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种下一棵树种,它终会成为一棵攀天大树;只要肯拨下种子,就能开花结果。学习就是如此,你付出了多少,最后你将离成功更近了多少,实现你的目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生物基础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生物学基础知识点梳理1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减数_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_。在减数_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_两次。减数_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7、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8、减数_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_。
9、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0、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_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_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2、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13、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15、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6、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17、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18、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
19、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20、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2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24、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主要内容是: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25、修改后的中心法则增加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
26、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以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7、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进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8、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29、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30、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高一生物学基础知识点梳理2
1、组织液淋巴
2、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神经纤维上传导: 双向(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动作电位内正外负),但若神经元在体内,则只有单向。
4、神经元间传递:单向(原因: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突触小泡(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
5、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
6、血糖平衡的调节
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一种调低血糖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升高血糖含量:
7
寒冷刺激→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8、水盐平衡调节:
抗利尿激素:有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增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9、体液免疫过程:(抗原不进入细胞)
↑→→→→→→→→→→→→→→↓记忆B细胞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与抗原结合)
T细胞的作用:产生淋巴因子。
10、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记忆T细胞
侵入细胞的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
11、在胚芽鞘中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1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单侧光照射或重力作用
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遗传特性决定)
注:在太空中无横向运输,但有极性运输。
13、五种植物激素的区别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14增长型 年龄组成稳定型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
衰退型
15、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
的动物)、取样器取样法(土壤动物)
16、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J”型增长:增长率保持不变
(2)“S”型增长: 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17、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数量(环境容纳量)
18、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19、群落的空间结构:
植物与光照强度有关
垂直结构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
水平结构:镶嵌分布
20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2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物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硝化细菌
组成成分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除营腐生动物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
的结构(细菌、真菌、腐生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2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未利用(定量、定时)
2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不可以提高也不可以降低)
25、碳循环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二氧化碳、碳酸盐
碳的循环形式:二氧化碳 碳在生物之间的传递形式:有机物 物质循环特点:循环反复,具有全球性。
注:物质循环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之间,不能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循环。
26、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 物理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光、声、温度、湿度、磁力
化学信息: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行为信息(仅动物才有):动物的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
27、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 ②: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二者呈负相关。
注;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并不一定呈负相关(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29、生物多样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性的价值直接价值:对人类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有旅游观赏、科
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的价值
注:做题先判断是不是属于间接价值,否则即为直接价值。
30、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就地保护:在原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最有效)。
易地保护: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其他的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利用人工受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对珍稀濒危的物种保护。
高一生物学基础知识点梳理3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基本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一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豌豆×矮豌豆 P:AA×aa
↓ ↓
F1: 高豌豆 F1: Aa
↓自交 ↓自交
F2:高豌豆 矮豌豆 F2:AA Aa aa
3 : 1 1 :2 :1
(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黄圆×绿皱 P:AABB×aabb
↓ ↓
F1: 黄圆 F1: AaBb
↓自交 ↓自交
F2: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F2:A-B- A-bb aaB- aabb
9 :3 : 3 : 1 9 :3 : 3 : 1
在F2 代中:
4 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
9种基因型: 完全纯合子AABB aabb AAbb aaBB 共4种×1/16
半纯合半合AABb aaBb AaBB Aabb 共4种×2/16
完全杂合子AaBb 共1种×4/16
高一生物学基础知识点梳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