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散文最新6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下面是美丽的编辑帮大家收集的怎样写好散文最新6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散文怎么写 篇1

1.体味情感。如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对景物进行描写,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景物描写对文章的主旨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理清思路。因写景文章结构灵活多变,主旨隐藏于文字之间,多从文章线索和写景顺序上来考查。

3.表达效果。考查文章中某一句话或某一段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时也会考查修辞手法的使用及作用。

4.语言意蕴。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写景文章的一大特色,对语言品析命题常从这个角度设题。

5.抒写感悟。主要考查同学们对人、对物、对景的感情态度。

1.熟知景物描写的作用。

首先,我们应从思想内容上考虑。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抒发感情;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突出主题;交代背景。其次,要从结构思路上考虑。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起线索过渡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同学们答题时可结合文章的思想内容与结构综合来回答。

2.把握结构,理清思路。

写景文章,结构尽管灵活多变,但是有一条基本的写作思路,即文章的前一部分为揭示主旨作铺垫,后一部分则卒章显志,结构多为总―分―总或分―总。线索则是文章反复描写的对象,要抓住文章描写对象的特征。思路大致归结为三步:主要的景物和人――次要的景物和人――揭示主旨。对主要景物和人的描述是为了直接揭示文章的主旨,对其他景物和人的描述除了起到与前者形成对比、反衬等作用外,还有引出对象、作铺垫等作用。

3.注重表达的修辞效果。

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同学们需熟知这几种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如议论、抒情在写景文章中的作用无疑是画龙点睛、揭示主旨。修辞手法在写景文章中最常见,同学们需了解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常用的修辞手法,掌握每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这样就可以分析出文章在景物描写时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以及这种修辞手法的使用在这里表现了景物的何种特点。

4.瞻前顾后,品析语言。

理解文中某个词语的含义时,同学们要紧密结合上下文,扣住景物的特点,把握人物心理,密切联系文章中心,先看词语本意,再分析词语的引申义或比喻义,看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或事物的什么特点。

5.拓展思维,抒写感悟。

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紧扣题目要求,将文章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说出真话,道出真情,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一、戈壁风景

杨宝奎

来到戈壁滩已近两个月了。记得刚进场的时候,看到胡杨树上树叶还是金黄金黄的,而现在被凛冽的寒风已吹得全部飘落了。恰巧早上下了一场霜,原来光秃秃的树枝上全挂满了银霜,地上的枯草也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花。再向远处看,一排排沙枣树,树干粗糙而挺拔,密密麻麻的树枝被白霜装点着,着实是银装素裹,唯有那挂在枝条上的沙枣一串一串的,一片一片的闪着红光,格外醒目。

在一棵沙枣树下,有一个农民朋友正在拾捡着被风吹落在地上的沙枣,头上的皮帽子早已挂满了一层霜雪,口中呼出一团团白气,看不清脸庞,只看到他粗糙的一双大手,捡起地上的沙枣来双手敏捷而有节奏,就像两只饥饿的母鸡啄食着地上的玉米。我好奇地蹲在他旁边,学着他的样子也捡了起来。沙枣比花生米大一轮,橘红色的表皮非常光亮滑润,轻轻地一剥,薄薄的表皮破了,里边露出了乳白色的沙枣粉。“这沙枣粉可以吃吗?”我和拾沙枣的农民聊了起来。农民朋友操着浓重的甘肃话说了起来:“这沙枣可是我们这地儿一宝啊,沙枣属温热性的,剥开外面的红皮,把沙枣放到清水中浸泡,有一夜工夫,沙枣粉轻轻地一揉搓就搓下来了,沙枣粉烤干后甘甜可口,我们这里比较穷不舍得这样吃,而是放到玉米粉中混着吃,煮成了粥,也可以放到面粉里蒸成馍,我们这里的娃儿们都喜欢喝沙枣粥,吃沙枣馍。你们没见到我们这里的娃儿们一个个胖乎乎的,小脸红扑扑的吗?都是吃沙枣馍吃的,他们冬天也不怕冷,也不得感冒,可好了!”“这沙枣核有用吗?”我问道。“有用,将沙枣核洗净晾干,可以做成枕头,沙枣核做成的枕头松软、舒服,夏天枕起来凉凉的,有安眠作用,我们这里的人枕着它很快就能睡着。”“这沙枣树好种吗?”农民朋友头也没抬随声答道:“在这戈壁滩上大部分是野生的沙枣树,人工栽它也很省事,早春截一根稍粗一点的树枝,在地上插得深一些,浇上满满的一桶水,第二年秋天就可以结沙枣了。”

