿头发花白的老人,总会不由自主的多看几眼,我的目光里有敬佩,尊重,更多的是深深的疼惜。
每年中秋的明月,都已成為我心中的“感恩月”。它总在時時提醒我,要学会感谢,要懂得感慁。不管是在为事业忙碌打拼﹐还是在为生活匆忙奔波,一定要记得远方那已被称为“留守老人”的父母。正是他们,在苍老的暮年,在孤寂的家园,还在为我们守候着心灵深处的那炉暖﹐那个家。也唯有他们每天都能平安健康,我们的世界才会安然,我们的灵魄才有所依托。
每年中秋节﹐在“感恩月”如银似水的月光里,总会有我连绵不断的祝福和祈祷:愿人人常存感恩心﹗愿天下所有父母都安康!
小时候,中秋是孩子们翘首期盼的节日。浓浓的月饼香,西瓜、葡萄甜以及父母含笑慈爱抚摸孩子头发的温情一幕,让童年的记忆充满了鸟语花香的芬芳。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享受到美味的大餐,平日忙碌辛苦的父母,停下脚步,将深情的目光投向孩子,那样的中秋节日无疑是孩子们的乐园。晚上的“盛宴”,食物一字码开,激发着孩子们的味蕾。月亮悄悄爬上院落的高墙,洒下银白的光,皎洁明亮。远处,还有孩子们的欢歌,空中的蝉鸣,合着家人的盈盈笑语,一切都那么诗情画意。
求学离家千里,中秋是淡淡的思念与乡愁。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圆人缺,望着一轮明月,我的思绪飘向了远方。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你们还好吗?吃着香甜的月饼,也一定想我了吧?情长水浓,比不过亲情依恋。再美的月光,多饱的圆月,没了家人团圆乐,也少了完满和美意。常常,我咬着月饼,情思绵绵无限延伸。故乡的月,故乡的人,永远携刻在我的记忆里。
忘不了18岁的春天,亲爱的父亲在冰冷的地下与我们阴阳两隔。那年的中秋,我一人走在校园里,月光的清辉静静洒在我身上,内心充满了悲哀。想小时候父母单位分八块月饼,四个孩子都抢着要。有一年中秋,母亲带弟弟妹妹回老家,父亲将单位分的月饼都给了我。我欣喜若狂,背着月饼上学校,创下了一天吃八块月饼的最高记录。我记得晚上,父亲慈爱地看着我吃月饼,怜惜地说,慢点慢点,没人跟你抢。而我自私的只顾自己,都没想到硬塞给父亲一块。
没有父亲的中秋节,总有淡淡的愁云挥之不去。月圆人不圆,人世间最大悲哀。
工作了,成家了,有孩子了,中秋的含义更意味着大圆圆。无论山高水长,总想着这一天,与家人团聚欢颜。有一段时间,父母与公婆在同一城市,两边都盼着我们回去,谁也不愿自己的家人冷清孤寂。我和老公常为此愁闷,不知感情的天平将倾向哪一边?为了公平,一天跑两家,在一个城里来回穿梭。两顿豪华盛宴,吃的肚溜圆。
如今,我的孩子长大了,也开始离家千里。中秋那天,我遥望着皎洁的明月,思念悠悠,牵挂着异乡的孩子。月月年年,中秋情意深。从古至今,毫无改变。
岁月的脚步,穿透了生命的痕迹,春去春回,花开花落,转眼,又是一个中秋
秋天,因落叶凋零而萧条,秋天,也因丰收而喜悦,秋天是美好的,却也有着几分凄凉。
中秋之夜,是亲人团圆欢聚的时刻,全家人做在院中的大树下,品着各种口味的月饼,听着虫鸣,共赏那轮明亮完美的圆月,这是多么温馨的时刻。
然而,对于远离家乡,在外求学的我们,在这一刻只能对月成影,以影为伴,举目思亲。泛着一种孤独的寂寞感,心酸油然而起。虽然,我们在此读书,离家并不远,却依然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尽管有“好男儿志在四方”的雄厚气魄,可又有谁能抛开亲情,在这佳节之夜独自开心呢?
