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母爱,人类才从洪荒凄凉走向荣昌繁盛;有了母爱,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爱,我们才从愁缕走向盎歌,从顽愚走向睿智;有了母爱,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历史的延续,理性的萌动,执倔的拼搏,平和的淡容,人性的回归。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母爱的短篇散文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我母亲八十三岁了,依然一头乌发,身板挺直,步伐稳健。人都说看上去也就七十来岁。父亲去世已满十年,自那以后,她时常离开深上海的家,到北京居住一些日子。不过,不是住在我这里,而是住在我妹妹那里。住在我这里,她一定会觉得寂寞,因为她只能看见这个儿子整日坐在书本或电脑前,难得有一点别的动静。我母亲也是安静的性格,但终归需要有人跟她唠唠家常,我偏是最不善此道,每每大而化之,不能使她满足。我母亲节即将来临,杂志向我约稿,我便想到为她写一点文字,假如她读到了,就算是我痛改前非,认真地跟她唠了一回家常罢。
在我的印象里,我母亲的一生平平淡淡,做了一辈子家庭主妇。当然,这个印象不完全准确,在家务中老去的她也曾有过如花的少女时代。很久以前,我在一本家庭相册里看见过她早年的照片,秀发玉容,一派清纯。她出生在上海一个职员的家里,家境小康,住在钱家塘,即后来的陕西路一带,是旧上海一个比较富裕的街区。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我母亲还年轻,喜欢对我们追忆钱家塘的日子,她当年与同街区的一些女友结为姐妹,姐妹中有一人日后成了电影明星,相册里有好几张这位周曼华小姐亲笔签名的明星照。看着照片上的这个漂亮女人,少年的我暗自激动,仿佛隐约感觉到了我母亲从前的青春梦想。
曾几何时,那本家庭相册失落了,我母亲也不再提起钱家塘的日子。在我眼里,我母亲作为家庭主妇的定位习惯成自然,无可置疑。她也许是一个有些偏心的我母亲,喜欢带我上街,买某一样小食品让我单独享用,叮嘱我不要告诉别的子女。可是,渐渐长大的儿子身上忽然发生了一种变化,不肯和她一同上街了,即使上街也偏要离她一小截距离,不让人看出母子关系。那大约是青春期的心理逆反现象,但当时却惹得她十分伤心,多次责备我看不起她。再往后,这些小插曲也在岁月里淡漠了,唯一不变的是一个围着锅台和孩子转的我母亲形象。后来,我到北京上大学,然后去广西工作,然后考研究生重返北京,远离了上海的家,与我母亲见面少了,在我脑中定格的始终是这个形象。
最近十年来,因为我母亲时常来北京居住,我与她见面又多了。当然,已入耄耋之年的她早就无须围着锅台转了,她的孩子们也都有了一把年纪。望着她皱纹密布的面庞,有时候我会心中一惊,吃惊她一生的行状过于简单。她结婚前是有职业的,自从有了第一个孩子,便退职回家,把五个孩子拉扯大成了她一生的全部事业。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很少听见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作为由她拉扯大的儿子,我很想做一些令她欣慰的事,也算一种报答。她知道我写书,有点小名气,但从未对此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直到不久前,我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当我女儿在她面前活泼地戏耍时,我才看见她笑得格外的欢。自那以后,她的心情一直很好。我知道,她不只是喜欢小生命,也是庆幸她的儿子终于获得了天伦之乐。在她看来,这比写书和出名重要得多。我母亲毕竟是我母亲,她当然是对的。在事关儿子幸福的问题上,我母亲往往比儿子自己有更正确的认识。倘若普天下的儿子们都记住我母亲真正的心愿,不是用野心和荣华,而是用爱心和平凡的家庭乐趣报答母爱,世界和平就有了保障。
