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月考既是对这一个月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是考验学生在高考压力下能否放平心态、轻松应战的一个契机。下面是关于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四)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使社会呈现出个体化趋势,而个体化趋势下青年的社会心 态也将随之转变。在现代社会中,标准化的价值观不复存在,生活方式没有孰优孰劣, 每个人经历的都是试验性的生活,生活方式的个人化与价值观的独立性显得越来越 重要。

伴随着思想的解放,边界意识成为现代社会的首要意识而被强调,指出个人边界 不容侵犯。当前青年群体对社交边界感的强调,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现代社会中个体独 立意识和隐私意识的体现.是青年在现代社会中追求个性、渴望自由的情感表达。社 交边界感已经成为现代青年的新需求。具体来看,此种需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拥 有个人的边界。拥有清晰的个人边界能使人学会评价人际关系,规避掉繁杂人际关系 中的迷茫与压力,以及其对个人生活意志的主宰。二是不侵犯他人的边界。“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在坚持自我独立性的同时能够做到尊重他人的社交边界,才是社会互 动中被崇尚的礼貌社交。

在高度倦怠的现代社会中,边界感成为现代青年自我保护与自我储能的方式。德 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最早对社交中的边界予以重视,通过对现代社会的分析,他将社会 生活中的社交距离视为自我与他人“内在关联”的心理距离,这其实是一种“内心的屏 障”,起到屏保作用。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频繁的社会流动让现代人每天要不断地与 人接触,面对社交过载,如果没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屏保效应”,人们终将会困于烦乱 的社会交往中而感到精疲力竭,因此,边界感还为疲惫的年轻人提供了在内卷化社会 中喘息的机会。

(摘编自王昕迪、胡鹏辉《边界感:现代社会青年社交需求及其建构》)

材料二:

2023年,“饭搭子”“旅游搭子”“考研搭子”等名词层出不穷。“搭子社交”以共同兴 趣或需求为基础,秉持着严格的分寸感,满足青年们浅尝辄止的轻社交需求,成为更适 应当代社会青年的社交方式。

当代青年成长于科技发达的数字时代,他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却越 来越孤独。当代青年衣食住行的需求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无须在线下进行人际交往。年轻人在虚拟世界释放天性,却丧失了线下社交的亲密感,陷入“群体性孤独”之中。享受虚拟世界的冲浪时,大数据为我们展示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动动手指点赞

评论就能收获共情与认同,每一个个体都被裹挟在定制化的、个性化的信息流中,收获 着新鲜感与满足感;但回归现实生活,作为社会分工中的个体时,我们却往往难以收获 类似的认同感,巨大的心理落差致使孤独感不断加深。面对社会加速下生活的压力和 困境,孤独的青年具有陪伴的社交刚需,他们比任何时代都渴望被拥抱。

在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下,社会结构的变迁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嬗变,传统社交面临 时空的双重阻隔。从空间阻隔来说,中国传统社会具有安土重迁、世代稳定的特点,在日常的生产劳作中,形成了以差序格局为基础的熟人社会。然而,现代化发展给人们 带来极大流动性,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离开家乡,外出求学、谋生,人口的频繁流动使得 传统意义上的地缘关系显得尤为脆弱,亲缘关系也由于空间距离的阻隔而难以满足年 轻人即时性的需求。从时间阻隔来说,在传统农业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 家户户的生活作息基本一致,人与人之间的生活目标与价值观念趋同化,自然也就拥 有共同的生活话题。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深,社会分工趋于精细化,整个社会充斥着 多样的职业类型,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具有较大的异质性,而恰恰是这其中的异质性,制 约了当代青年深层社交关系的形成。

然而,无论城市化如何推进,个体主义如何发展,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本质无法改 变,仍需要借助社交找到情感支持、获得能量、缓解孤独。有共同爱好、目的的搭子恰 好符合这种需求,找到的搭子基于精准需求而结成,突破时间、空间的障碍,即刻成团, 实用性极强。

(摘编自王昕迪、胡鹏辉《搭子社交:当代社会青年新型社交趋势与形成逻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在社交过程中设立适当的心理距离,可以帮助青年人减少烦乱的社交活动带来 的疲惫感。

B. 现实生活中往往难以收获与线上等量的认同感而导致的巨大心理落差致使当代 青年孤独感加深。

C. 在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下,由于空间距离的阻隔.传统社交无法满足年轻人即时性 的需求。

D.“搭子社交”基于共同爱好或目的而形成,为当代社会的青年群体提供温暖和 陪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边界意识指出个人边界不容侵犯,它是现代社会的首要意识,已成为人们的新 需求。