不一会儿农民朋友就捡了一大包沙枣背在肩上,向远处的村庄走去,最终我也没看清他的脸。我站起身来,细细端详这一排排沙枣树,有一种崇敬之情。灰褐色树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像藤条一样紧紧地缠绕在树干上,十分坚硬;树上的枝条是那么的繁茂,在白霜的包裹下,像黎族姑娘头上的银饰,一闪一闪地发着银白色的光;再向上看橘红色的沙枣就像红宝石穿成的珠帘,一串串又连成了一片片,整整红了一片,在银色的枝条映衬下是那么耀眼那么璀璨。

在这么恶劣的环境里仍然有这么强的生命力,我确实被冬天的沙枣树所感动!在这茫茫戈壁滩上还有这么美的景观,我的确被冬天里的沙枣树的美丽而折服!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1月31日)

1.本文写的是戈壁冬天里的沙枣树,第一自然段写胡杨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写戈壁冬天里的沙枣树,为什么要着力写与农民朋友的谈话?

3.沙枣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4.这篇散文的开头、结尾从结构上和表达效果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二、写不尽的江南

雨明

每每到江南,人未到,心先柔润起来,湿漉漉的宛若轻轻一攥,就有清清的流水轻灵而落。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醉倒在江南迤逦的湖光山色中,也不知道有多少风雅诗人写就华彩篇章,可江南是写不尽的,一如江南的雨、江南的水、江南的风情……

最喜欢的风景,就是灵秀的江南小镇,垂柳依依,白墙青瓦的小屋依次排列在水边,袅袅娜娜的炊烟,懒懒散散地氤氲着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勤劳的水乡妹在溪水边洗衣服,乌黑的长发,蜡染的碎花布衣服,挽起的裤脚,耳鬓边上似不经意插着的一朵小花儿,时不时撩一下头发,静静的流水在她面前欢快地舞蹈着,一条温顺的小狗眯缝着眼睛,在她身边享受宁静,这是怎样静谧和美的图画呢?

最喜欢江南的花儿,恣意大胆地开放,全然不顾你的目光。那些花儿从不抱怨生长的地方,在水渠边,在小桥下,在人家石板台阶的缝隙里,甚至在有细小裂缝的墙上,只要能立足,就灿烂地擎起那些鲜艳与美丽,有些花儿连叶子都很少,只有那一朵硕大的花朵得意地欢笑着,?

喜欢坐在小小的乌篷船上,晃晃悠悠地在水道漫步,那是何等的享受呀。拨开垂柳,细细品味江南的水,水面丝柳袅袅,水雾氤氲缥缈,远处镜湖潋滟,眼前鸥鹭嬉戏,还有那天边的点点万里归帆,擦肩而过的各样小船;岸边,你能听到吴歌轻轻、软语呢哝,那些细致温柔羞涩的江南女子,西施般的袅娜娉婷,又是怎样让人陶醉的风情?楼台亭阁里,多少才子吟诗作赋,多少姑娘歌舞绣纺,在淡淡香气缭绕中只见衣袂飘然、红袖盈香,又?

