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数学复习方法

  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高中文科数学复习方法,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高中文科数学复习

  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应通过正面引导,让文科学生端正数学学习态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文科学生学好数学可以提高数学素养,而不仅仅是高考的一块敲门砖。当然,数学在高考中也是文科学生最能拉开差距的学科,文科学生“成也数学、败也数学”已是社会共识,文科学生数学会学了,学习负担自然就轻了。另外,作为文科数学教师,自身也要有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良好形象,这将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染学生,去点亮学生智慧的心灯。

  爱心、耐心、责任心是一名教师必须具有的三颗心,对于文科数学教师尤为重要。教师应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订学习计划消除紧张心理,鼓励他们“敢问”“会问”,多对学生实行鼓励性评价,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让他们意识到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接受知识快与慢的差异,没有好与差的区别,让学生有尊严地学习数学,一旦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应。教师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共鸣,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我历届所任教的班级,许多学生都能从“恨数学、怕数学”到“爱数学”,他们愿意相信自己也可以学好数学,每天课间时间成了我最忙的时刻,学生喜欢围住我,找我问数学问题,找我谈心里的疙瘩……学生从内心里升腾起对教师的信赖,他们的成绩也在不断提升,学习的自信心、上进心也不断得到加强。

  抓教与学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对于文科学生,课前预习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让学生先预习,引导他们试着做课本练习和习题,对自己预习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估。

  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做到在上课时有的放矢,重点去解决预习时遇到的难点问题,通过预习还可以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上课时,规范课堂听课习惯,教师督促学生学会做要点式的笔记(避免满堂抄,什么也没听到、听懂),课堂上,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想,让学生讲,让学生积极地、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鉴于文科学生接受数学知识较慢的特点,应该多引导学生亲自动笔推算或推理,书写解题过程,以帮助自己的思维。教师讲课应“浅、慢、少”,即课本内容不急于挖得太深,进度不宜太快,切实落实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教学。

  2高中文科数学复习方法

  (一)增强信心。让文科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必须知识教授与心理辅导双管齐下。教学中,应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文科班学生女生多,女生比较敏感、易情绪化,这就要求课堂上少一点呆板、多一点幽默感;少一点责怪、多一点鼓励;教学中应尽量通过数学与人文历史的整合等,激发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文科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从怕数学到爱数学。把数学问题情景化、生活化,多找一些生活实例,适当降低要求,选一些文科学生能独立解答的题目,让他们有能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鼓励他们自己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心理。

  (二)培养兴趣。要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此变得更加重要。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了解最清晰,思维活动最积极、最有效,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创设有挑战性而又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更深入地、具体地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较强的学习迫切性,并产生积极思维的动力。部分文科生对数学学习有懒惰心理、消极心理、畏难心理、自卑心理,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语言要形象生动,态度要平易近人,尽量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刺激他们,要多鼓励,少批评。

  (三)高效课堂。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效率的高低不取决于教师教的内容多少,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学到的内容的多少。针对文科学生基础较差、思维较慢的特点,课堂上老师要学会“等待”,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与练习时间。在教学中,要避免为了节约时间出现老师替代学生思考总结,口头讲述替代课堂板演,投影替代板书。缺少了在学生面前必要的停留时间,部分基础较差、思维较慢的学生没有了深入思考与记忆的时间,或因来不及做笔记,在课外不能对新授内容及时进行消化整理。

  3如何进行高考数学复习

  复习课堂中把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传统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度,徒弟的任务在于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不能由教师一人讲解,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其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

  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基础复习阶段要注重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它是从大量的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而这种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是在一定量的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构建一个全面而清晰的数学知识网络,必须首先夯实基础,从基础知识入手,研究知识之间横向以及纵向的联系,帮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找准知识主干,学会举一反三.在构建知识网络之后,对知识网络的交叉点要多挖掘,在高三复习中充分体现出主干知识的框架作用.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类与整理,构建一个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遇到数学问题才会站在宏观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注重基础,认准“题根”,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加强记忆公式、定理、法则等,在练习的过程中对这些概念进行加强理解和记忆;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学会从一定量的题目中提炼出数学思考与数学方法,总结解题方法,这样才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数学题目的解题技巧,在高考中下笔如有神.基础复习阶段,教学目标是夯实学生的基础,此时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经常用比较法、探讨法等将学生的易错点、易混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探寻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当高视角地把握全局,注重细节,循循善诱,设置较缓的坡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最后构建脉络清晰的知识体系.

  4高中数学总复习的方法

  在训练中对题型进行总结

  数学学科虽然包涵了46个基本概念、公式,涵盖了18个规律和推论,可是题型终究有限,因此学生不能掉进题海中,平时做题一定要注重质量,不要盲目追求数量。在考试之前,对题型的把握还是有必要的,对相关的题型进行合理的训练也是有必要的。例如数学压轴题部分,如数列综合题、解析几何综合题等,学生在平时已对其专项训练了,那么在考试中,对这些题型的把握能力就增强了很多。学生在题型上可以这样归纳:解析几何部分:曲线的方程与性质;解析几何中的几种探究性问题;最值问题;定点、定值问题;与其它知识交汇性的问题。数列部分:求通项(一般常见的情况有6种);求和(一般常见的情况有7种);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运用(一般常见的题型有5种)。

  高考中,所有相关的题型,一般都不会超出上述的范围。题型是有限的,我们在训练中如果对每种题型都熟悉了,解题思路也就熟悉了,当看到某块知识点或者某个问题时,马上就明白该题目的知识点是什么,题型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基本解题思路,得分点把握如何等,在头脑里会马上构建出解题体系。这就是训练的效果。在考前,学生们也不必再去做更多新的试卷,而应该把之前做过的试卷重新整理,对相关的题型做一次总结,再一次熟悉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这样复习效果肯定不错。一方面,直接把平时训练的收获集中起来;另一方面,增强了自己的解题信心。这些题目可能都做过了,但就是没有总结到位或者归纳到位,那么在考前如果学生这样尝试,效率应该很高。

  在训练中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笔者是这样来训练班上学生的解题速度的,例如一个小时之内,给他们三份试卷的选择题、填空题,让他们完成,如果完成不了,再重新规范。在这之前,统计一下,学生在什么方面存在不足,比如题型把握不到位、思路不明确、计算慢、知识不熟悉等。然后根据大家的实际情况再次训练,例如遇到比较大小这样的选择题,看到这样的题目我们马上就知道这个题目属于不等式范围的,不等式范围内的题目,属于比较大小的题型以及方法共有8种,分别是作差法、作商法、中间值法、数形结合法、单调性法等,马上在头脑里过一下这些方法,判断面前的题目属于哪一种,那么很快就能得出答案了,因为熟悉答题方法,所用的时间就少,正确率也高。

  这样练得多了,大家遇到选择或者填空的时候,甚至能一眼看出来多数题目的答案。笔者相信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在考试中时间不够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说,与众不同的训练,才能让学生考出与众不同的成绩。试卷前面题目做好了,正确率高,用的时间少,就直接为后面压轴题提供了信心、时间上的保证,加上平时对压轴题的训练,那么相信学生对试卷的适应能力会很强,数学成绩肯定不差。运用上面的方法进行尝试时,注意一定要有章法,不能盲目做题。



高中文科数学复习方法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