B. 材料一引用齐美尔的观点是为了阐明社交边界感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内涵、 作用。

C. 当代青年难以形成深层社交关系的根本原因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具有较大的异 质性。

D.两则材料讨论的都是在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青年人的内心需求和社交 趋势。

3.下列选项,最符合社交边界感内涵的一项是(3分) ( )

A.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B.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C.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请梳理材料二的论证结构。(4分)

5.如今,一些年轻人一边主动选择独居的生活方式,一边又不断进行“搭子社交”,寻找 “饭搭子”“旅游搭子”“考研搭子”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澳大利亚]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 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 面的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扶起身来坐上一个小时。这位 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 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 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

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 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 仰坐。

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 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 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 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荫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 有五彩斑斓、争相斗艳的牡丹花和金盏草。

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 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有的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 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病人津津有味地听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 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他听到靠窗的病人说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 到窗外的一切 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 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 愧,竭力不再这么想。

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至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 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 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 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 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 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 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让 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 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 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有删改)

文本二:

突转式逆向构思法,简而言之,即“蓄势于前,突转于后”,也就是先写顺势的直线 发展,似乎文章要按照这一发展趋势结束,但当顺势发展到关键之处,突然来一个大转 折,“涌出一个动人肺腑的高潮来”,以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终篇。蓄势要蓄足,转折要 转陡。以流水作比,蓄势好比提高水位,加大落差,飞流直下,更为有力,激起更大的浪 花。这样的突转,才能获得充分的表现力。

顺逆法也是一种使文章曲折生姿的妙法,它是通过对顺势与逆势的巧妙安排,造 成文章波澜迭起、起伏变化、曲折生姿的写法。顺势,即顺着事物某种发展趋势来写;逆势,即写与顺势相反的趋势。“文似看山不喜平。”创作时应当精心构思,巧妙安排, 表现出情节的顺势逆势,并使之错落相间,相辅相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顺逆法构思中,顺势和逆势的出现,必须符合“意料之外,情理之 中”的原则,不能违背生活的逻辑,去编造荒诞不经的情节,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顺逆法与突转法有相似之处,更有区别。二者都有逆转出现,但顺逆法是把顺势 和逆势错落相间地进行安排,使文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突转式则是先写一个又一个 的顺势,最后来一个逆转,蓄势于前,突转于后。

(摘编自海珠儿《谈逆向构思法》)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窗》的故事里有着艺术的辩证法,不同读者可作出不同的解读,若用心回味,从 中能体悟出人生百味和蕴藏的丰富哲理。

B. 情节发展需要矛盾冲突的推进,小说的主要矛盾是不靠窗病人想得到靠窗的床 位,从这一矛盾中我们看到了两个灵魂的撞击。

C. 作者设置的环境很简单,病房、门、窗、两个人,其中一为主角一为配角,其他略写, 狭小的天地却使人物塑造格外丰满。

D.“窗”构思之妙,采用正反、虚实之法表现人性:靠窗病人嘴里窗口栩栩如生的生活 图景,到不靠窗病人眼中光秃秃的一堵墙。

7.依据文本二,下列对文学作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荷花淀》中先写女人们探夫归来遇敌,将紧张的气氛推到极致,然后写伏击获 胜,属于典型的突转式逆向构思法。

B.《氓》中先写女主人公对“氓”的热烈情感,再写婚后的不幸以致决绝分手,形成情 节突转,具有极强的感情冲击力。

C.《老人与海》中写圣地亚哥老人一次又一次与对手搏斗,最后却落得一无所有,即 是用一个又一个顺势为最后逆转蓄势。

D.《促织》中成名之子魂化促织的情节看似荒诞不经,属“意料之外”,却符合鬼怪志 异小说的情境设定,在“情理之中”。

8.文本一中画线句两次写到“盯着天花板”,揭示了靠门的病人怎样的心态 (4分)

9.小说《窗》“蓄势于前,突转于后”的情节安排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古知兵,举动必先料敌。敌无变动,则待之;乘其有变, 随而应之,乃利。法曰:“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五代梁末,魏博兵乱,囚贺德伦降晋①。庄宗入魏州,梁将刘那乃军于莘县,增垒浚 池,自莘至河,筑甬道以通饷。梁帝诏那出战。那奏曰:“晋兵未易击俟彼进取苟得机便 岂敢坐滋患害 ”帝遣使问郭以决胜之策,对曰:“臣无奇谋,但人给十斛粮,尽乃破敌。” 帝怒曰:“将军留米将疗饥耶 ”又遣中使督战。郭谓诸校曰:“大将专征,君命有所不 受。临敌制变,安可预谋 今揣彼自气盛,难可轻克,诸君以为如何 ”众皆欲战,那默 然。他日,乃复召诸将列坐军门,人给河水一杯,因命饮之。众未测其意,或饮或辞。那曰:“一杯之难若是,滔滔河流可胜乎 ”众皆失色。时庄宗以兵压那营,亦不出。帝又 数遣人促之,那以万人薄其营,俘获甚众。少顷,晋兵继至,那退。复战于故元城,庄宗 与李嗣源、李存审夹击,梁兵大败。

