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希望能帮助到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1

  极性大小

  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石油醚

  分离方法

  2

  溶解度

  通过溶解度的不同,分离沉淀,例如结晶和重结晶

  3

  沸点

  沸点就是在沸腾的时候分离,例如分馏法

  4

  分配比

  分配比是指在两种液体里面分配比例不一样,从而分离

  5

  吸附性

  聚酰胺:利用氢键吸附

  大孔树脂:有吸附作用和分子筛作用

  6

  分子大小

  物质的分子大小不一,通过某种介质将大小分开,例如有凝胶和膜

  7

  解离程度

  说明与离子有关,如离子交换树脂

  波谱方法应用

  8

  质谱(MS)

  确定分子量及求算分子式

  9

  红外(IR)

  提供官能团信息

  10

  紫外(UV)

  判定共轭体系及化合物的骨架类型

  11

  核磁(NMR)

  质子(碳原子)的类型、数目及相邻原子或原子团的信息,用于结构测定

  生物碱

  12

  碱性强弱

  季铵碱>脂肪胺>芳香胺>酰胺

  13

  苦参和山豆根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

  14

  洋金花和天仙子

  莨菪碱(阿托品)和东莨菪碱

  15

  麻黄

  ***和伪***,是有机胺类生物碱,有兴奋中枢神经作用

  16

  黄连

  小檗碱

  17

  马钱子

  ***(***)和***

  18

  川乌

  ***、次***和新***

  19

  延胡索

  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

  20

  防己

  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

  糖和苷

  21

  低聚糖

  2-9个单糖

  22

  多糖

  10个以上单糖

  23

  苷类水解的易难规律

  氮苷>氧苷>硫苷>碳苷(NOSC)

  24

  Molish 反应

  α-萘酚和浓硫酸,用于测定糖和苷

  25

  含有氰苷的药材

  苦杏仁、桃仁、郁李仁

  醌类化合物

  26

  蒽醌类

  大黄、虎杖、何首乌、芦荟、决明子、茜草

  27

  菲醌类

  丹参

  28

  萘醌

  紫草

  香豆素和木脂素

  29

  含香豆素的常用中药

  秦皮、前胡、肿节风、补骨脂

  30

  秦皮

  含有七叶苷(秦皮甲素)、七叶内酯(秦皮乙素)

  31

  肿节风

  含有异嗪皮啶、迷迭香酸

  32

  含木脂素的中药

  五味子、厚朴、连翘、细辛

  黄酮类

  33

  含黄酮的常用中药

  黄芩、槐花、银杏叶、陈皮、葛根、满山红

  34

  黄酮显色反应

  盐酸-镁粉反应

  萜类和挥发油

  35

  含有挥发油的中药

  薄荷、莪术、艾叶、肉桂

  36

  薄荷

  单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

  37

  莪术

  倍半萜类化合物

  38

  艾叶

  单萜类衍生物

  39

  肉桂

  桂皮醛

  40

  含萜类化合物的中药

  青蒿、龙胆、穿心莲

  41

  青蒿

  青蒿素

  42

  龙胆

  龙胆苦苷(环烯醚萜类)

  43

  穿心莲

  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二萜内酯,抗炎作用)

  皂苷类

  44

  含三萜皂苷的中药

  人参、三七、甘草、商陆、柴胡、黄芪、合欢皮

  45

  人参

  人参皂苷二醇型(A 型)、人参皂苷三醇型(B 型)、齐墩果酸型

  46

  三萜皂苷的分类

  四环三萜:羊毛甾烷型、达玛烷型

  五环三萜:齐墩果烷型(齐墩果酸)、乌苏烷型(乌苏酸,又称熊果酸)、羽扇豆烷型

  47

  含甾体皂苷的中药

  麦冬、知母

  强心苷

  48

  甲型强心苷

  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49

  乙型强心苷

  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50

  强心苷中药特征

  含有α-去氧糖,如洋地黄毒糖

  51

  含强心苷的常用中药

  香加皮:杠柳毒苷,杠柳次苷(甲型强心苷类)

  罗布麻叶:加拿***苷、毒毛旋花子苷元-β-D-毛地黄糖苷(甲型强心苷类)