雨,散落着天空的惆怅;夜,寄寓着大地的情思。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大雨将街火迷失。雨帘撩开我的记忆,脑海中浮现出一张张熟悉的脸孔,不止有家人,还有那些曾经“患难与共,同甘共苦”友。今夜,他们又在哪里?是否都与家人欢聚在一起?
静静地看着窗外;听着淅沥的雨声,脑海慢慢变成了空白,陷入了沉思。
三年高中生活,漫长而短暂,时间在不经意间就从身边溜走。要怎么样度过三年的学习生活呢?想起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话:“生命是宝贵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所以我想:只要曾经奋斗过,追求过,也就无悔了。
思索着,雨声小了,街静了。
眼睛湿润了,眨着眨着,呼吸平静了。
云散了,星亮了,温馨的祝福插上了翅膀,借着星辉,轻轻飞进亲人的梦中--中秋节快乐。
又是一年中秋至,我在阳台上看月亮,却见乌云满天,只有那一块遮住月亮的云朵,透着月儿的光。
曾几何时,我似乎很少去注意八月十五的月亮,阴晴圆缺,本就是大自然的规律。那时家里有个圆,那时我心里也有个圆,很圆很圆的圆。那时候的我从来不懂得去担心,这个圆会有缺损的一天。就算有那一天,那也应该是许多许多年以后,我很理所当然地以为。
婚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我和他在娘家门口吃着豆芽馅的月饼,一边抬头看天,不由地问:怎么十五了反而看不到月亮?母亲笑嘻嘻地凑过来,轻轻摸我鼓起的肚皮,说:月亮在这儿呢,多么圆!
于是,当我肚皮上的月亮瓜熟蒂落,我也成了母亲。从此我心里的月亮更圆了,我依旧不曾去注意天上的那一轮月儿。
只是三年前那个中秋前夕的夜晚,我在窗台下忙碌,抬头看见一轮圆月,心里想:看来今年十五的月亮应该会很圆的了,好多天没看到爸妈了,十五快到了,忙完手里这件事该去看看他们了。
而那个八月十五到来的时候,我却跪倒在母亲的遗照前,止不住眼里的泪,也止不住心里的血。母亲呀,这到底是为什么?我见到你的最后一面在十多天前,我听到你说的最后一句话在十多天前。那天我经过家门,匆匆进去,迎面见着你,你说:又老睡不着,睁眼到天亮。我说:药有坚持吃吗?药一定要坚持吃下去!然后我就又匆匆而出。我以为,再过些天空闲了就去看你,跟你说说话。心里虽惦记着你,却总是安慰自己:过些天就去,过些天吧!你却突然地横空离去,带走了家里的那个圆,留给我的是一辈子的愧疚。
总以为还有时间,时间却狠狠地惩罚了我。
总以为我是爱母亲的,母亲去了,我却发现自己是那么不可原谅。
空气里飘来马路边上手工饼店烤月饼的香味,打开的电脑上,QQ群里的好友也正在热烈地讨论各地月饼的特色,而在另一些网页上,各种各样的灾难新闻却依然让人心情沉重。
死亡是这样的势不可挡,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以摧枯拉朽之势毁灭着人间一个个的圆。在大自然的淫威面前,生命本就不堪一击。而人类却还要自酿灾祸,用别人的健康、生命换取个人的利益,满足一己之欲。每天做着损人利己的事,却心安理得地以为死亡与自己无关,结局自然是害人亦害己。
每天接踵而至的灾难新闻已经多得让人心趋于麻木,却依然有敏感的神经被刺痛着;特别是在这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死神仿佛就跟在我们背后,一不小心就会被掳了去。
所以我们总是说:活着就好,还活着就是万幸的事情。
