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习历史教材时,不仅按历史的具体面貌进行,还顾及抽象理论要前后一贯的原则。比较和分类,是我使用得最普遍也是最得心应手的方法、横向的,纵向的,比较始终是训练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选修一知识点解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历史选修一知识点解析1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变化:
(1)从“衣”来说,由清末的笨拙的旗人服装转变为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
(2)从“食”来说,引进了西餐,而且更多的考虑到膳食结构和营养配餐;
(3)从“住”来说,以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整洁宽敞的楼房为主;
(4)从社会风俗来说,传统的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
原因:
(1)***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涌进我国;
(2)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通过近代以来的战争和交往,发现了自己的落后,所以也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
(3)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发展:
(1)交通工具方面: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是舟楫、马车和步行,***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了轮船公司;受西方影响,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以轮船运输业为代表的交通工具的革新开始了。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火车机车由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发展到磁悬浮列车,速度越来越快。中国铁路总运营里程,居世界第四位。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运大国;
(2)通讯工具方面:中国传统通讯实行驿站制度。19世纪70年代西方丹麦的电报公司在上海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受其影响,我国的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上海建立电话公司,到20世纪初才在南京开办了第一个电话局,开通市内第一部电话。新中国成立后,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
影响:加快了人民生活的节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提高了效率。
3、大众传媒的发展
(1)报刊
19世纪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的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创办《昭文新报》,被认为是最早由中国人创办的报刊;此后的一些报刊有: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青年》成为宣传改良、革命、新文化的武器,起到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的《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与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展开斗争,为民主革命胜利起到了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主要舆论工具。
(2)电影
19世纪末,电影传到中国,1905年中国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首映,标志电影事业起步。
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结束了我国无声电影的历史。
1935年,在莫斯科电影节上获奖的《渔光曲》是中国第一步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
(3)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播,中国电视事业起步。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高三历史选修一知识点解析2
一.背景
①经济危机使美国陷入困境。
②当时的美国胡佛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③1933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开始推行新政。
二.内容
①整顿财政金融②实行工业复兴法③调整农业生产④实行社会保障,推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三.新政特点:
是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四.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加速了生产力的恢复。
②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人民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缓和了阶级矛盾,避免了法西斯势力的上台,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④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
根本原因: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权力来自国王,和议会发生矛盾。
过程:1640年—1688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2.《权利法案》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背景:
1688年光荣革命议会取得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内容:
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意义: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影响:
“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3.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①内阁的含义:内阁原来是指国王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国家机密的秘密小房间,后来指决议国家大事的行政班子。
②首相制度的形成。18世纪,内阁的首脑“首相”取代国王主持内阁会议。国王逐渐退出内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从此成为一种象征。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尔。
③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
④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
⑤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度确立。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①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②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把政治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对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③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使英国走上资本主义民主化的道路;
④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世界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模式。
高三历史选修一知识点解析3
一、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1、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2、结果: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二、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评价
1、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2、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产生消极影响。
4、商鞅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略)、后周周世宗改革(略)、庆历新政(略)
四、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时)
1、内容与作用
①理财措施
A、青苗法→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B、募役法→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C、农田水利法→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
D、方田均税法→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E、市易法→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收入增加。
②军事措施
A、保甲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抵御辽和西夏进攻主,减少了军费开支。
B、将兵法→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③教育措施
A、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考律令、断案等。
B、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做官。
2、成效
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失败原因
①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②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③宋神宗后期的动摇和去世,改革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4、评价
①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王安石能针对统治积弊大胆改革,这种面对封建统治危机勇于改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五、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1581年)。
1、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
2、内容
①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征收银两。
②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3、意义: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高三历史选修一知识点解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