喜欢江南丝丝缕缕、缠缠绵绵的雨。那雨是有灵性的,懂得人的感受一般,时而淅淅沥沥,时而如泣如诉,间或点点滴滴,总让人有一种想把心事一起放飞在雨中的冲动,于是,来到雨中,尽情沐浴在这样温柔的触摸中,清清凉凉、滋润舒爽。这样的时候,总会想起最柔软的故事,情愫在雨中舒展着,一如干净叶子上慢慢滑动的水珠,晶莹而妩媚。

喜欢江南的绿,那种无边无际的、无处不在的绿。在江南,绿色主宰着一切,水是绿色的,所有的土地都覆盖了绿色,树叶的绿鲜亮而洁净,甚至连飘落的雨也是绿色的。在这样的绿色海洋中,你的心很静很静,眼睛也极舒服。阳光下的江南,绿得滋润而清澈,绿如同要流动起来。

江南是什么?是悠闲自在的乌篷船?是默默无声的青石小桥?是弯弯曲曲的风情雨巷?是风姿绰约的曲苑?是矜持绝美的荷花?是静静的回廊、雅轩?还是那缠绵的竹笛、箫管、丝竹?我说,江南是水的诗行,是雨的轻歌,是柳枝的婀娜,是宽宽窄窄小桥的灵秀,是绵绵密密的桨声灯影,,

……

来到江南,把梦里江南的柔媚细雨写进我的诗里,把江南的石板拱桥搬进文字中,迎着江南的桃红柳风,饱蘸江南的柔翠烟霞,写对江南的钟情;江南的琵琶清音把我灌醉,江南的莺燕鸥鹭带我入梦,江南的梅竹秀气缠绕身边,沉浸在江南的细腻婀娜里,你如何能写尽美妙如烟的江南?

(选自《润・文摘》2010年第9期)

1.本文题目是“写不尽的江南”,文章主要写了江南的哪些景色?

2.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两个黑体词分别改为“袅娜”和“懒散”好不好?为什么?

3.下面两个句子分别是从第三、四自然段的句末抽出来的,请根据意思还原。

A.怎能让人不流连忘返

B.怎能让人不痴迷

4.根据文中的画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在横线上再补写两个比喻句。

春天来了,几阵清风,数番微雨,洗去了冬日的沉重。大地透出了嫩绿的颜色,花儿们也陆续开放了。若照严格的花时来说,她们可能彼此见不着面,但是在既非真实,也非虚妄的园中,她们聚集在一起了。不同的红,不同的黄,以及洁白、浅紫,颜色绚丽;繁复新巧的,纤薄单弱的,式样各出新裁。各色各式的花朵在园中铺展开一片锦绣。

散文怎么写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教W;文眼;情感;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1501

高中语文教材里散文模块比重较大,由于散文文体的特殊性,对于如何展开有效的散文教学一直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以下几点提高散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供读者参考。

一、抓住文眼,体会主题

每篇散文之所以能做到“形散神聚”,是因为都具有一个中心线索――文眼。教师在散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眼,体会主题,感知散文的结构与韵律之美。

例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全文1600多字,运用了40多个秋字来描写秋景,非但没有使文章显得枯燥乏味,反而读起来更加生动优美。本文的题目明确而又深沉,“故都的秋”就是此篇散文的文眼,“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指一种文化底蕴;而“秋”字则确定了描写的内容,与“故都”联系在一起,达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艺术境界。“清”“静”“悲凉”为文章的题眼,形象地勾勒出故都之秋的特点。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景,抒发了对故都向往、眷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在教学生把握本文主旨时,要注意穿插作者思想感情的时代性,其中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留下一定阴影,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也夹杂着一丝苦涩。

抓住了文眼,也就明确了文章主题,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才不会有偏差。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正确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散文的特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梳理文章中的“形”是怎样的结构特征,文章中的“神”又传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只有“形神”兼通,才能推动高中生散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由境入情,引发共鸣

散文之所以给人美的享受,是因为其中借助景物营造出生动的意境,意境里又暗含了作者真挚的深情。意境与情感有紧密的联合关系,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对意境的解读与情感的传输结合起来,让学生由景入境,再由境悟情,去聆听、感知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散文的独特魅力。