那年中秋节的早晨,我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一边选购菜蔬,一边看着身边的人们。他们或者吆喝着买卖,或者大声地讨价还价……我在一个个小商贩脸上,一个个买菜人的脸上,仍然读到了期待,读到了希望,读到了对生活的热情。很多时候,我就喜欢在这样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慢慢走着,看着,空气里充杂着菜肉的气味,鱼的腥味,鸭屎鸡屎的臭味,水面店的油爆葱香味……连同忙碌的人们身上的汗味,都让我感受到最强烈的生存的气息。他们在活着,我在活着。还活着的人在活着。
迎面遇到一个熟人,他也刚失去了母亲。他正在跟一个妇人说话,那个妇人手臂上有一道至少10厘米长的褐红色的伤疤。我一边跟他打招呼,一边忍不住去看那道伤疤,心里竟有隐隐的痛。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家家都有个难圆的梦。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有着这样的伤那样的疤。这就是人生!人生苦短,人生苦痛,所以当我们看到佛说“人生一切皆苦时”,便有了深深的共鸣。然而也因为苦痛,所以我们更应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眼前人。
所以不管如何,我还是愿意努力去营造快乐的气氛,家的气氛。人生中,总有些圆已经破损,永远无法弥补。人生,总是无法圆满。也许,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老同学阿碧仔曾经教我唱的那首《水调歌头》的曲调我至今记得,从昨晚起就一直在耳边回响。就是白天走在路上,挤在市场里,我仍不断地在心里哼唱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有些凄伤的调子,然而真的很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是一年中秋明月夜。推窗远望,辽阔的蓝蓝天幕上,一轮皓月当空,银辉一泻千里。房屋、田地、树木、村庄都好像笼罩上了一层朦胧的轻纱,宁静清幽,若隐若现。秋虫呢喃,宛转悠扬,一唱一和,琴瑟和鸣……
每年中秋节,母亲总是准备好一条新鲜的大鲅鱼,斩头去尾做红烧鱼,留下中段做鲅鱼水饺。俗话说得好,好吃不如饺子。饺子一直都是我喜欢的美食,更何况是我们胶东的鲅鱼水饺。每年的中秋,我和姐姐无论再远再忙都要回家和母亲一起包鲅鱼饺子。我负责和面,取出两瓢面粉,打鸡蛋于碗中,加入适量的水调匀后慢慢倒入面盆,边倒便和面,直到面粉成为柔软的一个面团,盖上保鲜膜醒着。
此时母亲用刀从尾部开始,直直向前把鱼剖开,取出中间及两边的鱼刺,然后用刀慢慢刮下鱼肉,姐姐将五花肉和鱼肉剁成肉糜,一同放入早已准备好的小盆中,加入适量的本地名牌正宗海水盐、极鲜的酱油料酒、自家的花生油、温水泡过的花椒水,然后用筷子用力不停地顺一个方向搅拌,水的多少非常关键,多了鱼的鲜香减淡,少了饺子就不会鲜嫩。一直到肉馅非常粘湿为止,然后将韭菜切成碎末放入盆中轻轻搅匀,牛奶一样白白的馅中点缀着点点新绿,爽心悦目,而此时面团也醒得差不多了,取出来放到面板上揉面,反复揉和直到面团细腻光滑劲道为止。
手起刀落切下一块面团,搓成一个细长条,刀切剂或者用手扯按扁,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饺子皮。姐姐和母亲负责包饺子,饺子快要包好了,我就取柴生火,一会大锅中的水开了,热气升腾,母亲把包好的两大盖水饺慢慢倒入翻滚的开水中,用勺子轻轻地推几下防止饺子粘锅,然后盖上锅盖,开锅后打开锅盖,向沸腾的锅中均匀地洒上冷水,然后盖上锅盖继续旺火煮,点两次冷水锅开后,饺子就煮好了,大锅内沸腾的水面上浮满了肩并肩的饺子,看着锅中沸腾的水饺,我的心思也沸腾了,一锅鲅鱼水饺饱含着母亲浓浓的深情爱意啊!
