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写景散文精选3篇

这里是美丽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优美写景散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优美写景散文 篇1

读朱自清的散文,就像读意境优美的好诗,读者的心灵常常可以得到净化和陶冶。请看《绿》里的一段描写:“我的心随着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着她,但这是怎样的妄想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在这段精彩的描写里作者通过比喻、拟人、联想等艺术手法,将梅雨潭的色彩、光泽、质地等诸多形态和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主观感情,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当读者面对着如此优美秀丽的景色,感受着作者熔铸于景中的那种强烈而美好的情思时,又有谁的思想不会受到震撼呢?又有谁的心灵不会被深深地打动呢?

读朱自清的散文,如同观赏和品味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荷塘月色》宛如一幅色调朦胧的水墨画;《绿》又仿佛一组颜色明丽的水彩画;而《威尼斯》却又如同一幅颇具西洋风格的油画。几篇散文给人的审美感受又各不相同:《荷塘月色》呈现的是朦胧之美,文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绿》描绘的是艳丽之美,字里行间洋溢着勃勃的生机和作者对生命的由衷赞美;《威尼斯》写的是异国风光之美,画中充满了浓浓的欧洲情调和作者对威尼斯古老文明的咏叹。这些都令人心旷神怡、留恋不已。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朱自清散文的又一大特征。《荷塘月色》中,作者描写景物以“淡抹”为主。文章开头,作者这样写月光:“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还是淡淡的。”这就为全文定下了一个色彩的基调。正因为一切都笼罩在“流水一般”的月光下,所以固然景物都是朦胧的、若隐若现的。那“浮起在荷塘里的薄薄的青雾”,那“笼罩着青纱”的“梦一般”的叶子和花,那“一团团的烟雾似”的树色,“树梢上隐隐约约的”一带远山,无不感受着一种淡雅朦胧之美,给人以轻柔、绰约的审美愉悦。在作者笔下,《威尼斯》又仿佛一组油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多以浓墨重彩来描绘威尼斯的风光。读着:“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因花团锦簇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上荡漾,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了。”江南的水乡是什么景象?是“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浓艳,是“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澄清。红的火热,绿的醉人,作者以此来比喻威尼斯的风光,不仅使人们领略到威尼斯的明媚艳丽,而且使人们感受到这座古城焕发的勃勃生机。那么《绿》中的景物有何特色呢?作者在梅雨潭所见到的景物是“微微的云”“飞着碎玉的瀑布”“小小的梅雨似的”水花,这里的景物,色泽晶莹,色调淡雅,而梅雨潭呢?却又是“满眼醉人的绿色”,它柔和明亮,纯洁。它绿得“浓淡得宜”,既不像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鹅黄的底子显得太淡,又不像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碧―似乎太浓。这样的描写,不尽使人想到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对于美女的描写“东家有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若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绿》中对梅雨潭的描写和《登徒子好色赋》对美女的描写,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吗?他们独具匠心的语言美不都是恰到好处吗?

优美写景散文 篇2

一、“醉”美的结构

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体现。《醉翁亭记》在摹山、状水、述情时,以一条主线——欧阳修的主观感受“乐”字贯穿始终。全文布局匠心独具,文章的起承转合无不统摄于作者主观感受和体验的波澜起伏之中。

文章开始交代醉翁亭的位置,从“环滁皆山”而到“西南诸峰”之中的“琅琊山”,接着又从“琅琊山”引出“酿泉”,最后才点出“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真好比导游引路,使读者渐渐步入佳境;远景近景中景的特写似电影镜头逐次拉开,引人入胜。

写山水的目的是抒发“得之心而寓之酒”的“乐”,围绕“乐”字一路写去,游人不绝于途表现人情之乐;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表达了“宴酣之乐”;山鸣鸟啭,飞荡林间,显示了“禽鸟之乐”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表现太守寄情山水自我陶醉的“游而乐”。就这样因景生情,因乐抒情,围绕“乐”字行文走笔,犹如一根银线上结出粒粒珍珠。

