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背诵讲义知识点

知识也是人们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基石。诺贝尔奖就是对拥有知识的人的赞扬。鲁迅,矛盾,莫言无一不是知识的拥有者,知识给他们带来了力量,带来了生命价值的气息。因为他们坚信:知识就是力量。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地理背诵讲义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背诵讲义知识1

一、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问题:

①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特点是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过大。产生的影响有加大对资源、环境、就业、经济等的压力,影响经济发展。措施:实施计划生育。

② 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影响有: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建全养老保障体系、延迟退休。

③ 我国的人口问题: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快速降低,目前人口增长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问题有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较多;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增多。影响:青壮年负担过重、社会养老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孤单。措施:放宽生育政策,延迟退休,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产业。(注意与发达国家区别)。

二、 人口迁移

(1)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因素。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

(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迁入地:缓解劳动力短缺;促进经济发展。会加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压力、社会治安等问题。

②对迁出地:缓解人地矛盾和就业压力;增加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与外界的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但会导致人才流失,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三、 环境人口容量

(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是指某一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所以,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① 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② 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③ 地区生活、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④区域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其中,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高三地理背诵讲义知识2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区位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

城市多形成于地形平坦、气候适宜的中纬度地带;热带地区的城市往往分布在高原上;河流的入海口和交汇处往往形成大的城市(水运便利、取水方便);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等交通便利的地区易形成城市。

二、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1、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量增加;形成城市群体系。

3、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了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4、原因(动力):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

5、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城市化进程经历了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水平高,速度放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速度快,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2)空间差异:

①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发展速度快。

②发达国家: 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三、城市群

1、城市群的形成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临近﹡﹡﹡;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产业基础好;城市等级体系合理;交通发达,城市间互联互通便捷;政策支持等。

2、城市群建设的措施: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互联互通;加强规划,建设合理的城市体系;加强城市间的分工与协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增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增加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发展水平;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

(2)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加重;影响水循环,形成城市内涝;产生城市热岛效应;耕地面积减少。

五、城市问题及其整治措施:

1、 城市问题:环境污染、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挤、社会治安差(五大城市病)。

2、 整治措施: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治理污染,美化环境;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保护城市湿地;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建设生态城市。

高三地理背诵讲义知识3

城市等级体系与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等级体系:

1、城市等级的高低通常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的。

2、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多、相距较近、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比较小;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少、相距较远、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级别最高的城市,其次是南京、杭州等省会城市,然后是南通等地级市、再次是海门等县级市。(解题时主要看图例即可)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 商业区:要求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主要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人口昼夜差别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相反)。

布局原则:市场最优原则—位于市中心,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交通便利;

交通最优原则—位于城市主干道与城市环路或高速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

2. 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一般位于城市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便于居民购物和上下班。分为低级和高级住宅区(社会因素)。

高级住宅区的布局:位于城市外缘,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靠近外环路等交通干线;盛行风上风向;河流上游;地势高;靠近文化区、风景区等。

3. 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工业区分布在市区外缘的原因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为了保护城市环境(市区外缘地价低,环境容量大)。

4. 绿化带主要分布在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净化大气、美化环境、吸烟滞尘、减弱噪音等)

5. 城市功能区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地租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两个因素: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2)历史因素:如北京市中心是行政区而非商业区。

(3)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导致住宅区的分化。如国外城市中唐人街、黑人区;如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

6. 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 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分析:要分析风向、河流的流向、以及位置和交通通达度。

● 建设城市通风廊道的作用:让郊区的风吹向主城区,增加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城市的雾霾和热岛效应。

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不同地域的文化,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通过建筑景观和格局表现出来。如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欧洲城市中心多广场、教堂等建筑。


高三地理背诵讲义知识点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