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想要学习写散文吗?这次为您整理了乡愁的散文(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乡愁,是一株株摇摆在田埂上的狗尾巴草。乡愁,是一缕缕飘荡在泥墙上的袅袅炊烟。
多年前,当我如云朵般飘向远方,眼睁睁地看着朝夕相处的,被前行列车抛在身后,我就知道,今生今世,我将注定要沦陷在无尽的乡愁里了。
儿时村庄的,在整洁宽敞的村道上,有肩挑水桶走向老井的挑水人,有牵牛扛梨吆喝牲口的播种人,有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孩童。简朴的碾房,石碾吱吱呀呀不知疲倦地转动,那是手脚麻利的村妇在推碾谷物。当亮灿灿的,洒向村前的草垛,村庄上空,便有乳白色的炊烟轻轻升起。只是早晨的炊烟,总像个没睡醒的懒汉,慢悠悠地在屋顶左摇右摆地晃荡,一幅舍不得的样子。
小时候,总莫名地向往外面的。村后起伏的小山丘,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因为站在山丘上,可以眺望到远方连绵起伏的如黛青山。曾无数次憧憬:山那边会是什么样子?当长大后,踏上火车走向远方,还是忍不住泪雨纷飞。忘不了风中挥别的手,忘不了雨里村庄无助的眼。
初离,想家的日子,总被异乡的雨水淋得透湿。也总被闪烁的霓虹灯拉得老长。村庄清晨微凉的薄雾,林中归巢的鸟雀,总在夜深人静里,游荡在我的无眠里。想家时,唯有用在千里之外与诉情衷。一根长长的电话线,传递着游子对家无尽的。那时,村里有电话的人家不多。每次给母亲打电话,都需打到邻居家,再由人家转告。
打电话虽只是隔三岔五,但毕竟得去别人家接。人家当面虽不说什么,但一久,脸色就不好看。后来,在我和妹妹的劝说下,节俭的母亲,终于同意在自已房间床头,安一部座机。自从家有了电话,我和妹妹便天天晚上打电话。若是隔上三五天没打,母亲就开始在家坐立不安:两丫头这是咋啦?一连几天都没个电话。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逢年过节,只身远方的我们心里难免愧疚。却也只能去邮局给母亲寄上三两百,以表心意。后来,就又改为转帐。把钱转给在汉中工作的妹妹,让她取出来给母亲送去。只要一知道我又寄钱,无论多少,母亲都会在电话里将我唠叨一番:让你不要给我寄,你总不听。我不缺钱,家里还有苞谷和干豇豆没买。到时一变买,便是零花钱。你们在外面不容易,处处都要花钱,不要记牵我。每每听到母亲这些话,我总会鼻子发酸,眼眶盈泪。我忘不了母亲的艰辛和不易,更忘不了路上她那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疼爱。都说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可我,却常身在异乡。还总让六旬有余的慈母,过着望尽流云盼归雁的日子。
离家多年,村庄的模样,已渐斑驳。却已在无声流转中,被深深地烙印在心底。对故土与生俱来的眷恋,在村庄面前,总会生出许多爱怜,几许柔情。老屋上飘逸的炊烟,在为村庄舞动着悄丽和优雅。村道上清脆的鸟鸣,在为村庄吟唱着灵动和清婉。那时的村庄,总在不动声色中多姿和迷人着。
多年后,当我怀揣着无垠的思念,于千里之外,星夜兼程地向村庄飞奔而来。迎接我的,是暮色苍茫中的一窗夜雨。当我背着的行囊,徘徊在县城清冷的路灯下,曾生于斯长于斯的我,竟像是个异乡人。那一刻,我落泪了。我知道,在村庄面前,我只是个迷路的孩子。尽管异乡的风,已吹皱了我的容颜。可回家的脚步,却永远坚定如初。
次日清晨,初歇。在下车的路口,慈祥的母亲,早已在此等候多时。当放下背上沉重的双肩包,我如长途跋涉的疲惫旅人,终于可以躺在村庄的怀抱里,地呼吸。当我再次走近魂牵梦萦的村庄,我知道,我的,终于找到安放之地。
