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的历史新课教学即将结束,马上要进入期末复习阶段。由于新课改的不成熟,老师和学生的不适应,课时非常紧张,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的复习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转变观念,从长计议
高一学生初上高中后,一方面受初中时候开卷考试的影响,平时学习基本上不用心,学习效果较差;另一方面,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一无所知,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唯一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循序渐进的打算。为此,期末来临之际应指导学生早做准备,为期末,也为将来的毕业考试,以致高考作准备。
二、讲究方法,精心指导
初高中历史教材有较大区别,从体例上看初中是通史编排的体例,高中则是专题模块式;从内容编写上看,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高中教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对高一学生来讲,学习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高一只有注重学习方法,方能事半功倍。
第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充分利用好学案,搭建好历史知识框架体系。学案中的知识梳理结构可作为期末复习的提纲。
第二,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理论知识,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理论观点,以及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等新史学理念。
第三,学会从宏观到微观角度思考历史,注重知识的联系结合,树立整体知识观。比如高一上期历史必修一的主题是:人类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建设。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漫长艰难的历程。
第四,学会看教材,要注意专题的导语,课程标准(要求),课前提示,专题小结的运用。学会找关键词,理清专题内知识节点,如古希腊民主政治,它贯穿的实际线索与知识节点体现出的逻辑关系就是“地理特点(决定了)——经济特点(决定了)——思想特点(决定了)——政治特点” 。而古代罗马法的关键词“习惯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第五,学会有效记忆,学专题历史时要多运用联系对比法进行记忆,如:古今对比、中外对比、背景对比、影响对比、特征对比……,等等,要善于将不同的历史事物联系在一起,在对比中掌握基本史实,抓住各自特征。如英国的政党政治中是先有议会选举中的多数党胜出,才会有这个党的党首成为首相,而美国则是先有总统选举获胜,才会有这个总统所代表的党派执政。
第六,教师监督落实,复习时间短,任务重,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复习的适时监督,注重复习的计划性,时效性,每天必须要有任务驱动,调动科代表的工作积极性。教师随时抽查学生复习效果,并给予及时表扬与肯定,充分发挥学生榜样作用。
三、理清主线,建构体系
系统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离不开记忆,但记忆并不等于死记硬背,透彻的理解,明晰的线索与知识体系是记忆和掌握知识的前提。
首先应在各专题内部理出清晰的“目”,务必因果关系明了、逻辑清晰、概括精练、重点突出,这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给每一专题以准确的“定位”,即阐释清楚每一专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犹如电脑网络,随时可调用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第三,牵出串在专题之间的“纲”,即教材的主线。必修一实际上贯穿了一条主线:那就是人类社会从专制到民主与法制的演变。
中国史部分(第一至五专题):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形成、发展到走向衰亡,近代中国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接控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先进的中国人学习和模仿西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努力的失败,中共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艰难历程。
世界史部分(第六至九专题):古代希腊罗马创造除了辉煌灿烂的政治文明,希腊世界以它的民主,罗马以它的法制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则以英、法、美、德最为典型,无论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都为后来西方社会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范本。但发展中也孕育着矛盾,两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社会又经历了两级格局对峙的冷战局面,当今世界格局正走向多极化。
四、以练促学,规范答题
复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成绩与素质,这就离不开练习与模拟考试,必须要让高一学生清楚高中历史怎么考,知道试卷结构,题型结构,赋分规则。要让学生知道客观性试题(选择题)和主观性试题(材料题)的命题格式,解题基本技巧。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下选择题基本上是提供新情景、新材料的材料型选择题,学生必须要从材料中联系所学知识来解答问题。此外,还要着重强化学生规范答题的技能,只有如此,复习才会收到实效。也只有如此,学生三年的学习才得以能够顺利完成。
高中历史该如何复习:理解记忆
