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历史复习指南:简释题常见的几种类型及新视角 新概念 新思路

  上海市历史科高考多年来一直注重适当降低记忆要求,着眼学生思维品质的检测,加强能力考查。学史为用,史为今用,洋为中用应该是考生复习和教师指导学生复习的指针。为此,温故而知新,探求历史复习的新视角、新概念、新思路应该是广大师生所关心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历史学习方法文章,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复习指南:高考历史简释题常见的几种类型

  简释题的类型形式多样,它在每年的高考试卷中都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变形题或新型题富有创意,层出不穷。目前,若从考查的功能和角度来区分,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汲取文物信息

  这一类题目如2003年上海卷的第28题: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列关于唐代妇女的三彩陶俑照片(略),回答问题:从这些陶俑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解题思路:从题文的陈述看,题目文字很简要,提示语减少,增加了审题的难度。此外设问角度也未提明确要求。这就一方面造成了解答的困难,另一方面也为解答者拓宽了发挥想象的空间。建议仔细观察图像,充分提取信息,由表及里解析,反映本质特征。此外,从评分答案看,设置了表面信息、深层信息两类高低要求不同的标准。这是体现能力要求的有力导向。

  相关题型:2002年上海卷第28题。

  注释诗文含意

  文史不分家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治学传统。中国古代的诗词、文献中含有大量的历史典故,从古典诗词中取材拟题是发掘文化遗产、熏陶人文精神的一条途径。

  例如2002年上海卷第29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连昌宫词(节录)唐元稹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1)诗中的开元是__________皇帝的年号,姚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妃子是指__________。

  (2)造成诗中所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情况与后来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解题思路:第(1)问的难度不大,综合开元(皇帝)、姚宋、妃子和禄山等五位历史人物的活动,就不难判断开元末期朝政腐败的原因是玄宗追求享乐,懈怠政事,最终导致动乱。

  相关题型:2003年上海卷第29题。

  多元人文理解

  历史试卷的答案以往绝大多数都是缺乏统一标准,从而偏向培养学生的同一性思维。

  近年来,引导多元取值,鼓励求异思维的试题逐步出台。

  如2002年上海卷的第31题: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问题:(1)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解题思路:这一类题目的特色是表面上看来三个设问项三者选一,实际上是选一带二,要求全面论证。这种开放和集中相结合的提问形式,既让命题者有全面考查的机会,又让答题者有发挥的余地。选答改革说,要突出自上而下的途径;选答革命说,应凸现武装夺权的手段;选答中兴说,可说明新陈代谢的现象。

  分析情景缘由

  这是简释题中较为常见的一类。此类题目以史事为铺垫,以直接引语为材料,要求围绕某一历史情景,对题中的设问做出解释或评价。

  例如2002年上海卷第30题: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问题:(1)这位意大利爱国者的话因何而发?(2)如何理解法国人鲜血的价值?(3)为什么他感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解题思路:一般来说,这一类题目的前几问大多是就事论事,不难解答,最后一问,要求说明缘由,才是关键所在。由此可见,理解引语的含意,明确设问要求,揭示史事背景,分析发生缘由,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解答本题,一要回忆拿破仑对外战争到过意大利的有关史实。二要辩证地应用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理论来分析问题。

  有时,此类题目的引文来自第一手材料,采用隐性文字表达,题意需经提炼概括。这就对审题和解题提出了较高的诠释和归纳能力。

  相关题型:2001年上海卷第33题。

  史实观点互融

  列举题原是一种传统的题型,往往用来列举史事、概括特点等。经过命题者的改造,列举题被用来以史实映证观点,由观点解释现象,史实与观点双向互融,旧题型突出新创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2003年上海卷第32题。

  深入解读图表

  定量分析是学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考查学生处理数据、分析各类统计表格的能力是近年来上海卷的保留节目。一般来说,数据分析题偏重于经济史,考查的要求往往有两个方面。其一,要求看出数据变化的轨迹,能从静态的数据看出动态的走向,属于是什么的范畴;其二,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说明影响数据变化的历史背景,属于为什么的范畴,这是重心所在。

  图表解析题中的定量分析若与定性判断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宽广的视角和更全面的分析手段,当然也增加了解题的难度。

  新视角 新概念 新思路:考前历史复习建议

  世界史的复习可划分为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世界近代史的内容可以看成是世界近代化的过程。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将世界近代史的复习按以下几个层次开展。

  一、近代化的准备所谓近代化可以看成世界由手工生产步入机器生产,从传统农业文明跨入近代工业文明的过程。近代化即以工业化为核心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综合发展的全过程。

  十三、十四世纪从意大利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十五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又要求冲破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障碍。十四世纪从意大利开始的冲击天主教会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十六世纪开始于德意志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都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继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后,英、美先后也成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二、近代化的起航由于制度的保证、资金和资源的保证、劳力和市场的保证、科学和技术的保证,英国率先开始和完成了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了近代化。继英国之后,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等欧美国家也开始和完成了工业革命,完成了近代化历程。

  而在世界另一方,例如东方的近代化就更有不同于西方的背景和条件,不同于西方的进程和结局。亚洲的日本近代化远远落后于欧美,直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开始启动近代化进程,且在近代化的进程中,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呈现明显不同于欧美的特点。

  三、近代化的深入欧美的近代化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形成了新的高潮。继蒸汽时代以后,西欧的近代化又把世界带入了电气时代、电力时代。这次高潮人们习惯上又把它叫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的工业革命使工业产业发生了更多、更广、更新的变化,汽车工业、石油工业、电讯工业、化学工业迅速崛起,而钢铁工业则更为强劲。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推动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在集中的过程中,垄断组织产生。随着垄断组织的普遍产生及广泛推进,自由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即帝国主义时代。传统资本主义进入了当代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进入了成熟时期。欧、美、日的近代化画上了大大的句号。

  复习二十世纪世界现代史可以紧紧扣住三战、三体开展。所谓三战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二战后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所谓三体就是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以及目前正在形成的多极化体系。考生不妨结合中国历史开展下面几个专题的复习。

  一、一战与中国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非正义战争。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预示着中国社会正孕育一场新的革命。而在一战期间成功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又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大事。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一战后的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虽以战胜国的名义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会,但由于列强的蛮横,中国的正义要求竟遭到拒绝,这件事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但是此时的世界、此时的中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中国人民坚决的反帝态度,迫使西方列强向日本施压,中国人民收回了部分权利。

  三、世界经济危机与中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摆脱危机、转移视线,日本从1931年起加紧侵略中国,先后发动了九一八事件、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更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取代国共矛盾成为此时中国最主要的矛盾。为了民族利益,我党及时调整了政策,决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在中国共产党努力下,终于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为国共两党的重新合作,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宏伟、意义深远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早开展反法西斯斗争的大国,也是坚持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的国家。中国的抗战是对日本北进、南进战略有力的牵制,中国抗战是对苏、美、英等大国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力支持。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战后世界五大国之一。

  五、冷战时期的中国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按雅尔塔等会议确定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建立新的世界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这标志着以欧洲列强为重心的世界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政治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封锁我们,为了生存、发展,新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倒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但中国并不一味地唯苏联为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的发展、新中国的自主外交使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1971年在第三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建交。中国的外交从此获得更大的成就。

  六、冷战结束后的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87年中共十三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新的基本路线。1992年中共十四大又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坚持发展经济,坚持改革开放,顶住了亚洲金融风暴和特大洪水灾害,经受了SARS和禽流感的考验,并根据一国两制的原则,顺利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更是捷报频传,喜讯不断。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上海赢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切都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