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初三上册物理复习资料整理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三上册物理复习资料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上册物理复习资料整理1

热和能

(一)分子运动

1、不同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扩散 现象。

2、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气体之间的扩散最 快 ,固体之间的扩散最 慢 。

3、扩散现象说明了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另外还说明了 分子存在着间隙 。

4、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 温度 。

5、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运动 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 温度

有关,因此分子的 无规则 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 激烈 。

6、、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引力 和 斥力 。

7、使物体保持一定的体积,导致分子不分开的力,就是分子 引力。如:使物体很难分开或拉长就说明分子间有相互的 引力。

8、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物体很难进一步压缩的力,就是分子 斥 力。如:很难压缩物体,就说明分子间有相互的 斥 力。

9、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 。

(二)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动能 和分子 势能 的 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是能量的又一种形式, 一切 物体都具有内能。

3、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和 温度 有关,同一物体的内能只跟物体的 温度 有关。

4、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内 能不能为零, 机械 能可能为零。

5、热传递是温度 不同 的物体相互接触时,低温物体温度 降低 ,高温物体温度 升高 的现象。

6、热传递的实质是 内能 的转移,而不是 温度 。即:高温物体的 内能 减小,低温物体的 内能 增大。

7、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 内能 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也是 焦耳 。

8、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 增大 , 机械 能转化为 内 能。

9、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减小 , 内能 能转化为 机械 能。

10、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 做功 和 热传递 ,且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 等效 的。

1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内能就 增加 多少,放出多少热量,内能就 减少 多少。

(三)比热容

1、 单位 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特性 ,同一物质的比热容 相同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 不同 。

3、同一物质的比热容还跟它的 状态 有关。

4、比热容的单位读作 焦每千克摄氏度 。

5、水的比热容最 大 ,是 4.2× J/(kg.℃),表示 1kg的水温度升高 1 ℃所吸收的热量是 4.2× J。

6、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是: = C m(t- )= C mΔt 。

7、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是: = C m( -t) = C mΔt 。

8、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热量的损失,则 = 。

9、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根物体的 物质的种类(即比热容) 、 质量 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有关,根物体的初温和末温 无关 。

(四)、热机

1、将 内 能转化为 机械 能的机器,叫做热机。

2、内燃机是燃料在 汽缸 里燃烧生成 高温高压 的燃气,推动活塞 对外做过 的热机。

3、常见的内燃机有 汽油机 和 柴油机 。

4、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 吸气 、 压缩 、 做功 、 排气 等四个冲程。

5、每个冲程中,活塞往复运动 两 次,飞轮转动 两 周,对外做功 一 次。

6、在汽油机四个冲程中,只有 做功 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其余三个冲程是靠飞轮的 惯性 来完成。

7、在压缩冲程中 机械 能转化为 内 能。

8、在做功冲程中 内 能转化为 机械 能。

9、汽缸顶部有火花塞的是 汽油 机,有喷油嘴的是 柴油 机。

10、在压缩冲程中,汽油机吸入 汽油 和 空气 的混合物,柴油机只吸入 空气 。

11、汽油机采用的点火方式是 点燃式 ,柴油机采用的点火方式是 压燃式 。

12、燃料燃烧时将 化学能 转化为 内能 。

13、1Kg某种燃料 完全燃烧 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14、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单位是J/Kg。

15、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mq或 =Vq 。

16、有效利用内能的途径:燃烧要尽可能充分;尽量减少能量损失。

17、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效率。

18、热机效率: = 或 = 。

19、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 带走的能量最多。

20、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初三上册物理复习资料整理2

电功率

(一)电能

1、电能的获得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2、用电器工作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用电器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

3、物理学中,电能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J;

4、生活中常用度作为电能的单位,学名“千瓦时”;

5、1度=1千瓦时,“千瓦时”的物理意义:1千瓦的用电器正常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1KW.h=3.6×J.

6、电能表(又叫电度表)测量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

7、电能表串联在干路上(一三孔进、二四孔出);

8、测量较大电能时用计数器读数;计数器上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9、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10、“600R/KW.h”是说,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过600转。

11、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

12、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也就是消耗了多少电能;

13、电功的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二)电功率

1、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用字母“P”表示。

2、用电器在1秒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

3、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

4、电功率的定义式:P=W/t;基本式P=UI。这两个公式对不同情况下各种用电器的电功率的计算都适用。

5、导出的计算公式P=R、P=/R。这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即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6、公式中的单位:U——电压——伏特(V),I——电流——安培(A),

R——电阻——欧姆(Ω),P——电功率——瓦特(W)

7、P=W/t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W——电能——焦耳(J)——千瓦时(度,KW.H),t——时间——秒(s)——小时(H),P——电功率——瓦特(W)——千瓦(KW)。

8、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

9、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10、一般用电器的铭牌上都标有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如灯泡上标有“220V40W”时,表示此灯的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40W。

11、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当=时,=,用电器正常工作,如:灯泡正常发光;

?当<时,<,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如:灯泡发光暗淡;

?当>时,>,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很容易损坏或缩短使用寿命,如:灯泡发光强烈。

12、灯泡的亮度决定于它的实际功率功率。

13、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的总功率均等于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之和。

14、电能的基本计算公式是W=Pt和W=UIt。(适用任何情况)。导出公式有W=Rt和W=t/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15、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的总电能均等于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之和。

