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狭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名家散文诗(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以便美的玫瑰永远不会枯死,
但开透的花朵既要及时雕零,
就应把记忆交给娇嫩的后嗣;
但你,只和你自己的明眸定情,
把自己当燃料喂养眼中的火焰,
和自己作对,待自己未免太狠,
把一片丰沃的土地变成荒田。
你现在是大地的清新的点缀,
又是锦绣阳春的唯一的前锋,
为什么把富源葬送在嫩蕊里,
温柔的鄙夫,要吝啬,反而浪用?
可怜这个世界吧,要不然,贪夫,
就吞噬世界的份,由你和坟墓。
照照镜子,告诉你那镜中的脸庞,说现在这庞儿应该另造一副;如果你不赶快为它重修殿堂,就欺骗世界,剥掉母亲的幸福。因为哪里会有女人那么淑贞她那处女的胎不愿被你耕种?哪里有男人那么蠢,他竟甘心 做自己的坟墓,绝自己的血统?你是你母亲的镜子,在你里面
唤回她的盛年的芳菲四月:
同样,从你暮年的窗你将眺见--
纵皱纹满脸--你这黄金的岁月。
散文诗的本质是诗,只是借用了散文的叙述方式,是用散文的瓶子装诗歌的美酒,所以,它得有诗心、诗意和诗情。没有诗心、诗意和诗情的散文诗,肯定不是好诗。如果是伪诗心、伪诗意、伪诗情,那更不是好的散文诗。吴长忠的散文诗具备了完美的诗心、诗意和诗情,是难得的散文诗佳作。
径寸之木,曲尽其态。说的是方寸之地,千姿百态,包罗万象,美不胜收。这是吴长忠散文诗的第一个特色。吴长忠的散文诗完全继承了传统散文诗的写法,中规中矩,却意象奇崛;篇幅短小,却博大精深。其行文简洁流畅,却风生水起;其情感恣肆,却不拖泥带水;其诗意千转百回,却质朴明了。海,蒲公英,向日葵,荷,雪莲,池塘,故乡,樱花,都以各种不同的文学姿态和意象,在散文诗的百花园里绽放美丽。吴长忠是美的追求者,也是美的发现者、美的创造者,诗心追求,诗意发现,诗境创造,为美而歌。不是激情澎湃,而是宁静低徊;没有壮怀激烈,却能水滴石穿。有感而发,出自内心。随性而为,水到渠成。整个诗作散发出的是一种飘逸灵动却真挚深沉的诗仙气息。
滴水击海,微言大义。说的是借物言志,见微知著,以小博大。这是吴长忠散文诗的第二个特色。吴长忠散文诗很少注重景物的具象描摹,而是注重心灵的瞬间感悟,是在一景一物中探求精神的寄托和思想的表达。他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不在历史的宏阔、题材的宏大,而在生活的细部和世界的细处,在俗事和凡物中体味生活,发现奥秘,揭示事理,品味人生。可谓滴水击海,微言大义。《看海》里,他感受的是“短暂面对永恒,渺小融入伟大”的精神境界;《蒲公英》里,他表达的是普通人平凡而高贵的品性;《忧郁的河流》里,他展现的是不同民族拥有同样的博大与坚韧:《读荷》里,他迷恋的是人生美而圣的历练过程;《樱花赋》里,他礼赞的是默默坚守中灿烂绽放的生命;《残荷》里,他看到的是惨淡暮秋中一池滴翠的希望之春;《向日葵》里,感恩与奉献是他寄托在向日葵中的情怀;《午后池塘》里,一池涟漪溅起的,是柳暗花明的人生风景;《故乡》里,游子对故乡永恒的爱,是谁都斩不断的血脉之根。
不必讳言,散文诗在中国文坛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一是没有名分,或者名分不清,是独立的文体,还是诗歌、散文,一直似是而非、含糊不清。二是备受歧视,多数人认为散文诗是小儿科,不起眼,创作者稀少,关注者寥落,理论批评更是屈指数不到几人。但无论中外,历史长河永远淹没不了散文诗的光芒,于无声处,我们依然可以听到散文诗的拍岸涛声。比如鲁迅的《野草》、高尔基的《海燕》,特别是泰戈尔的《飞鸟集》《园丁集》《吉檀迦利》等系列散文诗。我无意把吴长忠与这些伟人相提并论,但我期待散文诗园地里有更多的像吴长忠这样默默耕耘的劳动者、实践者和收获者,期待着更多的人与散文诗结缘、与散文诗恋爱、与散文诗同行。我也期待吴长忠先生在今后的散文诗创作中,能够千锤百炼出《海燕》一样的旷世奇文。
而在这部集子里,我更喜欢他为数不多的几篇散文。这些散文记人、叙事、状物,都文风质朴,情感真诚,不浮华,不矫揉,不造作,像乡野的泥土,结实而本色。不管他写鹰还是知了,是写拉煤还是给爷爷祝寿,写三个大嫂还是隔壁大哥,那抑制不住的乡风、乡味、乡音、乡情,都花草一般,从泥土中冒出,透着野花一样的淡淡芬芳和淡淡感动。在《鹰》里,我们不但看到了乡亲训鹰时的高超智慧和别样生活,还在这种别样生活和智慧里,额外地品味到民间乡野的别样知识和奇趣,品味到了乡情的几份奇美和一丝酸涩。《三个大嫂》里,三次民间平凡正常的工作经历,呈现了三个平凡生动的民间大嫂。三个民间大嫂对滴水之恩的刻骨铭记和感激,是对民间情感最质朴的讴歌。《欠交的学费》里,隔壁朱家大哥为“我”第一次上学交的第一笔学费,虽然只有区区五毛钱,却是“我”一生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一生都想着欠着记着的情,因为这样的情实在是太纯洁美好了,需要一生珍藏。《拉煤记》里,我拉不动时,那个不知姓名的大伯虽然只帮“我”推了一把,但“我”却明白了在前行的路上,也怎样在人最需要的时候,帮人推拉一把。《给爷爷祝寿》,虽然写的是孩童的孝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过鱼”这样的民间生活奇景。《知了》,不仅仅是描摹民间乡野知了的歌声,还有知了的歌声里所蕴含的禅味人生。我之所以在几篇散文里不断提到民间,是因为他用最简单的笔墨,抓住了民间最简单的表情、最简单的细节。这些最简单的民间细节和表情,是最本色和本真的民间情意和民间情感,最接地气,最动人心。我们的所有作品,都需要这样的地气。接不了这样的地气,就动不了这样的人心。走心的作品,一定是先走地气、从地气而来的。
