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安妮日记》这本书,我还一直沉侵在故事情节中,眼眶因安妮的希望、勇气、温柔的 悲伤的种.种表情感动得落泪。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安妮日记读后感,希望你能喜欢。
安妮日记读后感1
“我希望在我死后,也能够继续活着”这是安妮在日记中写的话。每当我一次又一次地读完这本书时,总会思考:她真的做到了吗?现实坚定的声音告诉我:她的确做到了。
这本书读起来是轻松愉快的,不像闻名遐迩的名著那样枯燥无味,让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每当我想起战后的满目疮痍,安妮的悲惨结局,便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失落,情绪的落差就像高高飞起的风筝一下子被人扯了下来。
这本日记记录了她从十三岁到十五岁的每一个充满未知、危险但又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以及激烈的战况和她内心深处的思考与疑问。在这两年时间里,安妮一家一直居住在一间密室里,每一举一动都受着限制。尽管我与安妮年龄相仿,读起这本书来有着强烈的共鸣感,但我仍然无法想象,她是怎么在如此与世隔绝、不自在的环境中生活的?然而安妮似乎并不这么想,有时甚至把新的战况当成一个逃离的新希望。她有着一颗无比乐观的心,就这点,让我无比钦佩。
我承认我总会被安妮乐观的心态打动。“如果从外部看,我只是一只没有自由又喜欢嬉戏的小羊羔;但在内部,指引我的则是美好的那一面的我”她总是向往着美好的自我,美好的未来,而并非自己的悲惨的下落和战后的惨状。这不由得引发我的深思:对生活感到烦躁厌倦时,难道就一定要一味地抱怨生活吗?还不如静下心好好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案,朝着美好生活大步向前。即使遇到困难,也不应彻底放下希望,失落只会让阳光更难透过紧密的乌云,照耀到我们身上。
的确,安妮早已在七十三年前去世,但她的乐观仍然在影响着全世界。她仍活着,以另一种方式活着。每次在遇到所谓的“人生大起大落”时,想想这个女孩,我都会觉得,一切一定都会好起来。
安妮日记读后感2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叫《安妮日记》。
这本书讲的是,一位女孩子叫安妮,她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市的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1933年希勒特(德国元首)上台,开始疯狂的迫害犹太人。为了逃避逮捕、坐牢和屠杀,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父亲的公司大楼里的一处隐蔽的地方,直到1944年8月有人告密,隐居的8个人被捕并关进了集中营,到战争结束,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走出了集中营。这本安妮日记,是安妮在被抓进集中营之前,在躲在密室里偷偷写的日记。
读完这本书,我非常佩服写这本日记的作者安妮。当政府刚刚开始迫害犹太人的时候,对犹太人有很多规矩,比如,犹太人不能在晚上八点钟不能在大街上行走,只能上犹太人的学校……这些还不算什么,当安妮他们住进密室的时候,早上不能说话,做什么事都必须小心谨慎,因为如果说话很大声的话,就会被可恶的德国兵发现。这些拘束对一个才刚满十三岁的女孩而言,这是多么难做到的呀!
让我们一起想一想,安妮过的生活是多么痛苦啊!再想一想我们的生活,跟二战时期的安妮的生活比一下,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多么自由啊!多么快乐啊!
安妮虽然承受了这么多,但她非常坚强。在她的一生中,她曾经说过:我能感受到百万人所遭受的苦难,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生活经历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魅力开端。我觉得这句话说的非常正确,安妮所要承受的东西,并不是我们所有人都能承受的。如果我们大家都有一段困难的生活经历,为什么不像安妮一样,去把那些痛苦的经历“变成”一段有趣的冒险呢?让我们和安妮一样吧,让每一段痛苦的经历都“变成”一段有趣的冒险吧!
安妮虽然很早就死了,但是她的精神是永远存在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学习的!
安妮日记读后感3
前几天我看了德国籍犹太少女——安妮 弗兰克留给世人的唯一一部日记体小说《安妮日记》。安妮那可爱活泼的形象和她在密室里的生活和情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讲述一个住在荷兰的少女安妮在13岁生日那天收到了一本笔记本,这是所有礼物中最让她高兴的。于是,她开始在这上面写日记,记录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轻松。然而,安妮来自一个犹太家庭,因为他们的国籍,使他们受到了很多的限制,生活很不方便,后来因为德国人无情地迫害,他们一家就躲到了密室里,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几天后,另一家人也躲到了这里——凡 达恩夫妇和他们不满16岁的儿子彼得,再后来又来了一名叫杜塞尔的牙医。从此,密室中的八个人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被德国人发现。在密室的两年零两个月里,安妮和她的姐姐玛格特在如饥似渴地学习,同时安妮在她的日记本上倾诉着一切不幸、烦恼、希望和梦想。在秋天来临之际,密室里的所有人都去了集中营,安妮在她16岁生日的前三个月,被折磨死在集中营里……
看完这本书,我必须承认安妮这个小姑娘有很乐观的心态。因为真的很难想象,当时他们生活在密室里,性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安妮依然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反而她对战争结束还有很大的希望。她把这种乐观的态度转化为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的力量。再回头看看我们,我们就像是一个个飘在空中的泡泡,虽然很美丽夺目,但是却经不起任何的风吹草动。我们一旦受到挫折就会轻言放弃,但安妮经历的是战争的苦难,可她并没有轻言放弃,对生活还是充满希望。我们所谓的挫折、困难,在安妮经历的那些面前,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
安妮和我们年龄差不多大小,安妮可以有如此大的勇气面对困难,我们同样也可以。因此,我们以后不管在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有勇气和毅力,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不可以轻易言败,一定要勇往直前。同时我们也不可以一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与逆境搏斗,并在逆境中不断地磨练自己。
我们要向安妮学习,学习她的乐观,学习她的勇敢,学习她一切美好的品质!
