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复习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养成坚持学习、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广东高考理科数学学习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课后及时回忆
如果等到把课堂内容遗忘得差不多时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所以课堂学习的新知识必须及时复习。
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互相启发,补充回忆。一般按照教师板书的提纲和要领进行,也可以按教材纲目结构进行,从课题到重点内容,再到例题的每部分的细节,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不失时机整理笔记,因为整理笔记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
二、定期重复巩固
即使是复习过的内容仍须定期巩固,但是复习的次数应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小,间隔也可以逐渐拉长。可以当天巩固新知识,每周进行周小结,每月进行阶段性总结,期中、期末进行全面系统的学期复习。从内容上看,每课知识即时回顾,每单元进行知识梳理,每章节进行知识归纳总结,必须把相关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网络,达到对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把握。
三、科学合理安排
复习一般可以分为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实验证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特殊情况除外。分散复习,可以把需要识记的材料适当分类,并且与其他的学习或娱乐或休息交替进行,不至于单调使用某种思维方式,形成疲劳。分散复习也应结合各自认知水平,以及识记素材的特点,把握重复次数与间隔时间,并非间隔时间越长越好,而要适合自己的复习规律。
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矗在集体备课中,注重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长处,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都准备一周的课,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进行说课,然后对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及课后作业的布置等逐一评价。
二、研读考纲,梳理知识
(1)细心推敲对考试内容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哪些内容是了解,哪些是理解和掌握,哪些是灵活和综合运用。这样既明了知识系统的全貌,又知晓了知识体系的主干及重点内容,
(2)仔细剖析对能力的要求和考查的数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有哪些?
三、重视课本,狠抓基础,构建学生的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
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在知识的深化过程中,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方法,而是自觉地将其前后联系,纵横比较、综合,自觉地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融会代数、三角、立几、解析几何于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高效的有机认知结构。
四、狠抓常规,强化落实与检查
精心选题,针对性讲评。
五、注重“三点”,培养学习习惯。
高三复习注意到低起点、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时,还注重抓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点、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养成规范作答、不容失分的习惯。
对策: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这个情况比较普遍,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检查出自己的错误,思考题目考察的是什么知识点,要用哪些知识去解决,及时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难题不愿意思考,缺乏自信
对策:克服思维惰性,养成独立思考习惯
有些学生遇到难题,一时想不出来,就放弃了,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思考是一种习惯,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帮其建立自信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对数量关系分析不明确
应用题教学把分析数量关系看作重中之重,而“解决问题”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是情节、题目被分解得支离破碎,以致数量关系的分析被淡化,比如说只是用单纯的加、减、乘、除符号来抽象教导学生记住而忽略了其中的关系具象化,让孩子难以理解更加难以运用,这是造成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
善用图,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我们应利用主题图的直观,比如有一堆苹果,用给自己代替加,用给别人代替自己的减少来体现这种数量关系,用具象代替公式、抽象概念,用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完整表述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的习惯。
几何问题
几何问题是各个学校考察的重点内容,分为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两大块,具体的平面几何里分为直线形问题和圆与扇形;立体几何里分为表面积和体积两大部分内容。学生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等积变换及面积中比例的应用;
与圆和扇形的周长面积相关的几何问题,处理不规则图形问题的相关方法;
立体图形面积:染色问题、切面问题、投影法、切挖问题;
立体图形体积:简单体积求解、体积变换、浸泡问题;
数论问题
常考内容,而且可以应用于策略问题,数字谜问题,计算问题等其他专题中,相当重要,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掌握被特殊整数整除的性质,如数字和能被9整除的整数一定是9的倍数等;
最好了解其中的道理,因为这个方法可以用在许多题目中,包括一些数字谜问题;
掌握约数倍数的性质,会用分解质因数法,短除法,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会求约数个数的方法,为了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需了解这个方法的原理;
了解同余的概念,学会把余数问题转化成整除问题,下面的这个性质是非常有用的:两个数被第三个数去除,如果所得的余数相同,那么这两个数的差就能被这个数整除;
能够解决求一个多位数除以一个较小的自然数所得的余数问题,例如求1011121314…9899除以11的余数,以及求________除以13的余数这类问题。
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共五大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
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特别是,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会精心设计“智力课”和“智力问题”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等,都是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好课型,在这些课型中,学生务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参与,最终达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我有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在课前要认真预习,努力找出重点和难点,对课本中的练习要尝试进行解题,遇到自己不了解之处,要重点思考,以确定上课时听讲所要注重的主要问题。二是在课堂的听课过程中,要把遇到的疑问和重点、解题思路和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典型例题等内容都完整地记下来,便于在课后进行整理和复习。三是在课后要及时进行复习,根据课堂笔记中的记录,彻底弄清楚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解决自己的疑问。
通过整理课堂笔记,把知识点进一步进行深化、系统化和条理化。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要求其结合所学内容,阅读有关的数学课外书籍,以便加深和加宽知识面。四是在课后做数学作业之前,要先复习一遍当日所上的有关内容,等做完作业之后,还要进行总结归纳,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更多方法,尽量求得多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