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文理解方法有哪些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更是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作品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精品古诗,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文理解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文理解方法

  一、 初读古诗时、学生要坚持课前预习古诗词、并要做到熟读古诗

  古诗词、就其语言和内容而言、其实真的离我们的时代比较遥远。古诗词寄予着古人的思想与情感、与当今学生的生活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仅就课堂上的那么点时间、学生是不能把整首诗全部掌握的、因此、课前预习、搜集资料、了解古诗的背景是尤为重要的。

  首先、看古诗词的标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标题是古诗词的眼睛。透过标题、我们能够捕捉到很多信息。古诗的标题极为凝练、需要花时间才能真正理解。如果能真正做到这点、学生不仅能培养到搜集信息的能力、而且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同时又加深了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对诗歌整体感情基调的把握。

  其次、要了解作者、即诗人。学生可通过各种渠道、如图书、网络等、查找、探寻诗人的生平、经历、成就、做到了解诗人。

  再次、要求学生熟读古诗词。朗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读的过程中、要争取能背下来、为后面的古诗学习作好铺垫。

  如果学生真的能坚持这样的学习过程、就能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学生要精读诗词、做到了解诗意。在品词析句时、要体味诗词中的意蕴

  读熟古诗词后、就开始了解诗词的意蕴了、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学生可以结合起来理解。本人比较喜欢学生自主学习诗词、老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诗词其实是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一字一句都是诗人经过斟酌得来的、有的甚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如果我们一字一句地逐一讲解、反而会让古诗失去原本的魅力。古诗的学习、重点在于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一味追求标准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把握中心、体味诗情。

  学生还要善运用想象。古诗词用凝练的词句造就意境、勾画形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循着诗所创造的意境和形象去想象、这样才能融入诗境、才能品悟诗情。

  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感情沉郁。为此、在讲到“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句时、我特意播放了殷承宗的《黄河颂》。那雄浑的音乐、那黄河奔腾的壮阔景象、以及黄河边上山岳耸峙的巍峨、让学生感动。在这么一种氛围感染下、学生反复吟诵古诗、他们的情感得到了激发、朗诵的场景大气磅礴。

  三、学生要做到研读诗词、进入境界、在意象中体验古诗词的内在情感

  首先、学生要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在古诗词中、有不少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比如、李白的《赠汪伦》一诗、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一诗、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其次、学生要培养想象力、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就要靠自己的想象和领悟、要能构想一个诗词的画面。学生在想像中要会领悟情感。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遗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就老师方面、本人认为要做到以下方面的工作: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古诗词审美能力。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提高自己、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经典诗词除了语言艺术之外、还包含有其它的艺术因素、如果教师自身缺乏一定的艺术修养、很难领会到诗词作者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也就很难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点。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审美情感是人特有的本性。”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审美情感、才能展示自身的美、感受美的力量、认识美的本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美展示在经典诗文诵读中、并带领学生去感知经典诗文的美、使学生体验到美的愉悦。

  教师还应注意古诗词教学中诗词诵读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应该做到引导小学生诵读古诗词。在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诗文的写作特点、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导学生朗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实情感。引读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提纲挈领、经过思考理解、收到口诵心传的朗读效果。教师引导包括以下两种方法。

  1.提示式。像记叙文一类的诗文、教师可以朗读课文每段落或句子的开头部分、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提示语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层次、以引导学生朗读。

  2、插叙式。对于古诗歌、由于语言比较精炼、不易理解、如能运用散文铺写的插叙方式引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会其中意境。

  经典诗词是我国文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学习、传承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这种熏陶、这种教育应从小抓起、从我们入学的那一刻抓起。因而、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学段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古诗词的教导。当然、小学教师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授课方法、或诵读、或感悟、尽量做到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对古诗词的学习、提高学生自身的古诗词素养。

  2小学语文背诵古诗文方法指导

  一、诗句接龙法

  诗句接龙法亦是游戏背诗方法之一种。一句一句念准念会和两句相连念准念会之后,可运用诗句接龙的方法来促进这首诗的背诵:先是家长读诗的第一句,小学生接第二句,这样接完一遍之后,家长让小学生读第一句,家长接第二句……如此互换位置地接龙,可促进小学生把一首诗的所有诗句读熟记住。也称之为“接小龙”。

  二、设情景背诵

  巧妙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设置生动形象的场景,让小学生通过直观画面来背诵。如学习马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可以按照课文插图制作PPT,让小学生根据画面的描绘与诗句对照,便抽象为具体直观图像识记背诵。

  三、配乐曲背诵

  对一些抒情性美文,可利用学生唱歌的天性,鼓励他们打破思维定势,激励他们利用自己的兴趣爱好,用自己喜欢的乐曲为这类课文配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兴趣浓厚,加快记忆。

  四、用对比背诵

  有些诗文的内容及写作对比十分鲜明,遇到这样的诗文,就可要求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背诵,如用“静——动——静——动——静”的对比进行背诵。

  五、搞竞赛背诵

  每学完一个古诗文单元,就可组织开展一次相应的古诗文背诵比赛。背诵前要制定规则,方式是:小组比——班内比——全校比。背诵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表达、积极参赛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竞争中达到背熟、背准的目的。如学习第三册的第五或第六单元时,就可让学生在平时的课余时间作准备,在学完该单元的下周开展背诵比赛活动。

  六、限时间背诵

  在限定的时间内,给出一定的内容,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背得多。有时还可采用讲一行限时背一行的方法进行背诵训练。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非常符合人的记忆规律。