(三)电与热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热效应的大小:跟导体的电阻、通过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有关。

3、电流有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电饭锅、电熨斗、电烙铁、电炉等电热器就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4、焦耳定律的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5、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Q=Rt。

6、符号和单位:Q——热量——焦耳(J)R——电阻——欧姆(Ω)

I——电流——安培(A)t——时间——秒(s)

7、导出公式:如果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则Q=W=UIt=Pt=Rt=t/R。若只有一部分转化为热,则Q<w,计算电热时应用q=rt。< p="">

8、用电来加热的设备叫做电热器。

9、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

10、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丝制成的。

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能、电功率、电热都与电阻成正比,即︰=︰=︰=︰=︰。

12、并联电路中电流、电能、电功率、电热都与电阻成反比,即︰=︰=︰=︰=︰。

(四)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1、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1)发生短路;(2)用电器的电功率过大。2、接入电路用电器的总功率越大,电路中的总电流越大。家庭电路中应安装保险丝或空气开关,在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

3、保险丝的作用是当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

4、保险丝是用铅锑合金制作的,电阻比较大,熔点比较低。

5、保险丝原理:电流过大时,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于是保险丝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6、保险丝串联接在干路的火线上。

7、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家庭电路的电流。

8、不能用铁丝、铜丝代替保险丝。

(六)生活用电常识

1、家庭电路的组成:低压供电线路、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装置、用电器、插座、灯座、开关。

2、家庭电路中的各用电器采用并联,用电器与插座并联,控制灯泡的开关应与灯泡串联,接在灯泡与火线之间,保险丝要串联接在火线上,螺丝扣灯泡的螺旋套只准接在零线上。

3、家庭电路的进户线有: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为220V,火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为220V,零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为0。

4、辨别火线和零线的工具是试电笔。

5、使用试电笔时,手指按住笔卡,笔尖接触被测导体,能使氖管反光的是火线。

6、两孔插座:一孔接火线,另一孔接零线。

7、三孔插座:两孔分别接火线和零线,第三孔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防止了外壳带电引起触电事故。

8、使用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

9、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连通,形成通路造成的。

10、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动力电路电压380V,家庭电路电压220V,都超出了安全电压。

11、低压触电的形式是: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高压触电形式有高压跨步电压触电和高压放电电压触电。

12、安全用电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3、发生触电时,应首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挑开电线。

14、发生电火灾时,务必先切断电源才能泼水急救。

初三上册物理复习资料整理3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摩擦起电 。

2、带电体都具有能吸引 轻小物体的性质 。

3、被丝绸摩擦过的 玻璃棒 上带的电荷,叫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4、同种电荷互相 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 吸引 。

5、电荷量:是指电荷的 多少 ,单位: 库仑 ,简称 库 ,符号 C 。

6、原子是由 原子核 和 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带 正 电、核外电子带 负 电。

7、元电荷: 最小的电荷 叫元电荷,用符号 e 表示,e=1.6× C.

8、 容易 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不容易 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金属导电靠的是 自由电子 。

9、常见的导体:金属、大地、人体、石墨、酸碱盐的水溶液。

10、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

11、验电器是实验室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根据 同种 电荷相互排斥的道理制成的。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是 电荷 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2、把 正电荷 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在实际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总是:电源的正极→ 用电器 → 电源负极 。

3、电路的基本构成: 电源 、 开关 、 导线 、 用电器 。

4、电路中产生持续电流的必要条件:(1)电路中必须有 电源 ;(2)电路必须是 通路 。

5、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是 串 联和 并 联;电路的三种状态是 通路 、 断路 和 短路 。

(三)、电流的强弱

1、电流的强弱:就是电流的大小,用 电流 表示,符号是 I ,单位是 安培 ,单位符号是 A 。

2、电流表的使用规则:(1)将电流表 串联 在被测电路中;(2)要求电流 正 进 负 出;(3)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 测量值 ;(4)绝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接在 电源 的两极上。

四、串、并联电路

1、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首尾相连组成的电路叫 串联 电路。

2、串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只有 一 条路径,无 干路 、 支路 之分;(2)通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 一定 通过另一个用电器;(3)用电器之间的工作情况 相互 影响,通则都通,断则都断;(4)电路中只需一个开关,即可 控制整个电路 。

3、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 相等 。公式:I= =

4、把电路元件并列地首首相连、尾尾相连组成的电路叫 并联 电路。

5、并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有 干路 、 支路 之分;(2)每条支路都可与电源形成一个 通路 ;(3)各支路中的用电器工作情况 互不 影响,一条支路断开,其他支路仍可工作;(4)干路上的开关控制 整个电路 ,支路上的开关只能控制它所在的 该支路 。

6、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 之和 。公式:

I= + 。

初三上册物理复习资料整理4

电流与电路

第一节 电荷 摩擦起电

1、电荷:

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带电体既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又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背景: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大得多,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吸引下,绕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通常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6.25×1018个电子所带电荷等于1C。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

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

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

(2)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接触带电后的两个物体将带上同种电荷)

(3)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4、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5、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湿润的物体、含杂质的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纯水、空气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既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它们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绝缘体中有电荷,只是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金属导体容易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容易导电靠的是正负离子。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绝缘体不能导电但能带电。


2020初三上册物理复习资料整理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