读过高尔基的《母亲》,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念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诗句,母亲,在每个孩子的心目中,都是崇高伟大的代名词,她无私,亲切,慈祥,她用鲜血变成的乳汁哺育着我们,用殷切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成长的脚步,用粗糙的双手温柔地抚摸着我们的小脑袋,用温暖的怀抱迎接受到委屈的我们……
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跟外表儒雅俊帅,如白面书生般玉树临风的父亲相比,母亲显得有些平凡,不过,年轻时的她也长得挺秀美的。她中等身材,圆圆的鹅蛋脸,精致柔和的五官,长着一头浓密黑亮的头发。父亲比母亲大10岁,他对母亲疼爱有加,时常用一些幽默的词句赞美她,说她眉象弯月,牙如贝齿,眼象深潭,乌黑水灵,额头长得“迎春接福”。每当听到这些半调侃的词句,母亲就像一个娇羞的姑娘,用“粉拳”轻捶父亲的胳膊,我们几个则在旁边偷笑起来,把一天劳作的疲惫、父亲生病的阴霾暂且抛到九霄云外。
母亲勤俭持家,热情待人,任劳任怨。在我的印象中,她从未睡过一天懒床,每天天刚露出鱼肚白,她就起床了,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总是一刻也闲不住。父亲3岁丧母13岁丧父,直到29岁,才娶了母亲。听母亲说,她刚嫁过来那会,家里穷得响叮当的,除了两间破瓦房,连一个像样的水桶也没有。因为家境窘迫,在二妹出生后,父亲向生产队承包了一大片松树林,想通过割松脂,多赚些钱,改善一下贫困的生活,没想到,一向文弱的他承受不了过重的体力,落下病根,从此一生跟病魔抗争。母亲曾多次跟我们说起:“早知道那样,宁愿住茅房,也不让你爸爸去干那活。”忆起父亲,母亲的眼中总有一些晶莹的东西在闪烁。
我家座落在在贫穷落后边远山区的一座半山腰上,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到山底下的水井挑水,接着到菜园里浇水,摘菜,到河里洗衣服,再回来做饭,家里没有公公婆婆看管孩子,里里外外都靠她一个人操持着。农村人,只靠着几亩田,要养活四个孩子,还要支付父亲的医药费,其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了。为了让我们四个都读上书,母亲向同村村民租了几亩田,加上家里的田地,一共11亩,因为父亲经常生病,母亲包揽了家中所有的重活,她犁地,挑秧,挑谷,晒谷子,砍柴割草,砍竹子……几乎所有的重担,都落在她一个人的肩上,尤其是持续差不多一个月的夏季农忙,她起早摸黑,披星戴月,却没法吃上一两咸鱼,更别说肉了,但是她从不怨天尤人。
母亲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虽然和父亲吵架的时候,她会说上一些过激的语言,但却从不让父亲干重的体力活,她说:“你在家好好的休养,不让病情加重,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忙了,孩子他爸,你要是不长寿,要我们娘五个怎么办啊?”每当听到那些话,我们姐妹几个都要哭起来,而母亲却咬着牙说:“娃儿,不哭,生活不相信眼泪,人定胜天,知道吗?”看着艰苦的生活让母亲过早衰老的脸庞,我的心揪紧着,看着她坚毅的眼神,我又暗暗鼓劲:“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跳出‘农门’,让父母过上幸福的日子。”