母亲麻利地取大盘捞出,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了桌,晶莹剔透薄如蝉翼的外皮泛着点点绿意,盘旋缭绕的热气中,圆滚滚白白胖胖的大馅饺子鲜香四溢,我情不自禁地大吸几口气,和姐姐一样按耐不住自己急切的心情,每人拿起一个饺子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鱼鲜肉香,在唇齿间久久萦绕。那鲜鲜的汤汁顺着嘴角往下流,瞬间流淌到全身的'每个细胞,回味无穷。一家人围着饭桌和和美美地吃着团圆饭,其乐融融。
饺子象征着团团圆圆,也由于饺子状似元宝,因此也寓意着滚滚财源的祝福。在我们胶东半岛不仅逢年过节必包饺子,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即便普通平常的日子,老百姓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饺子这道美味佳肴。每年中秋节端起饺子碗时,我总会想到爷爷,想到爷爷每年中秋吃完饺子总是感叹“下次吃饺子要等到立冬了”,年纪幼小的我并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小孩嘴馋,难道爷爷也这样心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明白了爷爷这话语的含义。
早年的爷爷带着两个伯父、父亲、姑姑在大连安家落户,两伯父均在大连结婚成家。随着年龄的增长,爷爷的故乡情结越来越浓,终于带着尚未成年的父亲和姑姑回到了老家,刚回来的时候全家身无立锥之地,爷爷辛辛苦苦地盖房子,每天早起晚归劳动挣工分养活一家老小。姑姑后来嫁给了威海的姑父,又由于单位工作调动去了西安,因为在离家很远的小镇读高中,也由于那时的交通信息都不发达,我没有见到爷爷最后一面,如今,父亲二伯父和姑父也先后离去,从此天人永隔,留下我心中永远的痛。
月是故乡明,情是故乡浓。远在他乡的伯父、伯母、姑姑您们都好吗?愿皎洁的月光捎去我远隔千里的真挚祝福与问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又到一年中秋节,看着那轮皎洁的圆月,心头萦绕着万千思绪,翻腾不息。
回想起小时候,每年中秋节的夜晚,母亲都会早早地做好晚饭,饭后,父母会带着我们五姐妹,围坐在一张桌旁,一边赏月,一边讲着有关月亮、有关嫦娥的故事。有时,父亲还会拉着二胡,饶有兴趣地为我们五姐妹所唱的《彩云追月》伴奏。母亲这时多半会微笑着坐在桌旁,带着特满足的神情,看着我们父女在自娱自乐。
那时,村里还没有用上照明电,同村的伙伴们,晚上都爱来我们家玩。我想,他们一定是陶醉在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了。小时候,每年的中秋节,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让人怀念。
等我们几姐妹各自成家后,几乎每年的中秋节,都会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买上月饼和水果不约而同地带着儿女回到娘家,热热闹闹地陪父母一起过中秋佳节。记得女儿两、三岁大的时候,特别喜欢唱歌,父亲经常会用口琴和二胡为女儿伴奏,有一年,还饶有兴致地教侄女和女儿他们几个学唱《爷爷为我打月饼》,在中秋节的晚上,父亲拉起他心爱的二胡给几个孩子伴奏,爷孙几个一起为全家献唱助兴。一边赏月,一边开展我们家的庆祝活动,孩子们十分开心,父母的脸上乐开了花,我们也感到特别快乐。
那时,我们一来担心家里人多会累着父母,二来怕孩子多,聚在一起太吵太闹,于是大家商量了一下,就由姐夫提出,下一年开始,以后每年中秋节由我们几姐妹轮流回家陪父母过节,以免父母太累。父母听完后,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暗淡了下去,母亲忙连声不迭地说:“不累!不累!过节人多才热闹,再说每年也就是过节时,我们一大家子人才能整整齐齐地聚在一起,平时哪能聚在一起呢?况且,一年下来也就屈指可数的几个节日才能一家团圆……”母亲说着说着,眼眶都有点湿润了,大家连忙一起承诺:“来年还是会带着孩子们回家陪父母过中秋节。”之后,再也没人敢提这个话题了。
只是,好景不长,才过了几年,我们相继外出广东务工,差不多有十几年都没能聚在一起陪父母过中秋节,每年只在中秋节那天打电话给父母说声“节日快乐!”父母只能听到我们通过电话线传递的节日问候,却不能享受儿孙绕膝的怡然之乐。