(节选自《百战奇略 ·变战》,有删改)

材料二:

是时,庄宗在魏,数以劲兵压那营,那不肯出,而末帝又数促那,使出战。庄宗与诸将谋曰:“刘郭学《六韬》,喜以机变用兵,本欲示弱以袭我,今其见迫,必求速战。”乃声 言归太原,命李存审守魏,阳为西归,而潜兵贝州。那果报末帝曰:“晋王西归,魏无备, 可击。”乃以兵万人攻魏城东,庄宗自贝州返趋击之。那忽见晋军,惊曰:“晋王在此邪!”庄宗与李存审为两方阵夹之,那为圆阵以御晋人。兵再合,那大败,南奔。

(节选自《旧五代史 ·梁书 ·刘郭传》,有删改)

材料三: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 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者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节选自《孙子兵法 · 九变》,有删改) 【注】①晋:指尚未称帝的晋王李存勖,后文“庄宗”是其庙号。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晋兵未易A 击B 侯C 彼进D 取E 苟得国机便G 岂敢坐H 滋患害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因,文中指根据,与成语“因循守旧”“因噎废食”的“因”意思均不同。

B. 军,文中指驻扎,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晋军函陵”的“军”意思相同。

C. 斛,与升、钧等都是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用于计算粮食,亦是古代量器名。

D. 再,文中指两次,与《左传》中“一鼓作气,再而衰”的“再”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庄宗进占魏州,梁将刘那在莘县增修营垒,疏通河道,并修通道确保粮饷运输通 畅,以期持久对抗晋军。

B. 梁帝多次催促出兵,刘那则认为部队缺粮,而晋兵士气正盛、难以攻克,极力劝说 诸将不可轻易出兵。

C. 孙子指出,主将受命,集结组织军队,将领如能灵活运用“九变”“五利”,便能充分 发挥军队的战斗力。

D.“通于九变”指的是将帅能够根据地形、敌情、内情、人事等诸多因素,灵活变通, 因势利导,做好预案。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本欲示弱以袭我,今其见迫,必求速战。(4分)

(2)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4分)

14.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梁兵大败”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经五丈原①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②无言语,从此谯周③是老臣。

【注】①诸葛亮率军伐魏,病逝于五丈原。②象床宝帐:祠庙中神龛里的陈设,这里 指供在庙中的诸葛亮神像。③谯周:诸葛亮死后蜀后主刘禅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 主降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首联想象蜀汉铁骑气势雄壮,高举战旗,遮天蔽日,冲出柳树掩映的军营,飞速北进,威震中原。

B. 颔联“天清杀气”既点明季节,又暗示军情紧急;“妖星”具有鲜明的感彩,表达了痛惜之情。

C. 前四句描写气势雄浑,后四句抒情含蓄沉重。温庭筠的诗常以恻艳为工,而此诗 能以风骨遒劲见长。

D. 前四句写景,概括了诸葛亮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历史;后四句叙议结合,含蓄地 表明褒贬。

16.沈德潜评价此诗“诮之比于痛骂”,请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 , ”,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

(2)《陈情表》中李密运用比喻手法写其祖母生命垂危,已在弥留之际的两句是:“ , ”。”

(3)在诗词中以“雪”来喻指汹涌澎湃的浪花,是古人的常用之法,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胡杨,杨柳科落叶中型天然乔木。据化石资料表明,胡杨始于新生代,距今已有 6500万年的历史。胡杨的意思是西域的杨树,说明了胡杨的故乡所在。

在中国,胡杨分布在西北区域的新疆、甘肃、青海柴达木、内蒙古西部一带的内陆 河流域。因其生命力顽强,素有“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传 说。秋天的胡杨林金黄灿烂,粗壮的躯体扭曲成各种姿态,犹如耸立于林间的一个个 雕塑,令人 A 。