“一层秋雨一层凉”,当的脚步刚进入初秋,陕南的早晚,已略显凉薄。只是房前屋后的庄稼,依然毫不知情地长势旺盛。村前梯田里,绿油油的稻谷,正抽穗扬花。村后坡地里,粗枝大叶的玉米,也在挂须长棒。看着这熟悉的景物,我的心,仿佛又回到了,漫步在草长莺飞的旧时光里。稻田里飞舞的蜻蜓,玉米地蹦跳的蚂蚱,仿佛还在眼前晃动。耳边秋蝉的鸣叫,打断了我游荡的。几许轻叹,几多,在澄澈如洗的天宇面前,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只是,再高远清宁的,又怎能留住村庄如水的初衷。
水泥路的铺设,使雨天一身泥的村庄,也明眸皓齿了起来。刚一到家,我就想起去老屋旧址走走。母亲告诉我,那里除了没膝的野草,便是随风摇曳的遍地荒凉。虽早有准备,但听母亲这样说,还是有些感伤。那里,曾是我出生的地方。我纯真的童年,懵懂的,都是在那里度过。后来,因老屋地基下沉,才不得不搬离。看我如此执着,母亲说老屋那边路不好走,等路干些再去。我这才想起水泥路还未铺过去。
第二天,还没等朝霞在天边绽开,我便和母亲踩着草尖上的露珠,向昔日的老屋走去。尽管冰凉的露水,打湿了我们的双脚。但看着路边草叶上滚动着的晶莹晨露,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博爱。不管身在何处,只要生为世间草木,不管你是强大还是弱小,都能得到大自然这个造物主的眷顾。老屋旧址在村庄后面。因水土流失及山体滑坡频发,十几年来,村里人都相继搬离了昔日村庄。在被称做“洋铁路”的宽阔县道旁,修房建屋。当红墙白瓦的二层小洋楼在村庄悄然兴起,昔日热闹非凡的老村庄,除了一两家没有能力建新房的孤寡,就只有残垣断壁间的透心凄凉,和被胡乱丢弃的遍地荒芜。
小路两边,茂密的庄稼,象是时光不舍的手,在清风里轻拂村庄的颓废。树上鸣蝉的嘶叫,仿佛在极力挽留季节的脚步。当我走进村庄,尽管有铺天盖地的浓荫,却也挡不住满眼衰败。路,还是曾经的路,只是村道上人来人往的盛况,早已没了影踪。所到之处,全是没膝的荒芜。母亲一边走,一边在我身后念叨:这些地方,一不住人,就衰败得不成样子。想想当年,是多么热闹。母亲细碎的唠叨,在不经意间,触动着我心底属于村庄的那份温情。心,也不由得惆怅起来。
在村庄杂草丛生的小路上,我看到一个满头白发的妇人,正弯腰在菜地拔草。她曾是村里做事利索的能干,虽有养三子一女,可到了晚年,却只有老头子陪她住在破旧的老屋。她那几个年轻力壮的儿子,早已将精巧别致的小洋楼,建到了水泥路边。那闪着光亮的琉璃瓦,明亮洁净的铝合金玻璃窗,和老人低矮破旧的老屋遥遥相望,仿佛向人们诉说着什么。想到这里,看着老人那苍老弯曲的,一种说不出的怜悯油然而生,我真心老人能平安健康地安享晚年。
想起儿时村庄的温馨,看看眼前荒草覆盖的老屋旧址,心里充满悲怆。曾经丰膄的村庄,已枯瘦在了深处。村头荷香漫溢的池塘,已被淤泥掩埋;绕村而过的清清水渠,也因雨水的冲刷,被泥沙侵占;置身村中央的碾房,也在风雨的侵袭中,因年久失修而轰然倒塌。碾房,曾是儿时村庄中最热闹的去处。如今,看着爬满野草的石碾,我心底,忽然有了刀纹般的疼痛。我不知道,这疼痛,是来自岁月的无情,还是来自石碾的凄冷。但我知道,那个见证过祖辈无限艰辛的石碾,即将仓促离去。儿时用石碾碾玉米的悠然时光,也将一去不复返。我不知道,碾房在风雨交加中轰然倒塌的瞬间,石碾眼中是否有泪,心中是否有痛。也许,只有我知道:倒下的,不只是石碾,还有那数不清的记忆。只是,它们已随着风雨,零落在时光里,再也无法拼凑。
走进老屋旧址,映入眼帘的杂草,让我心头浮起点点苍凉。时光的侵蚀,岁月的磨砺,就连曾经的破砖烂瓦,都渐渐没了踪迹。面对遍地苍凉,总有恍如隔世的感觉。真不知道还能为村庄做些什么?记忆里的温馨画面,已被纷繁的世事斑驳。除了天边的云,耳畔的风,一切都已归于沉寂。难怪有人说,时间最是无情物。见我不语,母亲走过来说,走吧,这个地方到处都阴森森的,有什么好看的。或许,这个曾给过我和记忆的地方,对我来说,今生是难以忘怀。但对母亲来说,却只会有太多。因为这里,有太多的影子。只是我不知道,离开村庄和老屋,生命中遗散的清澈时光,又将该去那里寻觅?