安妮日记读后感4
德国小女孩安妮.弗兰克以日记的形式无比个性地存在于那个时代和以后,实现了她生前说过的“我要活下去,在我死后也继续活着”。
安妮这个小女孩以其稚嫩和早熟的笔触写成的《安妮日记》,其影响力是她所无法估量的。
《安妮日记》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前总统罗斯福夫人在美国发行版的序言中曾写到:“在我阅读过的书籍中,这是其中对战争影响的描述最为现实和聪慧的记载之一。” 希拉里.克林顿也提到,安妮日记“唤醒我们不再做出愚蠢的歧视行为。”美国时代杂志也曾将安妮.弗兰克评为“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100名人物”之一。
透过安妮.弗兰克的日记,我们看到了一个善良、坚忍、聪慧、敏感而早慧的女孩。即使在那样恐惧、饥饿、暗无天日的非人生活中,她依然熠熠闪光。她善于反思,敢于探寻爱情,对美好的明天满怀向往。安妮.弗兰克早已变成了犹太人民族浩劫的神圣象征。
然而,《安妮.弗兰克》带给我的强大震撼和影响却不是这些,而是犹太民族对书籍的钟爱。
透过《安妮.弗兰克》,我更加确信犹太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藏匿于暗无天日的“后屋”中的八个犹太人成为整个犹太民族的缩影。尽管她们每天与恐惧、饥饿、争吵为伍,但热爱书籍,每天读书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任何的危险都抵不过她们的学习精神。哪怕下一刻就是逮捕和死亡,她们依然传阅着书籍,学习着各种知识和技能。为了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读书时间和写作空间,她们不惜争吵。不管物质多么匮乏,她们的精神一直富有。
透过《安妮.弗兰克》,我也看到了犹太人民族的团结和善良。她们为了每一个今天和明天活着,经历并祝贺每一人的生日和节日。尽管拥挤的八个人会各看不过眼,但他们依然把最好的祝福和礼物送给彼此。她们活在每一个恐惧与希望中。
安妮.弗兰克是炽热而大胆的。她敢于坚定地做自我,勇敢、乐观。她大胆向彼得靠近,并体验和反思爱情。
令人惋惜的是,《安妮.弗兰克》中着力描述的后屋中的八个人,除了安妮的父亲,都在即将解放的前夜死去---尽管带着希望。
安妮.弗兰克以自己独特的存在,沉痛地告诉我们“战争对人类的戕害”,它告诫后人时刻珍惜并捍卫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
其实,正如安妮.弗兰克所预言的那样“我要活下去,在我死后也继续活着”。
安妮日记读后感5
《安妮日记》是安妮写了自己从十三岁到十五岁时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分析,记录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自己的喜怒哀乐,连她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这些日记却震撼了世界的良知,成为了纳粹灭绝人性行为的罪证, 向世界展示了在纳粹的铁蹄下善良的民众所遭受的苦难与残害,以及他们对和平的期盼与渴望。
《安妮日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安妮一家为了逃脱纳粹种族毁灭的魔爪,他们藏身到了安妮父亲那家公司楼上的“秘密后屋”。在“秘密后屋”避难的不仅只有安妮一家。他们出于人道主义精神,相继收留了父亲同事范达恩一家共四个。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道:“安妮一家可真伟大。”在长达二年的避难生活中,他们整天过得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地活动在没有阳光,没有自由,没有充足食物的几十平方米的小天地里,时刻担心着被外人发现,被纳粹抓走。到后来,他们不仅食不果腹,衣不敝体,还经常受到盗贼的惊扰,空袭警报的惊吓,以及飞机***的威胁。在这样的环境里,“秘密后屋”里原本温良恭俭的人变得敏感自私,你争我吵,而外面,忠厚善良的人也被特殊的环境被逼得去偷去抢,读到这里,我想在纳粹这样的统治下安妮也会变吧!然而结果出乎意料,安妮却没有在纳粹的施压下变得自私敏感,她仍旧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读到这里我为她对生活的态度没有改变而感到高兴。然而由于告密者的告密,秘密后屋”的所有人都被可恶的纳粹抓走,最后除了安妮父亲以外,所有“秘密后屋”成员都悲惨地死在纳粹集中营,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泪眼模糊,悲哀万分。我为安妮这位花季少女的香消玉殒感到可惜,更对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感到愤怒。
看完这本书,我想在当前的和平环境里我们衣食无忧,备受呵护的我们确实应该珍惜这种幸福,并且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强盛,为人类的持久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因为未来的希望在我们身上。
相关文章:
1.《安妮日记》读后感10篇
2.安妮曰记的读后感10篇
3.安妮日记的读后感10篇
4.《安妮日记》读后感5篇
5.《安妮日记》读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