  主要动物化学成分

  52

  含胆汁酸的常用中药

  牛黄、熊胆

  53

  牛黄

  含 8%胆汁酸,主要成分为胆酸、去氧胆酸和石胆酸

  54

  熊胆

  牛磺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去氧胆酸、胆酸

  有机酸

  55

  含马兜铃酸的中药

  马兜铃、细辛、天仙藤、寻骨风、青木香、关木通、广防己

  56

  金银花

  绿原酸

  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

  1

  遮光

  不透光的容器包装

  2

  避光

  避免日光直射

  3

  阴凉处

  贮藏温度不超过20℃

  4

  凉暗处

  避光且温度不超过20℃

  散剂

  5

  不宜制备散剂的药物

  ①刺激性大的;

  ②易吸湿、氧化变质的;

  ③挥发性剂量大的。

  浸出制剂

  6

  酊剂

  原料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7

  毒性药的酊剂

  每 100ml 应相当于原饮片 10g

  8

  其他酊剂

  每 100ml 相当于原饮片 20g

  9

  流浸膏剂、浸膏剂

  饮片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调整至规定浓度而成的制剂

  10

  流浸膏剂

  每1ml 相当于饮片1g

  11

  浸膏剂

  每1g 相当于饮片或天然药物2~5g

  液体制剂

  12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单甘油酯和聚山梨酯类

  13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脂肪酸硫酸(酯)钠类

  阳离子型:洁尔灭、新洁尔灭

  两性离子型:卵磷脂

  注射剂

  14

  增溶剂

  聚山梨酯 80(吐温 80),胆汁

  15

  助溶剂

  丙二醇、甘油(丙三醇)、聚乙二醇

  16

  抗氧剂

  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

  17

  金属离子络合剂

  乙二胺四乙酸(EDTA)

  18

  调节渗透压

  氯化钠、葡萄糖

  外用膏剂

  19

  乳膏软膏的基质

  油脂性基质:油脂类,类脂类(羊毛脂),烃类(凡士林、石蜡),硅酮类(二甲基硅油)

  乳剂型基质:水包油、油包水

  水溶性基质:纤维素衍生物(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二醇

  栓剂

  20

  栓剂的基质

  油脂性基质:可可豆脂、半合成脂肪甘油脂类

  水溶性基质:甘油明胶(阴道栓剂基质)、聚乙二醇类

  胶囊剂

  21

  空心胶囊的主要囊材

  明胶

  22

  增稠剂

  琼脂(琼脂是有粘稠的)

  23

  增塑剂

  甘油、山梨醇、羧甲基纤维素钠

  24

  遮光剂

  二氧化钛

  25

  着色剂

  柠檬黄、胭脂红

  26

  防腐剂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27

  增光剂

  十二烷基磺酸钠

  28

  芳香矫味剂

  乙基香草醛

  丸剂的水分要求

  29

  蜜丸和浓缩丸

  不得过15%

  30

  水蜜丸和浓缩水蜜丸

  不得过12%

  31

  水丸、糊丸、浓缩水丸

  不得过9%

  32

  蜡丸、滴丸

  不检查水分

  片剂

  33

  吸收剂

  淀粉、糊精、预胶化淀粉、糖粉、乳糖、甘露醇、硫酸钙二水物、磷酸氢钙、微粉硅胶

  34

  淀粉

  常用的稀释剂、吸收剂和崩解剂

  35

  糖粉

  稀释剂,兼有矫味和黏合作用

  36

  硫酸钙二水物

  稀释剂和挥发油的吸收剂

  37

  润湿剂

  水、乙醇

  38

  黏合剂

  浆:淀粉浆、糖浆、胶浆类

  纤维:微晶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

  39

  崩解剂

  干燥淀粉、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泡腾崩解剂、崩解辅助剂(表面活性剂,如吐温 80)

  40

  润滑剂

  硬脂酸镁、滑石粉、聚乙二醇、月桂醇硫酸镁、微粉硅胶

  崩解时限

  41

  5 分钟

  茶剂、颗粒剂、泡腾片

  42

  30 分钟

  滴丸、药材原粉片、阴道片、脂溶性栓剂、硬胶囊

  43

  60 分钟

  软胶囊,水溶性栓剂,包衣滴丸,糖衣片,薄膜衣片,浸膏流浸膏片,小蜜丸,水蜜丸,水丸

  44

  120 分钟

  浓缩丸,糊丸;