我带儿子回到老家的这几年,几乎每年都有回家陪父母过中秋节,大妹一家有时候也会回家陪父母过节,虽说陪父母过节的人也不算少了,但家里在外的亲人占多数,就算有我们陪着父母,依然很难看到父母的脸上绽放出亦如从前的那种喜悦神情。因为,父母想要的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过节,在父母的心里,这个家少了谁不在家过节那都是不完美的。
这两年,二姐夫妇已回到老家,前不久,夫和小妹也已回老家了,小妹夫也准备回家了,而女儿和大外甥都在长沙工作,距家也不远,今年,我们这一大家有望团聚在中秋月圆之夜。前两天说起这事,母亲特别的开心。父母一年一年的老了,家里的人口增加了很多,但一家人齐聚一起的时日却是极少的,每次过节,母亲都会念叨,“今年,谁谁谁又没在家过节。”
随着日月的轮回交替,父母日渐苍老,每逢节日就愈发的想要儿女陪伴在他们身边,特别喜欢那种热闹的节日气氛萦绕在他们身畔。仔细算算,我们能与父母一起过的中秋节也不会很多了,真希望这个中秋节,母亲不会再念叨“谁谁谁又没在家过中秋节……”亲人们,赶紧回家过中秋节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愿每家每户,都能人月两团圆。
中秋节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
相传在远古时代的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并成为帝王,可是他愈来愈暴戾,多番施行恶政,成了大暴君。有一天,后羿从王母娘娘的手中求得到一包不死药,只要吃了不死药,就能长生不老。嫦娥知道后为拯救苍生免受后羿永远的统治,就把不死药全部吞下,然后变成了仙女,往月宫飞去。百姓们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渐形成了中秋节赏月的风俗。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快到了,家家吃饼赏月,喜看中秋圆月。合家团圆,那当然然也少不了必备的月饼,月饼在我心中象征着团圆和美满,现在月饼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形状各异,为的就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可是这样的月饼真的好吃吗,我说不,其实重要的不是月饼的味道,重要的是跟谁在一起吃,敢问有几个做子女的能在中秋月圆之夜能陪父母吃月饼赏月呢?倘若中秋不能跟父母相聚团圆,就算你吃到再美味的月饼,心里也不是滋味吧?
说到这里让我情不自禁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候的中秋节,我家住在农村,那时候家庭条件不好,只有逢年过节我才能吃顿丰盛的饭菜,所以父亲清早就到街上买菜,当然也少不了月饼,中午做了一桌的丰盛午餐,让我们大吃一顿,晚上全家人就做坐在桌子一圈边吃月饼赏月,月到中秋分在明,全家在一起谈笑风生,交织成一片灿烂记忆,现在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父母一天天老去,我也渐渐的长大懂事,直到踏入社会,因为工作的原因每逢中秋都无法与父母相聚,我才深深体会到了独自在异乡的内心孤独,和父母的期盼,童年那种无与伦比感觉不会再有了,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黯然沉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用王维的诗句描写我此刻的心情真是恰到好处。
俗话说“年怕中秋,月怕十五”,意思是说一过中秋一年也就快过去啦,每月一过十五,这个月也就很快过完了。是啊,中秋节马上就来临啦,年关也将紧随着而至。这不仅令人叹惜时光飞逝,也让人不觉就回忆起往事来。想想,自己已经有好几个中秋节没有在家过了。每到中秋节,除了快递些月饼之类的东西回家和打个电话向家人问候一声外,剩下的就只有思念和回忆了。记忆中在家过节的情景也在这时变得清晰起来。
我不知道我怎会有如此的感慨,是我长大懂事了?还是每个人都如此?昔日中秋的欢声笑语,谈笑风生,现在都变成了多愁善感,如果时光可以重来,我情愿一直都生活在童年里,永远也不要长大,因为只有这样,我才有更多的时间跟家人团聚。
都说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自从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就开始爱着我们,直到永远。
父母年纪大了,他们对子女别无所求,只希望在他她有生之年,能多陪陪他,让他们安享晚年,就是最大的欣慰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到那时后悔也晚矣!
