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范文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随着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范文一

  一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便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由于初中时很多学生认为历史是“副科”,只要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所以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诸多不利,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考试内容与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学习要求: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京事变、天京陷落等主要史实,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

  重点、难点: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洪秀全、洪仁?取?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体会二者的制度设计,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和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的区别,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社会进入新的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和影像资料,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再现太平天国时期斗争规模宏大的场景,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通过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和史料的解读,理解生产方式的狭隘造成眼界狭隘,眼界的狭隘造成思想的狭隘。

  【教学流程】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其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为完成这个任务,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前仆后继,谱写了一系列壮烈的诗篇。

  投影:

  (板书)一、天国梦起

  1、原因

  2、标志

  投影:请依据下列材料分析,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消费,***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捐税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捐税。……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三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四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几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屡试不第后,受宣传__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__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

  答:列强入侵;清政府统治腐败;自然灾害;西方__影响。

  (板书)一、天国梦起

  1、原因: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②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③自然灾害严重

  ④西方__影响(拜上帝会)

  2、标志:金田起义(1851年)

  二、天国梦兴

  投影:太平天国运动经过(前期)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城,太平天国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1852年4月太平军永安突围后北上,1853年1月攻克武汉三镇后,顺长江东下直趋南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入南京城,改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

  为推翻清政府,1853年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军2万多人从扬州出发,北伐开始。初期北伐军进展顺利,经安徽,进河南,渡黄河,转入山西,进至直隶地区。1853年10月北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静海,前锋抵达天津附近。清廷大为震动,急调精锐部队防堵北伐军。北伐军受阻以后退守连镇、冯官屯,林凤祥、李开芳先后被俘,英勇牺牲,北伐失败。北伐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表现了太平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它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西征和天京突围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为巩固天京大本营,185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西征军的战略目标是夺取安庆、武汉,控制长江中游,为天京树立起军事屏障。然后进兵湖南,平定两广,统一南部中国。西征军夺取安徽、湖北的重镇后进入湖南。在湖南和曾国藩的湘军交战失利。1855年石达开率军增援,在湖口、九江与湘军主力激战,取得重大胜利,夺取江西8府50多县,巩固了天京大本营。

  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1856年秦日纲率军突围。首先进军扬州,摧垮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合,一举摧垮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被围的局面。至此,太平天国取得西征、天京突围的胜利,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板书)一、天国梦起

  二、天国梦兴

  1、永安建制:初步奠定太平天国政权基础

  2、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革命政权

  3、全盛时期:北伐、西征、天京突围

  定都天京后,特别是随着北伐、西征、东征的进行,使太平天国达到军事上的全盛,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贪图享受的腐朽思想日益滋长。

  洪秀全日益陶醉于“爷、哥、朕、幼坐朝廷”、“父子公孙同显权”之中。天国上下制定了繁缛森严的等级制度,昔日的“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朴素平等思想,几乎荡然无存。这种小生产者狭隘性的表现,不仅破坏了当初领导集团之间、将士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也导致领导集团个人权欲的恶性膨胀,最终酿成天京变乱。

  投影:

  (板书)一、天国梦起

  二、天国梦兴

  三、天国梦灭

  1、天京事变(1856年)

  2、重建领导核心

  3、失败:天京陷落(1864年)

  1861年,曾国藩统筹苏浙皖赣四省军务,分三路进攻太平军。由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围攻天京,如铁桶一般。天京城内的将士与清军打持久战,由于太平军的顽强抵抗,使湘军久攻不下。到1864年6月,天京城内只有3万人,除居民外,太平军不过万人,能守城战斗者不过三四千人。7月3日,地保城失守,敌军居高临下,整日炮轰,并加紧挖掘地道,埋炸药破城。19日,湘军炸塌城墙,蜂拥而入。守城的太平军高呼:“弗留半片烂布与妖享用!”与敌人展开寸土必争的巷战。许多太平军将士坚守房屋,用枪炮不断轰击敌人。就是到了无法再守的时候,他们毅然点燃炸药与敌人、与天王府同归于尽,为天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守卫天京的太平军,给清军以重大杀伤。担负攻城主力的清将朱洪章后来在回忆这场战役时,心有余悸地写道:“不易当年克此城,今朝却是信伤神。精兵四百遭全灭,壮士三千只半生。”

  湘军攻占天京城后,曾国藩给清廷的一份奏稿中也写道:“……与悍贼拼死鏖战之苦,实为久历戎行者所未见。……自六月初一起,令各营轮攻,伤亡极多。……如是半月,未尝一刻稍休,肉搏相逼,损伤精锐,不可胜数。总兵陈万胜、王绍羲、郭鹏程素称骁将,数日之内,次第阵亡,尤堪悯恻。”

  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太平天国将士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我们就如同回到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就好像亲眼看到太平军的将士们与天王府同归于尽的壮烈场景。

  四、天国梦思

  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它却给我们留下了两部重要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投影: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天朝田亩制度》

  请回答:

  ⒈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人在土地问题上的什么要求?