母亲性格泼辣。记得小时候,村子里常有从外地来的挑着箩筐挨家走户叫卖的杂货郎,那一声声“卖杂货喽,卖糖饼喽”的叫卖声叫得孩子们心痒痒的,那乳白色的一块块糖果馋得我们口水直流。有一次,弟弟实在经不起诱惑,竟然把丢在我家门坪上的叔婆孙子的一双凉鞋交给杂货郎换糖吃,听了叔婆的“告状”,看着低头默认的弟弟,从不打骂我们的母亲竟然大发雷霆,她把弟弟的双手捆在背后,绳子的另一端栓在窗户上,用鞭子狠狠抽着弟弟的大腿和屁股,边打边骂道:“叫你偷东西!叫你偷东西!不听话的小兔崽子,看我不打断你的腿!人穷不要紧,但要穷得有骨气,听到了吗?”那天晚上,我从睡梦中醒来,清楚地看见她轻轻地往睡熟中弟弟的腿上抹跌打药酒,在昏黄的灯光下,母亲脸上的泪珠是那么晶莹透亮……
在人们思想落后闭塞的农村,穷人家总是会受到一些白眼的,父亲个性谦和,从不与人吵闹。但是,母亲却有着一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泼辣劲儿。记得有一次,仗着有几个臭钱便目中无人的邻居公然霸占我家的地方,在我家的猪棚牛棚的四周都种上了香蕉树苗,父亲好声好气地跟对方说理,对方不但不听,反而气焰嚣张,叫父亲如果从他的胯下爬过去,可以考虑拔掉树苗。母亲从田里回来目睹了这一切,二话不说,拿来一把铁锹往地上狠狠一插,一手叉腰,用手指指着对方厉声道:“限你两天内把树苗拔掉,不然我会把我在县法院工作的父亲和我娘家5个哥哥都叫来,要你吃不完兜着走,我倒要大伙儿看看你是怎么仗势欺人的!不信咱们走着瞧!”这一招果然奏效,第二天,我们发现香蕉树苗被拔掉了,打那之后,村子里再也没人敢欺负我家。
我清楚地记得,我是8岁开始学插秧割稻谷的,二妹背着弟弟在家做饭,农忙的时候还要收晒谷子,而我,则像个小大人一样跟着母亲干农活了,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母亲把一担担割好的稻苗挑到我的跟前,由我用脚踏打谷机“打出”稻谷。小时候的我个头矮小,常常干不到两小时,脚就累得不能动了,总想躺在禾竿堆里美美地睡一觉,母亲挑着稻苗前来,和声地问:“娃儿,累吗?累了就歇歇吧,让妈妈来,不急,总能把活干完的。”她的话让我心存愧疚,看着母亲因为劳累过度吃不下饭过多喝水而黄肿的脸,我装作干劲十足地说:“妈妈,我不累,一点不累。”
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母亲回娘家借钱买肥料的事情,她一进门,父亲就急切迎上去,“借到了吗?”母亲说:“没有。”便默默挑着尿桶到菜园子去了,看着母亲凄清的背影,父亲一脸黯然。后来我们从一个舅母也是我表姐的口中得知,那一次,舅舅他们不肯借钱给母亲,目的是要逼着母亲离开一贫如洗病魔缠身的爸爸,母亲斩钉截铁地对他们说:“打死我也不会离开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何况我还有四个孩子呢。”
母亲爱我们,从不体现在语言上,却体现在行动上。我走上讲台的第二个年头,父亲走了,那年母亲42岁,母亲娘家的人极力主张母亲再婚,在深圳打工的小姨给她介绍了一个丧偶的香港人,对方答应在经济上支持弟弟妹妹读书。她考虑到家里只有我一份工资,要供一个高中一个初中的弟弟妹妹,怕我吃不消,便征求我们四个的意见,我说:“妈妈,如果你觉得再婚对你来说,是幸福的选择,我们尊重你的选择,但是,我不要你背着供他们读书的负担去嫁人,弟弟妹妹的读书问题,由我来承担,我会想尽千方百计让他们完成学业的。”母亲听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我有坚强的儿女,还嫁什么人啊?坚决不嫁!”说完,我们四个紧紧抱着她,又哭又笑……
女人当了母亲,会更加想念自己的母亲,这点我是有着深切的体会的。因为我的体质对麻醉不敏感,从产房剖腹产出来后,我承受着三天三夜的伤口疼痛,我咬紧牙,默默地喊着“妈妈”,母亲当时在外地打工,她似乎有心灵感应,总是坐立不安,于是赶忙辞工,火速赶来照顾我和孩子,儿子从出生后的第七天开始直到2周岁,都是由母亲在帮忙照顾着。母亲带孩子,是特别细心的,她把孩子打扮得整整洁洁,会像老顽童一样和孩子一起唱歌跳舞。她把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把饭菜做得清香可口。“有妈的`孩子象块宝”母亲跟我和孩子生活的那两年,我真正领略到了什么叫“幸福”,什么叫“天伦之乐”。