  七、分类别背诵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复习。在小学生复习背诵时,可要求学生按作者归类背诵,如背诵有关李白的诗;也可按朝代归类背诵;还可按诗中描写的景物归类背诵,如背诵以“花、月、风”为描写对象的诗词等等。

  3小学语文古诗的讲解方法

  (一)激趣导课,揭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

  如《回乡偶书》可采取间接导入法,由已学过的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来唤醒学生对诗人的再现,进而在增强孩子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本课的学习。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如《长征》,师可以“从今天起,我们将进入第八单元的学习,我们会认识一位伟大的诗人,今天学习他笔下的一首七律诗”后板书课题。

  (二)介绍背景,知诗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积累提出较高的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材料。”如让学生交流“对于红军长征你知道多少呢?”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为下一步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自主学习,明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扶”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首先要大胆地“放”。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

  其实是巧妙地“扶”。当学生对古诗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后,通过集体交流了解到了学情,根据学情,来决定是否“扶”,哪些地方该“扶”,又该怎么“扶”。通过“扶”,让学生初步体会在感知时可能出现的偏差,进一步深化对全诗的理解,为体味诗情,进入诗境做好了准备。

  如一名教师在让学生明诗意这一环节,先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读懂前两句诗,再通过朗读感悟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紧接着就放手让自学第二句古诗,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情适当的进行概括和提升,那句句概括提升的言语是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的升华,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凝炼含蓄。有着音乐、建筑、绘画、意境等在内的巨大美学价值。诗的情感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欣赏来体会。因此,在学生理解了全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趁热打铁,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辅助,让学生根据诗意想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点读、评读、范读、诵读,演读使学生能读出诗的重音和节奏,知道应该如何把握诗的轻重缓急,加深对诗人情感的体验,体味出诗人赋予诗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古诗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地朗读。在初读过程中,仅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要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的朗读就要求能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地朗诵,层层深入地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五)创设情境,入诗境。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进入诗境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为之动情。怎样让学生进入到这种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呢?在上一环节,学生已经在老师的指导朗读中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教师不要孤立地指导朗读或单纯地创设情境,而是将创设情境与感情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设情境作为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和铺垫。同时又通过读来引导学生领悟诗情,进入诗境。最终,让学生通过读与诗人的情感达到共思、共忧、共吟的境界。实际上这一环节就是前一环节的升华和展示。

  (六)迁移运用,创诗文。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应要求学生诵读古诗文,以利于学生的积累、体验和培养语感。大连市小学语文质量评价标准在各年级的积累要求中的第一条就明确规定该年段积累诗文的数量及途径。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古诗量并不是很多,所以在结束了一首诗的教学后,并不结束这堂课的教学,而以诗带诗,以点带面,将课堂延伸到同一类型的古诗教学上,有意识地加大学习古诗的量。

  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大量的古诗,了解到诗人更多的出色的诗作,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让学生表演,再现诗的意境;中高段可通过课件的出示和音乐的渲染,创设适宜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课堂环境。通过语言实践过程,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及兴趣,让他们能学以致用,真正起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教育有模,但无定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古诗的教学结构可以多样,教学方法千变万化。“六步古诗教学法”是我校语文组在开展高效课堂研究中关于如何进行古诗教学的一种探索,一定有很多的不足与遗憾,期待今后不断完善。

  4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

  一、正确理解

  首先要读懂诗歌作品,这要求我们对一首诗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有正确的理解。如果连诗的本意都没有弄懂,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对一首诗进行分析和鉴赏呢?对于我们来说,古典诗歌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语言障碍,对有些诗歌,我们必须依靠前人的注释才能够读懂。而且古典诗歌中经常会运用典故,正确地理解典故的含义,对于读懂诗歌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诗歌进行分析:

  一、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及写作情况,要深入分析诗歌作品,必须先了解作者。这对我们正确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我们在读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这首诗的时候,如果我们不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的时候,你可能就认为这是一首普通的山水诗,根本无法体会到孟浩然的“愁”。

  二、对作品自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我们所分析的作品必然具有赏析的价值,我们在阅读一首诗歌的时候,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自己的体会感悟,我们写分析文章就是为了把作品的价值展现出来,把自己的体会感悟表达出来,作品的分析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注意辞采,要尽可能做到语言的优美简练。

  三、可以结合与作品有可比性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例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和孟浩然的《临洞庭》都是描写洞庭湖的佳作,但是我们通过对比就会发现《登岳阳楼》向我们展示了“诗圣”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悲悯,而《临洞庭》却只限于对个人遭际的自伤自怜,相比之下,两位诗人的胸襟品格、思想境界有着很大的区别。

  二、诗中重点的概念分析

  烘托

  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也可以是烘托物,“月出惊山鸟”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

  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虚实

  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即“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往事知多少(虚)。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雕栏玉砌应犹在(实),只是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了自己故国的哀思。

  语言特色

  ①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②平淡。

  或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

  ③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

  ④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诗《草》。

  ⑤含蓄。

  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⑥简洁。

  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等。

  答题格式:这首诗选取了……的景物,描绘了……的意境,营造了……的氛围,运用了……的修辞(或手法),表达了……的情感。

  三、表达方式

  主要有: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表达方式:叙述、描写以及讽刺、夸张、象征、比喻、对比、借代、拟人、排比、对偶、层递等方式。应该说表现方法有时包括了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


相关文章:

1.小学五年级语文古文古诗学习方法

2.五年级语文古诗词学习方法

3.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学习方法

4.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与总结

5.小学四年级语文重点和方法有哪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