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的实用答题技巧及方法

语文是一个通俗的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高考语文的实用答题技巧及方法,欢迎阅读参考。

语文选择题的原则和技巧

题目暗示原则、预言精确度原则

语文纯考查知识点的题,最好能够先去排除迷惑选项。像病句题、词语填充题等,这么做有助于提高准确率。但是如何排除呢?很简单,假设你什么都不懂,由“试卷”表述信息,你认为说清楚什么事了,就基本无误,如果可能会让你误解,那么出错的可能性非常大。也就是你把句子表述的意思(第一印象)得出后,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解读,如果有其他的解读,那么,出错率较大。

例如: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先分裂后统一是无法通行的死胡同,分裂与统一不能共存,犹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印象解读:分裂统一像鱼与熊掌。明显觉得不对

B.入春以来,长春市一些小贩走街串巷上门收购陈米、陈面,尽管价格低廉,每公斤有1元多钱,但生意做得很红火。

印象解读:小贩以1元多收购陈米、面,尽管价格低廉,但生意红火。“尽管”和“但”别扭。

C.远古时代,地球上的某个角落,有一个部落,以狩猎为主,但知猎兽,不知捕鱼,更不知稼穑种植为何物。

印象解读:某个角落以狩猎为主,不知到种植。“角落”不会狩猎也不会种植,明显用错主语。

D.简单是一种富足和从容,只有寒碜和自卑才需要泡沫的虚化和油彩的掩饰。

印象解读:简单是一种…… 只有寒碜和自卑才需要…… 比较通顺。

通过这种方式去解读,能解决这一类题型。

语文选择题命题中,因为命题的一些特殊性,可以给我们利用,特别是“序列差”。什么叫做“序列差”呢?有一些选择题,有双重序列,题干上有1、2、3、4,选项里面有A、B、C、D,两个序列之间的矛盾,就是序列差。迷惑选项总是要“露马脚”的。前面说过,各人的知识情况都不一样,在各个考生眼里,迷惑选项“露马脚”的先后次序也不一样。找到了一个“露马脚”的迷惑选项,就可以否定一两个选项;再找到了一个“露马脚”的迷惑选项,又可以否定一两个选项。一个选项被否定,就造成了另一个选项的不可能,于是题干序列和选项序列之间互相映衬,互相“揭老底”,产生了空档,正确答案往往就出来了,这类题常见于选词填空题。

当然,在实在不会的情况下,我们也有一定的技巧。

比如字音辨析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这时候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比如字形辨析题,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多使用结构分析法:字形结构及词语结构分析法。看词语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对的都象错的。

还有实词辨析题,重点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以及一些词语运用题,特别是虚词辨析题。主要是凭语感(即语言表达意思),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理性分析。一是虚词词典含义的分析,先分开解释,后组合理解;二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采用排除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

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第一,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熟语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

病句辨析题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标点符号题重点审查这类标点的使用正确性。

高考语文各种答题技巧有哪些

一、语文基础题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二、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三、文言文阅读

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四、文言翻译

文言文翻译: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读顺了翻译就成功一半;句中重要实词虚词解释,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翻译时应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语序的变化调整,省略成分的补充;注意译句的通顺上口,书写认真。没有哪一位阅卷人会在空白处打对号的。所以那些杠杠框框该填的必须填上,不论自己答对还是答错。

古文翻译重在直译,字字落实。

五、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写这首诗表现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答案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如诗眼,都是据本诗内容去分析,不可硬套。当然,表述应有技巧。就是分析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在此处的含义。这样表述就清楚了。

提升语文成绩方法

一、一个观念与两种能力

(一)转变一个观念

不要总认为语文是文科,认为语文成绩不易提高,认为语文高考不拉分。这其中关键是不要像学初中语文那样学高中语文,把这个道理弄清楚了,高考语文成绩才真正能提高。这意味着,第一,学习语文不能靠“死记硬背”,不是靠掌握那些程式化、固定的答题套路、模板,对有关古诗鉴赏、现代文、古文阅读和作文试题尤其如此。

(二)具备两种能力

语文高考到底考查高中生什么?最核心就是考查学生两个能力:一是思辨能力,简单说就是认识、判断能力,具体反映在两种能力上:(1)阅读能力,落实到试题则是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目标侧重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个别词句意思,概括、筛选段落、全文主要或者核心信息能力。(2)理解能力,要求学生从给定材料理解出字面、文面没有的语义信息,包括主题思想、中心论点、与人生、社会实际联系以及作文材料深层意义、寓意等。从本质上说,阅读能力重在概括归纳,理解能力重在演绎推理。虽然两种能力往往密不可分。二是表达能力,这是指联系给定材料,如何熟练运用汉语、汉字流畅表述个人对人生社会的新看法、新见解。具体试题反映在古诗鉴赏、探究题和作文写作,共计近80分左右。需提醒我们的同学注意的是,语言表达重在“三有”,即“有思想”、“有真情”、“有条理”,与之相反的是“无理”、“无情”、“无序”。

二、克服大小毛病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真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有效提高语文高考成绩,学生必须能找到自己语文学习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于人人易犯的“通病”,一旦纠正,则走在别人前头;有的属于自己特有的“小毛病”,能及时改正,同样可以迅速提高语文成绩。正因为如此,不管自己复习还是跟老师学习,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学习。毕竟,找对问题与原因其实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