关键词:高二语文;选修教材;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03
根据有关规定,高二学年语文除了要完成人教版必修五的教学内容之外,还至少要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语言文字应用》的有关内容。但是这些内容繁多,选修时间短暂,很多教师感到难以合理处理两者的关系,往往顾此失彼,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因为缺乏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删繁就简,使之更便于操作、更具实效。下面,笔者就着重谈谈整合的一些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一、科学安排,有序教学
一般而言,高二第一学期的上半学期就完成人教版必修五的教学内容,下半学期和高二第二学期就是学习选修教材的时间。这时,不少教师不知如何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造成不必要的脱节与低效。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各册教材的内在联系并做出科学的安排。例如把《语言文字应用》和《先秦诸子选读》放在第一学期的下半学期学习,先学习《语言文字应用》,再学习《先秦诸子选读》,前者用时四周,后者七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放在高二第二学期各用半个学期学习。
按照上面的安排来组织教学的目的是有序教学,提高效率。《语言文字应用》和《先秦诸子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构成语言文字与篇章的关系,先掌握语言文字再掌握篇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先秦诸子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与《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构成古今关系,先掌握古代的再掌握现代的,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至于安排教学时间的长短,依据教学内容的多少和难易来确定,目的是保证每一教学内容最基本的学习时间。这样科学有序地安排教学,有利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
二、重新整合,专题突破
选修教材内容繁多,重新整合教学尤为必要。对它们的教学处理,形式和方法多样,关键是如何才能做到恰到好处、事半功倍。下面着重介绍两种整合策略:
一是串联整合教学法。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在《致同学们》中说:“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而《先秦诸子选读》和《语言文字应用》中的《致同学们》说:“与必修课程相比,选修课程将为你们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根据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的这种特殊关系,不妨用串联的形式将它们重新整合教学。具体为将必修一至必修五有关文体的单元与选修教材相同文体的单元作为一个前后衔接的教学整体来组织教学,把选修教材的对应内容作为必修教材的有效拓展与延伸。这样,将收到意想不到的、令人更满意的教学效果。
譬如,必修教材一第一单元是中国现代诗歌,讲授这个单元的时候,教师应有意识地穿插学习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现代诗歌部分内容,特别是同一诗人的不同诗篇的拓展欣赏,如领悟了必修一《沁园春・长沙》的思想感情,接着就应引导学生体会选修教材中第二单元《贺新郎》的思想情感,赏析它们的异同。