  45

  不做崩解时限

  大蜜丸、咀嚼片、以冷制法制备的口崩片

  胶剂

  46

  冰糖

  增加胶剂的透明度、硬度,矫味

  47

  油类

  降低胶块粘度,促进锅内气泡逸散

  48

  酒类

  矫味矫臭,有利于气泡逸散

  49

  明矾

  沉淀杂质,增加透明度

  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

  50

  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的药物

  ①生物半衰期 t1/2<1 小时或>24 小时药物。

  ②单服剂量>1g的药物。

  ③药效剧烈、溶解度小、吸收无规律、吸收差或吸收易受影响的药物。

  ④需在肠道中特定部位主动吸收的药物。

  药物体内过程

  51

  速率常数

  描述药物转运(消除)速度的重要的动力学参数

  52

  生物半衰期(t1/2)

  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53

  表观分布容积(V)

  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

  54

  体内总清除率(TBCL)

  单位时间内从机体或器官能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体液中的药物

  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根及根茎类中药

  1

  金毛狗脊

  蚌壳蕨科,具有金黄色绒毛,近边缘1~4mm处有一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2

  绵马贯众

  鳞毛蕨科,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

  蓼科

  3

  大黄

  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嚼之黏牙,有砂粒感

  4

  虎杖

  皮部和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

  5

  何首乌

  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性维管束,形成云锦花纹

  苋科

  6

  牛膝

  外周散有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7

  川牛膝

  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数轮同心环状

  石竹科

  8

  银柴胡

  砂眼、珍珠盘

  9

  太子参

  块根入药

  商陆科

  10

  商陆

  有罗盘纹: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

  毛茛科

  11

  附子

  常有加工品:黑顺片、盐附子、白附片

  12

  草乌

  钉角

  13

  白芍

  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断面射线放射状,不易折断

  14

  赤芍

  表面棕褐色,粗糙,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易折断

  15

  黄连

  鸡爪状——味连(鸡爪味道好)

  过桥长——雅连(长的看起来优雅)

  过桥短,弯曲呈钩状——云连(云朵都是弯弯曲曲的)

  防己科

  16

  防己

  断面粉性,有排列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

  17

  北豆根

  防己科蝙蝠葛

  十字花科

  18

  板蓝根

  根头略膨大,味微甜后苦涩,来源于十字花科菘蓝

  豆科

  19

  苦参

  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味极苦

  20

  葛根

  纤维性强,味微甜

  21

  甘草

  射线放射状,至皮部偏弯,有裂隙,显菊花心,味甜而特殊

  22

  黄芪

  木部淡黄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菊花心,嚼之微有豆腥味

  五加科

  23

  人参

  芦头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

  24

  三七

  铜皮铁骨狮子头

  伞形科

  25

  白芷

  有多数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断面白色或灰白色,显粉性,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形成层环棕色。

  26

  川芎

  纵切片边缘不整齐,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

  27

  防风

  根头部有密集的环纹,习成“蚯蚓头”,断面菊花心

  28

  南柴胡

  顶端细毛状枯叶纤维,质稍软易折断,断面不显纤维性,有败油气

  29

  北柴胡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片状纤维性,微苦

  30

  北沙参

  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

  唇形科

  31

  丹参

  主产地四川,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栽培品外皮紧贴不易剥落

  32

  黄芩

  老根中心枯朽状或中空

  茜草科

  33

  巴戟天

  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形如连珠

  菊科

  34

  木香

  主产于四川,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

  35

  苍术

  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断面散有多数棕红色油室,可析出的白色细针状结晶

  36

  紫菀

  根茎簇生多数细根,多编成辫状

  天南星科

  37

  半夏

  块茎入药

  38

  石菖蒲

  叶痕三角形,左右相互排列

  百合科

  39

  川贝母

  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抱小瓣,习称“怀中抱月”

  青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习称“观音合掌”