守望一株莲的心事,独倚阑珊,轻轻地吟唱着,月缺是画,月圆是诗。月亮是我们永恒守望的家园。
今夕何年,今夕何夕,所有的思念都给了月亮,所有的柔情蜜意都破门而出。
月上枝头的相约,让千年的守候牵手长久,满月盈杯,对影邀月,谁的豪情还在夜风中独吟。
谁低眉弹弄情思绵绵的绝唱?
谁的眼神流露这么美好的回忆?
谁幸福如花的思念,在今夜演绎着生命的聚散离合?
在一轮月亮的暗示下,我们叩开门扉和诗歌一起诞生在婉约旖旎的夜晚。清凉如水般的月光倾泻在思念的扉页,照亮着万家灯火的团圆。
我站在无眠的窗下,翩跹于天涯彼岸的守望,相守与母亲的牵挂,心底是一片温柔与感动。一双深情的双眼,在枝头湿漉漉的搁浅。
几多期盼,几多柔情,天涯咫尺的情感,亦如浓浓夜色里脉脉含情的守望。溢满内心的相思,被一轮皎洁的圆月一语道破。
亲近一首优美的诗歌,久违了的清香,遗落下语言的碎片,成为我美好的怀想和病根。而此时回家的脚步正被一壶思乡的烈酒死死纠缠。
我的思念与一轮最圆的月亮最先取得默契。素笺轻展,情润笔端,随手一阕就能吟醉,轻携一曲悠古晕染生命的缩影。前世今生的聚散离合一写就是千年,长长短短的俳句刻满缠绵的字句感怀的软语。
八月十五的内容被包装在一盒精美的月饼里,在诗歌的引诱下,走进语言与精神构筑的情感领地。缓步于唐风宋词,浅唱在雅韵情深的筝弦。
一缕青丝盈绕指尖,抚琴一曲,高山流水,所有的情感诗人都醉倒在一轮圆月下,颤抖的手竟握不住一句简短的祝语,意味深长的双眸中分明有灼热的泪花闪动。
八月十五的夜晚,一盒月饼只为这轮圆月展露甜蜜的芳香。
一杯浊酒,袒露你我今夜的心事,娉婷曼妙的华姿,竟能应和古典的韵律。
而那挂满风铃的门楣,可否是你丢弃多年的牵挂?
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古今吟唱。
一种高贵典雅的意象,雅俗共赏。
一轮圆月千里之外的思念。
一笺照亮千古的词曲填满思乡之愁。
你肠胃里搅动的诗句,是瞳眸里眺望家园的万般柔情。
你是一个千年的存在,一阙永远浅唱的词曲,天上人间;你的温柔刺穿我多情的胸膛;你的阴晴圆缺,分解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今夜月光皎洁,而思念依旧。
永怀一段思念的心情,是月亮对我们的情有独钟。
今夜月光盈盈,相思绵绵。瑟瑟秋风亦如情人的眼波拍打着我无眠的额头。生命的门扉,因为有月圆之夜的相伴就幸福无比。
苏公的那一阕清词把你打扮的美轮美奂,在万千的仰望中,只一杯酒,楼台醉了,月亮媚了,也美了你我久违的心情。
美丽千年,风情万种,脉脉情深的眸子,谁让你瞩望于梨花带雨的回首,凋落空蒙不再启唇,不再企守,也不再落泪。
于月光妩媚的八月中,我悄然回归最初的柴门。
时隔多年,我年轻的忧思能否保持唐朝时最初的美丽吗?