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但是碰到新的情境和材料就无从下手,因此强调理解性的记忆。
高中历史该如何复习:把握教材
提高理解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历史材料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将教材中的句号变成问号。
如对于“两税法”这个知识点,我们不仅要记住具体内容,还要理解为何称“两税法”?与以前的赋税制度相比有什么特点?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高中历史该如何复习:寻找规律
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掌握历史单元特征和发展趋势,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些知识点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如要理解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经济发展的原因时,主要是“生产技术的提高”、“经济政策的调整”、“社会秩序的安定”、“民族融合的加强”、“中外经济的交流”、“人民辛勤劳动”等;讲经济发展的表现,主要是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中外经济交流几个方面去总结。
高中历史该如何复习:获取和运用信息
首先要学会解读和获取“设问”信息,在这个基础上然后再去解读并获取试题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材料或“情境”信息,不要将这个顺序颠倒。其次要进行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才能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再者,要将试题中材料与所学知识建立起正确有效的联系。最后,对设问的信息进行解读时,有的可以直接用所学知识回答,有的可以将材料中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还有的则要运用相关的史学观点进行阐释。
一、如何阅读教材
1、以把握历史知识结构基本要素特征为支点。
原因可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背景与条件;各个侧面原因。
经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个人、政党、阶级)、方式、重大事件等。
特点、意义一般包括性质、功绩、经验教训。
性质一般从目的、人物、内容、结果等方面思考。
2、阅读与辨证思维结合。也就是说,阅读与理解和思考结合,流畅地读,有理解地读,有思考地读。
二、如何记忆历史知识
有人不是说“历史不就是靠死记硬背吗?”,有一点道理,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不记忆基础知识可是大失误。怎麽记呢?试试下面的方法:
1、机械记忆,就是死记硬背了,但是学死,不是死学,用死知识回答活问题。
2、理解记忆,对内容理解越深,记忆效果越明显。记忆的知识越多,理解能力越强。
3、直观记忆,可以利用图、表等进行比较归类,帮助记忆。
4、反复记忆,可不要忘光了再来。
三、如何理解历史概念
历史学科就是由历史概念建立起的体系。怎麽掌握呢?分析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外延和内涵。
历史概念一般分为:历史人物类、历史事件类、历史现象类、历史著作类、历史结论类、理性型概念等。
例如历史事件类中的“文艺复兴”,外延是时间、地点、代表人物、主要成果;内涵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复封建斗争。
四、如何探究历史结论
从历史史实说明为什麽得出这样的结论,加上自己的理性思考,就能很好地理解它。例如“铁血宰相”俾斯麦,书中列举了他的哪些活动,来表明他是一个铁碗人物,从他的时代属性来理解个人评价。
五、何总结阶段特征
历史阶段特征有横向,也有纵向。总结横向特征就是由史到论,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出事物发展的本质趋势。例如综合17、18世纪欧美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主要矛盾、革命性质的变化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既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统治秩序时期。
纵向特征可以用建立专题和纵向梳理知识线索的方法进行。
六、如何梳理历史线索
也就是分类构建历史专题线索。比如可以把《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的决议》、《中国共产党为日本进攻卢沟桥通电》组合在一起,对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有一个整体认识。
七、如何培养概括、比较和评价能力
1、概括
任何历史事件的知识结构都是由各层次的“概括和举例”构成的。概括是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得出的观点、结论;举例是对概括的充分论证。我们所说的史论结合就是概括与举例的结合,论点与论据的结合。
2、比较
有同学在思考比较类的问题时,往往感到很困惑,无从下手。有一个化难为易的方法,就是确定要比较的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比如说改革类,都包括改革的原因,领导阶级、内容、结果、性质和影响等要素,根据构成要素自己设定比较项目。
3、评价
基本方法是:找准时间和空间范围,使被评对象定格,归位;抓住被评对象相应的典型的历史事实;重视被评对象的属性,阶级的、社会的、时代的等。
八、如何培养材料解析能力
要充分运用课本中选取的材料,培养自己的答题技巧;注重老师平时对这类题目所进行的训练,归纳总结方法和思维操作。
九、如何培养识图和用图能力
1、地图
运用地图的方法就是把获取的历史地理信息与特定的历史阶段或重大事件联系起来分析。
2、插图
明确观察目标,把观察到的历史信息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得出相应的结论。
高一历史的复习策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