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辅导初中数学差生

  如何辅导初中数学差生?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差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差生学习上和进步。因此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辅导初中数学差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如何辅导初中数学差生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1.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差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差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差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2.大部分差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差生,对差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自习课不来,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差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和自尊

  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差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差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差生目的。

  2中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引导学生动手,激发兴趣

  学生动手,不但能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增强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讲“三角形的特殊性(稳定性)”时,我先让学生用三根木片钉一个三角形,然后让他们自己用力拉,从实践中学生很快得出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我先让学生制作一个三角板(材料易拆),在课堂上让学生把其中两个角拆下,然后把它们和未拆的一个按原顶点对齐拼一起,学生很快发现拼成的是一个平角(180度),且这三个角恰好是原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于是得到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推广到任意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深化课堂内容,培养兴趣

  教材中每个内容的引入、问题的提出都很直白,语言平淡无奇,无悬念。这样必然无法引起学生的探求兴趣。而兴趣的萌发有赖于问题的发现,有趣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它可以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新的刺激,使学生深深地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因而为每节课的内容所吸引。例如“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引入是这样提出问题的:要截一块面积为3平方米的钢板,需要长比宽多2米,问长和宽各是多少米?这样的问题提出过于枯燥,若将此问题变换方式,这样提出:同学们,你能自己设计一个美感最强,侧面为长方形的鱼缸吗?(实践证明,当长方形的长与宽之比是1∶0.618时美感最强)。这样问题提出不仅有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改编例题和习题。教材中例题与习题主角大都是A、B、C、D或甲、乙、丙、丁,学生产生不愿学习的心理。如果我们给予这些符号以生命力,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兴趣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提供足够的模型和丰富的音频、视频等信息。一方面可以演示活动的图形,另一方面可以展示人机对话形式的辅助练习,还可以利用因特网上丰富的资源,介绍一些数学趣闻、趣题,数学史小资料,以及数学知识在现代科技、现代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让学生兴趣勃勃地、热情地、轻松愉快地、主动地去获取、加工、处理信息,扩大学生思维探索和创新的空间,进一步培养兴趣。

  3如何调动数学课堂气氛

  创设情境,引导讨论

  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与其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倒不如适时地将问题作为学生争论的中心展开课堂讨论,尽可能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课堂面貌可能会失去原有的肃静,打破常规纪律状态,也许是人声嘈杂,人头攒动,但这正是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思维充分调动、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生动体现。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时,首先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在自己预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硬纸片(△ABC)的两边BC、AC上分别取其中点D、E,并沿DE剪开,把△ABC分成两部分,然后让学生充分讨论这两部分怎样才能拼成一个特殊的四边形?并分别从位置和数量上猜想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以及合作与交流,得出了多种拼法,并通过猜想发现了规律,从而使教学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同时学生通过实验、交流、猜想等体验到一种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习得到了升华,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练习新颖有趣,营造竞争氛围

  课堂练习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良好的课堂练习状态应该是人人动手,个个参与,使各类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分层导练、分层指导是营造这种状态的好办法。分层导练首先应设计好训练题,通过训练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系统,使知识类比,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活化”,从而完成“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次水平的学习任务;其次是分层指导学生练习,其形式是“分类指导”、“个别辅导”和“学生自练”的复式教学。学生或是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练习,或是听取老师的点拨;教师来回于学生之间,或是分类指导,或是个别辅导,整个课堂呈现人人动脑动手的紧张状态。

  同时竞争能使一个人的脑细胞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竞争能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把竞争机制带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时机适当组织一些小竞赛活动,不但能活跃气氛、提高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出色品格。

  4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 要在变通中培养

  要对问题实行变通,只有在摆脱习惯性思考方式的束缚,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之后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教好地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要注意诱导学生离开原有思维轨道,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进行思维变通。当学生思维闭塞时,教师要善于调度原型帮助学生通过接通与有关旧知识和解题经验的联系,做出转换、假设、化归、逆反等变通,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如:王师傅做一批零件,8天做了这批零件的的2/5,这样,剩下的工作还要几天可以完成?学生一般都能根据题意作出(1-2/5)÷(2/5÷8)的习惯解答。此时,教师可作如下诱导:①完成这批零件需要多少天?②已做零件数是剩下零件数的几分之几?③剩下零件数时已做零件数的几倍?④能从题中数量间找出相等方程解法关系吗?⑤从题中几种量中能判断出比例解法、比例关系吗?通过这些诱导,能使学生自觉地从一个思维过程转换到另一个思维过程,逐步形成在题中数量间自由往返调节的变通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 要在求异中培养

  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要及时予以肯定和热情表扬,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就会能动地作出“还有另解吗?”“试试看,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的求异思考。事实证明,也只有在这种心理倾向驱使下,那些相关的基础知识、解题经验才会处于特别活跃的状态,也才可能对题中数量做出各种不同形式的重组,逐步形成发散思维能力。

  3 要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关文章

1.初三数学培优辅差计划

2.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措施

3.初中数学如何学好的方法

4.学好初一数学的方法与成绩下降的应对

5.初中数学该如何复习?超实用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