文章“前者呼,后者应”,多处伏笔,多处照应。藏墨于首,显志于末。开篇说“太守”道“醉翁”,其人到底是谁却不言明,埋下伏笔。在写尽“乐”字之后,篇末揭出,深意自出。诸如文中“太守乐”呼应“山水之乐”,乐自山水来,太守乐就有了根据;“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又与前文“暮而归”呼应;“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照应“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年事既高,又放情山水,太守醉就有了着落……总之,《醉翁亭记》结构上写景抒情有机融合,以“醉”的表象寄寓一个“乐”字,前呼后应,层次相因,逐步推出,使文章的艺术境界不断加深。

二、“醉”美的意境

散文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其意境美是读者与作者发生共鸣的重要因素,作者把外界的境界——景物与自己心中的境界:喜怒哀乐高度统一,达到具体事物与思想感情自然融合,使读者如临其境。

文章开篇大处着眼先写亭的远景,“望之蔚然而深秀”。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展示其丰姿,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接着描绘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直抒胸臆,道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抒情的基调。以下又从两个方面营造一幅幅美景:写亭四周之境,以“乐亦无穷”表现欧阳修纵情山水;写滁州官民同乐,显示政治清明的景象,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就这样,由景生情,情景交融,达到了环境与心境的统一,景和情的统一,意和境的统一。

我们透过字里行间,自然便走进了作者创设的意境之中,体会到了《醉翁亭记》委婉从容,情致满篇,如散文诗一样的优美意境。

三、“醉”美的语言

《醉翁亭记》全文仅四百多字,简约而不失其丰腴。写景写人,惟妙惟肖,抒情记游,酣畅淋漓。这无不得力于欧阳修散文语言的妙用。

(一)句式骈散并用错落有致。欧阳修在文中大量运用了骈偶句且长短错落,富于变化。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一早一晚,句式整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一春一夏,排列工整,下面写秋冬之句又与写春夏的句式参差有变,就这样,骈句与散句配合,骈散相间,使文章摇曳生姿,华彩照人,极富韵味。不但读起来音韵铿锵,而且更能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二)用字可谓绝妙,昔人感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的用字,“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一“翼”字,将亭之情,亭之景,亭之形俱写出,如在目前,可谓绝妙矣。其他如“渐闻水声潺潺”的“渐”字,“泻于两峰之间者”的“泻”字,“云归而岩穴暝”的“归”、“暝”字,“颓然乎其间者”的“颓”字等,也都用的非常准确、生动。

至于虚字的运用,《醉翁亭记》一文中的“者”、“也”二字,回环往复赞咏也大有特色。欧阳修在文中以“者”、“也”虚词结句前后呼应,声调十分优美,兼之句内“而”字的巧用,读来韵味别致。全文用了21个“也”字煞句,形成一种十分新颖别致的咏哦句调,使文章洋溢着一种平和、愉快的情调,造成回环往复的气势,既增加了文章的艺术魅力,却又毫无单调重复之感。

另外,在修饰的运用上也独具匠心,大量的比喻,对偶,设问等,还有“互文”“错综”等辞格的运用:“风霜高洁”,“泉香而酒洌”用的是“错综”手法,在表达上使语气矫健多变;“至于负者歌与途,行者休于树”,写“负者”有“歌与途”的,也有“休于树”的;写“行者”有“休于树”的,也有“歌于途”的,是“互文”的运用。

优美写景散文 篇3

【关键词】 散文;审美功能;广泛涉猎;心得感悟

散文重在抒写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思,结构自由灵活、题材广泛多样的一种文体。杂文、小品、随笔、报告文学、游记等都属于现代散文范畴。优秀的散文不但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开阔人们的视野,启迪人们的智慧。

现行语文教材中散文所占篇幅最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中学散文教学上让散文教学更大程度的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优化高中散文教学法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三种意识