作为“荒漠河岸林”的具有耐寒、耐热、耐盐碱、抗风沙等特性的胡杨因有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和傲骨凛冽的风格被誉为“大漠英雄”。除此之外,它还有一种“超凡脱俗” 的本领:能“闻到水,嗅到水,跟着水走”。沙漠河流流向哪里,它就跟随到哪里。所以, 只要在大漠中见到干枯的胡杨林,(甲)。

为了适应荒漠的极端环境,胡杨使出B ,其根系可以深入到20米以下的地层 中吸收水分,树叶和枝干能排出体内过量的盐分而形成“胡杨泪”,同时多种形态的叶 片相互配合与外界环境协调,故胡杨又称为变叶杨、异叶杨。

那么,“变叶杨”具体是如何变化的呢

首先,多种形态的叶片集中于同一株树上,且自下而上为线形→披针形→缺刻披 针形→缺刻卵形→缺刻菱形→缺刻阔卵形→缺刻扇形,呈渐变状态,形成不同的叶型。

其次,从扫描电镜下看到,(乙),叶片表皮超微形态结构亦呈渐变状态,各种 表皮附属物蠢蠢欲动比如,表皮绒毛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大密度,表皮蜡质层逐渐增 厚,表面蜡质片层密度逐渐增加,气孔密度亦渐增加。

另外,从异形叶的功能上看,光合能力最大的叶型为缺刻披针形、缺刻菱形和缺刻卵形,居于树冠的中层;抗逆能力最强的叶型为缺刻阔卵形以及缺刻扇形,( 丙 ) 。

这样看来,顶层叶片的高强度抗性,为中层叶片进行最大光合作用提供了保护伞, 二者的结合便于底层叶片的发育。不同叶型既 C ,又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生命 活动。

①一到秋季就进入了观赏季的胡杨林,②胡杨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降低,③具有 保护功能的黄酮类及叶黄素等色素含量增加,④不仅增加了植株的适应能力,⑤同时 又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8.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 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0.文中最后一段标序号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 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22.“胡杨”“大漠英雄”“变叶杨”这三个名称哪一个最能突出胡杨树的特征 请简要说 明理由。(3分)

四、写作(60 分 )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两年出了4本)

我写了34年

《今胜昔》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

2.D

3.A

4.①材料二采用“总一分”的论证结构。(1分)②首先,点明“搭子社交”逐渐成为当代社会青年新型社交趋势。(1分) ③然后,围绕“沉迷虚拟世界带来孤独感”和“传统社交面临时空双重阻隔”两方面,从心理需求上具体阐明“搭子社 交”的形成逻辑。(2分)

5.①这些年轻人选择独居的生活方式是现代社会中个体独立意识和隐私意识的体现,是其追求个性、渴望自由的情感 表达。②他们通过独居来保持边界感,实现自我保护与自我储能。③但他们仍需借助社交以满足情感需求,“搭子社 交”秉持着严格的分寸感,恰巧能满足他们的轻社交需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C

7.D

8.①前一处表明了病人被“到靠窗位置去”的念头折磨得彻夜难眠的痛苦心态;②后一处表明了病人在病友需要救助时 无动于衷冷酷无情的心态。(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①从情节上看,前文用靠窗病人的描述充分蓄势,最后突转,发现窗外是一堵墙,结尾骤起波澜,出人意料,曲折生姿。②从人物形象看,在蓄势与突转中,以靠窗病人的善良美好,反衬另一个病人内心丑陋的一面。③从主题角度看,这 样安排可以更好地表现人性的复杂,批判人性的丑恶。④从读者感受看,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更具冲击力。(每点2分,答对3点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0.BEG

11.C

12.B

13. (1)(刘那)本来想用表示软弱的方法(让我们麻痹)来袭击我们,现在他被末帝催逼,一定谋求快速开战。(评分参考:“示弱”“见迫”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通畅2分,共4分)

(2)(在不利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到有利的因素,战事就可以顺利进行;(在有利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到不利的因素,各 种可能发生的祸患就可以预先排除。

(评分参考:“杂”:掺杂,此处引申为两者兼顾。“务”:事情,战事。“信”,通“伸”,此处引申为完成、成功。每点1分, 句意通畅1分,共4分)

14.①用兵作战要根据敌情变化采取相应对策才能破敌制胜,不懂作战的梁帝一再催逼,迫使刘郭没能贯彻“要在应变” 这一重要指导原则。②庄宗知道刘郭的困境,设计引他出兵魏州,刘那中计,被两面夹击而失败。(第①点2分,第②点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A(“冲出柳树掩映的军营”分析错误。“柳营”非柳树掩映的军营,乃是引用西汉周亚夫屯军细柳营的典故,烘托诸 葛亮统帅的蜀军声势浩大,锐不可当)

