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课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取之不尽的美的宝藏。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古诗课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小学语文古诗课教学方法

  一、了解背景,理解诗意

  学习古诗,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如《春夜喜雨》一诗,诗人杜甫在创作此诗时,因陕西旱灾严重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有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浓,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二、嚼字品词,加深理解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进一步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重要步骤。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如《梅花》一诗,学生通过对“凌寒”“独自”“唯”“遥知”“暗香”这几个词的理解,很快就会知道这首诗是在赞美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散发着芳香。如果我们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就能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历来受人赞叹的《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将“绿”换成另一个字,是否更好?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再告诉学生作者曾试用“来”“到”“入”“过”“满”等字,使学生领悟到这些字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能动性,立刻可以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

  三、学会想象,体会感情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比如在学习《锄禾》这首诗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幅画,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学生争着说:

  “我看到了一个中午,有很大很大的太阳”。

  “我看到一个农民伯伯在地里锄草,他的衣服全汗湿了,他很辛苦”。

  “我们吃的饭都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换来的……”

  这就是诗中的真实画面,根据学生所说的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懂得珍惜劳动,珍惜粮食。

  小学教材所选的古诗大都是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学习每一首诗如果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出现画面,那学生对诗的内容无形中就了解了,在引导中也能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也便于学生熟记背诵。

  2小学语文古诗课教学方法一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有很多:

  1、介绍作者背景。每一首古诗的作者都有他特定的生活背景和个人阅历,学生了解了这些以后,就能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如教《游子吟》时,由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当时环境相差甚远,我将《孟母三迁》的故事作补充,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值得一提的是,介绍背景只是古诗教学的前奏或插曲,因此,教师教学时一定要抓住重点,言简意赅,不能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讲得太多或面面俱到。

  2、联系现实生活。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如袁枚的《所见》描绘的是骑牛高歌的牧童,忽然停歌静立捕蝉的生活画面,明白如话,浅显易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想自己心情愉快时放声高歌的情景和平时捕捉蜻蜓、蝴蝶等昆虫时的体验,使他们脑子里呈现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诗中的画面美。

  3、运用直观形象。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音乐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就容易理解诗意;

  4、丰富情感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再现能力、想象能力,又帮助学生弄懂了诗意,感受古诗意境之美。

  二、掌握古诗学习法,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美

  品味语言,首先读懂语句。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古诗学法-分词连序法:一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二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古诗学法具体概括为七个字:扩、留、补、换、调、嚼、考。

  扩:浓缩的词语要“扩”,就是把诗人本来高度浓缩了的语句加以扩展,使诗句本来的意思明显化、具体化。把词意扩展开来学生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留:古今通用的词语要保留。诗句中诸如时间、地点、人名等。这样也便于保留诗文原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背诵。

  补:成份省略是古诗中常见的现象,碰到这种现象,只要把省略了的成份补起来,学生就会不讲自通了。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中“江枫渔火对愁眠”这里就省略了主语谁,谁对愁眠这样补上以后,学生就容易接受和理解了。

  换:古今用法不同的词语要更换。因为古诗“古”,所以就有古今差异较大的字义、词义和古今不同的语法现象。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死去元知万事空”的“元”,“儿童急走追黄蝶”的 “走”,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乡音未改鬓毛衰”的“衰”等,这些古今意思有别或读音不同的字词,学生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解,因此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讲解。

  调:就是调整句子的顺序。讲解古诗时,要把因对仗、协韵、平仄等而倒置了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重新调整,调整以后再解释就容易多了。

  嚼:就是咀嚼、品味,就是说我们在讲解古诗时,对于诗中一些关键的、传神的或者有哲理的字、词、句要引导学生细心地咀嚼、品味,从而把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引到更深一层。

  考:古人写诗常常引用典故,在讲解时,对于诗句中所用的典故要给学生进行恰当的“考证”,才能使学生弄清诗句的真正含义。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这里的“茱萸”,是古代的一种象征物,在讲解时结合有关实例一说学生很快就懂了。

  学生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后,就能按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把古诗译成生动具体、有情有景、有诗有画的短文,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古诗学法,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另外教师还要注意点拨指导,学生运用巩固学法。

  三、指导感情朗读,引导学生体会音韵美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古诗以它特具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古诗的教学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出色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他们反复诵读。宋代万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除掌握上述教学要点外,我们还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前要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有的课文两首诗,要理解其编在一起的缘由;这篇古诗课文在本单元的作用,与古诗前后课文的联系。二是把诗进行归类。如爱国诗、友情诗、边塞诗、田园诗等。三是适当安排改写、仿写训练。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进行表演、绘画、演唱,真正做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地,而且使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

  3小学语文古诗课教学方法二

  一、阅读记诵明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在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一段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工具书理解诗的大意,而不是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表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要以阅读记诵为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句话不正说明了通过反复诵读,把别人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吗?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吟诵,借助书中的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只有经过充分、反复的诵读,进入诗的境界,细致地感受诗的形象美,学生才能深入领悟作品中的情致与趣味,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面对不同的古诗词,要求学生首要的还是要诵读到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读,永远不能触及心灵的深处。

  二、指导朗读悟诗情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抓住朗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品味诗的意境,感受诗的语言美。古诗的语言极富韵律美,它合仄押韵,本身的节奏和音律就给人以美感。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正确朗读,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所表达的意境。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注意掌握作者的感情基调。古诗千百年来吟诵不衰,是因汉语之美形式多样。古诗内容有歌江山美、吟边塞情的,感情基调或清新明丽,或缠绵婉转,或悲凉慷慨、或豪放豁达等。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朗读古诗的技巧和方法,如重音、语速、停顿等。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以各种方式朗读,自己练读、全班试读、同学间互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句的音律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