同样,必修教材一的第二单元是古代散文,讲授这个单元的时候,也应穿插学习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有关散文部分的内容,特别是学了必修一司马迁的《鸿门宴》,就应结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司马迁的《项羽之死》来赏析。这样,既巩固新学习的知识,又及时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其他文体内容的学习依次类推。
按照以上的做法也许有人认为会打乱教材编写意图,其实这只是对学习时间和内容顺序有所调整,学习的整体内容没有改变,却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是板块整合教学法。除了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之外,还可以专题形式,进行板块教学,各个突破。这主要在高二第一学期下半学期和第二学期进行。整合的对象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和《先秦诸子选读》。可以按照文体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和《先秦诸子选读》重新分为诗歌和散文两大专题。
对诗歌专题的学习,先梳理我国诗歌的发展史。教师布置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到图书馆等查阅有关资料,弄清我国诗歌发展的过程,掌握各个朝代出现的重要诗人及其代表作,明确他们诗歌的风格和思想内容,然后通过课堂展示交流或办手抄报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接着,分点突破。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为依据,以探究诗歌的旨意、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声韵为突破点,引导学生精读重要的诗篇,进行古今对比阅读,明确赏析的切入点,把握阅读的正确方法,整体提高诗歌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如要探究诗歌的旨意,教师可以拿《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白居易的《长恨歌》与《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郭沫若的《天狗》来比较阅读,看看古今诗歌的旨意及其呈现方式的异同,从而正确理解赏析归纳旨意的方法,做到一课一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阅读同一单元的其他诗篇。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专题各个突破点的收获,提纲挈领地掌握核心内容,把厚的书读薄。
对散文专题的学习,同样先梳理我国散文的发展史。教师布置学生结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后面的《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自主查阅有关资料,全面理解我国散文发展的历史,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搭建平台,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
接着,分块突破。把散文分为先秦诸子散文和其他散文两块来突破。对先秦诸子散文的学习,可以大体按照学(上接第3页)术流派来进行,如儒家(《论语》《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重点学习《论语》和《孟子》,主要掌握他们的基本观点、说理方式和语言特点。
学习其他散文,主要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散文”部分进行比较阅读,以内容、结构和语言为比较点,把握古今散文的异同点,深刻理解我国散文的特点(形象性、逻辑性、抒情性、灵活性和趣味性),提高理解鉴赏散文的能力。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提炼,梳理我国散文的发展脉络及其基本特点,真正把握散文的精神内涵。
三、灵活处理,突出重点
