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能否有效地达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生物高考要求,高三生物复习课中教师经常表现出来的问题有哪些?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复习,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每位生物教师都应该好好思考的重大问题。小编在整理了高三生物复习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三生物复习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
笔者到某市教材回访,进行听课、评课和座谈交流活动,听了一位教师的“有丝分裂”高三二轮复习课,并与听课教师进行了交流,有了不吐不快的感觉。
与新授课一样,这位教师按照有丝分裂的顺序出示各个时期的图片或动画,与学生一起讨论有丝分裂各个时期图像的特点,然后总结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着丝点的数目变化规律。复习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时也是如此,增加了一个列表: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不同点,表中留下一些空格,让学生填答。
这个课堂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在很多高三生物教师眼中是经典的,是无可挑剔的:课堂教学流程顺畅,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正确;课堂形式多样,有讲解,有提问,有练习;学生回答问题的形式也多样,有看图回答,有齐答和按顺序回答;讲完课后有习题练习和讲解;整节复习课紧凑有序,一环套着一环,从上课开始到下课铃声结束,全程在教师的主导下顺利推进,教师讲得“精彩”,听课教师看着、听着也“精彩”。
听过不少高三生物复习课,发现这样的复习方式是很多生物教师喜欢的。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按新授课的形式或思路重新讲解一遍复习的内容;重复新授课中已传授或讲解过的一个一个知识要点。学生的主要表现为:对于教师所提问题比较熟悉,回答快速、正确(部分学生);部分学生强化了所学知识;部分学生由于对于概念或内容比较生疏,在教师讲课时忙着从课本中寻找答案,所以在内容的进度和思维的节奏上表现为滞后性。因此,这样的复习效果是值得怀疑的,学生表面上是掌握了教学内容,但实际上是一种重复识记。这种识记是一种简单的学习,时间一长或遇到新的情景,记忆就会模糊,知识迁移难以实现,当然达不到复习的真正效果。
一节40分钟的复习课,有的教师是从头讲到尾,呈出的幻灯和知识表格一个又一个,有的教师是从头到尾提问题,这些问题中有哪些涉及本节的重点内容并不清楚,有的教师只讲20分钟左右,快速地总结一些知识要点,然后是做题和讲题时间,还有一些教师,让学生看教辅上的知识整理,就开始做题讲题,以题代讲现象非常明显。
如果高三复习课是重复新授课的模式,把已经讲解过的知识内容再重复一遍,然后加大应试训练,这到底有多大的效率?从这位教师的复习课中,我觉得这节课可以不用复习,因为教师所讲的内容和所提的问题从回答问题学生的表现来看,没有什么障碍。正因为如此,才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从知识的要求来看,高考降低了知识难度,一些大纲教材有而课标教材没有的内容不用复习,一些非重点内容不用拓展,但是,能力的要求反而更高了,如何在复习课中让学生深入理解重要的概念、原理,是值得探讨的一件事情。
深化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细胞为什么发生有丝分裂,是因为细胞或生物需要生长。从表面来看,细胞有丝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变成两个与它相同的细胞;从本质来看,细胞有丝分裂需要保持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和DNA分子完全一致。所以,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复制和均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习有丝分裂,其核心是学习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的行为和数量的变化关系。细胞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中染色体和DNA分子的行为和数量的变化,都围绕着最终形成两个子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母体细胞保持完全一致。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是有其必然性的。教学时围绕着这一重要概念进行设计,让学生分析其中变化的原因,就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在复习中应围绕着有丝分裂的目的来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两两一组结合分裂各个时期的图像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何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有这些行为与数量的变化?如果没有这样的行为变化会得到什么结果?教师再解决学生在自我复习中出现的其他问题,这样的复习效果可能远远好于教师一个一个地针对分裂图像进行提问和总结。
同样,对于间期中DNA分子的数量所出现的G1、S、G2期的变化,大多数教师的处理方法是记住曲线图,至于为什么会出现“一平二升三平”这样的曲线,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解释。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告诉学生,G1期是为S期作准备的,G2期是为前期作准备的,准备期是基因表达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可以作为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也可以形成酶参与催化作用,还可以形成微管蛋白为分裂期作准备。这些内容并没有超纲,而恰恰相反,是对“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这一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
有些教师认为,全面复习就如“扫雷”一样,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过一遍,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高考题中出现而自己没有复习到的尴尬和危险,避免高考结束后受到学生、学校和家长的指责。这种害怕承担责任的想法和做法实际上既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也将自己的教学和课堂变得平庸。我们需要知道的事实是:第一,高一和高二的新授课,以及第一轮的高三复习,基本上不会遗漏高考中的考点;第二,生物高考是以重要概念为命题对象,以考查能力为主的考试,尽管有选拔功能,但还有导向教学的功能,那些一般的知识内容,即使出现在考题之中,要求也会很低,以正常学生的智力和基本常识,就完全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复习的重点就应该放在重要概念的理解、掌握和迁移上,放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有了这样的认知和做法,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复习。
关于基础知识的复习,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我复习。具体的做法是: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可以两个学生一组,相互叙述相关知识的要点,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所做的工作是抽查、纠错和总结,并最终与学生一起明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做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给学生自我整理知识的机会,还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给那些掌握不太牢固的学生再次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对重视概念的复习不能只是强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得深入分析概念建构的过程,因为只有自己建构起来的概念才能真正理解。建构概念的过程需要正例来支撑其内涵,需要特例来补充其外延,有时需要反例来强化概念的核心内容。建构概念涉及很多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归纳和演绎等等,这些科学方法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遗传定律的学习,建构概念就是把自己想象成孟德尔,从思维上进行分析和推理,真正理解是如何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遗传定律的。因此,重视重要概念学习的本质就是重视概念的建构过程,而过程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入理解概念的必由途径。
不要过度依赖教辅和罗列大量问题清单
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发现教师被习题指导或牵引复习的情形非常明显,很多教师问我:教辅中的习题内容与教材中呈现的内容表述不一致时,怎么办?
复习时应以高考大纲和教材为准,全面复习基础知识,重点复习重要概念。这些观念大家都很明白,但为什么大家还是那么重视教辅呢?这种不放心的表现是不是一种不自信?是不是一种过度依赖教辅,不研究高考,不研究教材和教学的表现?
大量的习题练习替代教学过程,大量的各地高考试题、高三期末考试试题或模拟试题不加筛选地让学生训练,不仅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十分有限,更有可能起到一种负面作用,是一种阻碍学生有意学习的不良行为!
有些老师将一些高考复习资料中的“知识清单”打印成卷,要求学生每课进行训练,认为是给学生打基础,在高考中可能会遇到完全相同的填空。这种做法不仅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做法,还是一种不懂教育规律,不明白高考以能力导向的不好做法。
有些教师按照教材顺序搜集了100~300个问题清单,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和回答这些问题。教师的目的是不遗漏任何可能考到的知识点。具体分析这些问题,发现大多数都是中学生物学中的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包括特例、偏例或超纲的问题。问题多而散,知识细节抠得比较多,问题之间无逻辑联系,是无法为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的。
高三生物重视知识点
名词: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语句:
1、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2、性别决定的类型:(1)_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_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__)的性别决定类型。(2)ZW型:与_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_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4、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色盲女性(_b_b),正常(携带者)女性(_B_b),正常女性(_B_B),色盲男性(_bY),正常男性(_BY)。由此可见,色盲是伴_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_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5、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6、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_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高三生物复习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