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考试必考知识点

要坚持不懈,在学习中发现真谛。态度固然重要,但要付之行动。苟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要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付出努力的你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政治考试必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三政治考试必考知识点1

考点一: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之所以成为我国的领导阶级,是由工人阶级的阶级性质和它肩负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工农联盟是我国的政权基础。以工农两个阶级的联盟为我国政权的基础,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工农联盟代表了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不但构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实基础,而且表明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充分的民主性和广泛的代表性。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的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就不可能对被统治阶级实行强有力的专政;不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就难以得到保障。

考点二: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在于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历第一次实现了大多数人的民主。

考点三:理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考点四: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的宪法,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民主专政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扩大了社会主义民主;突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实行依法治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

考点五:了解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主要有: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保护和促进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这个环节入手;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考点六:理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公民的义务也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甚大和准则的。

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宪法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作了明确的规定,主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监督权(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政治自由(这一自由主要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_、_的自由。人民参与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公民应当履行的政治性义务主要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对国家、社会应尽的义务。

考点七:说明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1)一是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它表明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二是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这就要求公民: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三是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一方面,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求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2)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一是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这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二是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这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三是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四是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我们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五是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这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高三政治考试必考知识点2

1.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对个人: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作用: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优秀传统文化起促进作用

落后的传统文化起阻碍作用

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世界文化多样性

表现在:①民族节日②文化遗产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①原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①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原则: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4.文化传播

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还有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和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文化交流的意义: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大众传媒能够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大众传媒的发展,使我们能够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先进价值观,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能够生动形象、快捷迅速地面向大众宣传先进模范人物事迹,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文化主旋律。

5.文化创新

根本途径:立足实践,进行创新

对于传统文化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对于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二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6.中华文化的3个特点

源远流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博大精深-----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

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7.中华民族精神

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的时代特征。不同时期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为什么?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8.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9.怎样看待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喜: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①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充实;②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③推动生产生活的发展。

忧:①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②有些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

10.如何区别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和先进文化?

落后文化指的是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腐朽文化指的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__”邪教、淫秽_文化。

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1.如何应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国家(文化管理者)对文化市场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大力弘扬主旋律,建设先进文化;

企业(文化生产者如媒体)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生产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个人(文化消费者)要提高眼力,防止污染,正确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1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要求-----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引领-----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目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

中心-----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途径-----立足实践,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主体-----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和的,坚持贴近实际、

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点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武装头脑,教育人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凝聚力量)。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鼓舞斗志)。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引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精神基石。

14.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作用: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内容: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

-----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

-----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4.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

我们要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我们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高三政治考试必考知识点3

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把握、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坚持求真务实精神,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革命热情和严谨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4)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过程原理及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将认识向前推移。

(6)真理原理及方法论: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

(7)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2、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①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 ②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1)联系观原理及方法论: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要求我们用联系观点看问题;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分析和把握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整体也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既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要重视部分,搞好局部,掌握系统优化法,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推动整体发展。 ③系统优化法: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法,坚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原则,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2)发展观原理及方法论:①发展具有普遍性,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及方法论: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准备,克服困难,接受考验。 ③发展的量变与质变原理及方法论: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要求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性质才能发展时,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和发展;若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④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要求我们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

(3)矛盾观原理及方法论:①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 ②矛盾同一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又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实现……与……协调发展(实现……向……转化)。 ③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⑤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原理及方法论: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⑥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占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事物发展,二者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还要统筹兼顾,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⑦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起主导作用,矛盾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性质,二者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与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5)辩证否定观(略)

(注意“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

高三政治考试必考知识点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