  炉贝:圆锥形,有黄斑。

  40

  浙贝母

  大贝: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

  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形

  浙贝片: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的片

  41

  知母

  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味微甜、略苦,嚼之黏性

  42

  块根入药的药材

  太子参,麦冬,何首乌,草乌,百部,天冬,地黄,郁金

  43

  块茎入药的药材

  延胡索、白及、半夏、天麻、天南星、三棱、泽泻

  茎木类中药

  44

  大血藤

  木通科,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血红的车轮)

  45

  鸡血藤

  豆科,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

  46

  通草

  五加科,茎髓入药。体轻,质松软,中部有直径0.3~1.5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

  皮类中药

  47

  牡丹皮

  毛茛科,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常见发亮结晶

  48

  厚朴

  木兰科,内表面紫棕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

  49

  肉桂

  樟科,内表面红棕色,划之显油痕

  断面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中间有1条黄棕色线纹

  50

  桑白皮

  桑科,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

  51

  白鲜皮

  芸香科,折断粉尘飞扬,有羊膻气

  52

  黄柏

  芸香科,嚼之有黏性

  53

  杜仲

  杜仲科,断面有银白色富弹性的胶丝

  54

  地骨皮

  茄科,断面不平坦,内层灰白色

  叶类中药

  55

  大青叶

  十字花科,叶上表面暗灰绿色,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

  56

  蓼大青叶

  蓼科,呈蓝绿或黑蓝色,叶柄扁平,偶带膜质托叶鞘

  57

  枇杷叶

  蔷薇科,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叶柄极短,被棕黄色绒毛。革质而脆,易折断。

  58

  番泻叶

  豆科,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59

  罗布麻叶

  夹竹桃科,淡绿色或灰绿色,先端钝,有小芒尖

  60

  紫苏叶

  唇形科,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

  61

  艾叶

  菊科,羽状深裂,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气清香,味苦

  花类中药

  62

  辛夷

  木兰科,似毛笔头,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茸毛

  63

  丁香

  桃金娘科,略呈研棒状,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

  64

  金银花

  忍冬科,呈棒状,上粗下细,密被短柔毛

  65

  款冬花

  菊科,苞片外表面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面密被白色絮状茸毛

  66

  菊花

  菊科,头状花序入药

  67

  西红花

  鸢尾科,柱头入药。取本品浸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柱头呈喇叭状,有短缝。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68

  种子入药的常见药材

  桃仁、酸枣仁、苦杏仁、葶苈子、沙苑子、决明子、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槟榔

  69

  地肤子

  藜科,呈扁球状五角星形

  70

  五味子

  木兰科,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或出现“白霜”

  71

  木瓜

  蔷薇科,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味酸

  72

  苦杏仁

  蔷薇科,呈扁心形

  73

  桃仁

  蔷薇科,扁长卵形

  74

  金樱子

  蔷薇科,倒卵形,有突起棕色小点,顶端有盘状花萼残基

  75

  决明子

  豆科,略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平滑有光泽

  76

  补骨脂

  豆科,呈肾形,略扁,表面具细微网状皱纹

  77

  枳壳

  芸香科,主产于江西,半球形,有颗粒状突起

  78

  吴茱萸

  芸香科,五角状扁球形,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

  79

  巴豆

  大戟科,一般具三棱,有纵线6条

  80

  连翘

  木犀科,有多数突起的小斑点

  81

  女贞子

  木犀科,表面黑紫色或灰黑色,皱缩不平

  82

  马钱子

  马钱科,纽扣状圆板形,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绿色绢状茸毛,有丝样光泽

  83

  牵牛子

  旋花科,似橘瓣状,加水浸泡后种皮呈龟裂状。

  84

  栀子

  茜草科,具6条翅状纵棱

  85

  牛蒡子

  菊科,表面带紫黑色斑点

  86

  槟榔

  棕榈科,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

  87

  砂仁

  姜科,密生刺状突起,气芳香浓烈

  88

  草果

  姜科,具三钝棱,有特异香气

  89

  豆蔻

  姜科,呈类球形,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气芳香

  90

  益智

  姜科,表面有纵向凹凸不平的突起棱线13~20条

  全草类中药

  91

  麻黄

  麻黄科,节上有膜质鳞叶

  92

  鱼腥草

  三白草科,展平后呈心形,搓碎后有鱼腥气

  93

  金钱草

  报春花科,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

  94

  广金钱草

  豆科,密被黄色伸展的短柔毛

  95

  广藿香

  唇形科,叶两面均被灰白色绒毛

  96

  荆芥

  唇形科,茎被短柔毛,叶片3~5羽状分裂

  97

  益母草

  唇形科,轮伞花序腋生

  98

  薄荷

  唇形科,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

  99

  香薷

  唇形科,全体密被白色茸毛

  100

  肉苁蓉

  列当科,带鳞叶的肉质茎入药,表面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

  101

  穿心莲

  爵床科,茎呈方柱形,节稍膨大,单叶对生,叶两面光滑,味极苦

  102

  茵陈

  菊科,绵茵陈(春季,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花茵陈(秋季)

