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书心得感悟10篇

一、读书心得写作格式

一、引言:关于书籍本书、作者、或书中议题加以概述。

二、纵向之历史回顾:对此问题的前人研究的回顾与其存在的优劣点。

三、横向之生活经验:可以与书籍内容相启发的。

四、个人感思:谈谈你的个人心得,阐述你的主畏,对前人的褒贬等。

五、结论:分析前人与你的研究后,提出几个问题,以及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二、世说新语读书心得感悟10篇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世说新语读书心得感悟10篇,欢迎阅读。

世说新语读后感1

朝宋临川王刘义庆不是诗人,他及其门下文人编纂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也不是一部诗歌作品,然而如果我们从诗的角度对这部中国最早的志人小说重新进行解读,则不难发现,这部以记写帝王将相、名士风流遗闻轶事为主要内容的的古典作品呈现着鲜明的诗性品质,放射着夺目的诗性光辉。主要在反映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谢安以其脱俗的言行、超逸的气质而为士人所仰慕,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总体说来,《世说新语》受到魏晋流行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因此在用语上,语言虽然短小,可是仍善于借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情节具有戏剧性,曲折风趣。善于把记言与记事结合起来写。

《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时的描写。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比如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们的惊慌。还有,桓温伏甲设宴,广请朝士,想借机除去谢安、王坦之。王坦之惊恐万分,谢安却“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比如“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我认为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它原生态地记录了“魏晋风度”。魏晋是一个喜欢追求美的时代,欣赏形体、神态之美,追求名士风度成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魏晋时期对男性美的要求和追求超过任何一个时代

因为政治原因,魏文学智慧、人生智慧晋时期“玄言”成风,名士彦流多尚清谈,经常雅集,清谈时多手执麈尾,作神姿仙态名士风流最令人景仰的是他们身上的诗性傲骨。他们纵酒放诞,蔑视礼法,张扬个性,标举才情,狂放不羁,随性任事,超然物外,笑对生死,蔑视富贵,不就官职……他们是那个时代身上的龙骨,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然怀想起他们:名士本色,独立特行。或体现为山林之志,或表现为乖时癖行。耿介不阿,傲视万物,不与时务经怀,潇潇洒洒。

我想不愤世嫉俗人的很难成为名士,尤其难成为魏晋时代的名士。《世说新语》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这样的社会群体或说是文化群体。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世笔记影响尤其大。《世说新语》的影响、魏晋风度的风范已深深地扎根于知识分子心中,它所体现的理想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永远的追求。

世说新语读后感2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 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 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平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后来有一次, 两人曾经共同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十分热闹。管宁读书如故 而华歆却心慕虚荣,搁下书本,跑到门外去观看。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席,分开而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华歆为了一时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我觉得华歆不应为名和利所动心,它应该多学习管宁,不为名和利所动心。管宁就好象王戎,因为王戎的父亲王浑所曾经任官过的州郡,由于感激他的德义,怀念他的恩泽德惠,于是相偕的致送赙仪达数百万,此时王浑已死,故由他的儿子王戎所收,但王戎完全不接受,如果是华歆的话就却不是如此。

有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不好的人常会已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心情好时大家没事,心情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己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起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或者生气的表情。

有时德行和孝顺亦可兼为,如王祥。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十分恭敬,他家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实非常甜美,后母常派他去守着李树,有时遇到刮风下雨王祥便害怕死去,而抱住李树哭泣。 有一次,王祥曾经再另一张床上睡觉,后母趁机悄悄的暗中前往砍杀他,但王祥恰好起身便溺,因此只砍到被子,后母却一直遗憾不已,王祥于是跪在后母前面,请求后母杀他,后母这时才感动觉悟,从此疼爱王祥有如亲身儿子,有时人可以不用为了对方的讨厌而彼此互相憎恨,反而可以化悲愤为力量,进而互相欣赏对方,平等看待对方,我想这样会比互相憎恨还来的好。

人通常得到一个不好的东西,或遇到对自己有害的东西都会闪而避之,但是如果下一个人得到这一个东西,或者遇到这个东西也不是闪而避之吗?如果倒霉一点反而还会被那样东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骑中,有一匹叫的卢的凶马,有人劝告他派人牵去卖掉,瘐亮回答说:「卖它一定为有人买它,但这样又会害了别人;哪里可把对自己有害的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呢?从前孙叔敖杀了两头蛇,就是因为不让后人看见,从此他就成为古人乐于传颂的佳话,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吗?

