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国捐躯的人物小故事

指引着我们前进。他们的一生都在吟唱着祖国,吟唱着,身为中华儿女的骄傲.小编在此整理了历史上为国捐躯的人物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更多“历史故事”的相关文章推荐【↓ ↓ ↓ 】

古代历史小故事大全

 给孩子讲的历史小故事

历史人物故事汇总7篇

文明礼仪的历史小故事

中国著名的历史故事


为国捐躯人物历史小故事1

《苏武》——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匈奴中有人造反,苏武的手下牵连其中,苏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决定自尽,未遂,单于就把他关押起来不给饭吃,苏武吃雪和毡毛活了下来,匈奴人认为很神奇,就把他流放北海边牧羊。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他让公羊生下小羊才让他回来。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后来汉朝又有使者来到匈奴,苏武的手下悄悄与其取得了联系,告诉他们苏武还活着。这才让苏武返回大汉。这中间度过了十九年。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

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为国捐躯人物历史小故事2

《刘胡兰》——生的光荣,死的伟大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为国捐躯人物历史小故事3

《戚继光》——血战歼倭,勋垂闽浙

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出身将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都司佥事,次年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往阻击。

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溃退。戚继光看到形势危急,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3箭,3个倭寇头目应声而倒,倭寇群龙无首,仓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乱频繁,百姓深受其害。数千名倭寇包围桃渚千户所,戚继光从宁波率兵连夜驰援台州,解桃渚之围,歼入侵海门倭寇。

接着,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农民和矿工3000余人,以岳家军为榜样进行编练,终成闻名天下的戚家军。戚继光针对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了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使用飞刀、飞枪、飞箭的火箭等,屡次打败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驻守台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墙,训练守军。四十年(1561年),数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陆。戚继光率军出击,在宁海健跳(今属三门),临海花街、上峰岭、白水洋和太平(今温岭)新河、长沙等地,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

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次年夏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并乘胜破牛田、兴化的倭寇,连克60余营。四十二年(1565年)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后戚继光在蓟州镇守16年,边备修饬,外敌不敢轻易进犯。因受排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广东戍守。后遭诬陷,夺职回乡。戚继光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他的优秀军事理论着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视。

为国捐躯人物历史小故事4

唐朝杰出诗人杜牧写过这样一句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说的就是***没有什么爱国的概念,眼中只盯着钱。俗话说:“婊子无情,戏子无意”。说的是***是没有感情的,或者说***的感情只因钱而生。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十分富有爱心,而且十分有感情,更伟大之处在于:当国家危难之际,倾其所有,支助国家,慰问前线将士;当敌人首领贪图她的美色,要她侍后时,她大骂叛徒,决不辱身,为国慷慨赴死。这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唯此一例。那么这位***到底是谁呢?她就是北宋名妓李师师。

凄惨的童年

李师师是北宋都城汴京东二厢永庆坊染匠王寅的女儿。王寅的妻子生下这个女儿就死了。王寅家境也不算宽裕,只能用米汤代乳来喂养这个孩子,使孩子存活下来,孩子从来没有哭过。当时的汴京有这样一个风气,父母若喜欢初生的孩子,一定要将孩子舍身佛寺。王寅非常喜欢这个女儿,遂将孩子舍身宝光寺。孩子当时刚刚会哭,一个老僧逗着孩子说:“这是什么地方,你也来了?”孩子不知为什么,竟哇哇哭了起来,老僧摸摸孩子的头,就不哭了。王寅见状,心中暗自庆幸自己的孩子是真正的佛门子弟。当时,佛门弟子一般被称作“师”,王寅干脆就给孩子取名“师师”。

师师四岁的时候,祸从天降,她父亲王寅因罪被捕,死于狱中,师师从此无家可归,成了狐儿,附近一位妓院鸨母李姥见她长得水灵,便将她收养,教她学唱歌、跳舞和琴、棋、书、画。师师生性聪慧颖悟,一学就会。她自谱的曲子,常常令那些乐师也自愧不如。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李师师长成了一名美如天仙的少女,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李姥看到了师师的价值,便让师师出门接客,李师师别无选择,时间不长,师师就名贯遐迩,成为首屈一批的风流人物。