16.①“诮之比于痛骂”,即讽刺之情含而不露,但能收到比痛骂更强烈的表达效果。

②颈联写诸葛亮竭忠尽智,却仍无法使昏庸的后主刘禅醒悟过来。一个“空”字,蕴含无限感慨,“空寤主”与“不由 人”相互照应,含蓄地表达了对后主的批判与无奈之情。

③尾联写被供在庙堂的诸葛亮像已经不能说话,无计可施,只好任谯周随意而行,诗人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 世扶主作对比,对谯周的谴责和讽刺之情含而不露。(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7.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3)示例一: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示例二: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

示例三: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李煜《渔父》) (每空1分)

18.①胡杨作为“荒漠河岸林”,②它具有耐寒、耐热、耐盐碱、抗风沙等特性,③也有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和傲骨凛冽的 风格,④被誉为“大漠英雄”。(每句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9.A. 叹为观止(赞叹不已/啧啧称奇) B. 浑身解数 C. 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尽其职)

(每答对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衔接连贯,可酌情给分)

20.①改为:一到秋季就进入了胡杨林的观赏季。④改为:不仅增强了植株的适应能力。(每指出并修改正确一处给2分)

21.甲:就能判定地表或地下曾经有水流过 乙:随着叶型的变化

丙:分布于树冠的顶层

(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变叶杨”更能表明胡杨树的特征。因为“变叶杨”具体表达了胡杨叶片多变的特征,从叶型到功能的多样性变化的 特点。这一特征展现了胡杨在恶劣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写出“变叶杨”这个名称给1分;理由2分。理由 要有说服力。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3.【写作提示】

写作时应围绕漫画《今胜昔》的内容和寓意展开。画面上有四个人,分别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本草纲目》的作 者李时珍、《游记》的作者徐霞客、举着4本书的当代作家。特别注意文字解说:“我写了10年”“我写了30年”“我写 了34年”“我两年出了4本”,以及第四个图片中的细节:散落一地的剪刀、浆糊和纸片,说明他的“写作”是急功近 利、粗制滥造、缺乏原创性的。漫画将古人“著书”的时间、产量和今人“出书”进行对比,不难看出,古人用10年甚至 更长时间辛苦撰写的作品,已经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而“两年出了4本”的书,则缺乏独创品质,可能只是快餐文 化,难以成为精品。

我们可进一步探究原因:古人写书,能耐住寂寞,坐得冷板凳,以踏实作风、严谨态度、匠心精神,慢工出细活;而今人 处于一个喧嚣浮躁、功利实用的物质时代,时间成本更高昂,经受的诱惑更多,因而写作者多有不顾质量、只求速度 的习气。就事论事后,我们还可以从著书层面延伸到诸多行业领域,比如读书、做学问、搞科研,加以对举、分析、反 思,而突出和肯定“匠心”“专注”“笃志”“沉潜”等品质的可贵。

总之,能完成写作任务,保持良好的“三观”,能充分展示语言表达、思辨能力等素养,即可为佳作。

参考立意有:

(1)抵制诱惑,沉心静气做学问。

(2)身处浮躁时代,葆有工匠品质。

(3)看数量,更看质量。

(4)保持勤 勉本心,切勿急功近利。

(5)新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6)一生择一事,慢工出细活。

(7)踏实沉潜专注,方可成就经 典……

高三月考有参考价值吗?

高三月考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考试之一,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月考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月考还可以帮助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校制定更好的教育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但是,月考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它只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参考。因此,我们不能过分依赖月考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能力。

高三月考考多少分算正常?

480分以上正常。

高三月考480分以上正常,这个成绩以后很大的可能可以提高到500分左右,而且,达到这个成绩也是代表自己已经正常进行学习了,假设这个成绩没有达到,说明自己的学习态度是有问题。高三上学期月考490分说明你是个考试成绩还不错的中等靠上的学生,假设是学习的理科既然如此那,再努努力,把主科的基础知识再打牢一点,还有上升的空间,假设是文科,还是要把语文和英语需记忆和背诵的东西再掌握并熟悉的多一点,相信通过下学期的更努力,能考个不错的大学。高中三年级的学生第1次月考,主要还是看学校的师资力量还有自己的能力,其实就是常说的本身的成绩,当然也主要还是看题的难度。故此,大多数情况下情况下大多数情况下的学校,考试成绩大多数情况下的学生,另外,考试的难度大多数情况下,既然如此那,理科生可以480分左右就算不错的了,文科生能在500分左右就算优秀的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