世说新语读后感3

勤于学习才能乐于施教。每当我们看到一本好书的时候,内心总是会忍不住记录内心的启发和感想,那些从著作中所冥思震撼人心的话语,那些从著作中所触摸感动灵魂的文字,我们都能通读后感传递出来。爱学习,爱分享,尽在出国留学网。出国留学网读后感栏目为精心为大家提供各类著作的优秀读后感,分享快乐!

刘墉的《世说新语2》之教育秘笈,在我的闲暇空余终于读完了,但久久地让我回味其间。娓娓道来的教育秘笈就像与读者对话,许多的困惑也随之渐渐明朗。书中对“新新人类”的理解,我亦颇有感慨。“他们可能动作不快,起床也不快,但他们的观念灵活、转变得快、适应得快。”一点没错,就拿我女儿来说,看似动作很慢,起床时叫来喊去的,但是对社会的进步事物说起来让人又另一种看她的眼光。她学了法语后,了解了一些法国风情,就餐时,便侃侃道来;去了趟日本,就会告诉你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没有一点点的不适应;有时还时不时地评论一下某些社会现象。这就是“新新人类”。

我对德行方面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 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 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平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后来有一次, 两人曾经共同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十分热闹。管宁读书如故 而华歆却心慕虚荣,搁下书本,跑到门外去观看。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席,分开而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华歆为了一时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这本书将对我的为人处世有一定的帮助,我现在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是还是要学习这些道理的。《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篇小说:“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宗白华先生是这样评析的:“这是何等严肃的责己精神!然而不是出于畏人言,畏于礼法的责备,而是由于对自己人格美的重视和伟大同情心的流露。”宗先生的评析见解独到,深刻精辟,所谓“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

(《古文观止·序》)③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再说“推荐”。这是书评的结尾,有好书与读者共享的意思。如《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写的:“南京文化渊源流长,底蕴深厚,值得特别关注。钟情于南京文化的人,即便不到南京,也能从《南京情调》中体味一番南京情调。”

世说新语读后感4

《世说新语》每章节都是简单的交代一件事或一个人,并不给出自己的评价,让读者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所以这是一本非常客观的书,非常尊重每一个人物原本的样子,不夸张,不渲染,谢安算是其中最受推崇的人了,《雅量》篇里几乎都是他,然而书里也收录了几篇可以看出他缺点的,这样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也就使每个人都丰满·立体·现实。

书里反差最大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在《德行》中,讲管宁与华歆决裂还有王朗学华歆不成的两篇了,这两篇是紧挨着的,然而前一篇中华歆还是一个不专心锄地,读书而被外物干扰的人,从而招致管宁与他绝交。后一篇就变成了在见识和气度上的楷模。一开始我甚至以为自己看错了,因为之前总认为古代的贤人们不论何时何地总是贤能的完美无缺的,现在看来并不尽然。一个人好的一面恰好是那个时代在推崇的,于是便为贤士。而华歆的不专注是管宁所厌恶的,于是他们做不成朋友。

我非常羡慕《世说新语》中描写的当时士族们的生活,似乎总是那么悠闲,每天游山玩水,写写书法,写写文章,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我愿生在那样的时代的名士家中,日日品酒赏花,定能成就一身风流。然而透过士族们悠闲奢靡的生活,也可窥见当时百姓的疾苦,而名士们清闲生活的背后大多是政治上的不如意。名士们表面过着悠闲生活,内心也许非常苦闷抑郁。这样一想,清闲对于他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酷刑。

最后要讲其中我最喜欢也最感到疑惑的一篇,有关小时候的晋明帝。晋明帝的父亲元帝两次问他长安和太阳孰近孰远,得到的两次答案却是截然相反的。我反复读了多遍,只能理解第一次他说太阳远过长安是为了宽慰父亲。而后一次说长安远过太阳我却始终想不通,只是这个小孩子在表达自己对长安的思念吗?

世说新语读后感5

夜幕再一次降临了,在这样一个夜晚,我似乎回到了千年以前……

那是一个黑夜,九岁的徐孺子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什么都没有,该会十分明亮吧!”徐孺子听了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就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吧,如果没有瞳仁的话,眼睛就一定看不到东西呀。”这个故事是出自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时刘义庆编攥,记载了后汉至南朝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堪称一部记录当时社会、政治、文学的杂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全书依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通过人物的品评和玄远的清谈,生动的再现了魏晋时期名士大家的玄妙言谈和奇特行事,也可谓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中国文明历史悠久而我这个深爱祖国的人却只晓其中极少的一部分,可知我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和祖国一起成长,去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和我的祖国是分不开的,因为我爱这个美丽的国度——中国。许多人都会觉得我爱得不够深,但是这三个字是最简单,也是最能表达出自己对某种事物热爱之情。让每个中国人甚至地球人都深深地记着、爱着这个国度——中国让爱传达千万里,一直永恒下去,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我爱你我的祖国。