离开老屋旧址后,我去了的坟前。我要给奶奶磕头,我要去看望奶奶坟前的柏树。树,都是父亲在世时,为奶奶栽的。看着苍翠挺拔的柏树,我的心,刹那无比平静。我知道,我千里不堪重负的思念,在一杯黄土和几株柏树面前,终于可以释怀了。看我在奶奶坟前重重地跪下,虔诚地磕头,母亲慈爱的眼里,充满了怜爱。
给奶奶磕完头,母亲去地里拔了已八份熟的花生,说要回家煮来给我吃。趁着母亲弯腰拔花生的间隙,我忍不住再次回头。我要把身后荒芜的村庄好好看看,我想用力把它刻在心底。村庄,这个被苍茫大地育孕出来的“孩子”,它们用顽强的生命力,在季节里更替着繁荣,在岁月中重叠着。它们悄然地荣枯,无声地飘零。只是不知,时光的彼岸,是否还会有人如我这般,在为村庄离去的踉跄?
和母亲走在回家的路上,恰巧碰到村里一位高龄老大娘。看她拄着拐杖蹒跚在小路上,我突然想起去世多年的奶奶。童年模糊而又清晰的记忆,村庄温暖而又热闹的过往,又涌上了心头。老人年纪虽大,身体还好。一看到我,便用枯瘦的手,亲切地拉住我:“当年,你是我看着出生的。一眨眼,你的孩子也都到处跑了,时间过得真快!”我扶着老人,要她去母亲家坐坐。老人只稍坐了片刻,便要离开。我拿出给母亲买的香蕉和蛋糕,往大娘口袋塞了几个。并告诉她,有时间我会再来看望她。大娘轻轻拉着我的手,淡定地对我说:“孩子,我都快九十了。下次回来,恐怕你就见不到我了”。我鼻子一酸:“不会的,下次回来我一定还能见到你!你可要好好保重啊!”目送老人离去的背影,几滴清泪悄然从我脸庞滑落。
老人,曾是的灵魂。只是,随着时光流逝,和村里老人的逐渐减少,村庄的过往,也将被沉入时光深处。那些记忆中的冷暖,里的悲喜,也将在世事变迁中,日渐缥缈。当有一天,村庄的旧痕无处可寻,心中这千丝万缕的乡愁,又将该置放何处?当暮色伴着薄雾,悄然而至,在微凉的秋夜,我仰望苍穹,只见夜空如洗,星辉如眸,一切似曾相识。只是身边的村庄,已在渐行渐远中轮廓模糊。唯有几只萤火虫,携着微弱的光亮,孤魂般游荡在清冷的旷野。
当离去的脚步再次响起,白发慈母沉默着为我送别。己不再年轻如初的我,忍不住对身后的村庄看了又看。被送上车的我,已不敢再回头。怕自已泛滥的,被母亲看见,被村庄知晓。
天空,不知何时又飘起了蒙蒙。那铺天盖地的柔柔雨丝,在天空斜斜地舞,密密地织,像极了我身后如影相随的乡愁。
江南的风,吹醒了塞北的梦,蒙古国戈壁的盛夏,也悄然停留在炎阳高照戈壁的渡口,几声布谷鸟清脆的啼叫声,唤醒了漂泊游子无限的思念,犹如夏日蒙古国戈壁的野草,疯狂地生长、蔓延!
因为自己醉心于远去的脚步,唯有挥不尽的一抹乡愁,在心中徘徊、回荡。身处异国他乡,每当业余时间,对祖国黄土地上的故乡眷恋,永远是挥之不去的乡愁,只能合一缕和煦的暖风,让乡愁的心儿,停留在异国戈壁夏日炎阳高照的路口徘徊!
一个人若从来没有离开故乡半步,永远体会不到那种乡愁的滋味!乡愁,是一种浓烈的酒,随着时间越长,越能散发出浓浓的醇香;乡愁,是劳累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子,每当进入梦乡,痴痴的相守;乡愁,不论四季更迭,是永远停留在季节深处,像夏日的季风,只有在梦境的空间里,穿越距离的时空,停留在故乡每个熟悉的角落,与家中的亲人一起共婵娟、迎来朝阳、送走晚霞遥望的守护!