对于每册选修教材,不必按部就班地从头到尾拉网式教学,而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主次灵活处理,突出重难点。正如《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编者的话》所说:“有条件的学校和老师不妨多讲点,有能力的学生不妨多学点(包括自学),其他学校和学生则可以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甚至‘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对《语言文字应用》的前三课可灵活处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学生分为三组,每组负责完成一课的学习,每组都有不同的任务与要求。各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相互探究、充分讨论,形成阅读成果。然后,教师安排若干节课给各小组进行展示交流、相互评价。最后是教师小结、拓展和检测。这样,把学生的学习移到课外,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对后面三课应重点落实,但也不要面面俱到,而应主次分明,删繁就简。譬如第四课《词语万花筒》的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重点掌握“多义词的不同义项”(词的本义、词的基本义、词的借代引申义、词的比喻引申义。)和“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深化、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第二节《词语的兄弟姐妹》,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同’与‘不同’之间”的“不同”,即词义方面有差别(词义范围大小的不同、词义轻重的不同、词义侧重方面的不同等。)、用法方面有差别(适用对象不同、搭配关系不同、词类和功能不同。)、色彩风格有差别(感彩不同、语体风格不同);第三节《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侧重学习“‘日新月异’的新词语”中的“‘新造’和‘新义’”“新词语是从哪儿来的?”;第四节《中华文化的智慧火花――熟语》,着重学习“熟语老大哥:成语”(成语是语言文字的珍品、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成语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和“熟语兄弟姐妹:惯用语、歇后语、谚语”。这一课的其他内容,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教师有针对性地检查。
总之,教无定法。对高二语文选修教材的处理,不应局限于某种做法,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做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争取寻找到最佳的处理策略。
我喜爱作家徐刚的作品,特别是《伐木者,醒来!》、《长江传》等不少报告文学力作和优美的散文随笔,令人激动不已,永难忘怀。我的小诗是:
疾徐有致荡心胸,
情韵刚柔各不同,
雄心如铁思如海,
诗文列阵笔作峰。
40年前,我作为文学爱好者,曾读过诗人、作家韩忆萍不少诗歌作品,对《走窑人的歌》印象很深。不久前,他赠我的《依然十里杏花红》散文集中,不少篇章质朴亲切、真挚动人。我将“忆萍诗人”作为藏头:
忆旧篇篇桑梓情,
萍踪处处是人生,
诗文真诚出肺腑,
人间漫道步从容。
著名女作家、韬奋新闻奖获得者韩小蕙十分敬业且著述丰硕,她的散文我很爱读。“小蕙康乐”是我的祝福:
大小由之笔生花,
兰蕙清幽吐芳华,
安康最是心中愿,
快乐长在绽奇葩。
蒋子龙的名作《乔厂长上任记》,曾让我十分感动。后来,读了他的其他小说和散文、随笔,也感受到一股阳刚之气。我写信表示钦敬之意,他在回信中谦称自己是个“小作家”。于是,“子龙大气”被我嵌入诗中:
赤子情怀阅历丰,
健笔龙腾写苍生,
心胸博大谦称小,
文如其人气如虹。
广东摄影家李少文,曾任职《黄金时代》,出版过多种作品集。不久前他新出的《小品摄影》,有不少创意独特、光影优美的佳作。我的赠诗是:
少长成宜意蕴深,
文心儒雅镜像新,
不比红棉花城艳,
凡人小品更温馨。
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设计家邓中和颇有成就,他不仅有很多优秀作品,而且发表了一系列出色的艺术评介和专业论文,我认为“中和大才”是恰当的评价:
中国书装一精英,
平和待人佳作丰,
恢弘大著图文美,
一代良才展鹏程。
著名作家韩石山,小说、传记等作品广受好评,颇有鲁迅杂文色彩的大量评论,行文犀利妙趣横生。《山西文学》发我诗稿后,他来信表示喜爱我的书法,我立即寄赠一幅。不久,他回赠一本《谁红跟谁急》文集,并且在扉页写了一大段热情的文字,实在令人喜悦。我写他的小诗是:
咬定岩石勇攀登,
跋涉千山阅历丰,
大著闻名惊俗世,
文坛百家显峥嵘!