例如,《江南的冬景》全文没有直接写景,而是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侧面烘托了一份闲适、清淡的意境。文章引用诗句较多,比如“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等,使整篇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尤其是“泊一只乌篷小船”中的一个“泊”字更是点染出了悠闲、宁谧的意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引学生展开想象,这只乌篷小船很可能是刚忙完一天的营生,终于回家了。可它似乎并没有沉寂,还在等待着明天的启程。若换成“系”则会显得沉闷呆板,毫无生气;若换成“靠”则又显得太过匆忙,破坏了场景的意境。可谓是一字传神!全文体现了“自然之美是心灵与自然的融合”的道理。整篇行文跌宕多姿,有着说不尽的余意,化不开的情,散文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

有的散文侧重写景,有的散文侧重记叙,但不管怎样的文章都少不了情感的表达,而且不仅仅是为了写景而写景,为了记叙而记叙,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抒情。散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和体会作者的情感,真正融入其中,达到情感的共鸣,这是散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三、自主阅读,倡导个性

受到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大多数学生对散文的阅读一直停滞在“模式化”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一味采用灌输式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一成不变,而且相当枯燥乏味,致使学生对散文的兴趣不浓,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所以,在散文教学中,教师不妨突破传统模式,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形成个性化阅读模式,调动学生学习散文的动力。

散文怎么写 篇3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内容散、章法散、笔法散;而神不散则是说题旨鲜明,意蕴贯通。不论内容怎样“散”,总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不管结构笔法如何散,总有内在韵味、情趣笼罩全篇,或清新、或隽永、或华美、或古朴,情趣虽异,归旨却一。

按照表达方式和内容的不同,散文可以分为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写意、议论随笔等四大类别。写人叙事类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达对象,借写人叙事以抒情写意的散文,如2006年全国高考散文阅读《阳光的味道》。写景状物类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如2006年全国高考二卷散文阅读《绵绵土》。抒情写意类散文是以抒情为主要手段,辅之以描写、记叙和议论,重在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如2002年全国高考散文阅读《长城》。议论随笔类散文是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表现作者思维成果、显示独特理趣和哲思的散文,如2001年全国高考散文阅读《门》。

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卷中一个重要的板块,是除作文板块之外分值最重的部分。下面以2006年全国高考试题《阳光的香味》为例,浅谈散文阅读的规律与技巧。

阳光的香味

林清玄

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未,一季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蛊开,苦苓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绽出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①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做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山堆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来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哲学。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我闻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谷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个大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谷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流泄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原因。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昙花的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

[注]①稻埕:这里指晒谷场。

《阳光的香味》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又称《光之香》。林清玄是台湾著名散文作家,三十多年来写了近百本书,且本本畅销,被海内外誉为最有影响力的当代华语散文作家之一。他的散文作品,一向以文笔流畅、思想深刻、境界高雅而著称,大多探讨人生意义,始终追求真、善、美,被喻为“台湾文化的良心”。《阳光的香味》同样体现了林清玄散文的一贯特点。

本文有四个阅读应试题:

1.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2.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6分)

3.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6分)

4.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 (4分)

如何做好本文的这几个应试,根据阅读的一般规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自我暗示,进入审美期待。

散文阅读一般在试卷第五版块,同学们在此之前大约经过一个小时的紧张“拼搏”,心理开始疲惫,思维有些懈怠。此时进入阅读量最大的散文阅读,如果不及时调整状态,思维就容易抑制,不能兴奋起来。怎样调整状态呢?一是自我暗示,二是寻找兴奋点。自我暗示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节。比如:暗示自己,散文是艺术的花园,可以让心灵得到休息,让精神得到放松,有曲径通幽之妙,有探幽览胜之美。这样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之后,就会产生愉悦、轻松、活跃的审美期待。但要保持这种感受,还需要不断地在文本中寻找兴奋点。比如:“阳光的香味”就值得琢磨, 阳光有“香味”吗?“我”怎么没有这种体会吗?看作者是怎么解释的。当你带着疑问进入阅读情境的时候,疑问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奋点也会越来越多。

