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概括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概括,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概括一

  一、地球内部

  1、地壳

  (1)分层

  A硅铝层:以氧、硅、铝为主,钠、钾较多

  B硅镁层:以氧、硅、铝为主,镁铁钙增多

  (2)结构特征

  地壳厚度不均和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2、地幔

  3、地核

  二、岩石圈

  1、范围

  2、组成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

  三、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

  (1)类型: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2)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

  2、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重力、化学作用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概括二

  1、群岛是彼此距离很近的许多岛屿的合称。群岛也有大小之分,在许多在群岛中往往也包含着许多小群岛,如马来群岛就包括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小巽他群岛、东南群岛、西南群岛、马鲁古群岛等。若岛屿的排列成线形或弧形,习惯上又称为“列岛”,如我国的长山列岛、澎湖列岛等。

  2、世界上主要的群岛有50多个,分布在四个大洋中。太平洋海域中群岛最多,有19个;大西洋有17个,印度洋有9个,北冰洋海域中有5个。世界上的一个群岛是位于西太平洋海域原马来群岛,整个群岛有大小岛屿2万多个,分属印度尼西亚、马来西来、文莱、菲律宾、东帝汶等国。东西宽4500千米,南北长3500千米,总面积240.7万平方千米。岛上山岭多,地形崎岖;地壳不稳定,常有地震火山爆发。海峡较多,是东南亚到世界各地的重要通道。/

  3、除马来群岛外世界上较大的群岛有:位于北美洲北部的北冰洋海域的加拿大北极群岛,面积130万平方千米;位于太平洋西部海域的日本列岛,面积37.75万平方千米;位于大西洋东北部的不列颠九岛,面积32.5万平方千米;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菲律宾群岛,面积29.97万平方千米;位于大西洋西北部的西印度群岛,面积24万平方千米。

  4、世界上最小的群岛是位于南太平洋萨摩亚群岛北部的托克劳群岛。它由3个珊瑚环礁组成,面积仅有10平方千米,可以称得上是“袖珍群岛”了。

  5、我国的主要群岛有长山群岛(又称长山列岛)、舟山群岛、庙岛群岛、膨湖列岛,以及南海海域中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其中舟山群岛面积,由大小600多个岛屿组成。舟山群岛附近,是我国的渔场。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概括三

  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理解记忆]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三、[理解记忆]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2、社会因素(人口和城市)

  3、经济因素(主导因素和决定性因素)4、技术因素(作保障)

  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以京九铁路为例(1、合理布局交通网,2、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1、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2、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e.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四、重要的交通运输网[记忆]

  1、铁路网(文科要求)

  五横:

  京包-包兰陇海-兰新线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滨洲-滨南昆

  七纵

  京沪京九京哈京广焦枝-枝柳宝成-成昆兰青-青藏

  2、修建铁路的意义作用:

  政治战略意义--(1)有利于人民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2)有利于巩固国防安全。

  经济意义--(1)促进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2)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促进沿线经济发展。(3)完善交通铁路网

  四、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1)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完善道路网(2)以自行车代步出行(3)禁止大货车进市中心,在市中心小汽车实行单双日行驶制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概括四

  1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的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矿业(石油在地质历史时期生成)其开采活动受石油矿藏状况和运输条件的限制。

  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的是工业生产(由于需降低省成本,劳动密集型产业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的是商业和服务业(主要面向消费人群)3P52

  4生产协作类型:某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布匹的生产)相对独立的零部件厂的生产联系(汽车生产)

  5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类型一:自发和规划建设类型二:传统(矿产)资源新兴(硅谷,中关村)技术和资金——规模效益

  6商贸联系:区际贸易(更密切,自然资源,资本,技术,产品,劳动力,信息,市场)国际贸易(存在关税,货币汇率,制度差异,贸易壁垒等)7现代物流业:产生原因:满足区际间物资源流动的需要作用P55

  8科技与信息加强的意义: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与经济效益,增强发展后劲。9技术的扩散类型:近邻扩散、等级扩散、位移扩散。10我国纺织业的“产业集群现象”原因P58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P60

  1光照:影响因素(纬度、海拔、气候)——年辐射量;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的地域分布)

  2热量:活动积温(指标):对农业的影响(产量、种类、耕作制度、栽培方法)3土地:接近水源、城郊土地(城郊农业,高效农业)、土地类型、土地肥力4地形;坡度与高度

  第4/5页

  5水源

  二技术经济因素P611劳动力

  2技术装备和生产技术(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提高劳动生产率

  3种植方式:单作、间作、套作、混作、连作等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三年五熟、一年三熟等——落实作物布局的具体形式三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影响产品价格,农业类型与规模

  2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改善(影响园艺业、乳畜业、商品农业)3农产品消费状况4政府政策