友人刘佳利是著名音乐家刘天华的孙女,音乐素质很高,擅长演奏钢琴,她开设的钢琴班培养了不少莘莘学子。我将“佳利才女”嵌入小诗:
琴艺最佳动心弦,
淡泊名利性乐观,
一、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一)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1.《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其中风、雅、颂是诗经的不同体例;赋、比、兴是诗经的不同表现手法。
2.《楚辞》:其名称最早见于西汉时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又称骚体,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3.先秦诸子散文:《论语》是儒家思想最主要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看,是孔门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和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共20篇,语录体文集。《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是孟轲及其弟子编成的,共7篇。《荀子》是荀况所作,其中一小部分出自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是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4.先秦历史散文
编年体史书:《春秋》为孔子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
国别体史书:是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左丘明《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
纪传体史书: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反映历史事件。“二十四史”之首《史记》(共130篇,分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
断代史: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此体裁始创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5.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六义:《诗》《书》《礼》《易》《乐》《春秋》。
6.“乐府双璧”:北朝《木兰辞》和汉代古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7.《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编撰,我国第一部作家作品。
8.唐代诗歌和散文
初唐:“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两个流派(“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和两大诗人(李白、杜甫。杜甫的主要作品为“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中唐:新乐府运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稹和白居易并称“元白”,其中白居易的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为经典之作。
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李商隐擅长律绝,其诗富有文采,构思缜密,但用典过多,意旨隐晦,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杜牧的诗风格俊爽清丽,他长于七言侓诗和绝句。
9.宋代作家作品
(1)散文——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欧阳修的代表作《伶官传序》选自其编修的《新五代史》,他的另一部史书是和宋祁合修的《新唐书》,他的文集是《欧阳文忠公文集》。
(2)词——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北宋有柳永(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乐章集》)、欧阳修、秦观;南宋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其词名《漱玉词》)和姜夔。
豪放派:北宋有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号东坡居士)、范仲淹;南宋有辛弃疾(号稼轩居士,作品有《稼轩长短句》)、陆游。
(3)史书——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与《史记》一起被誉为“史学双璧”)
10.元代作家作品
(1)关汉卿: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这“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语言质朴,被称为“本色派”。
(2)王实甫:元代杂剧作家,其代表作《西厢记》,语言优美华丽,被称为“文采派”。
(3)马致远:元曲“四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杂剧《汉宫秋》、集《东篱乐府》收录小令104首,套数17套,附录残缺的套数5篇。马致远是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者之一。
11.明代作家作品
(1)施耐庵:主要作品为《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2)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主要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课文《失街亭》选自《三国演义》,为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3)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其代表作《西游记》是著名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是古典文学中最辉煌的神话作品,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新高峰。
(4)归有光:号震川。主要作品有《项脊轩志》(出自《震川文集》)。
(5)汤显祖:主要作品为《牡丹亭》(《闺塾》选自《牡丹亭》,主人公杜丽娘、柳梦梅和丫鬟春香),《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叫“临川四梦”,是戏剧史上的浪漫主义杰作。
(6)冯梦龙:主要作品为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共120篇。“三言”与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就。
12.清代作家作品
(1)洪昇:主要作品为《长生殿》(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2)孔尚任:代表作《桃花扇》,《哀江南》(选自其中,主人公李香君和侯方域)是一部写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剧。
(3)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主要作品为《聊斋志异》(《促织》《狼》《画皮》等出于此),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谈狐说鬼方式批判现实。
(4)方苞:字灵,号望溪,安徽桐城人。主要作品为《望溪先生文集》。桐城派创始人,以“义法”为宗,语言风格追求雅洁。
(5)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其代表作《儒林外史》(我们熟悉的形象有中举发疯的范进和吝啬成性的严监生)是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6)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主要作品《红楼梦》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古典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7)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吴沃尧,号趼人,自称我佛山人。
《官场现形记》作者李宝嘉,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字铁云,署名“鸿都百炼生”。
《孽海花》作者曾朴,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
二、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从新中国成立到当今的文学称为中国当代文学。高考文学常识的考查一般不涉及当代作家作品。
1.鲁迅和郭沫若
转贴于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三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一部散文诗集《野草》和多部杂文集(《祝福》选自《彷徨》,《药》《阿q正传》选自《呐喊》)。
郭沫若:我国新诗的奠基者,代表作为新诗集《女神》,另有历史剧《屈原》等。
2.小说家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子夜》《林家铺子》,小说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
巴金:代表作为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另有散文《灯》、散文集《随想录》等作品。
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赵树理:代表作为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小说《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
钱钟书:代表作为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
丁玲:代表作为反映土改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代表作《暴风骤雨》。
沈从文:代表作有中篇乡土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3.戏剧作家
曹禺: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话剧《茶馆》《龙须沟》,1951年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4.诗文作家
徐志摩:新月派主要诗人,代表作《再别康桥》。