  答:反映了农民阶级平分土地的要求。

  ⒉从材料找出他们想建立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

  答:“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板书)

  四、天国梦思

  ⒈《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

  土地分配:原则、方法

  ⑴内容 产品分配:原则、方法

  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范文二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太平天国运动 执教者 张远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第一节 教材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本课重点内容是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的关系:①《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②《资政新篇》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改造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③两者在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反的、矛盾的。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繁多,不容易记忆,要注意让学生理顺思路,把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线索。要把它放在整个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中去,从运动兴起的背景中感受农民阶级在社会危机不断加深中敢于斗争的精神,从运动失败中认识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通过影视对太平天国运动了解也比较多,比初中已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有多媒体教学支持,可以更生动形象的展现这段历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失败,使学生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从而理解和掌握历史。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认识。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也无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农民必须在先进力量组织领导下,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参加民主革命和建设,才能恰当地发挥农民的力量。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多媒体教学支持,可以更生动形象的展现这段历史。

  教学基本流程:讲-练-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8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分钟 教师提问:***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导入:***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终于揭竿而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播放电视连续剧《天平天国》主题歌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太平天国兴起的背景

  教师补充材料: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消费,***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1853年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教理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文献资料,提炼有效信息,并加以归纳,来分析评议拜上帝会的宗教理论。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的宗教理论已融入“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资本主义时代的__义,说明***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政治上从西方寻找救国方案,带有时代的特点。

  3.太平天国达到全盛

  这里需要强调三个问题:①定都天京之时,太平天国面临的形势,以及北伐、西征、东征的战略目标。②北伐的失败原因与北伐的战略作用。③西征与东征取得重大胜利的意义。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天京变乱:

  重建核心:

  新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主军,洪仁轩主政太平天国新的领导核心形成。

  3、积极防御:

  着重指明下面几点即可:再破江北大营和三河镇大捷,使天京、安庆转危为安;再破江南大营使天京根本解围;进军苏南,给清朝的打击十分沉重,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打击最为沉重。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太平天国勇敢地肩起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重任;安庆失守和陈玉成牺牲,是太平天国后期极为严重的挫折,太平天国防御中的攻势结束。

  4、天京陷落:1864年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可先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资料与相关的课文,掌握它的原则、方法、理想,领会它的基本思想。

  内容:

  ⑴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

  ⑵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

  ⑶实施目的:大同社会

  (2)评价:

  ⑴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它以土地为中心全面改造封建社会建设农民理想社会的方案,前所未见。它继承和发展历代农民“均田”斗争思想,第一次鲜明突出表达了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是几千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⑵局限性: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具有空想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纲领只能反映其迫切的现实愿望,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2、《资政新篇》

  内容:

  《资政新篇》是洪仁??裥颂?教旃???859年冬提出的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范文三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设计思路

  采用材料探究式教学法,力求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教材地位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它成为当时亚洲反殖反封革命运动的一部分,具有时代的新特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在近代中国,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可以是一支革命的主力军但绝不能成为一个胜利的领导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识记重大事件。

  (2)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并作简要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到失败的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2)通过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失败原因,掌握查找和分析史料以及史论结合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和作用,学习太平军将士的革命精神,以及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主权的责任感。

  (2)认识近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及农民运动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它建立了政权,制定了革命纲领,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局面,打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天朝田亩制度》。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教学难点

  (1)拜上帝教。

  (2)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3)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解决“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几千年来的农业税从此被废除,让中国农民看到了希望,倍感欣慰。可在150多年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们的命运就十分悲惨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农民不得不揭竿而起,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发动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二)建构新知

  第一部分:构建知识网络?(20分钟)

  1、兴起阶段

  原因 ? ? ?

  准备 ? ? 兴起标志 ? 2、发展阶段

  时间 事件 领导人 结果或意义 1851年 ? ? ? ?

  1853年

  ? ? ? ? ? ? ? ? ? ? ? ? ? 1856年 ? ? ? 3、失败阶段

  时间 领导人 主要事件和结果 1856年 ? ? 1858年 ? ? 1859年 ? ? 1860年? ? ? 1864年 ? ?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展示完成,教师通过课件作必要的补充和点评,并强调兴起、建立政权、颁布革命纲领、转折、失败等事件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提出问题,课堂讨论探究。(25分钟)

  材料一 1853年,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将给予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说不定就会看到这样的字样:,自由、平等、博爱。”

  ──马克思《国际评述(一)》

  材料二 1862年,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付与停滞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马克思《中国纪事》 问题探究:

  ?  1、材料一反映了马克思的哪些主要观点?马克思为什么会有这些看法?请你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马克思是怎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为什么马克思会在前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对同一运动做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请结合史实说明。

  3、你应怎样全面客观的评价这一运动?

  (方法:课前将学生分为3组,每组完成一个问题,学生在本组内充分展开讨论,并将意见汇总,选派代表公布讨论结果;本组外的同学亦可进行辅助说明;讨论中,教师巡视,随时进行指导,并在学生发言后作必要的点评和总结,对学生给予鼓励。)

  第一组:第1题

  主要观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受西方的影响。

  2、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可能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伟大变革。

  说明:观点1

  (1)***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日益深入,产品倾销使小农经济开始瓦解,巨额赔款白银外流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从而使社会矛盾激化,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2)作为理论基础的拜上帝教,也是洪秀全在西方__的影响下创立的。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1.十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2.八年级上册历史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教案

3.高中历史《***战争》教学教案大全

4.高一历史教案: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5.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