  2绿色农业:特征(无污染、无公害)和核心(绿色)及根本途径(更新传统观念、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注重生态经营)3农业专业化与综合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4几种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热带种植业农业、地中海式农业、混合型农业和商品化农业P63-64

  5集约型农业:劳动集约化、资金集约化(生产资料投入为主)、技术集约化6亚洲水稻的种植特点P65

  7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种植和牧羊业(混合型)

  8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降水丰富的地区,非洲的埃及和尼日利亚、南欧的部分地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和南美洲北部。

  9我国的水田(平地水田、梯田水田)和旱地(平地旱地、坡地旱地)P66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概括五

  日本

  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2.纬度(30度N—45度N);3.关东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馆、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

  (一)自然地理特征

  1.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京是搭箭的交点,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2.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1.27亿)

  3.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4.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

  5.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是活火山

  6.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年降水量偏多且较均匀,气温的年较差较小。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海洋性强的原因:岛国,深受海洋的影响,沿岸有强大的日本暖流流经,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主要气候类型:本州岛中部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

  ★日本群岛东西两岸的降水季节分配有何不同?原因?

  ①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携大量水汽,受日本西岸地形抬升产生大量地形雨,降水较多,东岸则是背风坡。

  ②夏季:东南季风从海洋上来,受地形抬升降水多,而西部是背风坡。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但自然灾害损失却位于世界前列的原因:

  ①日本为岛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侧,经常受到台风、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的影响;

  ②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是火山、地震的多发区:

  ③气候为季风气候,在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多水旱等气象灾害;

  ④地形以山地为主,多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⑤日本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单位面积资产密度大。

  7.矿产贫乏,是世界上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

  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福山:日本临海型钢铁工业(类似还有法国的福斯、敦刻尔克,意大利的塔兰托,中国的宝山)

  8.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木材资源较丰富的原因:多山地;多火山,土地肥沃;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合理的森林采养制度。

  (二)发达的经济

  1.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2.经济发展的条件

  不利条件:国土内市场狭小、矿产贫乏。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岛国多良港。

  3.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4.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四大工业区。(因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减少了陆上运输,省时、省钱、成本低。日本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为什么日本将“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因为日本所需的工业原料,特别是石油绝大部分通过马六甲海峡,许多产品的出口也经过马六甲海峡。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5.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因为太平洋沿岸老工业区呈“饱和状态”。

  6.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高科技产品。

  地位: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部门齐全,产品在国际上占重要地位。

  与中国的贸易:

  从中国输入: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

  向中国输入:钢铁、电子产品以及其他工业品。

  7.农业和渔业

  人多地少,采用农业生产方式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细作,单产高。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达到基本自给,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山丘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苹果中红富士苹果是日本培育的优良品种。日本是一个岛国,周围海域盛产各种海产。

  日本为什么成为世界上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

  沿海温带大陆架广阔,又有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日本拥有庞大的远洋捕捞船队和近海捕捞船队,海上捕捞能力强;日本沿海养殖业发达;鱼产品消费量高,市场需求大。

  ★日本的经济有什么突出的特征?

  日本的经济特征是:

  a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

  b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

  c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

  ★日本的工业为什么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懒户内海沿岸?

  a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所需矿产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b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出口国外。

  c充分利用岛国多良港的优势。

  d工业布局在沿岸可利用廉价的海运,便于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限度地降低产品的成本。

  (三)主要城市

  首都东京,是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科学城——筑波(闻名世界的高科技中心)

  宇航中心——种子岛

  硅岛——九州岛(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工业区)

  印度

  1.临海:孟加拉湾(东)、阿拉伯海(西)、印度洋;2.三大地形: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3.三大河流: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为雅鲁藏布江);4.加尔各答、新德里、孟买(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泰姬陵(位于阿格拉附近)

  1.世界文明古国

  南亚面积,人口2004年(10.65亿)仅次于中国,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

  2.农业

  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的国家。

  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评价]耕地面积大,热量充足,土壤肥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由于降水集中雨季,干季降水稀少,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因此发展水利灌溉对农业生产特别重要。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

  3.工业发展较快,形成完整体系

  (1)工业

  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印度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

  独立前:只有采矿业和纺织业

  独立后: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初具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以东北部的加尔各答和西部孟买为中心的传统工业(棉、毛纺织、重工业),南部以班加罗尔为中心是新兴工业区(电子、软件业、原子能、航天,第二软件国,仅次于美国)

  (2)城市

  新德里:首都,位于印度西北部,东南的阿格拉有建筑泰姬陵——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位于恒河口,麻纺织工业中心和第二大海港,人口最多城市(第一大城市)——黄麻产地

  孟买:位于西部沿海,第二大城市,第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产地,

  ★南亚地区在每年的3-5月出现热季,气温高达45℃以上,原因是什么?