在逆境中成长的穷人孩子,与家人是相依为命的。艰苦的生活让我们懂得什么叫“珍惜”,父亲的离去让我们懂得什么叫“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今,我们几个对母亲非常孝顺,恨不得连同对父亲的那份爱一起回报在母亲的身上,而母亲,还是一如既往,舍不得花钱,舍不得穿新衣,惦记着着这个那个,还把我们给她的钱偷偷塞进我们的袋子里……
记忆中母亲很少掉泪,可是,当弟弟妹妹把大学录取通知书交到母亲手上时,当他们告知找到理想的工作时,当看见他们幸福地踏入婚姻的殿堂时,她总会一个人偷偷躲在房间哭泣,对着父亲的遗像喃喃自语……
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莫过于母亲的呼唤,每当在电话中听到母亲愉悦的声音,亲切的呼唤时,我便有了无穷的力量,用充沛的精力和抖擞的精神投入工作,笑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母亲,生我养我的母亲,您的爱如太阳的光辉,无私而绵长,您的恩情如山高似海深,您坚韧勤劳朴实的品质是我们受用一生的财富,有您,才有温暖的家,愿您健康长寿,我爱您,我亲爱的母亲!
世界上最大的爱,最无私的爱莫过于母爱。十月怀胎把我们生下来,不辞辛苦的养育我们。
曾记得小时候我们碗里始终都有那么几块肉。而妈妈的碗里全是菜,回荡在耳边的永远是那么句老话,妈妈不爱吃肉,你们吃。
曾记得儿时,生病了,妈妈半夜起来,抱着自己摸着黑,走老远的一条街去打针,回来也不睡自己坐在床边看护着自己,直到烧完全退下了,才躺下。
曾记得迷迷糊糊的不知睡到几更天。睁开眼妈妈在床边坐着打毛衣,让妈妈快睡吧,只听到妈妈说的是,快睡吧,明天你还去上学。早晨睁开眼只见床边放着一件厚厚的新毛衣。而这时看到的是妈妈做饭的背影。也不知道妈妈晚上睡没睡。
曾记得妈妈身上穿的只是那么几件洗了又穿的衣服,而自己如常有新衣服穿。
曾记得在大炎热的天气下,妈妈也在工地上打小工,每天都是摸着黑才回家,回家也没有抱怨过。只是说你们在学校要好好学校。
转眼间长大了,又要到外地工作,陪妈妈的时间就更少了,有时一年只回家一趟,也只不过住上那么二三天,又得返程。时常打电话问候妈妈时,问妈妈在家忙吗,累吗,累了就休息休息,别太要强,又要种地,又要上班的,从来在电话那头,听见妈妈说:“不累,你在外地照顾好自己,别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天冷了,晚上盖好被子了……”电话那头全是妈妈的话言,我只是听着,眼泪不停的落下,说不出话,只是回应着,嗯,啊的。
曾记得有那么一次不知怎么回事心痛的难受,由于工作太忙没多想,也老长时间没给家里打电话,后来听妹妹说:“妈妈前段时间被车撞了,半个月都躺在床上不能动。”妈妈不让家里人给我打电话,怕影响我工作,谁又能理解我当时的心是怎样的,像针扎一样的,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回忆起母爱的点点滴滴眼泪不由的。再次落下,自己在工作忙的情况下也竟忘了母女连心,那么一句古话。现在的我已成人母,在看护孩子的时候更深刻的体会到“母爱”这两个字的含义。我现在,在不停地补偿对妈妈缺少的爱,让我们一起来关爱我们的老母亲,多点时间陪陪我们的母亲,母亲也需要我们的爱。
母爱是一颗橄榄,初尝虽苦又硬,但久后甘甜又留香;母爱是一把伞,虽粗糙老旧,但能为我遮阳又避雨;母爱是一次无声的凝望,虽无言,却惊心动魄。——题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这是我从小到大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它说出了我的心里话,诠释了母爱的伟大。但母爱是一种凝望,凝望在古老的街头。