闻一多:著名爱国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他主张诗歌创作要做到“三美主张”(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朱自清: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有《小桔灯》《寄小读者》,诗集有《繁星》《春水》等,散文表现“爱的哲学”,被誉为“美文”的代表。
(三)外国重要作家作品
1.一大起源(古希腊)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古希腊最著名的两部史诗。
《伊索寓言》:古代希腊寓言的汇编。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奠定了寓言创作的基础。
2.五大支柱(英、法、德、苏俄和美国)
(1)英国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合称“四大悲剧”)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喜剧有《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历史剧有《亨利四世》等。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拜伦: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是讽刺诗体小说《唐·璜》。
雪莱: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另有抒情散文诗《西风颂》和《致云雀》。
狄更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代表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
笛福:代表作有《鲁滨孙漂流记》等,是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
(2)法国
巴尔扎克: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有《人间喜剧》(91部小说的总称,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雨果: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莫泊桑: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羊脂球》《漂亮朋友》等。
莫里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创建者。代表作品有《伪君子》《悭吝人》等。
都德: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等。
罗曼·罗兰:法国思想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传记文学《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合称“巨人三传”),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
司汤达: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红与黑》。
大仲马: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
(3)德国
歌德: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思想家,德国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代表作是《浮士德》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席勒:德国杰出的剧作家与诗人,与歌德同为近代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剧本《阴谋与爱情》。
海涅:19世纪德国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和政论家,代表作为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4)苏俄(俄国和前苏联)
契诃夫:19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等,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普希金:杰出的俄罗斯民族诗人,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作品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其主要作品有抒情诗《自由颂》《致大海》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果戈理:19世纪上半叶俄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有讽刺喜剧《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
屠格涅夫: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罗亭》《父与子》《猎人笔记》等。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后半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作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高尔基: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著名的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母亲》是其代表作。
(5)美国
马克·吐温: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和《百万英镑》。
欧·亨利: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惠特曼:19世纪美国杰出的民主主义诗人,《草叶集》是其代表作。
转贴于
海明威:美国上世纪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等。
3.九根藤蔓(意大利、西班牙、丹麦、挪威、捷克、爱尔兰、哥伦比亚、印度和日本)
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伟大先驱,代表作是《神曲》。
薄伽丘:意大利人文主义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是《十日谈》。
塞万提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堂吉诃德》。
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品有《皇帝的新衣》《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易卜生:挪威剧作家,代表作品有《玩偶之家》等。
伏契克:捷克作家,代表作品有《绞刑架下的报告》等。
伏尼契:爱尔兰女作家,代表作是《牛虻》。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是《百年孤独》,该作品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川端康成:日本作家,成名作是小说《伊豆的舞女》,代表作品有《雪国》《古都》《千只鹤》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文学体裁常识
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的类别。它分为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四大类。
(一)散文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区别于诗歌、小说、戏剧,专指那些以写真人真事为基础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
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兼有抒情成分)、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的情感为主)和议论散文(以说理为主)。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主要指取材广泛自由,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主要是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常用的艺术方法有: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寓情于事,因事见情;寓情于物,托物言志。
(二)小说
1.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小小说)。按内容句可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按写作体制句可分为章回体、日记体、书信体、自传体。按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2.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 (1)神话传说(先秦两汉),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2)笔记小说(魏晋南北朝),如干宝的《搜神记》(又称志人、志怪小说)。(3)传奇(唐代),如李朝威的《柳毅传》。(4)话本(宋元),如《快嘴李翠莲》。(5)拟话本(明代),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6)章回小说(明、清),如《红楼梦》。
(三)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这里讲的戏剧实际是指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渲染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多种作用。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可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窦娥冤》)。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四)诗歌
1.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要求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
2.诗歌的特点:(1)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2)诗歌的语言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3)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3.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1)新诗·旧体诗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用白话写作的自由诗体,如《再别康桥》《我爱这土地》都是新诗;用文言写的格律诗称为旧体诗,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陈毅的《梅岭三章》。