世说新语读后感6

在前面几次《世说新语》阅读任务中,我摘录了不少有关王戎的片段,而后发现了王戎身上有着极大的矛盾。王戎在“德行”门、“雅量”门中出现过,也在“俭啬”门里占一部分比重,任务做到后面,我又在“伤逝”、“任诞”、“排调”等门中发现他的身影。不同片段中王戎的形象各不相同,而我在网上搜索过后发现了原因。

《世说新语》是按照门类来编排的,同一门类中的文章也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以致于不了解历史背景的人容易在阅读时混淆,王戎的形象自相矛盾也是这一原因导致的。细读后我发现,雅量中出场的王戎几乎都在他年幼时。这也给了我一个启发,评价王戎不能仅根据事例,还应根据当时的时间来评价。

王戎在步入仕途之前,是淡定旷达、才智超群的雅士。虎啸震地,百姓皆倒,他巍然不动;与人出游,李树多子折枝,便知“此必苦李”。他在“雅量”门当中可谓是代表人物。这样的他,常与阮籍等同游竹林,成为“竹林七贤”之一。显然,这竹林七贤不是谁都能成为的,那么王戎能与阮籍、嵇康相提并论,足见他的谈吐举止。

其父去世,王戎收到不少钱财,但他概不接受,虽不排除家底丰厚的原因,但光是这点就足以让人钦佩。而他遭遇丧事,表现更是令人感动,“德行”门中有描写:“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浚冲必不免灭性之讥。”“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王戎死孝。”他的悲伤一度让皇帝担忧。而这种极度悲伤,也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的真情。

在步入仕途之后,王戎在追名逐利中一点点迷失自我。他自己也有所察觉,经黄公酒垆下过,他发出“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的感慨。他叹自己,叹物是人非,叹时间流逝。嵇康的去世是因为其言行主张与朝廷不同,而王戎是朝廷上官,两人均是竹林七贤,日后的境遇却大相径庭,难怪王戎感叹。他的利欲熏心、自私自利,使他无法成为当年在竹林畅游的雅士。

同时,王戎的俭啬众所周知。王家家世显赫,王戎则为朝廷重臣,钱财无数,但他却在月夜中与妻子算账,送给侄子的单衣第二天便向其要回,对女婿借的钱时刻挂念,直到归还才喜笑颜开,这与他年轻时的雅量全然不同,与清高的名士形象相悖。

而形成王戎这矛盾的形象,与其家庭和自身脱不了关系。他生在琅琊王氏这一大家族,从小受家里人的熏陶,踏上仕途不足为奇。一次竹林雅会,王戎迟到,阮籍开玩笑称王戎为“俗物”,虽是玩笑,但细想来,也不无道理。王戎强烈的功利心使得他与阮、嵇二人注定分道扬镳。

另外,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是王戎性格改变的要素之一,在官场的追名逐利中,王戎慢慢自我沉沦,汇入政治上的较量中,性格改变,实是意料之中。

世说新语读后感7

刘墉的《世说新语》应该出书现已好久了,很不好意思,仅仅上星期才看到这本书。

今日再翻开这本书的时分,看到刘先生改动的一句话:“人无近忧,必有远虑。”放在近前的问题不处理,真实是可怕之极的。假如处理眼前问题不必久远眼光,就会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了。有意思。刘先生一起引荐还有孔子另两句话:“正人有不幸而无有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正人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幸运。”任何一个成功都不是无意做的,尽力才是底子啊。刘先生引荐的爬山领队的也值得爱惜:“现已了解的路,作进一步计划;不了解的路,要作退一步计划。”经典的危险控制论。读书才是硬道理啊!那些有用的原理或行为的成果,要靠自己去力行,恐怕做不了几件作业。趁便记载一下读来的语句。

庞加莱说:科学家研讨天然界的原始动力来自于天然本身的美。狄拉克说:我认为哲学永久不会导致重要发现,它仅仅人们议论已发现事物的一种办法算了。狄拉克给莫斯科大学的黑板题词:任何物理学规律都有必要具有数学美。在阅览以及听骆教师解说《名教与天然》进程中,我注意到魏晋文明中一位无足轻重的人物——王弼。所以查阅了一些材料,了解了一些相关王弼的信息,以下便是有感而发。