母爱往往是从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的,它不需要什么感人的言语装饰。我的母亲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妇女。但却有一个坚强伟大的心。她跨越了生死的鸿沟,却独咽苦水,从不在我们面前叨念过半句。
人世间最怕的就是离别。而我最怕离别时母亲的相送。
高考时候,考场是设置在区那里,坐车要一个多钟。那时我们遵照学校的安排,统一提前一天到到那边。离开家时,是母亲送了我一程又一程。那是六月天的大中午,赤日炎炎,母亲没有打伞,头顶烈日,穿过一条有一条街巷,帮我找车拦车,几乎忘记了此时的自己还是一个病人。最后,当我坐上车时,跟母亲挥手再见,任凭我怎么劝说她赶快回家,她都总是笑笑说:“没事的,到那里,别紧张,要放松,不要有压力啊。好了,我会回去的。”车驶出了好远,我才颤颤巍巍的回头看看母亲站的地方,这时,我仿佛还看到一个娇弱的影子站在树荫下,在向前方凝望。天啊,莫非母亲还没走么?我拼命的睁大眼睛,努力朝后看。潜意识告诉我:是的,没错,没错,那就是母亲,她还在那儿!
此后,离家的次数增多了。可每次总是尽力挑选妈妈不在家的时候走。因为我不忍心看着母亲久久凝望在街头孤单的影子。
母爱是凝望,在我童年时期,凝望我的成长;在我求学时期,凝望我夜晚放学回家。母爱是凝望,是一种无声的默默地注视。它无法用语言形容,却可以用心感受,用行动表达。母爱是凝望,她用她的爱,激励了我沉睡的梦想与斗志,她的凝望,是我勇敢翱翔的翅膀。
村里人送给我母亲一个雅号——独手大侠。这不同于一般的绰号,“大侠”是村里人对我母亲无限的敬重和褒赞。
因为一次公伤。我妈十九岁那年被电磨夺去了左手。经过了漫长而痛苦的煎熬和磨砺之后,母亲恢复了“正常人”的所有生活技能。待23岁和父亲结婚时,母亲已经完全摆脱了残疾人带给她的所有负面困扰。她依然是那么能干,那么干练。
从儿时有记忆始,就知道母亲无所不能,也从来没有觉得和别人的母亲有任何的不同。没有左手的母亲丝毫不影响她能干所有母亲会干的一切,甚至比别人的母亲做的更好更快更漂亮。
如果我说我的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坚强最了不起的母亲,这话一点都不过分。
当然,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母亲才是最棒的。可我真的不是自夸,不是有意夸赞母亲。而是因为母亲的经历、母亲的承受、母亲的坚韧和坚强,这一切都是别的母亲不能雷同的厚重。
父亲在一次建筑事故中意外去世,当时的母亲才三十岁出头。为了不让五岁的我和九岁的哥哥受委屈,母亲没有改嫁。母亲说,有了后爹,就会多一些让孩子受委屈的机会。
因此,在那些难捱的岁月里,母亲苦撑苦熬经营着我们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尝尽了别人难以承受和想象的痛苦,把我们兄妹抚养成人,而且让我们的童年没有因为父亲的仙逝而留下任何的缺憾。相比同龄人而言,我们的童年还更幸福。因为母亲尽可能的把最好吃的最好穿的都留给我们,为的是不让我们在人前抬不起头,让人一说这是没有父亲的孩子。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们家是三间“夹心”的破瓦房堂屋,一间泥坯的厨房是东屋。刮风下雨的天气无论是堂屋还是东屋都跟在院子里差不多的境遇。
我上小学三年级那年,母亲为我们盖起了五间带走廊的新堂屋,两间宽敞漂亮的新厨房外带一间车库。当时这座房屋是我们村最好的,那个时候我们村还没有粘瓷砖的新房,母亲去山西做生意的时候看见就特意带回来。所以,我们家的新房被好多人羡慕,因此“大侠”的名号迅速传开。
再过两年后,母亲又为盖起了三间临街房外带大门,还垒起了砖院墙。那个矮矮的小土墙不见了;破破的木栅栏不见了,继而呈现的是一溜的新砖瓦房、砖院墙、高高的木质大门。多好!
