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知识难点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考察的内容很全面,其中就包括了对文学常识的考察,文学常识需靠学生日常的积累。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高考知识难点总结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语文高考知识难点总结大全一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 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 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到,往)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与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督过之(督过:责备)

  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 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 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 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 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 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 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 此其志不在小 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

  (一) 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三)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 何辞为?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 沛公欲王于关中。

  3. 具告之以事。

  4. 良曰:“长于臣。”

  5. 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古今异义:

  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 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 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词多义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 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 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 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 动词,对付,

  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给,

  (二)故

  故听之 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 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诗经》两首

  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 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6.思:

  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雨:

  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语文高考知识难点总结大全二

  之

  ⑴他,她,它(们)。例: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③然之。(之:它,指上文李的话。)

  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⑤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⑥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⑦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⑧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⑨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⑩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的。例: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⑶往,到......去。例:①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③诸将请所之。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

  ⑷这,此。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②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⑥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⑦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本义项指中间一个。)

  ⑸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例: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③句读之不知。④何功之有哉?

  ⑤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⑹我。例: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④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⑤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⑥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之:指我们。)

  ⑺调整音节,无实义。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⑻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例: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乐郊乐郊,谁之永号!③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⑼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例:①云之崔嵬。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语文高考知识难点总结大全三

  ①扩展语句考查逐渐弱化,仅2012年课标全国卷,2011年天津卷,2010年湖北、四川卷考查,而压缩语段在高考中备受青睐。

  ②扩展语句考查在结构层面扩展充实;在内容层面增加容量,强化表达;在应用层面丰盈形象,直观生动,答题时都有字数限制。压缩语段有时考查概括语段的中心或提取关键词语(短语),如2012年重庆卷,2011年福建卷;有时考查拟写一句话新闻、导语或短信息,如2012年浙江卷;有时考查根据材料给某一概念下定义,写一段某物的介绍文字,如2012年安徽、辽宁卷;有时则是概括主要内容或推导结论的几个方面,近三年有多套卷涉及。

  ③考查综合性强。二者常与联想、想象和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相结合。扩展语句还与修辞手法、仿写相结合,压缩语段还与考查分析概括相结合。命题容易“出彩”“出新”。

  ④选材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凡社会民生、时事政策、热点焦点,多有反映。

  真题体验

  1.[2012·课标全国卷]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 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__①__。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___②__。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 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__③__。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 ②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③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语言表达连贯,属于续写补充型扩展。下段文字是对上段文字的转换与扩展,填空白时既要根据上段的内容,又要结合下段横线前后的语境。前两个横线的内容可以放在一起看,原文表述,远古时期,黄帝就已经采铜矿铸造铜器了,史料中有记载,5 000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但迄今没有找到考古发掘的证据。所以根据这些内容即可填出前两个空。最后一空是总结前面的话,前面是说已证实大概在夏晚期就有了不少青铜器,说明至少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铜器了,所以据此可以填出最后一句。

  2.[2012·浙江卷] 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4分)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校园路旁,两排挺拔的银杏树,犹如威严雄壮的仪仗队队员,迎接大家。初冬,一阵疾风骤雨之后,树叶凋零,像一个个音符洒落地面。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考生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将所提供的词语有机地运用到句子之中;其次,要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想,描摹具体的情境;再次,要准确运用修辞手法,使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意蕴;最后,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题型一 续写补充型

  给出部分语句,要求对其进行补充或续写的扩展方式。续写,多为续写后面的部分或结尾一句(几句)使其内容扩展。补充,一是补充单句使其成分扩展,二是补充某个文段的开头一句使其内容扩展,三是补充段中一句(几句)使其内容扩展。例如:

  以下面的句子为首句,续写一个语段。要求:续写的内容是对首句意思的扩展,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

  翻开古诗文,你可以品味历文人们深切的思想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读杜少陵、白居易,你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结;读辛弃疾、陆放翁,你明白了什么是爱国情怀。李太白的傲骨令你钦佩,苏东坡的豪放让你叹服,文天祥的忠心使你扼腕……读着,品着,你已和诗人们融为一体,共同承担了历史赋予的责任。

  [解析] 补充扩展型语句题可紧扣前面语句。本题一要紧扣“品味历文人们的思想情感”这个主题进行扩展;二要有文采,要生动形象地表达。三个句子的句式基本相同,构成排比。


语文高考知识难点总结大全相关文章

1.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总结

2.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3.高考语文常识知识点总结

4.高考语文易错知识点总结

5.2017高考语文易错知识点总结

6.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7.有关高考语文知识要点的归纳总结

8.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9.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10.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