二、整体阅读,把握文本意涵。

散文怎么写 篇4

嘉善县实验小学五(2)班 冯溢昕

昨天上午,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期中考试。为了能取得好成绩,前晚我复习了好久,什么默写呀,听写呀,背诵呀的。为了确保课外题目也做对,我还做了一张自测卷。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一拍胸脯,胸有成竹地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整理就绪,便急匆匆地赶往学校。本想去学校再看几眼语文书,不料7点40分就开考了,考试时间为80分钟。我看了看腕上的电子手表,心里有了数。试卷很快发到我手上,填好姓名和学号,我“扫视”了一下整张试卷,哇!作文内容真难写,竟然要占30分!我的心不禁提到了嗓子眼儿。不过我还是从头开始做,边做边想这作文写什么,怎么写。嘿!做到第三大题,我便傻眼了:这“不()而()”怎么写呀?卷子上列出了“不欢而散”和“不翼而飞”,还要写两个!我懵了。别急别急!我安慰自己,静下心来就能想出答案了。噢对!“不约而同”!我激动得无法形容,赶紧写上了答案。还有一个空怎么办呢?我绞尽脑汁,思索了好久都没想出来。算了!编一个吧。就“不呼而散”吧!

怎样写好散文 篇5

写好散文,不仅要靠精神涵养,文字上的功夫也是缺不了的。

散文最讲究味儿。一个人写散文,是因为他品尝到了某种人生滋味儿,想把它说出来。散文无论叙事、抒情、议论,或记游、写景、咏物,目的都是说出这个味儿来,说不出一个味儿,就不配叫散文。譬如说,游记写得无味儿,就只好算导游指南,再也没有比无味儿的散文更让人厌烦的了。

平淡而要有味儿,这就难了。酸甜苦辣,靠的是作料。平淡之为味儿,是以原味儿取胜,前提是东西本身要好。林语堂有一妙比:“只有鲜鱼才可清蒸。”袁中郎云:“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惟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平淡是真性灵的流露,是本色的自然呈现,不能刻意求得。

说到这里,似乎说的都是内容问题,其实,文字功夫的道理已经蕴含在其中了。

如何做到文字平淡有味儿呢?

第一,家无鲜鱼,就不要宴客。心中无真感受,就不要作文。不要无病,不要附庸风雅,不要敷衍文字,不要没话找话。尊重文字,不用文字骗人骗己,乃是学好文字功夫的第一步。

第二,有了鲜鱼,就得讲究烹调了,目标只有一个,即保持原味儿。但怎样才能保持原味儿,却是说不清的,要说也只能从反面来说,就是千万不要用不必要的作料损坏了原味儿。作文也是如此。林语堂说行文要“来得轻松自然,发自天籁,宛如天地间本有此一句话,只是被你说出而已”。话说得极漂亮,可惜做起来只有会心者知道,硬学是学不来的。我们能做到的是谨防自然的反面,即不要做作,不要刻意雕琢,不要堆积辞藻,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故作高深,等等。由此也许可以逐渐接近一种自然的文风。爱护文字,保持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天然健康,不让它被印刷物上的流行疾患侵染和扭曲,乃是文字上的养身功夫。

第三,只有一条鲜鱼,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锅汤,冲淡了原味儿。文字贵在凝练,不但在一篇文章中要尽量少说和不说废话,而且在一个句子里也要尽量少用和不用可有可无的字。文字的平淡得力于自然质朴,有味儿则得力于凝聚和简练了。因为是原味儿,所以淡,因为水分少,密度大,所以又是很浓的原味儿。事实上,所谓文字功夫,基本上就是一种删除废话废字的功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谈到普希金的诗作时说:“这些小诗之所以看起来好像是一气呵成的,正是因为普希金把它们修改得太久了的缘故。”梁实秋也是一个极知道割爱的人,所以他的散文具有一种简练之美。世上有一挥而就的佳作,但一定没有未曾下过锤炼功夫的文豪。灵感是石头中的美,不知要凿去多少废料,才能最终把它捕捉住。

写好散文,前提是有好的感受,剩下的事情就只是不要把它损坏和冲淡。换一种比方,有了真性灵和真体验,就像是有了良种的肥土,这都是文字之前的功夫,而所谓文字功夫无非就是对长出的花木施以防虫和剪枝的护理罢了。