可是,有谁知道,这中间母亲吃了多少苦!
父亲去世的第二年,母亲便因胆结石住院手术,花去了攒下来的。所有积蓄。还差点要了母亲的命,一开始忍着痛不愿意花钱看病的母亲,直到疼的昏过去才去的医院。被大夫告知再晚一天人就没命了。结果,从母亲的体内拿出了两个鸭蛋那么大的结石;
为了让父亲走的风光,母亲在娘家人的支持下为父亲按农村最风光的丧葬方式为父亲风光大办。又借钱为父亲办了三周年。唢呐队、演电影、待客,一样不少的只为让父亲能够安息长眠;
父亲走的第二年,年仅六十三岁的姥爷便因病突然去世,让母亲的心再次增霜;
小学四年级的我又突遭车祸,让母亲负重累累的心再次陷入困境,那段岁月是最难熬的,现在想想都替母亲心痛。而年幼的我那时似乎并不能体会母亲的痛苦。
为了让我们的日子过得好点儿,多年来母亲没有睡过一次囫囵觉。她成年起早贪黑,辛苦劳作。要强的她不能忍受让我们地里的活儿做到人家后面,所以我们每年都在大家都还在忙的时候已经农忙过去。可知道天不亮,母亲就起床去地里割麦、打场、掰玉米、刨花生。
农闲时,母亲就去做些小生意。卖鞋子、袜子、衣服;卖菜、收花、批发苹果、卖甘蔗、锅碗瓢盆。母亲经常是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去进货,然后天亮赶回来到集会上去卖。母亲好了不起,一辆自行车带着批发的180斤大蒜,两包服装,前面还坐着一个小小的我。骑车去开封,要过黄河,还要搭船,要知道母亲只有一个手啊!
这么多年,母亲带着我们一步步走来,真是有诸多的心酸和不易。
在我的记忆中有太多的难忘镜头至今历历在心:
难忘,那一年天连降大雨,正做饭的我们被泥坯厨房的塌陷搞得端着锅无处落脚的可怕一幕;
难忘,为了赶收庄稼,年幼的哥哥与母亲一起起早贪黑下地干活累的吐血的心酸场景;
难忘,为了买一个两毛钱的作业本,哥哥把自己珍藏的图书(姥爷送的)悄悄拿去卖了的往事;
难忘,母亲为了赶在大雨之前抢摘棉花被雨淋的大病一场的情景;
难忘,更难忘那一次,刚过完春节的大年初五轮到我们家浇地,可是点儿太背,从我们家接到通知就开始停电,因此母亲用架子车拉着我们兄妹在寒风里住了七天七夜。第七个晚上,来电了,母亲在地那头排水,我和哥哥在地这头的麦秸窝里睡觉,可是水漫过来了,冲进了我们临时的家,把我们兄妹冲走了老远,老远。我惊醒了,发觉自己在水中漂,身上的棉衣和被子全部湿透,吓的大哭起来:"妈妈!妈妈,救命!救命啊!妈妈。"我的哭喊声伴着凛冽的北风传给母亲。母亲大步跑过来,跳进冰冷刺骨的水里,把我和哥哥从水中拖出来,抱上架子车拉着往家跑。回到家里,生了一团火,边为我们烤衣服,为我们取暖,边抱着我们流眼泪。我的母亲很坚强,很少见她哭,这次母亲哭了,哭的很伤心!我的记忆也比较深刻。
说起来,我不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从走上文学这条路之后,我大大小小获奖的文章有很多,可是属于母亲的文字却没有像样儿的一篇。不是不想写,不是没啥可写,而是我无从着笔。每每想写的时候便会毫无章法的乱了思绪。仔细去想,也只有十年前在一次母亲节的征文大赛中我写了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也侥幸获了个小奖。我之所以获奖,我心里清楚不是因为我文采好,而是那份母爱的伟大。
因此,我心里一直愧疚着。这些年,我一直在写作,也一直想写母亲。可依然是被心底的那份厚重压垮了。前些天,我的好姐妹楠楠说,乖,咱给阿姨拍个微电影吧。你整剧本,我找人来拍。我答应了,但至今没有动笔。
我的母亲何止一部微电影啊,应该是一部励志的鸿篇巨著,是一部传奇!