可惜,风来梦醒,无情的打湿了相思的停留的渡口,只好揉揉睡意朦胧的眼睛,从新开始了新的一天艰辛的拼搏。
每当在异国他乡,孤寂无助时,喜欢借一支素笔和一张素笺,诉说一路走来点滴欢笑和拼搏的泪水,无拘无束的挣脱世俗的烦扰和权利的禁锢,尽情地流露于字里行间,在爱好文学的这片沃土上自由的驰骋,演绎着世人不知的角色和秘密,让乡愁化作一杯清醇的米酒,在寂寞的异国他乡的黑夜中,温暖自己,明亮自己艰难的处境与困顿。
夜里,每当拖着疲惫的身躯,沉睡、进入甜甜地梦乡的时候,梦见自己躺在祖国温暖的黄土地怀抱里,感觉到那么温暖、舒适和温馨。此时、此刻的故乡,鲜活鲜活的展现在游子眼前,故乡的那一山、一水、一草、一花、一木,都显得是么亲切!还有生存在黄土地上面心底善良的父老乡亲、娇妻爱子,他们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绘成了一幅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清晰似在身边;同时,也仿佛听到了黄土地母亲呼吸的声音和黄土地心跳的韵律,就像佛经中超度苦难的梵音,如此惟妙惟肖,每时每刻,教诲着黄土地上的人们,让那一双双慈祥的眼睛和善良的心,善待人世间的每个生灵和每件事!
自从踏上这片异国他乡陌生的土地,在今天掌握政权的势力眼皮下,过着小心翼翼、胆颤心惊,藏匿着自己只有背影没有背景的日子,可以想象是多么的无奈和孤寂,就连平时下班的业余时间不给报酬的兼职岗位,也被今天执政者无情的剥夺了,充分的利用起来!听到那些走狗们使劲的“咚咚”敲响我寝室门的时候,让我厌倦至极,可是那些走狗们是当今执政者的连襟,我无能为力反抗,惹不起也躲不起,只能在内心深处产生极其反感的情绪。因为他们无情的打乱了我创作的思维与思绪,我只能掩卷搁笔,让记忆编制的梦,等待时间一点点消逝。
“哎,他乡的水再甜,月还是故乡的圆!”眸然回首,当许多朋友们听到我出国谋了一份好差使,可以发洋财,挣到美元的时候,给我投来了极其羡慕的眼光。可是,他们可否知道,在别人的故乡,在他人的一亩三分地里,自己为生活奔波的艰辛和不易、处处受到挫折和无助?他们能否体会“天下乌鸦一般黑”和寂寞时思念亲人的泪滴?
凄凉、无助两应同,此地只有笑淡怨恨明月中。对于异国他乡漂泊的游子来说,只有对祖国故乡的惦念和对家中亲人的思念,却一如既往,就像蒙古国夏日戈壁里的野草,一样疯狂的生长、蔓延!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是一棵树,乡愁是一根草;乡愁是一碗米酒,乡愁是一杯苦茶;乡愁是一份浓浓的情,乡愁是一道高高的坎;乡愁是一份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乡愁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动。
乡愁是村头那缕袅袅升起的炊烟,乡愁是村口那弯明亮如镜的古井;乡愁是村中那口荷叶田田的水塘,乡愁是村尾那棵饱经风霜的古樟。
乡愁是青石板上清脆的脚步声,乡愁是四方井边悦耳的捶衣声;乡愁是晨曦中汉子挥鞭驱牛时的吆喝声,乡愁是暮霭里儿童骑在牛背上的牧笛声。
乡愁是老人们聚在一起时的唠嗑,乡愁是小孩子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乡愁是男人们喝酒胡言乱语的那份醉气,乡愁是女人们关门品评男人的那份羞涩。
乡愁是父亲那根长长的旱烟杆,乡愁是母亲那桌丰盛的年夜饭;乡愁是哥哥姐姐那声血浓于水的叮咛,乡愁是弟弟妹妹那缕牵肠挂肚的思念。
乡愁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时的那份欢笑,乡愁是朋友们在一起神聊时的那份得意;乡愁是大人们串给孩子们的那个红包,乡愁是老人们送给年青人的那份祝福。
乡愁是游子出门在外改不了的乡音,乡愁是慈母日渐衰老抹不平的皱纹;乡愁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那份相思,乡愁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那份煎熬。
乡愁是抹不掉的对故乡的那份怀想,乡愁是解不开的对故乡的那份眷恋;乡愁是化不了的对故乡的那份浓情,乡愁是挥不去的对故乡的那份惆怅。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故乡,记住我们永远的家。记住乡愁,就是记住家园,记住我们共同的根。
《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短诗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部分隔离反复的形式,叙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最后一节轻轻一点:“而现在……”
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最后一节,抒写的国愁才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它唱出了几千万台湾同胞的赤子之心。
短诗在语言、节奏韵律的运用上也有独到之处。以“小小”、“窄窄”等分别形容邮票、船票,用得明了、形象、新鲜,加重了乡愁的浓重意味。总而言之,《乡愁》整首诗含蓄蕴藉,余韵绵绵,满纸是思念大陆的亲情,落叶归根的宿愿,已成为人们传诵的佳作。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www.》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