西楼之上,又有谁能梳理我月缺月圆的心事。
想家的人在一回回的旅途中。一杯杯浊酒中,一轮轮圆月下,独守一份憔悴的思念。
想家的人平安的将家门叩响。
月圆的时候,一曲高歌欢腾的世界。
一声温馨的祝福点亮了心境。
一盏渔灯温暖了孤独的心灵。
这是生命中最圆满的向往,也是生命中最亮丽的风景。
花谢花开,经过峰回路转,越过千山万水。
当面对思念的家园,当举手叩响门扉之际,我们的心灵都敞开着,我们的心中都有一轮皎洁的圆月。
从月缺走进月圆,从思念走进思念。
千里之外的过客,用比月亮更动人的歌谣照亮漫长的路途。杯盏空悬的知音是我今生的唯一。
谁能及希望于你始终如一的誓言呢?唯有朗朗明月与我共同守候这千年的问候。
生命的门扉,因为有月圆之夜的相伴就幸福无比。
今夜我的诗歌已盛满祝福,直逼月亮的家园。勿须精美的文字,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浓浓的夜色弥漫着诗歌亮丽的风采,等待佳节的祝福烙满我的骨骼和血液,这声音和美而动听。
在美丽的月光下,我们写下优美的诗篇,写下千秋的祝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一个美至极致的日子,一个让人由生诗情的日子 。
浩渺苍穹,一轮明月,盈盈清辉,投落人间,她曾圆过多少思亲的梦, 她曾滋润多少枯渴的情,她曾慰籍多少牵系的心…… 她,远远地美着,大而圆满,朗朗生辉;她,默默地挂着,专而无语,孤傲冷清。有如冰雪中的红梅,高高地居于最美之所在,若即若离,难以触摸。她就这样与我们保持着那段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让我们借着那一寸寸朦胧的想象和思念而温暖。 这样的月啊,撩起了多少人的心事, 炎黄子孙流淌的血脉里,或为故土,或为故人,或为那一段段挥洒不去的往事而对这轮明月魂牵梦萦,寄予了更多怀想、更多迷惘,更多离愁别绪。 沐着月光,想起了那个关于嫦娥、吴刚、月桂和玉兔的千年不老传说。明月啊,你可知否一个少年曾经的悠悠心事么?广寒宫外的那棵桂树其实早已根植在许多人的心中了。又是一年中秋月,人间桂花纷飞落,苍穹一月的盈盈清辉里,飘落了满空寂静柔美的馨香! 沐着月光,想起了可爱的家乡人过中秋的万般景致。
当凉凉秋风赶跑喧夏的浮躁,当五谷归仓带来丰收的喜悦,人们的心情也随着秋日天高云淡风清的熏陶之后渐趋宁静平和。中秋的脚步缓缓走来,月光柔柔地洒向大地上的一切生灵,洒向那星星点点温馨弥漫的万家灯火,树林、田野、村落如梦一般安详。亲人们围聚在小桌旁,就着土地的芳香,尝月光一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颜色呢? 沐着月光,想起了那些意蕴动人的咏月古诗。绘景涂色、神韵极佳、读来妙趣横生的就有“天上月一轮,水中月一双”、“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共说三潭同一月,谁知一月映三潭”、“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秋月亦是有灵性的,诗有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嫦娥思尘三百六,泪羡人间又团圆”……细细想来,真有几多感慨:人生如朝露,我们是没有理由不珍惜生命中的每一轮圆月的。 又一暮然回首,中秋月又将悄悄地爬上这片明净的夜空。
抬头仰望星天,月光清朗无边,天空高邈深邃。持一壶老酒,掬一杯相思,让这份独有的绵长情怀亘古下去吧!相隔遥远的人啊,今夜我们分享的是同一轮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