骆教师的《世说新语精读》一书中说到名教源于孔子的正名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骆教师讲的理念与实存,用理念来标准现实;而道家却认为“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而王弼从道理的高度讲这两者结合成了一体,认为名教出于天然。我个人认为这既表现了他作为形而上学开创人的思维,也是其时魏晋士人思维的描写,对思维文明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效果。

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粥未弱冠,往见之。晏闻粥名,因条向者胜理语粥曰:“此理仆认为极,可得复难不?”粥便作难。一坐人便认为屈。所以粥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世说新语·文学》)。王弼谈锋拔尖,辩得世人哑口无言,自己还罗列观念持续佐证。王弼是其时最出色的清谈家和哲学家。由此看出其时文风仍是很盛的,并且清谈适当盛行,士人们都崇尚这样的习尚。而在宣传形而上学的进程中,王弼提出的关于家族制度中等级联系的“分”与血缘联系的“合”,便是在相爱中有敬,在同中有异,构成调和的社会全体,表现了其时遍及奉行的家族制度的价值取向,可见魏晋时期人们的观念现已被遭到了形而上学的影响。并且在世说新语形而上学与清谈的进程中,不只表现了名教与天然和调和一致,更协调了儒道文明,促进其时人们的思维的思维交融。

由此,王弼等人开创的形而上学正始之音开端了魏晋清谈年代。从此,议论人物着眼于议论和义理,即不只看人的谈吐辞藻,并且要看他对义理的领会,而王弼等人也被后世名士奉为典范。魏晋人士对正始谈风之敬慕,于此可见一斑。

世说新语读后感8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过无数的风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上的百花齐放,两汉时的独尊儒术,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明朝的抗倭、复台……都是这条长河中的河道,而三国两晋南北朝,虽不如西汉的沉稳端庄,唐宋的灿烂辉煌,两岸却是风摆翠竹,花香鸟语,清绮瑰丽。、

三国两晋南北朝,它的开始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悲壮,结束是《玉树后庭花》的纸醉金迷。中间流淌着的,凝结在《世说新语》中。它是一本记录士人言行的小品,里面一共有三十六章,记录着当时名士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弥漫着洒脱不羁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有一段很能体现魏晋风度的记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间共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徽之在晚上下雪时醒过来,想起了朋友戴逵。他没有考虑时间和天气,仅仅因为想见就去拜访,整整走了一晚上,到了门前,没有见戴安道就离开了。他没有考虑来时花了那么多时间,却仅仅因为没有兴致而离开。这是何等的随意洒脱!

魏晋时这种随意洒脱的代表非竹林七贤莫属。竹林七贤分别是山涛、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嵇康、阮籍。他们经常在竹林里吟诗作赋,嵇康抚琴,阮咸弹琵琶,悠闲快乐,与世无争。但这只是表象,他们大多都有很高的政治抱负。如阮籍的《咏怀。三十九》“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从此可以看出,阮籍的理想是征战南北,立下赫赫战功,为国家开疆辟土,创建辉煌事业。但是他的父亲阮禹是“建安七子”之一,深受曹操的知遇之恩,而当时掌实权的是司马家族,并不久后就被篡位了。所以,连国家都没有了,又何谈“报国”?况且,从曹魏以来,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十分严重,祢衡、孔融、陆机、陆云等人相继被杀,知识分子只要说错一句话,都有可能面临杀身之祸。在这种压力下,这些人只能放浪形骸,寄情山水,借酒浇愁,狂放的外表下,隐藏着对理想不能实现,连年战乱、政治倾轧的痛苦与挣扎。阮籍的“夜中不能寐,起坐鸣弹琴”、“徘徊将何见,优思独伤心”就是他内心壮志难酬的悲伤。

透过《世说新语》,我们可以看到魏晋士人傲然立世的风骨下,深深的纠结与无奈,所以才有了那一句“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一段段特立独行的故事背面,潇洒飘逸的颜容下,是中国历史独一无二的华丽到眩目,悲凉到彻骨的乐章。

世说新语读后感9

一切跌宕起伏、波澜不惊的情感并不新鲜,在此之前早就发生过。可是当那些改变无情地到来时,这种感情又会占据我们的整个心灵,让我们欢笑;但更多的是让我们流泪,让我们苦苦挣扎着惊慌叫喊,尤其是在改变刚来临之际、面对着失去一些曾经拥有的东西的时候。

《世说新语》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触动我心弦的是“伤逝篇”(二)“王睿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主要描写了一段王戎的话:王戎担任尚书令,乘马车经过黄公酒家时,他回头对车后的客人说:“我当初与嵇叔夜、阮嗣宗一起在这家酒店畅饮。竹林之游,我也参与末座。自从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来,我便为时势所束缚。今天看到这家酒店虽近在眼前,却感到遥远得如隔着山河一般。”