  教师在课堂上要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能够透彻地理解古诗内容,感悟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还原现场入诗境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学生入“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距离我们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民俗、情感以及社会、人文、地理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储备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要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或让学生穿越时空,还原现场,拉近距离。不能够实景实物进行观察,可借助多媒体、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动态演示,让学生描述自己在诗中所看到的画面,使学生置身于其中,目视其文,耳悦其声,心醉其情。通过把诗描述成散文等方法,唤起学生心中的意象,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美。教学时还应指导学生想象诗的情节、场景。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引导学生从诗文入手,借助视频资料或图片,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和画面,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顺理而下,学生自然就领悟诗中的意味:晴空万里,一叶孤舟于浩荡的江面上扬帆而去。站在黄鹤楼上的送行人李白,目送这只小舟驶向天水相接的地方,他的心和眼都系在这片帆上,直到望不到帆影。通过想象画面,还原场景,学生在一句“唯见长江天际流”中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教学实践表明,借助多媒体手段还原现场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例如曹植写的《七步诗》,据古书记载曹丕因嫉妒弟弟曹植的才华,害怕他与自己争夺王位,就命令其弟曹植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来,否则就要用刑罚来处治他。七步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诗人发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愤责问。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还原历史,把一行行的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让作品在想象中得到复活,让学生置身于作品中获得美的享受和人生的感悟。

  四、情感体验品诗韵

  古诗在表达上多是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无论是写人、记事、绘景还是状物、抒情的诗,无一不是语言的精练浓缩和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和诗人思想感情的升华,于短短数语中表达无尽的意韵。如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例,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一个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走进这首诗的意境中,进行情感体验。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诗歌的韵味十足。教学时要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量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入手,进行点拨、启发,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走进诗歌的意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记忆,品味悠远的意韵。

  4小学语文古诗课教学方法三

  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也是各科教师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古诗作为古代汉语的一部分,较之于现代白话文,更加晦涩难懂。但是由于古诗简洁、抒情、篇幅短小,内容上也贴近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古诗的学习与积累,对于小学生语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将古诗很好地嫁接过来,一定有不错的意义。

  2、激发情趣是目的小学古诗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趣

  这里的"情"是指从诗中领略的思想感情:"趣"指的是阅读古诗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古诗主要应达到这两上目的。所以,我们在教《锄禾》一诗时,就通过讲述毛泽东同志言传身教教育孩子的故事,来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讲《示儿》和《闻关东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时,则通过讲述作者的身世经历和时代背景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时穿插介绍一些诗话趣事,作者经历等,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又可以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3、引导感受文字魅力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是开启古诗大门的金钥匙。对于音韵和谐、形神兼美的古诗来说,要想把握它们的节奏、韵律、意境、内涵之美,第一要领就是反复诵读。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读诗训练,通过读顺句子、读准字音、反复吟诵来体会古诗的语言魅力和情感真谛。 定好基调,体会情感。这样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去读。一般来说,情感明快的,读起来语调轻松,语速较快,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感情悲愤的,读起来语调低沉,语速较慢,如《示儿》。二是把握节奏,体会韵律。古诗的语言富有节奏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

  读诗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读法指导,引导学生把握好重音、语气和语调、音长等,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古诗的韵律美。三是注意变音,把握不同。由于古今语音的差异,一些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要指导学生按古音去读,这样才不至于影响古诗的声律。例如"斜"这个字,古音读"xiá",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乌衣巷口夕阳斜"。还有"见"这个字,有时读"xiàn",这是一个通假字,表示"出现"的意思,如"风吹草低见牛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引导,读懂诗文内涵

  古诗语言含蓄凝炼,思想隽永,情感细腻,只有正确理解,才能领略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美、内涵美。首先,是理解字义。除了要准确理解基本的字词含义外,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特殊的语法现象,让学生懂得古今汉语的一些变化,避免望文生义。一是注意一词多义,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走","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二是注意单音节词,有些单音节词现在已经发展成双音节词,如"飞入黄花无处寻"的"寻",理解字义的时候需要注意。三是注意双音节词,有些双音节词现在仍然使用但意思有了变化,如"却看妻子愁何在"中的"妻子","妻子",现在就是指一个人――妻,但在古语中妻是妻,子是子。四是注意通假字,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中的"元","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教"。五是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春夜喜雨》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春雨比拟得惟妙惟肖,煞是喜人。

  5、悟境,领略诗意境界

  古诗的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契合所创造出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古诗讲究的是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创造意境。小学教材中收录的古诗凝练优美,往往表现了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但是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不多,情感体验相对较少,古诗中的语境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可从补充材料、反复诵读、情景再现、联想对比、借助多媒体课件等多个方面入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诗文,领会意境,通过多读、多想、多听、多看,还原描绘的形象,从而由表及里,品味特有的意境,领会蕴含的道理,促进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升华。

  如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课上为学生补充一些与古诗相关的资料,还原诗人的写作背景,诗人当时正携妻子流落在外,听到混乱多年的"安史之乱"被平息的喜讯后不禁大喜若狂,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此诗,这样便于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喜欲狂"的激动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相关文章

1.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2.小学语文常用的高效教学方法

3.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4.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学习方法

5.小学生古诗学习方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