对于文章整体的把握,根据散文文体特征,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就要有三种意识:

1、“独特意识”。抓住散文的特征——“贵在有我”,引导学生潜心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深入挖掘作品的“独特与深刻”的“情思”,找到作品中的那个“我”,体悟出“我”的个性。

2、“鉴赏意识”。审美阅读能力,包含审美感受力与审美鉴赏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转自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不仅感受散文的美,而且要从遣词造句、音韵节奏、文脉气势、修辞手法上分析它何以产生美的效果。让学生“跳出来反观”,依托审美的感性认识,深化其思想涵义的深刻精妙之处,精化其人文情怀的感人之处。

3、“语言意识”。引导学生“披文入情,高度重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高质量地培养语感。抓住作品中那些最有教学价值的语言加以咀嚼,如朱自清的《春》中,对主题“春花图”中几个关键词:让,赶趟儿,闹着,散,眨等,写出了百花争春的繁盛,最后三段中的娃娃新,姑娘美,健壮青年,不仅包含比喻、排比等修辞,而且抓住事物特征,突出主题,以及抒情式的表达,熟练掌握和运用鉴赏语言的方法。

二、发挥语文审美功能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的确,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中学散文教学更是美育的重要阵地。因此采用鼓励吟诵法教学,吟诵是学生对文本的朗读,学生通过对散文优美文字的语感体验,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形象的内在意蕴,唤起学生对作品和对自身生命力的体验和确证。语言文字的东西是需要反复吟诵的,尤其是散文,一定要给学生吟诵文本的时间,因为散文生动的语言无需教师做过多的分析,过多的分析会破坏散文原有的意境,而通过朗读,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情感自然而然地就表达了出来。学生的吟诵为课堂教学拉开了情感的序幕,也实现了文本对学生的美的传递。同时,教师应用充满激情的声调来朗读文中富有情感的语段,用美的语调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进散文的美丽殿堂。教师自身的朗读应比磁带、课件中的录音更具感染力,教师的优美朗读能造成一种声音在教室回荡的艺术效果。好的散文语言就如同诗一样优美,在朱自清的抒情散文中,语言优美流畅,朴素简洁,清新隽永,给人以美的享受。他注意修辞,语言优美,用字遣词功夫颇深。朱自清擅长运用整齐而又有变化的短句,加之有规律的停顿,抑扬有致的句调,从而构成了自然活泼、明快错落的抒情节奏。例如《绿》描写了梅雨潭和它的绿色。作者写坐在梅雨亭看到的景色时云在头上流着,草丛透着绿意,瀑布冲下,撞击在岩石之上,飞花碎玉船落下,恰如朵朵白梅,又如点点杨花,如此描绘静观景物,真如工笔画一般,读来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因此,在学习时,可以先为学生描绘一副“绿意盎然”的画面,通过这个特定的审美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领悟文本所营造的美学意蕴,从而使其受到审美熏陶。

三、广泛涉猎散文课程资源

散文教学既要看到著名作家和作品,也要看到作家写作的亮点以及写作目的,抒发作者内心怎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突出散文文体、散文风格的多样性的,展示散文的语言艺术的。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本,也要重视利用课外资源。散文是美文,对于散文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文化积累,散文是体现对人生,对生活,对生命认识的一种文体,因此在广泛学习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教师的课内与课外资源组合,学生的课上与课下的资源搜索,全面广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散文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大量广泛地引用相关课内外课程资源,指导阅读和写作。加强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直接引起教育观念、方法、手段、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学生的主体性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方面将有全新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必要性、掌握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形式、把握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原则。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明确教学目标,根据需要选择校外课程资源。

2、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进度选择校外课程资源,数量要适当,课程资源要配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

3、易用性(包括经济性)和可行性原则:校外课程资源必须容易操作,省时、高效。

4、多种感官配合原则:使用校外课程资源时,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淅,促进学生的理解。

四、要求学生写出心得感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