看了这段话,多愁善感的我竟觉得心酸起来,但显现在我脑海中的,不是那家酒店,而是承载着我过去的母校……

我的母校,我只能离开你的怀抱,远远望着你,在白昼里生机勃勃的样子,永夜里宁静无声的空寂;我的朋友们,原谅我只能向你们告别,时而微笑又或是含泪望着明月思念,在将要启程的人生路的火车站看着你们登上其他属于自己的列车,又或是看见谁还在人海中穿梭于世间的迷茫……如今,这是时光容许我作出的唯一选择。

每次放学回家都能经过我昔日的母校。车开过的刹那,也有和王戎一样的看着黄公酒家相似的感觉:看似近在眼前,又宛若远在天边。我触不到她,学习生活过于忙碌,以至于我几乎没有机会也没有理由再回到那里看一看。唯一的理由是这份思念,但又有谁真正明白我这份复杂的感情,比起我的未来和学业,她在人们眼中实在太渺小,太不堪一击。岁月改变了许多,从我的身心到这整个世界,一个都不放过。就像那些校园里的风景,少了我和我的朋友,这些风景还是风景,但毕竟少了我们,毕竟还是变了。因为这些改变,我与我的母校,“遥远得如隔着山河一般……”

我的朋友们没有像古代的嵇叔夜和阮嗣宗一样离开这个世界,我们依然无法相见。然而我们无法穿越平庸岁月的尘埃,回到过去重拾快乐,哪怕古代作为尚书令的王戎也一样。可是”时光的美丽正在于它的不可回溯“,这一切的一切,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个独一无二的我们。

正是因为改变,因为失去的痛苦,才造就了我们的坚强,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才让我们学会了珍惜,才让我们学会了做人,才给了我们充实多彩的一生!

世说新语读后感10

暑假期间,我喜欢上了一本名叫《世说新语》的书,我被里面的中国传统文化文言文的魅力所吸引,简短的文字,蕴含了无穷知识,它让我眼界大开。

《世说新语》记述了魏晋人物言谈轶事,它是一本笔记小说。

里面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像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等等,一共有一千多则。

多以人物评论、做人道理和机智应对的故事为主。

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雅量第六”中的一则小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只有七岁名叫王戎的小朋友,他曾经和一群小朋友一起出去游玩。

大家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了很多果,把树枝都压弯了,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跑去摘李子。

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有人问他,他回答道:“树在路边,又结了这么多的果子却没人摘,这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下李子一尝,果然是苦的。

当我读这则故事,读到前半部分时,第一反应是,王戎怎么这么笨,有这么多的果子,为什么就不愿去摘呢?整则故事读完的时候,我要为王戎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点赞。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多思考,不要被眼睛所见的“迷惑”。

可以根据事物的现象思考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看完这则小故事,不由的让我想起了发生在三年级暑假期间的一个故事。

爸爸出差从海南回来,带回了一个大大的菠萝蜜。

我初见菠萝蜜时,只见它浑身长满了小疙瘩,又粗又长,像个长满“青春痘”的大冬瓜。

我边看边摇头,爸爸见我对它充满了“敌意”。

他告诉我,别看它长的丑,它的味道却特别的鲜美。

我头摇的像拨浪鼓,嘴巴里一直说着:我不要吃,不要吃,真的不要吃。

可当爸爸打开它后,我的味蕾瞬间被空气中弥漫的甜甜的、香香的味道吸引了。

后来,我尝了一口,便从此爱上了它。

是呀,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千万不能光凭着外表或是现象,就急着去下结论,一定要去深入了解,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时,一句话,也蕴含着大道理。

在“轻诋第二十六”中有这样一则:旧目韩康伯“将肘无风骨”。

意思是:过去人们评论韩康伯说:“胳膊肘粗壮,但是没有什么刚气、骨头。

它从人的体格外貌上去轻视诋毁别人,其实这是很不礼貌的一种行为。”这则小故事警世我们,千万不要从一个的外型体貌上评论他人。

这样不但让别人“受伤”,也降低了自己的品行。

生活学习中,一定要多看别人的长处、优点,检查自己的不足,学会取长补短,让自己更优秀!

《世说新语》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可以一遍又一遍的读它。

它不但让我们能快速了解魏晋时期的风流人物、时代精神和各种历史知识,它总能在不经意间给我们指引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等。

最重要的是它还培养我们对古文的阅读兴趣。

爱上它——《世说新语》很容易。

只要你愿意走近它,相信你一定对它爱不释手——阅新语、明事理!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感悟10篇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