(2)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多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近体诗是指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
(3)律诗·绝句(又叫截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
转贴于
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4)歌·行·引
三者都属古代诗歌体裁,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5)乐府·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新乐府,创于初唐。有三个特点:①用新题;②写时事;③不以乐为衡量标准。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6)标题·词牌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词的标题,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一首词或词的一段叫“一阕”,“阕”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7)散曲
散曲是宋元时代兴起的,由词蜕化而来的一种和乐演唱的歌曲。体式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一套中曲子数不定,少则两曲,多则不限;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结尾处多用“煞”,用多少遍没有规定。
(8)元杂剧
杂剧是宋金时期在诸宫调等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结合起来的戏曲艺术形式。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为“四折一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如《窦娥冤》就是旦本。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科”是剧本中对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作出的规定;“唱”就是唱词;“白”是宾白,宾白分为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着别的人物自叙心理)、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旦(女角色),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配角有外旦、小旦等;末(男角色),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配角有副末、外末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人物(如张飞、李逵);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
(9)宫调·曲牌
曲牌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如《长亭送别》中的《滚绣球》《叨叨令》《快活三》《四边静》《朝天子》《满庭芳》《五煞》等都是曲牌名。每一个曲牌,在韵上必须属于一种宫调;一种宫调下有的有若干个曲牌;宫调是音乐术语,表示声音的高低等,如《长亭送别》中的《正宫》就是一种宫调。
(五)古代其他文学体裁
1.赋。它是一种讲求文采、韵律,并具诗歌和散文性质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铺采摛隹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的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此时的赋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这时的赋叫“骈赋”;唐代由骈体转入律体的叫“律赋”;唐后到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的赋,称为“文赋”。
2.骈文。它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它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又叫“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注重修饰,往往影响内容的表达。唐代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
3.辩。辩即辨是非,辨真伪。其特点是通过批驳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4.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上说:“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5.说。它是古代议论说明的一类文体,与“论|”差不多。《文章辩体序说》上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如《师说》《捕蛇者说》。这类文章有的侧重于议论,有的侧重于记叙,叙事显理。
6.奏议。它是古代臣子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如李密的《陈情表》;“对策”是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7.序跋。序也作“叙”或“引”,性质如同今天的“引言”“前言”。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的一般叫“序”,列于书后的一般叫“跋”或“后序”。这类文章,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8.赠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作序的,称为赠序。后来,凡是惜别赠言的文章,未附于诗帙的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9.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铭文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10.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11.笔记文。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为特点的一类文章。其内容丰富,或历史掌故,或轶文轶事,或文艺随笔,或人物评论,或科学小品,或文字考证,或读书杂记等。如《世说新语》。
12.寓言。它是带有劝谕或讽谏性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它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予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如《郑人买履》等。
A、《秋浦歌》―――杜牧―――唐代―――诗歌
B、《北京人》―――曹禺―――现代―――话剧
C、《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英国―――小说
D、《欧根・奥涅金》―――歌德―――德国―――诗体小说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
C、《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
B、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的著名女作家,她的《笑》《往事》《寄小读者》等作品被认为是当时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
C、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的旧体诗,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
D、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是欧洲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只写短篇小说的杰出作家。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志》《柳河东集》《边城》的作者分别是陈寿、柳宗元、沈从文。
B、李贺、李煜、李清照三位分别是我国唐代、南唐、北宋初期的著名诗人和词人。
C、剧本《奥赛罗》、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和《儒林外史》的作者分别是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罗曼・罗兰和中国的吴敬梓。
D、小说《红岩》《红与黑》《伤逝》的主人公分别是许云峰、于连、涓生和子君。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B、明清时期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有施耐庵的《水浒传》、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C、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写有多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D、在我国,现代戏剧主要指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和舞剧,话剧是其中的主体。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近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B、杂剧在元代文学中有突出的地位,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孔尚任的《桃花扇》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等。
C、巴金,原名李尧棠,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小说《灭亡》《家》《寒夜》及散文集《随想录》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D、高尔基一生创作甚丰,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剧本、散文等。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写的自传体三部曲。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的旧体诗有古体和近体的分别。古体诗亦称“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有律诗和绝句。