  此时夏季很少登陆,阴雨天少,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迅速升高,而北面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冷气流的南下,形成岛上特有的热季。

  ★为什么孟加拉国多洪涝灾害?

  孟加拉国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集中在夏季,飓风也会带来大量的降水,两河的水量大并且集中;为恒河和布拉普特拉河的三角洲,并且地势十分低平,排水不畅;一旦受天文人潮的影响,会受潮水的顶托,加大洪涝;该国人口众多,可居住地海拔低,加重受灾。

  ★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哪些?

  有利:①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②土壤肥沃;③气候温暖湿润,热量、水资源充足;④劳动力丰富;⑤农业历史悠久。

  不利:多水旱灾害。

  ★南亚多旱涝灾害的原因?

  南亚的气候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雨水的多少与夏季风(西南季风)的强弱关系密切:西南季风强的年份,夏季风来得早,去的晚,雨水就会过多,容易造成水灾:西南季风弱的年份,夏季风来得迟,去的旱,雨水就会不足,容易造成旱灾。

  参阅材料

  1、印巴冲突(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山区,面积218平方千米,人口550多万,经济以农业为主。二战前为英属印度的土邦。1947年印巴分治后为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印巴两国曾多次发生冲突。1948年和1949年联合国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决议,1949年划定停火线。目前克什米尔地区仍争端不断,表现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国家间的冲突,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冲突,其根源是英国分而治之殖民政策的结果。

  2、印度板块周围多地震

  近些年来,印度板块周围不断的强烈地震,实际上是板块运动增强的结果,而这种增强最容易在板块交结地带和边缘地带表现出来.印度板块每年向北移动4-5厘米,与亚欧板块相碰撞,使碰撞交界地区成为地震频发区域。印度板块和亚欧大陆有两个作用的“结点”区域,一是位于帕米尔高原,二是阿萨姆地区(我国云南、西藏和缅甸交界地区)“结点”区域是板块之间受力的地区,引发地震的概率相对较高。2005年10月8日的克什米尔地震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移动形成碰撞,进而引发的构造地震,而2004年12月引发海啸的印度洋地震是印度板块北移错动造成构造断裂,进而引发强烈地震和海啸。处于冲突和争端不断的克什米尔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建造的房屋抗震性能差,一旦发生地震,造成的破坏极大。

  3、印度的农业主要面临水旱灾害频繁和粮食需求大两大问题。

  热带季风气候与印度的农业密切相关,影响印度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印度半岛降水的年际变化大。西南季风强的年份,雨季来得早,去得晚,雨水过多,容易造成水灾:西南季风弱的年份,雨季来得迟,去得早,雨水不足,容易造成旱灾。为解决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在水源充足的北部(印度河、恒河流域),兴修水利灌溉系统,而在南部降水不足、水源缺乏的高原地区,则主要修建大量的贮水池等来缓解旱清。印度的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粮食生产的不足制约着农业结构和经济的发展。为解决粮食不足,印度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实施了“绿色革命”,即推广了先进的耕作方式和培育良种,并且增加兴修水利、化肥和农药的投入,以增加粮食产量。近些年来,粮食己基本能够自给。

  埃及

  1.地中海、红海、苏伊士运河(亚非分界线);2.尼罗河、纳赛尔水库和阿斯旺水坝3.北回归线;4.金字塔、开罗(非洲第一大城市)、亚历山大(埃及海港)

  位置和领土: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在苏伊士运河以东),也是埃及领土

  人口城市:主要集中于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开罗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

  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东非高原(白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尼罗河的赠礼——埃及

  尼罗河流经撒哈拉沙漠,定期泛滥,为埃及带来:①肥沃的土壤②尼罗河沿岸的平原和三角洲;③便利的灌溉水源。

  白尼罗河:发源于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水量稳定。

  青尼罗河:发源埃塞俄比亚高原,流量季节性变化。

  白尼罗河、青尼罗河定期泛滥(6-10月)。

  ★经济

  农业主要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长绒棉是重要的传统的出口商品,主要经济支柱是石油、苏伊士运河航运业、侨汇、旅游业。

  侨汇:侨居外国的人寄回、带回祖国,以赡养家属的款项。

  旅游资源:首都开罗和金字塔、亚历山大城市和塞得港、阿斯旺水坝。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经济: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现在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旅游收入。

  ★阿斯旺水坝的利和弊:

  利:发电、防洪、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

  弊:尼罗河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现在农业需要灌溉和施肥,海浪使尼罗河三角洲受到侵蚀,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概括相关文章

1.

2.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3.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4.2017高考地理重点知识

5.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6.20个高中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7.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8.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

9.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10.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