  103

  淡竹叶

  禾本科,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呈长方形的网格状

  菌、藻、地衣类中药

  104

  海藻

  马尾藻科,皱缩卷曲,黑褐色,有的被白霜;气囊黑褐色

  105

  冬虫夏草

  麦角菌科,有环纹20~30个,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

  106

  灵芝

  多孔菌科,呈伞状,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菌肉白色至淡棕色

  107

  茯苓

  多孔菌科,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嚼之粘牙

  动物类中药

  108

  分泌物

  麝香、蟾酥、熊胆粉、蜂蜡

  109

  排泄物

  五灵脂、蚕沙、夜明砂

  110

  其他生理产物

  蝉蜕、蜂蜜

  111

  病理产物

  珍珠、僵蚕、牛黄

  112

  地龙

  呈长条状薄片,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

  113

  水蛭

  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纹,两端各具1吸盘

  114

  石决明

  鲍科,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20余个疣状突起。内面光滑,具珍珠样彩色光泽

  115

  珍珠

  具特有的彩色光泽,破碎面显层纹

  116

  海螵蛸

  乌贼科,断面粉质,显疏松层纹

  117

  全蝎

  前面有1对短小的螫肢和1对较长大的钳状脚须,形似蟹螯,末节有锐钩状毒刺

  118

  蜈蚣

  呈扁平长条形,全体共22个环节,自第二节起,每节两侧有步足一对

  119

  土鳖虫

  雌虫入药,扁平卵形,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

  120

  桑螵蛸

  螳螂科,卵鞘入药

  121

  斑蝥

  芫青科,背部具革质鞘翅l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

  122

  僵蚕

  断面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胶口镜面)

  123

  海马

  马头蛇尾瓦楞身

  124

  蟾酥

  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断面沾水,呈乳白色隆起

  125

  龟板

  背甲及腹甲入药。腹甲呈板片状,盾片12块

  126

  鳖甲

  背甲入药。具细网状皱纹,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

  127

  蛤蚧

  壁虎科,有黄白色、灰绿色或橙红色斑点散在或密集成不显著的斑纹。全身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

  128

  金钱白花蛇

  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环纹45~58个;脊鳞扩大呈六角形

  129

  蕲蛇

  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

  130

  乌梢蛇

  脊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

  131

  鸡内金

  沙囊内壁入药,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显的条状皱纹

  132

  麝香

  雄体香囊的干燥分泌物,含“当门子”和“银皮”

  133

  鹿茸

  花鹿茸: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

  马鹿茸: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二个者习称“莲花”,三个者习称“三岔”。

  134

  牛黄

  胆结石入药,具有“乌金衣”和“挂甲”的特征

  135

  羚羊角

  “通天眼”、“骨塞”、“合把”

  矿物类中药

  136

  朱砂

  硫化汞(HgS),条痕红色至褐红色

  137

  雄黄

  二硫化二砷(As2S2),条痕淡橘红色,断面具树脂样光泽,有特异的臭气

  138

  自然铜

  二硫化铁(FeS2),晶形多为立方体,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

  139

  赭石

  三氧化二铁(Fe2O3),一面多有圆形的突起,习称“钉头”

  140

  炉甘石

  碳酸锌(ZnCO3) 多孔,似蜂窝状

  141

  滑石

  硅酸盐类,蜡样光泽,手摸有滑润感,无吸湿性

  142

  石膏

  含水硫酸钙,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

  143

  芒硝

  含水硫酸钠,暴露空气中则表面逐渐风化而覆盖一层白色粉末

  144

  硫黄

  含硫,呈脂肪光泽,有特异的臭气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