B、明代的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作品都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
C、朱自清,字佩弦,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其《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D、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一生创作丰富,其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C、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以及叶圣陶的《倪焕之》都是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D、马克・吐温和欧・亨利都擅长写讽刺小说。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百万英镑》和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9、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传奇有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和白居易的《李娃传》。
B、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柳永的《雨霖铃》分别体现了这两大流派的特色。
C、由现代诗人、剧作家贺敬之与丁毅执笔集体创作的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荣获了1951年的斯大林文学奖。
D、《伪君子》《仲夏夜之梦》《钦差大臣》分别是法国的莫里哀、英国的莎士比亚和俄国的果戈里的喜剧作品。
10、下列文学常识连线正确的一项( )
A、“三言”―――拟话本―――明代―――凌初
B、《日出》―――戏剧―――曹禺―――陈白露
C、《激流三部曲》―――小说―――茅盾―――觉新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法捷耶夫―――保尔
11、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尉的女儿》―――莱蒙托夫―――俄国―――小说
B、《德伯家的苔丝》―――哈代―――英国―――小说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了五个系列,分别是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在“诗歌与散文”这一系列中,有五项具体的课程目标。下面笔者就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进行比较分析。
一、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这一目标提出了诗歌与散文阅读鉴赏的总体要求。从中可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被放在目标核心的位置。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它肩负着“德育”“美育”的目标,而对审美能力的锻炼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都需要长时间的引导与熏陶。审美情趣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偏爱。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走出少年、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审美情趣也从儿童趣味向成人趣味发展,因此,此时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平时接触到的资源如偶像剧、网络小说、娱乐节目往往带有通俗、浅薄、娱乐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对选修课本中优秀诗歌与散文的阅读和学习,学生可以在比较中自觉选择更有营养和美感的资源,在阅读中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的教学建议。这项建议将“诵读”作为核心概念,通过诵读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之美,体味蕴含在诗文中的深刻意蕴。
二、开阔阅读视野,理解作品内涵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这一目标表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程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量,重点体会诗歌和散文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在必修课本中,由于课时的要求,收录的课文是很有限的,学生的阅读范围较小;而选修课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选取古今中外大量名家名篇,学生通过阅读可以领略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特色。在这一小段话中,两次提到了“思想”。可见,课标对理解诗文的思想还是有很高要求的。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散文较小说、戏剧更为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而它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也具有教化的功能。因此,重视对诗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就是对学生的道德陶冶与教化。
在教学建议中这样写道:“应在一定的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这一建议突出了“点面结合”的策略。“一定的阅读量”对应了该课程目标的“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就是要有广阔的阅读视野,丰富的阅读内容。
三、精选重点诗文,研习传统文化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这一目标提出了对古诗文阅读的相关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它对古诗文阅读有两个层级的要求,一是读懂,二是背诵。要“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课标将古代诗文单独提出来阐述,体现出课标对古代诗文学习的重视。“读懂”就是要在翻译时做到“文从字顺”;而“背诵”则是倡导“熟读成诵”。古代诗文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感性的阅读理解其中的精髓,在西方文化符号泛滥的今天,保持一份精神的独立和身份的认同。
教学建议中的“精选重点,鉴赏研读”主要对应了该课程目标中的“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就是指对于不同难易程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在阅读上要有一定的区分,挑选出一部分富有价值、难度适中的作品进行重点学习,精读细读,而对其他作品可以进行泛读。
四、学习鉴赏方法,发现多维意蕴
“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这一目标主要从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出发,要求学生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学习诗歌与散文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感性认识上,还需要借助理论和方法对诗歌散文进行理性的认识。由于诗歌和散文属于两种不同的文体,因此,鉴赏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诗歌来说,可从格律和意境两方面赏析,而散文则可从语言、意境、艺术构思、表现技巧等方面赏析。
本课程目标给出的教学建议是:“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这一教学建议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作品的多维阐释。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侧重于鉴赏实践,边阅读边鉴赏,而不是一味讲授理论知识。
五、尝试诗文创作,鼓励学生实践
“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这一目标是对创作实践活动的指导,是对诗歌、散文学习的一个更高的要求,即将所学的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值得注意的是课标要求的只是“尝试”,因此,更强调的是学写诗歌、散文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对有兴趣尝试诗歌散文创作的学生应给予鼓励。”“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外报刊投稿。”这两项建议主要对应上述课程目标,表明了教师应有的态度——鼓励与提倡。刚开始创作的学生,文笔难免会生涩稚嫩,要多鼓励多支持,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激发学生不断创作的动力。举办诗歌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校园里形成热爱文学的良好氛围,教师应大力提倡。
六、利用媒体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的时代,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这项建议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应通过ppt展示、朗诵视频播放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这项建议要求教师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而资料的搜集也需要教师学会利用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体现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利用媒体资源,提高自学能力。
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