一只手的母亲一个人一天能用镰刀割上好几亩的麦子;
一只手的母亲一个人扬场一上午能扬三千斤的粮食;
一只手的母亲纳的千层底鞋子穿上又漂亮又舒服;
一只手的母亲做的衣服又快又好又合身;
一只手的母亲绣的花儿生动逼真人见人爱;
一只手的母亲做的饭菜好吃可谓色香味俱全;
一只手的母亲手擀面那可是一绝,又薄又细松软可口;
一只手的母亲一个人擀饺子皮儿能供上我们四个人同时包;
一只手的母亲勤劳善良朴素可爱;
一只手的母亲是通情达理人人敬爱;
一只手的母亲是一部传奇;
一只手的母亲是“独手大侠”!
许是因为习惯了母亲的一只手;许是忽略了母亲是一只手;许是因为母亲太能干了,所以从来没有在意过母亲的生活瞬间,劳动片段。
搬家前,母亲一直陪我蜗居在一个只有17平米的小房子里。可她依然每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那一天,母亲为我们包饺子吃,我看着母亲那认真而幸福的样子,突然很强烈的想流泪,我第一次拿出自己的像素不高的破手机为母亲抓拍了几张照片。
爱像春天的暖风,吹拂着你的心;母爱像绵绵细雨,轻轻拍打着你的脸面,滋润你的心田;母爱像冬天的火炉,给你在严冬中营造暖人心意的阳光。
记得我小的时侯,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爸爸出差了,妈妈既要照顾店里的生意,又要照顾我。可是,妈妈不让我出去玩,叫我在家呆着,怕冻感冒了。但不听话的我却乘妈妈忙的时候偷偷溜了出去,结果,到了夜晚凌晨的时候,我发起了高烧,妈妈吓坏了,你说爸爸不在,只有我和妈妈两个人,还遇到了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办?妈妈立刻抱着我赶去医院。路上漆黑一片,我吓的直喊妈妈,妈妈说:“露露,别怕,趴在妈妈的背上,就到了。.。.。.”到了医院的急症室,见着大夫,大夫给我量了体温,一看,高烧41摄氏度,大夫对我妈妈说:"你这妈是怎么当的?孩子都烧成这样了,怎么才送来?必须住院治疗,赶紧去办住院手续!”妈妈只是默默的说了一句:“嗯。.。.。.”
但母爱也有严厉的时候,在我的学习上,妈妈从不放松。那是在五年级的第一学期,我的英语测验得了76分。当我忐忑不安的把卷子交给妈妈,妈妈看到那分数时,一句话也没有同我说,一个人走向了卧室,"吱-”的一声,关上了门。我实在忍不住了,走进了卧室,哭着站在了妈妈的面前说:“妈妈你打我吧!你打我吧!是我不听话,我今后会好好学习的”。妈妈含着眼泪说:“露露,妈妈不打你,但是,你要记住,以后要想出人头地,做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 !”
母爱是爱里面最伟大的一种。儿女是母亲用自己的爱浇灌而成的花草,儿女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每一滴爱。母亲,一生为儿女护航,默默在儿女背后为儿女导引方向。母亲对我们的爱,是我们所能报答得了的吗?正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