为国捐躯人物历史小故事5

宋徽宗在位期间,不问政事,每天在皇宫里昼夜淫乐,时间一长,便渐有乏味之感,便到民间烟花巷中去寻欢作乐。他的心腹太监张迪便向他介绍了李师师容貌如何出众,技艺如何超群,说得宋徽宗心理只发痒,便化妆成富商,带了不少钱财来拜见李师师,当宋徽宗看到李师师轻描淡妆,身着素服,丰神隽雅,弱态生娇,犹如刚出水芙蓉一般清妍秀媚,一时间眼睛都直了;听她弹琴,那优美宛转的琴声,或如花底莺语,或似轻秋雁鸣,或像幽咽泉流,或如飞瀑凌空,宋徽宗不觉听得入了迷,忘了身在何处,只到鸡鸣报晓,才如梦初醒,匆匆告别,从此,宋微宗迷上了李师师。宋徽宗留宿李师师家的故事也传遍了京城。

宋徽宗在一次和李师师交欢过后,爱意绵绵的拥着她说:“要是你不是***,那该多好啊!朕一定会把你娶进宫去,让你终日陪伴在朕的身旁。”师师抱着徽宗,调皮地说:“要是您不是皇帝,那该多好啊!那我就可以和您永远在一起了!”

为了表示爱意,宋徽宗赐李师师珠宝无数、金钱无数。为了和李师师寻欢方便,宋徽宗叫人专门修了一条用房子掩盖的暗道,直达李师师家,这样,宋徽宗来李师师家就更加勤了。一次,宋徽宗在皇宫聚集皇后、妃嫔饮宴取乐,韦妃悄悄问他:“李家的那个丫头有什么了不起的,就值得陛下这样喜欢?”徽宗笑着说:“也没有别的,只是如果你们这一百多人,都卸下艳装,换上素服,再把李家那丫头也放在里面,那么别人一眼就可看出她是多么与众不同。她的那一种幽姿逸韵,远非一般的容貌可比啊!”

师师勇赴国难

北宋末年,金兵纠集重兵,大举南侵。当时黄河以北的守军,频频告急,叛国投敌者不计其数。师师听说河北军粮草紧缺,军情甚急,马上将以往徽宗赐给她的那些金银财宝收拾打点起来,开了一张清单,到开封府呈报,府尹见了,心存顾忌,让她三思。她神情激动地说:“我本不过是风尘中的一个***,深蒙皇帝的眷顾,就是来生结草衔环,当牛做马也无法报答。现在国家正处于万分危急之际,我一弱女子,虽不能为抗金救国效力,但是我愿意把皇帝这几年赐给我的东西,都一一归还国家。这些钱财,本来就属于国家的,我一直没敢动,现在就用它来作河北军的军饷吧,好让将士们好好地保卫国家,这也是我的一片诚意,望大人能够怜念。”府尹听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以后,师师便委托张迪,获得徽宗的允准,出家当了女道士。

金兵很快攻克了汴京,金兵统帅闼懒派人四下搜寻李师师,他说:“金太宗早就风闻李师师的大名了,非常想得到她。这一次,一定要活捉李师师,好向皇上交待。”可是搜索了多日,也未见李师师的影子。

汉奸张邦昌等人,想乘机讨好金主,就派人四处搜索,终于在逃亡的人流中找到了李师师。面对这些败类,李师师破口大骂:“我虽然是个卑贱的***,但我深蒙皇上的厚爱,宁肯以死报国,也绝不投降变节。可你们这班狼心狗肺的奸徒呢?平时做高官享厚禄,榨取民脂民膏,一到国家有急难时,就纷纷认贼作父,尽做些亡国破家,伤天害理的恶事。现在你们这帮卖国贼,又想来打我的主意,想以我做你们的进身阶梯,瞎了你们的狗眼!”

话刚落音,她便伸手从头上拔下金簪,向自己的喉咙猛扎,顿时鲜血四溅,染红了素洁的衣裳。左右的人见状,慌忙上前抢救,但她却狠命将金簪折为数段,强吞下肚。李师师这一壮举,着实令奸贼们心惊胆寒,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一个风尘弱女居然有如此刚烈的侠骨和气节。

一代名妓李师师,就这样为国捐躯了。被监禁在五国城中的宋徽宗皇帝,听到李师师死得这样惨烈悲壮,禁不住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历史上为国捐躯的人物小故事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