散文怎么写 篇6

散文以其所借助的不同的发表、传播媒介可以做多种划分。比如,可分为纸介散文和非纸介散文。

纸介散文有报纸散文、刊物散文、传单散文等。论功能和传达方式,它们各有其特点。比如报纸散文和刊物散文既有一致之处,也有一定的区别,可以在刊物上发表的散文不一定适合在报纸上发表,等等。从读者的角度讲,纸介散文的最大特点是阅读的随意性较强,可以在书桌前看,在公园里看,在火车飞机上看,甚至上厕所时看;可以坐着看,躺着看,蹲着看,爬着看,还可以拿支笔边画边记边看;今天看不完,明天接着看;还可以剪贴、保存下来,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

非纸介散文有广播散文、电视散文、手机短信散文、网络散文等。它们的功能和传达方式,也是各有特点。比如广播散文,主要通过声讯传播,诉诸于接受者的听力;优点是具有一定的灵便性,可与音乐相结合等,缺点是要受设备和播送时间的限制。电视散文,主要通过荧屏、声音传播,诉诸于接受者的视力与听力;优点是可与画面、音乐相结合,使散文的感染力得到增强,缺点同样是要受设备和播放时间的限制。手机短信散文,主要通过手机发、接短信的方式传播,诉诸于接受者的视力;优点是有一定的随意性,缺点是要受设备和篇幅的限制。广播散文和电视散文,伴随着广播和电视的诞生而问世,至今已有些年头了;手机短信散文和网络散文近些年才出现,属于方兴未艾的新事物。

所谓网络散文,即通过国际互联网发表、传播、欣赏的散文。国际互联网英文作“internet”。“net”是“网络”的意思;“inter”作为前缀,有“between”(在……之间)、“fromonetoanother”(由此及彼)和“together”(共同、互相、彼此)等意思。这就告诉人们,只要一上网,你就处在一张特殊的大网之中了,就成为这张大网的一个“结”了。这张网有多大呢?可以这么说,地球有多大,它就有多大。网上有多少个结呢?有多少人上网,就有多少个结;而且这张网是很特殊的,其特殊在于,一般的网,结与结之间,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距离,而在互联网上,结与结之间是几乎没有距离的。这便使网络散文具备了非网络散文尤其是纸介散文难以企及的特点:普泛性、快捷性、交互性、宽容性和宣泄性。

网络散文的普泛性是说,其参与者具有普遍、广泛的特点,不管你是什么人,作家,非作家;本国人,外国人;年轻人,老年人……只要你上网,你就可以成为散文的创作者、传播者和欣赏者,这一条是非网络散文尤其是纸介散文所不能比肩的。网络散文的快捷性是说,无论发表、传播还是欣赏,网络散文都是快速而便捷的。非网络散文如纸介散文、广播电视散文,其发表和传播,一般都要经过审阅、编辑、排版、印刷及录音、拍摄、制作等等程序,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周期;网络散文减少、压缩甚至取消了这些程序,一旦写成,马上就可以发表,随之便可传播;甚至可以边写边发表。网络散文的交互性是说,其作者和读者的身份是交互的,其反馈和交流是随时的、即时的、广泛的、日常的,如当前风行的“博客”(blog),即“网络日志”,就呈现出这种交互性。网络散文的宽容性主要是说,其受到的限制相对少,非网络散文往往要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制约,如纸介散文,就要受到题材选择、内容审查、版面安排、发表时间、印制份数、发行范围等等因素的制约,网络散文就不受或少受诸如此类的制约。网络的宣泄性与上述三性,尤其是宽容性有关:制约少了,宣泄就比较容易了。上网后,只要你不冲撞网管部门明示的那几根“高压线”,几乎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多长就写多长。于是,网络散文就出现了写个人遭际、命运者多,情绪化地发泄不满、不平者多,拖泥带水、拉拉杂杂者多的景况。 共2页,当前第1页1『作者:庞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